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当前社会暴力恐怖活动特点及对策探析

    时间:2022-08-13 14:24: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当前社会暴力恐怖活动特点及对策探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虽然由于地域不同、信仰不同,各民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各民族和谐共处,已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和谐格局。然而,自1990年“巴仁乡事件”以来,暴力恐怖主义逐渐在新疆滋生,并与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一起,严重影响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7·5”事件以后,政府加强了新疆的维稳工作,暴力恐怖主义虽有所遏制,但仍无法彻底根除。

      笔者通过网络搜集的方法,对“7·5”事件以来五年内国内发生的“暴恐”事件进行整理,分析“7·5”事件以来“暴恐”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反恐工作对策,以期对当前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有所裨益。

      “7·5”事件以来“暴恐”的特点

      暴力恐怖活动具有明显的极端性、残酷性和暴力性。在“7·5”事件对民族关系、民族信任造成的伤害尚未平复之时,频发的暴力恐怖活动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我们也应理性地认识到,我们与暴力恐怖主义的斗争,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人类与反人类的斗争。通过对“7·5”事件以后,五年内国内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进行梳理、分析(见表1),笔者将暴力恐怖活动的基本特点概括如下:

      暴力恐怖活动热点转移。近年来,暴力恐怖活动在地点的选择上与以往有所不同,呈现出由南疆转移至新疆非传统地区、由新疆转移至内地的趋势。笔者在网络上搜集到近五年关于新疆暴力恐怖活动的案例有19例,虽然其主要活动区域仍集中在喀什、和田等南疆传统区域,但已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其一,在传统的南疆地区,“暴恐”活动的选择地点也不再仅限于偏远不名之地,而是趋向于政治、经济、文化重点市县。譬如,“4·23”事件中的巴楚县色力布亚镇,就是新疆传统的重镇之一。其二,“暴恐”活动出现在巴州库尔勒市、鄯善县等地处内地、一向稳定的北疆市县。其三,从2013年开始,暴力恐怖活动地点开始向内地转移,如2013年北京发生的“10·28”事件,2014年3月份发生的昆明火车站遇袭事件等。

      暴力恐怖活动团伙性、预谋性强。暴力恐怖活动多以团伙形式出现,并具有较强的预谋性。“暴恐”团伙性主要体现为活动参与者少则三、五人,多则上百人。此外,暴恐活动还表现出较强的预谋性,主要体现为活动时间敏感、活动手段专业、活动实施步骤缜密。例如,昆明“3·01”事件选择在“两会”召开在即之时,北京“10·28”事件采用车爆恐怖袭击方式,喀什“7·13”事件选择人流量大的商业街道等等。

      暴力恐怖主体平民化。近年来,“暴恐”组织不断吸收平民参与活动,“暴恐”活动主体平民化的趋势明显加强。这一趋势的产生与当前极端宗教势力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当前,宗教极端势力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瓦哈比”,即滋生于本土化的宗教极端势力;二是“伊扎布特”,即境外渗透的宗教极端势力;三是“伊吉拉特”,也被称为“迁徙圣战组织”,其实质就是流动中的一群职业恐怖分子,他们为进行“圣战”而离乡背井,抛弃所有财产,集中迁徙到一个地方发动暴力活动。

      近年来发生的“暴恐”事件大多采取“伊吉拉特”的活动方式,在流动中不断发展成员,“暴恐”主体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势。例如,喀什“7·30”、“7·31”事件中,“暴恐”活动参与者既有外地流窜者,也有当地人,而且活动参与者在当地有一个适合其生存、活动和作案的环境。

      暴力恐怖攻击针对性强。近年来,作为境内外暴力恐怖主义的“集交点”,在境外暴力恐怖组织的支持下,暴力恐怖活动攻击具有明显针对性,主要体现在:

      其一,攻击对象直指军警系统、政府部门,以及具有政府和汉族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场所。在收集的案例中,攻击具有政府和汉族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场所的案例占到了52.6%。

      其二,攻击地点多为人流量较大的公共领域。例如,昆明“3·01”事件中,参与者攻击火车站;喀什“7·31”事件中,参与者攻炸商业街。

      其三,攻击手段让人猝不及防,攻击方式多为自杀式攻击。例如,鄯善“6·26”事件中,实施者选择人们极度放松的凌晨进行暴力袭击。

      其四,受害者中维吾尔族人数增加,暴力恐怖分子对于阻碍“暴恐”活动的实施者,不论族别,一律大开杀戒。

      其五,女性恐怖袭击者频频出现。例如,2014年昆明“3·01”事件中有2名女性“暴恐”分子,2013年“10·28”事件中有2名女性“暴恐”分子。

      暴力恐怖事件频发。“暴恐”事件频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暴恐”事件发生的数量增加。二是“暴恐”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缩短。

      “暴恐”的成因

      我国暴力恐怖活动是国际恐怖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新形势下,研究暴力恐怖活动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反恐对策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落后是暴力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地理上的原因也有政策上的原因。从地理位置来看,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环境封闭、交通条件不便兼之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于中东部地区,种种因素导致许多扶持政策都难以得到真正落实,一些民众容易受到暴力恐怖主义的蛊惑和煽动。

      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泛滥。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条件下形成的,深受“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影响。宗教极端主义有三个特点:一是思想极端,宣扬只服从真主,蔑视政府;二是政治上极端,宣扬原教旨主义的极端思想,主张政教合一;三是手段上极端,主张用“圣战”即暴力恐怖手段来实现目的。②

      自“7·5”事件以来,非法宗教活动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不断加强对教育领域宗教极端思想渗透。长期以来,教育领域一直是暴力恐怖主义渗透的重点,“7·5”事件以后教育领域的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日趋意识形态化。暴力恐怖组织“伊扎布特”,渗透范围涉及大学、大中专学校、完全由少数民族师生构成的重点中学等教育领域。

      其次,利用非法出版物、广播电台、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极力宣传宗教极端思想。宗教极端分子借助媒体,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的矛盾冲突转化为“政治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通过“台比力克”及家族式渠道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分化民族关系。

      最后,开办地下讲经点、习武点。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利用地下讲经点、习武点,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物色人员,培养成员。

      境外恐怖势力干涉。境外恐怖势力对我国暴力恐怖活动的干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中亚国际恐怖势力的扶持。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最为活跃的地域,作为与中亚毗邻的中国边疆地区深受中亚恐怖主义的影响。“伊吉拉特”组织是中亚恐怖主义扶持暴力恐怖主义的重要组织之一,其主要职责是组织、策划境内极端分子前往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受暴力恐怖培训。

      二是国际反华势力的纵容和支持。“9·11”事件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在反恐怖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一方面,迫于国际反恐形势的需要,在表面上承认暴力恐怖组织,另一方面,却在暗地里纵容、支持暴力恐怖分子—在政治上,以少数民族“人权”问题为借口大力施压;在经济上,为暴力恐怖组织提供活动经费;在舆论上,借助传播媒介竭力煽动民族分裂主义情绪。例如在昆明“3·01”事件中,西方媒体在报道初始一直不承认此次事件的暴力恐怖性质;案发3天后,西方国家为“疆独”头目热比娅提供平台为恐怖分子辩解,声称此次事件是“一群对政府失去希望的人的绝望行动”。

      基层反恐能力薄弱。近年来,暴力恐怖主义活动策略和手段不断翻新,而基层反恐能力却跟不上,给反恐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恐意识不到位。“7·5”事件以来,暴力恐怖活动转移至非传统区域,这些地区缺乏反恐经验和反恐意识;二是反恐情报收集不得力。基层反恐部门在反恐工作中往往存在疏忽小情报,轻视小情报的现象,致使许多可以避免的暴力恐怖活动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给人民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

      反恐对策思考

      鉴于“7·5”事件以来暴力恐怖活动的特点,结合当前国际反恐的发展态势和现实情况,我们必须正视“暴恐”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威胁,从经济基础、思想领域、基层反恐能力、反恐情报队伍建设等层面提高和完善我国的反恐对策。

      发展经济。经济因素并不是暴力恐怖活动产生的唯一原因,但是发展经济无疑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所必不可少的举措。为了改变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举措。但是有政策不代表政策一定会实施好,一定会有效果。所以,在出台和实施相关援疆政策时,要进行认真、细致、深入的调研,掌握社情、民意,切实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会保障体制,妥善处理好弱势群体的利益问题,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所出现的各类矛盾。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民族认同感。民族认同感是多民族国家得以长治久安的精神“法宝”。在“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想影响深刻的新疆地区,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民族认同感,是有效抵制恐怖组织和国际反华势力思想渗透,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一是要加强教育投入,提高大中专学校的教育水平,努力加强偏远边疆地区与内地的文化教育交流。

      二是要公开出版合法的国内宗教读物、音像制品,以抵制外来非法出版物的负面影响,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进行分类教育。可将加强思想教育的对象分为三类:一类是恐怖分子,此类对象思想固化,教育难度较大,是教育感化的重点;另一类是“前或潜在暴力恐怖分子”,是指尚未成为暴力恐怖分子,但是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员,对于这类人员,我们需要积极拉拢;最后一类是社会公众,在这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面对暴力恐怖活动,客观公正的舆论引导能够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避免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同时也可以瓦解暴力恐怖活动破坏民族关系,制造民族隔阂的目的。

      提高基层反恐能力。提高基层反恐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反恐意识。一方面提高中小城市专业部门的反恐认识,建立长效、稳定的工作机制,通过专项整治、日常防护等手段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另一方面提高公众的暴力恐怖主义防范意识,形成一种全民反恐的社会氛围,压缩恐怖主义存在和运作的空间,通过媒体宣传等途径传播反恐技术方法。

      第二,加强反恐队伍建设。强化专业反恐训练和大众参与的反恐训练,加强反恐技术建设,培养精干专业的反恐骨干力量。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反恐特种警察或特种部队的建设,提高打击暴力恐怖主义的能力。同时,要重视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切断境内外分裂势力的联系。

      第三,健全反恐应急机制。我国各重点城市应尽快建立专门的反恐协调指挥中心、专门的反恐作战机构以及专门的反恐情报中心,积极做好事前预防、事中应对和事后恢复的相应工作,严防暴力恐怖主义升级蔓延。同时,要完善反恐立法工作,将反恐工作纳入法律轨道。

      建立行之有效的反恐情报队伍。反恐工作中,情报意味着主动权。做好反恐工作,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反恐情报队伍,赋予情报机构在收集、处理各类情报时更多的权力,提高情报机构在收集、分析、共享等方面的效率。

      在情报收集方面,应夯实基层情报收集队伍,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积极主动提供情报的作用,丰富情报收集手段,例如群众举报、网站用户报告、银行工作人员举报等,努力实现人力收集与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

      在情报分析方面,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情报信息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可效仿欧美国家实行情报人员资格认证制度,设立相应的职业等级,提高情报分析队伍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在情报共享方面,应打破国内各部门之间“各自作战”的屏障,推动国内各警种、各部门之间持续、高效的情报信息共享。

      总而言之,反恐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社会工程,不是一场可以“一劳永逸”的“战斗”。反恐需要持续、耐心的关注与努力,这其中包括各种长期的细致工作。因此,在反恐中,我们要坚信反恐工作的正义性,敏锐观察,灵活应对,尽量控制和减少暴力恐怖活动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维护新疆乃至国家的社会稳定与安全。

     

    相关热词搜索: 社会暴力恐怖 活动 特点 对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