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基层人大代表履职路径探究

    时间:2023-01-29 11:26: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基层人大代表履职路径探究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挥基层人大代表重要价值,需要完善机制、搭建平台、提高水平,久久为功。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基层人大代表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

      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明确了人大代表具有审议权,表决权,提出议案权,质询权,提出建议、批评、意见权,提议权等权利,同时有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基层社会治理是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的活动。某种程度上来讲,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人大代表应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参与者、组织者、监督者。(一)人大代表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基层人大代表的广泛性有效促使基层社会治理的范围更加广泛,覆盖面更加系统。基层人大代表应自觉履行联系群众的义务,将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与走访选民、基层调研、联系群众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的职责。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人大代表能够真实的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为议案、建议作充分的基层调研准备,真实反映民情,切实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有效的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二)人大代表是基层社会治理的联络者基层人大代表由选民依法选举产生,来自人民,代表人民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应当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者和带头人。一方面,人大代表可以行使其权利,将人民群众关切反映的问题形成议案,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有效解决。另一方面,人大代表可以借助其身份优势,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为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利益协调、行为规范等问题提供协调平台。(三)人大代表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监督者人大代表对基层治理的监督是最敏锐、最直接、最全面的,大多数代表来自于基层的各行各业,生活在基层,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最为迅速地接收到人民群众的反馈与意见,可以随时对政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发挥多元的监督作用,有效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职。同时,人大可以对政府工作进行评议,评议工作往往综合运用视察、检查、调查、建议和询问等多种监督手段,大大加强了人大监督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增强了人大监督的实效。

      基层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基层人大代表在社会治理中能够发挥其优势,倾听民声,表达民意,反映民情。基层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在规范基层治理程序、治理方法、治理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价值,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民生工程、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加强疫情防控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当前人大代表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部分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性有待提高部分基层人大代表对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人大闭会期间人大代表的履职意识淡化,这是多年来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部分代表由于平时工作的繁忙,当代表工作与本职工作发生冲突时,往往是先完成第一职务的工作,而忽视了代表的工作。极少部分代表除了出席组织规定的会议和一年一度的代表大会以外,平时对人大的工作与活动关心较少。如此一来,便造成了代表不能及时有效地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对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研究探讨缺乏深度和广度,导致部分议案缺乏实操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群众反映基层事务意见的渠道,导致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优势无法最大效能发挥。另一方面,部分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刚性不足。基层人大代表大多来自一线单位骨干力量,他们主要精力大多放在本职工作上,再加上目前缺乏对人大代表履职的刚性要求和考核指标,从而导致了部分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尤其是对待基层社会治理中一些较为突出尖锐的矛盾问题,小部分代表更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未能较好地履职担职。(二)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参差不齐人大代表来源的多元化和分布的广泛性,有利于人大代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听取群众意见,反映民情。同时,又正是这种多元化导致了人大代表的能力参差不齐,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未能有效发挥其重要作用。一是综合素质存在差异。由于工作经验、政治素养、文化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基层人大代表在社会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部分代表仅对自己的从事的领域和工作内容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对基层社会事务的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基层事务解决能力存在差异。部分代表虽然在基层生活工作,但是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和调研不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不足,对问题的分析抓不住要害,反映问题的思路相对狭窄,对问题的建议提不到点上,议案的操作性不强,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不够关心和了解。三是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部分人大代表满足于参加组织上的学习与考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在具体工作中存在定性思维,难以将工作实际与先进理论和先进经验结合起来,其自身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水平要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理想效果仍有一定的差距。(三)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形式有待改善虽然目前人大代表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民生建设等领域的发展,但是在参与形式上仍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运转不够顺畅。虽然目前建立了“代表之家”联系平台,但是由于宣传、平台建设、反馈机制等不够完善,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联系平台的价值,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二是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监督不够有力。在多数情况下,人大代表到基层调研前,都会提前通知到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提前安排好相关的调研路线。基层座谈往往也是如此,大多受邀座谈的群众在反映问题上有所保留,未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因此便导致了人大代表在接触基层时未能真实听取基层群众的心声,未能完全准确了解基层的现状。三是人大代表履职的形式有待丰富。目前,基层人大代表的履职主要还是集中于开会期间,闭会期间部分人大代表未能有效履行职责。客观上,有些地方没有将基层社会治理纳入人大代表考核机制;主观上,部分人大代表只关心自己熟悉或主管领域,从而导致代表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动力不足。

      基层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当前,基层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由于各方面原因,现实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体现在思想认识、机制体制和基层调研上。(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基层人大代表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思想认识不到位。这其中包括了行政部门的观念和代表自身的认识。一是政府观念有待转变。按照惯性思维,人民群众遇到问题第一步是找政府,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弱化了人大的作用。基层政府对待人大议案的重视程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移交的建议议案,政府有时没有及时处理,系统研究。更有甚者,认为人大代表的议案加大了政府的工作量,抱着“不做不错,多做多错”的心态,能拖则拖。二是人大代表的履职意识有待加强。部分人大代表责任意识不强,使命感缺失,将履行代表职责看作是工作外的事,工作缺乏主动性,联系群众不够密切,提出的问题不够深入,不能准确反映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问题。(二)制度建设不完善目前,在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方面,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一是人大代表考核机制不完善。目前,对人大代表参与社会调研、提出议案、联系群众等履职问题上,缺乏量化的考核指标,在监督代表履职,发挥社会效能的问题上缺乏一套有效的机制。二是人大代表与政府机关联系机制不健全。人大代表将议案建议移交政府,但是政府在处理议案、建议、意见,答复问题,工作效率上缺乏明确的条例规定,导致了代表反映的工作执行效率低下,未能有效整合资源,最大程度发挥社会效能。三是缺乏激励保障机制。由于运转平台、资源协调、工作效率未能得到保障,治理程序、治理方法、治理过程不明确等问题,导致了部分人大代表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缺乏途径和方式,没有足够的约束激励保障制度。(三)基层调研不深入当前,部分人大代表参与基层调研存在着研究对象空洞、研究问题与实践脱节、所提建议滞后等问题。一方面,调研过程走马观花,对一些基层工作是讲起来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却没那么重视,参与调研过程是也是走马观花不够深入。另一方面,调研缺乏针对性。受调研水平、调研条件、调研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调研的内容往往缺乏针对性,提炼的观点经不起推敲,提出的建议偏离实际,不具备实操性。

      基层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履职路径分析

      加强基层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履职引导既有现实必要,又有理论价值。各级党政要在健全机制体制、搭建运转平台、提高工作水平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一)提高代表履职水平,增强履职能力代表的履职能力和履职水平,决定了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质量和成效。一是要加强代表的政治素质,人大代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忠实表达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愿望,在政治过硬的基础上再考量代表的综合素质。二是优化代表结构,代表的结构要适当提高一线职工、基层群众、妇女的比例,确保代表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多元性,确保代表质量过关、能力过关、结构过关。三是加强代表培训教育。代表必须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始终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加强对社会调研方法、联系群众方式、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学习,积极提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二)健全代表履职机制,提升履职成效人大代表履职除本人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外,还需为其提供机制作为考核约束的指标。一是要健全履职考核机制。要将人大代表的考核条件量化,将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纳入考核指标,定期公布人大代表履职情况,对履职积极,成效显著的代表予以表扬,对不积极履职的代表依法暂停执行代表职务或劝退。二要健全保障机制。在参与社会调研、走访群众、学习培训等问题上,有健全的活动保障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三要健全代表议案办理机制。对人代代表的建议议案,相关行政部门要落实责任制,提高议案的办理效率和办理质量。(三)搭建代表履职平台,畅通履职渠道基层社会治理是一件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改革力度大的工程,这需要各级党政积极为人大代表搭建履职平台,为人大代表提供更便捷的履职渠道。一方面要搭建代表联系群众平台。要充分发挥“人大之家”的联络功能,探索“互联网+”代表履职平台,将基层社会治理纳入议题,有效征集意见建议、汇总问题矛盾、提出建议议案。另一方面要搭建代表联系国家机关平台。各级党政要将人大代表与行政机关联系形成常态化,在基层社会治理重大问题决策上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座谈、考察、提议,畅通民意表达和反馈渠道。

      总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挥基层人大代表重要价值,需要完善机制、搭建平台、提高水平,久久为功。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认识到人大代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大价值,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意识和履职使命感,才能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