•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基于课程思政的“液气电控制技术”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5 14:32: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基于课程思政的“液气电控制技术”教学设计

      0 引言

      “液气电控制技术”是机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操作与维护等岗位需求,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识读液压、气压及电气系统原理图,设计与调试各种液压与气动常用回路,处理液压与气动系统一般故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挖掘知识与技能任务的隐形思政元素,使思政育人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培养新工科背景下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使学生不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同时还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下简称“三观”)以及吃苦耐劳、踏实奋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品质。

      1 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双大纲”的设计思路

      在以往的专业课教学大纲中,主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设置却忽视了育人目标的设定,为实现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与统一,有必要设计“双大纲”育人思路。

      1.1 课程专业目标

      “液气电控制技术”是研究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一般规律和具体应用的一门学科,这门技术与其他传动形式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且应用广泛,它已成为一种具有良好的静态、动态性能的重要控制手段。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充分认识该学科在智能制造行业中的重要地位,系统地掌握液压、气压、电气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最新的行业需求与发展动向,为今后从事机电设备设计、自动化应用及维护、维修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知识和技能目标如下:

      (1)能准确说明液压与气压常用元件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正确阅读并分析典型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

      (2)能识读和选用液压元件和气动元件,正确拆装、搭接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

      (3)能分析常用液压与气压元件在回路的控制作用,能分析典型液压控制系统和气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及作用,能根据系统原理图排查处理一般性故障。

      (4)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简单液压控制系统和气压控制系统设计。

      1.2 课程育人目标

      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液气电控制技术”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授课教案、教学评价等全过程,将正确的“三观”导向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将职业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道德与法律教育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大局意识,树立职业理想,培养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踏实奋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在理论学习过程中,通过难点的分析和攻克,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综合、发展的观点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处理好人生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小组讨论教学中,通过合理分工和有效组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提升知识技能水平外,还要贯穿6S实训室管理标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具体思政和育人目标如下:

      (1)结合液压与气动领域的前沿技术,提炼家国情怀、法纪意识、安全责任、科学自信、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渗透式”融入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学中,使课程教学既有专业的深度,又有改革的广度。

      (2)增强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和感召力,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培育学生踏实严谨、专注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创新理念、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

      (3)有意识地融入“三观”教育,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4)拓展专业知识的案例背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提升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2 基于课型的思政元素挖掘

      依据专业课程目标和课程性质,将“液气电控制技术”的学习任务分为基础理论类、诊断维护类、分析设计类、综合实践类4种课程类型,8个学习项目,如图1所示。

      第一种课型是基础理论课,包含学习项目中的1和4,属于了解掌握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是掌握工作原理及在系统中的应用;思政元素应结合当前“中国制造2025”和“大国重器”相关内容为学生展示国内知名工程机械生产厂家的最新技术、前沿工程等,使学生了解当前先进技术,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家国情怀,树立职业理想。

      第二种课型是诊断与维护课,包括学习项目2、3、5,是进行故障判断、问题解决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生产实践中处理液压元件的常见故障;思政育人目标要求学生具有严谨、求实、客观、公正的工作作风,以及安全责任意识、诚信道德意识。

      第三种课型是分析设计课,包括学习项目6和7,考查学生识读液压与气动原理图以及设计简单系统的能力,学习目标是熟悉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的功能及用途,完成满足控制要求的回路设计;思政目标是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敬业奉献、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和创新意识,心无旁骛为国服务的工匠精神。

      第四种课型是综合实践课,包括学习项目8,是体验机电设备岗位实践任务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是完成液压和气动回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以及在真实岗位情境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政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知识共享、困难共担、谦虚有礼、真诚友好的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造就坚韧不拔、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工匠品质。

      3 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设计

      “液气电控制技术”课程按照工作流程系统化的原则设计,逐步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塑造了学生诚实和自信的品格,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设计重点是在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要素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使课程思政开展顺其自然,有说服力,而不是简单地机械照搬,让学生自然地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接受思想的启迪,完成体验—感受—感动的转化。基于这一原则,我们从思政设计的4种课程类型中分别选取了一个典型案例。

      下面,以“开关门的气动回路设计与仿真”为典型案例,设计案例格式如下:

      3.1 案例名称

      开关门的气动回路设计与仿真——做新时代能挤善钻强韧的“螺丝钉”。

      3.2 案例基本情况

      (1)案例主题

      弘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螺丝钉精神。

      (2)结合章节

      教学内容选自课程“液气电控制技术”

      项目七 气压传动系统分析

      任务7.3 气动回路及应用实例的分析

      (3)教学目标

      能识读和选用常用气动元件,能分析和设计气动控制回路,培养学生锐意进取、刻苦钻研、韧性十足的螺丝钉精神。

      (4)案例意义

      鼓励学生从普通的工作做起,用实际行动诠释“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螺丝钉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3.3 案例解析

      (1)教学思路

      首先,在认识水平方面,从身边的公交车车门启闭控制为任务情境,将专业的知识通俗化,同时通过课程思政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气动技术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解。

      其次,在综合能力方面,通过课程思政让学生关心国家时政要闻和党中央文件精神,学会用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作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激发他们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

      最后,在思想素质方面,通过课程思政使学生懂得专业课学习的更深层意义是学思维方法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线上布置任务,要求观看“雷锋日记赏析”“雷锋精神传承”等微课视频资源,写观后感想,升华学习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课中:分为课前提问、案例引入、分析设计、虚拟仿真、知识小结几个环节。

      ①提问环节:

      考查学生对于课前任务的学习情况,同时引入本次课的思政主题——能挤善钻强韧的螺丝钉精神。雷锋就是把一件普通的工作做到极致,用实际行动诠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通过榜样的引导力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优秀道德品质。

      ②案例引入:

      公交车车门的启闭就是通过气动回路来实现的。引导学生发扬螺丝钉“能挤”的优秀品质,从有限的信息中深入挖掘和提炼控制要求。

      ③分析设计:

      根据控制要求进行开关门的气动回路设计。发扬螺丝钉“善钻”的优秀品质,用专业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注意结合时政,将当代雷锋精神作为思政元素融入案例。例如:在进行带防夹功能的公交车门换向回路设计教学时,需要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为每一套方案把好安全关,发扬 “韧”字精神,迎难而上,解决问题。

      ④虚拟仿真:

      用现代化模拟仿真软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气动回路的工作过程,一方面可以提前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为后续的实践教学做准备。

      ⑤知识小结:

      知识和思政融合总结,弘扬坚守在“小岗位”发挥大作用的当代螺丝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意识。

      课后:学生完成思政习题,巩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3)教学效果及评价

      通过课程思政环节,从“雨课堂”后台导出的数据显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逐步增高,主动性越来越好,任务完成度较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明显,各项学习评价指标的达成度均在80%以上。相比未进行课程思政的项目教学,各项指标达成度均提高了3%。

      从课堂实施过程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学习效果显著提升。在课程思政环节,学生对雷锋的故事和事迹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有媒体资源展示时,学生抬头率能达95%以上。对提炼的思政点能产生共鸣,更愿意参与课堂师生互动。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实训课程有序进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操作越来越规范,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普遍增强,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从推广价值上看,创新提出的以雷锋精神为课程思政载体的教学设计案例具备可复制性,在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中都可应用,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提供了系统化的实施途径。

      3.4 案例反思

      (1)创新点

      ①始终贯穿“挤”“钻”“韧”这条主线

      “挤”是指发扬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的优秀品质,从有限的信息中深入挖掘和提炼任务要求,把开关门的启闭控制与实实在在的气动技术知识点进行衔接。

      “钻”是指发扬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敬业精神,用专业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标准的图形符号和规范的绘制原则设计气动回路原理图。

      “韧”是指发扬守卫安全、百折不挠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职业归属感。

      ②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点

      注重将显性教学与隐形思政结合起来,结合学生对不同思政点的兴趣建立学习小组,通过“雨课堂”优化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③教学材料运用上的亮点

      注重将雷锋名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作为课程思政教学载体,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塑造新时代螺丝钉精神,赋予学习的挑战性。

      (2)改进措施

      ①整合教学资源,要发挥数字资源的引领作用,聚焦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新实例,摒弃传统课堂的旧实例,拓展视野,将教学内容、各种资源以多媒体和超文本的形式有机整合形成适用于各类互动电子终端的资源。

      ②与其他专业课程同步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初步形成“课内思政”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

      ③挖掘雷锋精神的深层内涵,从爱国、敬业、奉献、创新、创业的思想政治映射点,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

      ④弘扬雷锋精神活动的载体要与时政热点相结合,与时俱进。在实践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灵活选择合适的思政案例。

      4 评价体系设计

      “液气电控制技术”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分为过程考核、实验考核和期末考核。考核过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包括课前预习(线上)、课中表现(线下)和课后作业(线上)。考试包括基本元件的识别和选择、典型电路的安装和调试以及工程项目设计等内容,期末考核通过智能职业教育考试系统进行试卷的制作和评分。这三种评估方法基于不同的权重和不同的角度,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水平,同时融入思想政治考核。如在过程性考核中,通过连连看、列表归纳、献爱心、思维导图等多种灵活的操作形式,考查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学生给予加分,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在实验考核中,从分工合作、规范操作、文明生产等方面考查学生忠于职守、精益求精、正直创新、团结合作的工匠精神。在期末考核中,将传统的问题与当前的政治热点结合起来,如以我国的“天空之眼”液压作动器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液压系统基本部件的理解程度,使专业问题结合思政元素发挥育人作用,学生在了解中国科技成果的同时,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5 结语

      传统的专业课教学过程只注重知识传递而忽略了价值引导,造成了专业课和思政育人不同步的现象。文章以“液气电控制技术”课程为例,依据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提出了专业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双大纲”教学思路;从基础理论、诊断维护、分析设计、综合实践4种不同课型出发,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爱国主义、科技自信、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创新意识等立德树人的理念全面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育人。围绕典型的思政案例,以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作为思政主线贯穿于教学设计中,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运用方面充分体现创新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知识的熏陶、文化的传承、思想的升华塑造学生的“三观”,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其他专业课程提供了参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