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主题教育 > 正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时间:2020-07-30 08:13: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校长管理论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新《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则为我们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即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既可以由教师预设,又可以由师生共同引发或幼儿自发生成。

      一、幼儿园课程向幼儿生活回归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联,是生活决定教育。只有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脱离了生活就不是教育,教育者的任务是指导学生为理想生活而奋斗,不断改进现实生活,使生活不断前进和向上。目前,国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就是在教育上倡导“教育是生活”的主张,一些儿童学习理论,如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也都主张重视儿童从生活中学习。

      以往,我们把教育看成是幼儿生活以外的一个因素,认为外加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没有看到幼儿园课程事实上就是幼儿的生活世界,就是幼儿发展的生活世界本身。把课程看成是外加于幼儿的,就很容易把幼儿生活与幼儿园课程割裂开来。幼儿的生活包括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它们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取得成效的保证,也是幼儿园课程的立足点。离开了幼儿的生活,幼儿园的课程就不再具有现实意义了。尤其是幼儿的个人生活,对于幼儿园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的个人生活充满了发展的契机,且是生动的、感性的,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幼儿的个人生活固然重要,但把幼儿园课程的视点仅仅停留在幼儿个人生活上是不够的。幼儿园课程是引导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幼儿园、家庭、社会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幼儿园生活应是幼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既能反映社会需要,也能反映幼儿的需要。幼儿园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一种现实的生活,也是一种与教育目的直接相关的生活,这种生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内在价值,应充分关注和珍视这种价值。社区生活通过幼儿生活得到现实的反映,民族生活、国家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在社区生活中。家庭更是一个小社会,更具有生活化、情感化的小社区。因此,要充分利用幼儿生活本身以及幼儿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将幼儿课程生活化。

      二、幼儿生活是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对幼儿而言,学习的逻辑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系统知识的逻辑。社会是整体的,学习是整体的,发展也是整体的,人为地割裂生活经验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有害无益。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目标是“培养真人”,“真”乃立教之本、人格教育之关键,“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仅是解决中国当今人格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永恒的真理。陶先生对于“学生”的理解是发人深省的:“生”字意义,是生活或者生存,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人生之道的根本是人格教育,是寓于生活教育之中的,生活教育是在生活中教育,用生活来教育的。给生活以教育,是要求以整体的内容、整合的方式呈现给幼儿。

      陶先生的老师杜威也曾指出:“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社会生活给予他一切能力和一切成就的不自觉的统一性和背景”,“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这里,杜威所说的“儿童的社会生活”“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一方面不同于纯粹的成人生活,另一方面的确与社区生活紧密相关的,是深入儿童的社区生活。幼儿园课程不管哪一种类型、哪一种实践模式,都应体现整合、整体的思想。一切发展的层面,一切学科的知识都应通过幼儿的生活加以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有机的、生动的、现实的经验体系。

      三、幼儿生活是幼儿园课程开发新的生长点

      幼儿的生活是一个幼儿真正自我构建的过程,是一个需幼儿多种感官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是一个幼儿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3-6岁幼儿的智慧在手的操作上”,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能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与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是相一致的。

      幼儿的生活是与幼儿现实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幼儿时时刻刻都会衍变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应变,及时调整预定的课程计划,开发新的幼儿园课程。由此可见,幼儿的生活经验可以成为幼儿园课程开发新的生长点。教师应把幼儿经验中最重要的因素,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加以整合与提升,以满足幼儿的需求,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索与学习的愿望。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点构建幼儿园课程,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1.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的发展而存在的。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关注的不是教给幼儿哪些知识,而是考虑幼儿有哪方面的兴趣,应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教师应该如何跟随幼儿的兴趣,如何为这些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2.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幼儿生活的各个层次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构建幼儿园课程时,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另一方而,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并非所有的联系都对幼儿的发展有正面的影响,我们要对幼儿生活的内容进行有效地选择。

      3.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一种体验。幼儿团课程要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都应及时地纳入到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幼儿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主题,大多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觉得奇怪的现象,幼儿感到困惑的问题,如“漂亮的蝴蝶为什么不是益虫呢?…手电筒的光芒为什么有大有小呢?”“那么多蚂蚁住在一起不挤吗?”等等问题。当活动的主题是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事物时,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自己新的认知结构,更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4.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在以幼儿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中,教师的角色面临着新的定位,教师的教育技能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时时被幼儿的潜能所激动,也时时面临着来自幼儿新的挑战,有时甚至会使人感到束手无策。幼儿园课程开放性、低结构的特征,要求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幼关系。教师不再是“传话”,而是与幼儿平等地“对话”,教师不是“灌输”,而是与幼儿“分享”。师幼之间是学习的共同体,平等、互动、接纳、宽容、对话、分享,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每个人都获得了新意义的生成与创造。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活动成为师幼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红旗幼儿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