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主题教育 > 正文

    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10篇】

    时间:2021-03-04 09:48: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人民至上”在“烟火气”中升华   在5月28日的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谈到,“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小编为您整理了《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10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人民至上”在“烟火气”中升华

     

      在5月28日的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谈到,“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这个城市就是四川成都,该城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尽快恢复城市“烟火气”的做法,被李克强总理“点赞”,使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等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特殊形势出台特殊政策,成都先吃“螃蟹”。今年3月,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四川成都为恢复城市的烟火气,出台《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规定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和夜市、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等“五允许一坚持”措施。成都在城市管理方面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督,在短期内增加的就业岗位超10万个,餐饮企业的复工率高达98%,有力地提升了城市的“烟火气”和“市井气”,促进了消费,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全国率先吃了“螃蟹”,开了个好头,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有力探索。
      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举措,中央及时“定调”。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这就要通过一系列举措,想尽一切办法,支持餐饮、零售、夜市、文化旅游等生活服务业尽快恢复发展,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释放出更大的消费和就业空间。近日,中央文明办宣布: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中央在非常时期及时“定调”,将在大力恢复经济、促进就业、惠及民生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有力举措。
      新的思路决定新的出路,各地争相“跟进”。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指出: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观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许多小商铺,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调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就是鼓励各地出台相关政策,缓解群众压力,解决就业难题,促进经济复苏。我国有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可能一个路边小摊,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收入来源。像成都这样允许街边摆摊和占道经营,是对普通民众的真正关怀。各地要为马路市场、街边摆摊选好地点、划好区域,加强管理,解决问题,真正让城市的“烟火气”浓起来,“一池春水”活起来。近日,陕西、浙江、河南等地争相“跟进”,出台允许占道经营、摆地摊等宽松政策,就是及时转变思路、坚持“人民至上”的积极行动。
      促进消费就是促进民生,群众吃到“甜头”。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但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和经济发展仍然是个难题。在国家强调“保就业”的关键时刻,大力拓展经济活动空间,允许占道经营和摆地摊,既解决就业问题,又促进经济发展。成都在短时间内增加就业超过10万个,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地摊商品的多样性及微利模式,满足了社会不同消费群体多元化消费需求,在方便市民日常生活同时,为群众就业打开一个较好出路。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的马路市场活跃起来了,流动商贩流动起来了,城市的活力提升起来了。在这“烟火气”的背后,是促进消费的商业气,是促进就业的人气,是生活有滋有味的景气,使群众真正吃到“甜头”、得到实惠,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应有成效。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小地摊”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式后出席记者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记者关于稳就业的提问时,谈到:西部有座城市按照当地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摊位,一夜之间10万人就业。“地摊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关键时期,有利于应对疫情冲击和加快恢复、稳定就业,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疫情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
      事实上,“地摊”停留在人们脑中是脏乱、无序的刻板印象,如何让“小地摊”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需要多措并举。要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让“地摊经济”这个支点既撬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为人民生活增加更多“烟火味”。
      下好“先手棋”,强化顶层设计。事实上,促进“地摊经济”的发展正是促进生活服务业恢复的有力之举。一方面拉动灵活就业,让受疫情影响的“下班族”重获就业,增加多源收入;
    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便利居民生活、创造就业岗位、营造城市文化。因此,要强化顶层设计,做好政策保障,释放“新引擎”。城管、市监、安全、卫健、工商等相关部门要联合制定统一的“地摊经济”准入许可标准、从业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采取颁发资格证、许可证等方式,给予“地摊经济”与从业者合法地位。例如:四川成都制定《关于建立城市管理“八项机制”深化柔性管理服务助力“六保”任务落实落地的意见》,实行一街一策、一点一策,明确摆摊时间、摆摊地点、秩序维护等问题,为“地摊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用好“平衡术”,提升精细水平。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不考核并不意味着不管控。要在“放”与“管”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通过提高治理的精细化水平,规范提升“地摊经济”,避免摆地摊而带来的占道经营、无证经营、市场混乱、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隐患和风险,不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成立“劝导红袖套”党支部,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规范商家依规合法经营。
      当好“服务员”,彰显治理温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发展“地摊经济”作为惠民生的重要举措,是政府这双“无形的手”充当好“服务员”角色的表现。一方面,放开“地摊经济”不意味着“一放了之”,要“问之于需”,充分征求商家对发展“地摊经济”的有效建议,合理解决诉求,一定程度上保障商家的权益。另一方面,保障好消费者权益,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将网格化管理应用到“地摊经济”的监管中,分片区、分业态和分时段地对摆摊设点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及时有效地解决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矛盾问题,保障好“地摊经济”的“最后一公里”。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发展“地摊经济”恰逢其时,是落实“六稳”“六保”的有效举措,是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彰显。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整洁形象固然不可丢失,但只要用心管理,在规范上下足功夫,保证商品质量安全,“地摊经济”亦可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一二三四” 解码“谁能干就让谁干”

     

      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新提出“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让人心潮澎湃、耳目一新,眼前为之一亮。
      “谁能干就让谁干”,体现非常之时,需要一门心思选贤任能,攻坚克难。今年以来,我们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最快”“最广”“(难度)最大”,报告中这“三最”已经讲明疫情的严峻复杂,我们能取得今天的抗疫成果,“十分不易,成之维艰”。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面对“六稳”“六保”要求,面对脱贫攻坚等硬任务,尤需披坚执锐、能“打头阵”“当先锋”“做主将”的将才、帅才,这对于干部工作相当于提出了更加具体直接的要求,就是真正且更有效率地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面对当前急迫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科技攻关、科研创新任务,情况愈是复杂艰难,对人才的渴求之心愈是恳切,可以说,政策给出、平台出现,“是骡子是马”,有没有真材实料、真金白银,都会在这种危机考验面前显山露水、水落石出!
      “谁能干就让谁干”,体现“两个导向”,即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这两个导向,意在导向成事,导向破解难题。“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名党员干部究竟怎么样?危急关头是临事而静、头脑清楚、思维缜密、冲锋在前,担当肯干?还是畏畏缩缩、左顾右盼,一味“等靠要”“推拖绕”?大事难事见担当,小事杂事见胸怀。“谁能干”就要敢于“上前揭榜”,敢于“立下军令状”,有多大能力就该匹配多大担当,要客观看待和评估自己同难题的“适配性”,既要有激情有情怀有担当,也要有实力有行动有作为,绝不能在这个问题上“顺大流”,更不能揣有“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功利想法,要客观真实面对自己、评估自己,能干就大胆站出来、亮出来、顶前头!
      “谁能干就让谁干”,要避免三种不良倾向,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不讲组织观念,“能不能干”的标准不客观,出现任人唯亲的问题;
    二是能干的标准因人而异,出现定向设岗、量身定制的问题;
    三是想法是新想法,但思维观念还是老样子,选拔标准“换汤不换药”,出现“新瓶装旧酒”的问题。这三种不良倾向,就是落实“谁能干就让谁干”的潜在风险点。为此,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这一新提法的落脚点在于攻坚克难、闯关夺隘,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人,需要非常之才;
    二是要体现党对人才工作、干部工作的引领把关,坚持政治标准,解决人才和干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三是用好线上线下监管,让重大用人事项在监督下用权,在监督下选才,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落实好“三项机制”,做到“三个区分开来”,不宜求全责备,要让“猛将”“闯将”“干将”“勇将”“能将”不断涌现,汇聚起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洪荒之力”,把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砸实,在各项事业的推进中战场识马、赛场选马,实践中练马!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一年多来”到底“多”出了啥?

     

      5月21日下午,因新冠肺炎疫情推迟79天的全国两会拉开帷幕。这是23年以来首次打破全国政协会议3月3日开幕、全国人大会议3月5日开幕的惯例,会期也相应缩短。21日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与去年相比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回顾过去“一年来”变成了“一年多来”。这“多”出来的主要工作,就是今年以来的抗疫斗争。
      万众瞩目的2021年全国“两会”,在初夏时节的“蛙声一片”中开幕了。这推迟了79天的盛会,是举世瞩目的“风向标”,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发展,更关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回顾过去的工作时,“一年来”变成了“一年多来”,这个“多”字,既是时间概念,也是空间概念,更是精神概念。这个“多”字,涵盖了今年以来抗疫斗争的方方面面,从中凝聚起的精神力量,将成为发展路上的宝贵财富,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多”一份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第一条就是“爱国”。的确,对于每一个中国公民来说,“爱国”必须放在第一位,才谈得上事业、奋斗。在历时数月的抗疫战斗中,那一批批医务工作者、青年志愿者们,正是具有了浓浓的爱国之情,才会那样千里迢迢、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湖北、赶到武汉,并且全身心投入“战斗”,使受疫情摧残的同胞们深切感受到全国人民与他们携手并肩站在一起,“同呼吸,共患难”,身上便有了使不完的劲。这种强烈的家国情怀,化为抗疫中的强大动力,为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良好的铺垫。
      “多”一种无疆大爱。俗语云,“大灾有大爱”,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也是最值得推崇的美德。一个人如果没有爱心,别说是领导干部,就做个普通人恐怕都难。正是一颗颗滚烫的“爱心”,温暖了“疫区”同胞饱受创伤的身体和心灵,构建起一道道“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再大的困难在“爱”的面前都是那样得不堪一击。不是么,除了武汉这个正面战场外,各地从上层到基层,也都把防控工作做到了极致,那份无言的爱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诠释着什么叫“大爱无疆”。这种“爱”,已经远远超出了抗疫的范畴,上升为一种正能量的浩然之气,弥漫于天地之间。
      “多”一片无私天地。“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同志在《赠曾志》中的一句“心底无私天地宽”,道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为了革命而心无杂念、坦荡无私的情怀。但是,只有在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这种“无私”才会得以凸显。君不见,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无论官兵还是农民、学生,无论百姓还是领导干部,无论医务工作者还是普通志愿者,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精神武器,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战斗得酣畅淋漓。这么多“心底无私”的仁人志士,将构筑起一片宽广的别样“天地”。
      抗“疫”形势向好,“两会”适时召开,惯例的“一年来”变成了“一年多来”,“多”出的这份抗疫经历,见证着华夏儿女的“家国情怀”“无疆大爱”和“心底无私”,让我们倍加珍惜!灾难渐渐远去,抗疫精神永存!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2021年,我们当乘着“两会”的东风,在未来的奋斗中更加热爱祖国、传递爱心、无私奉献,并以高昂的、乐观的的精神风貌,投入到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之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负重前行!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针尖大的窟窿”也须堵严实

     

      近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的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小窟窿不趁早补,终会酿成大患,处置起来往往事倍功半。经过3个月左右时间,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但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聚集性疫情仍然存在,湖北有时还出现散发零星确诊病例。因此,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放松,要以“针尖大的窟窿也须堵严实”的谨慎,将防控成果巩固好。
      增强谨慎之心,绷紧“思想之弦”。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近一个月来,从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到5月8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再到5月12日在山西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这样的叮咛与嘱托,指向十分明确,“疫情防控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因此,我们一定要绷紧“疫情防控须臾不可放松”这根“思想之弦”,要意识到当前取得的防控成绩来之不易,如今大考仍在继续,必须做到慎终如始,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咬紧牙关、持续发力,坚决防止疫情新燃点。
      坚持审时度势,补好“防控之窟”。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要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确保防控举措始终具有针对性。一方面,要紧扣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继续坚持分区分类防控、属地防控,围绕科研攻关、医疗救治、社区防控、宣传引导等各方面,着力补短板、堵漏洞;
    另一方面,要正视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始终高瞻远瞩,施好“预防之策”。“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面对疫情的强劲攻势,我们要用全局性的眼光应对,着力谋长远之策,建久安之势。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
    要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要加快构建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疫情防控执法机制,加强普法,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意识;
    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广大群众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当前,疫情尚未结束,我们还须咬紧牙关、持续发力,以“针尖大的窟窿也须堵严实”的谨慎,坚决防止疫情新燃点,决不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值得付出的代价”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而习近平总书记5月22日下午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也强调,“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值得付出的代价”“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以及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时与会人员集体肃立,向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一切的一切无不彰显人民中心、人民至上的鲜明理念和价值追求。为人民付出,不论成本代价,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是“人民至上”的铮铮誓言,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人民至上体现在抗击灾害中。关键时候站得出、豁得上,这是对一名党员的基本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要求。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人民政治立场、人民主体地位,在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中,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总能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同灾害困难作斗争,确保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到第一位”。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会议、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调”响应,汇聚起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硬核”力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奠定了基础。
      人民至上体现在敬畏生命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人民至上,首先是“生命至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敬佑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全力抢救每一个生命彰显大国担当、中国精神,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全国政协会议开幕会上举行隆重的默哀仪式,表明我国政府高度关爱国民生命健康,敬畏每一个人的生命。经历了全国哀悼日、两会默哀仪式,社会各界形成认同,在发生重大灾难、暴恐等事件时,国家机关、重要会议为遇难平民致哀已成应有之义。从国旗为平民而降,到设立全国哀悼日,再到两会为平民默哀,无不彰显人民至上的理念,无不是对人民群众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敬佑与呵护。同时,我们听到、看到和感受到了我们的党和政府正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民的敬重,才激起了更多“群情振奋”的涟漪,汇聚了更大激情澎湃的力量,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威信进一步提高。
      人民至上体现在福泽民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就是“人民至上”最生动的诠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全面发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当前各种挑战和考验,各级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人民至上思想,扎扎实实帮群众解难题、排忧愁,不断惠民生、增福祉。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坐着高铁看中国》乌兰察布站到了

     

      看央视新闻推出的大型主题报道《坐着高铁看中国》,10月8日,从北京出发一路向西北沿着京张高铁和张呼高铁,领略沿线的风土人情,感受独特魅力。和京张高铁同步开通的张呼高铁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条草原高铁,是华北地区东西向的一条重要的交通枢纽。“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乌兰察布”为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山口”,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全市国境线104公里,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从北京出发,列车进入内蒙古的第一个城市就是乌兰察布。
      热情好客、多情豪迈,这里是开放的乌兰察布。乌兰察布最大的优势在区位,最大的潜力在开放,这里是“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中欧班列唯一的非省会铁路枢纽节点城市,拥有东进西出、南联北通、地近京畿的区位优势,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也是我国通往蒙古、俄罗斯和欧洲的重要通道。随着京呼高铁的全面贯通,和乌兰察布机场的开通运营,乌兰察布已经进入首都一小时经济圈。节目中这样提到:“借助京蒙对口扶贫协作,乌兰察布引进北京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33家,在北京建立了‘消费扶贫超市’,马铃薯、冷凉蔬菜、燕麦杂粮杂豆、生猪牛羊肉等绿色农畜产品坐着火车进入北京市场,铁路成为带动百姓脱贫致富的快速路。”这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拉近了我们与首都的距离,也让乌兰察布的开放成为了带动发展的原动力。
      除了开放的交通,这里还有热情开放的草原人民,“草原高铁”上,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莜面制作传承人贾银凤一边制作一边介绍莜面的不同种类做法吃法,内蒙古味道联盟主席孙剑昊带领大家感受内蒙古多元饮食文化。除此之外,乌兰牧骑也为旅客带来了美妙的歌声、马头琴声,游客可以一边聆听美妙的歌声、一边欣赏窗外辽阔的大草原,在“草原高铁”上一路美景美食一路歌。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里是清新的乌兰察布。绿色是乌兰察布的底色,也是发展的主基调,这里是京津地区水源涵养地、重要生态防线,肩负着为京津地区阻沙、挡风、保水,保障首都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乌兰察布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林草覆盖率达到76.3%,为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不断做出新贡献。这里气候冷凉,年平均气温4.3℃,夏季气温只有18.8℃;
    空气清新,环境无污染,中心城区年空气优良天数310天,被誉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这里无霜期95~145天,昼夜温差大、自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害少,农畜产品品质好。这里年均日照小时数2800~3300小时,有效风场面积6828平方公里,占内蒙古自治区三分之一。
      依托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乌兰察布始终坚持和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绿色农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拥有神舟系列飞船回归地杜尔伯特草原、辉腾锡勒高山草甸草原、察右后旗火山草原等特色草原景区,建成了岱海国际滑雪场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打造了集宁红色文化纪念园、绥蒙革命纪念园、贺龙革命纪念馆等革命教育基地,草原生态游、休闲避暑游、自驾游、冰雪游、红色文化游应有尽有,被誉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
      先后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中国燕麦之都”和“中国草原酸奶之都”。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0万亩左右,总产量400万吨左右,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居首位,鲜薯销售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等20多个省市和俄罗斯、蒙古、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乌兰察布马铃薯”荣获“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品牌价值超过100亿元。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与时任乌兰察布市长费东斌进行了交谈。费东斌提到乌兰察布的马铃薯、燕麦都比较出名。总书记说:“甘肃那边种植马铃薯也比较出名吧?”费东斌代表笑着抬高了嗓门:“我们叫‘马铃薯之都’,他们叫‘马铃薯之乡’,都好!”话音一落,总书记和代表们都笑了。“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草原儿女的殷切嘱托,乌兰察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打造清新乌兰察布。
      南贵北乌、草原云谷,这里是创新的乌兰察布。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带动乌兰察布创业创新的新引擎。乌兰察布、北京点对点144芯双回路专用光缆,网络时延缩短到5毫秒以内。华为、苹果、阿里巴巴、优刻得等大数据项目相继实施,在建项目服务器规模120万台。华唐、鸿联九五、博岳等服务外包企业签约坐席规模达到1万席,软通动力、百度创新中心在孵企业70多家,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大数据应用和衍生产业配套加速发展,被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评为“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南贵北乌·草原云谷”成为乌兰察布的新名片。
      推动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基础是根基、应用是关键、管理是手段、服务是核心。乌兰察布以应用需求为指引,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对接群众需要,有效整合大数据资源,发展大数据产业,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以大数据创新应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能力,以大数据统领“一盘棋”,建立政府和社会联动机制,打破部门“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最大限度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提供更及时、更高效、更可靠、更具针对性的数据支撑,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草原云谷”乌兰察布乘着创新发展的步伐正迎难而上,利用自身优势,稳保大数据产业高质高速发展,促使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形成双赢,开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
      乘坐着风驰电掣的高铁,看辽阔壮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看成就更看奋斗,看更好的日子在后头。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把握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字决”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党的传家宝,是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两会一评议”工作当仁不让的“重头戏”。如何切实发挥效能,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味要“辣”,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要动真碰硬,不走过场。
      经过近年来持续推进党的建设,党员同志的共识是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带点“辣味”,才够劲。但这个辣是“朝天椒”的真辣,还是“水果椒”般的点缀?不可不辨,不可不较较真!我认为:一方面,要看会上热火朝天的辣味,究竟是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的“拿来主义”,是年复一年、多年延续、形式主义的“保留节目”,还是“三省吾身”,静心思考之后,直面问题的“真勇士”?另一方面,要看批评的问题是言之有据、字字确凿、一针见血不掩饰、不回避,还是搞“无原则纠纷”,带有个人私心私念的蓄意“放炮”?不可不深思细辨、认真体味。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动真碰硬,不走过场,就要充分发扬斗争精神,敢于自揭伤疤,敢于直面自己和他人的问题,敢于揭短亮丑;
    就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须知,对同志的问题动真碰硬,不至于让小问题发展为大问题,又何尝不是对同志的一种保护和关爱?就要真正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熔炉烧热,让参加的人出出汗、排排毒,洗洗澡、治治病。
      心要“平”,不能因人废言、因噎废食,要排除私见,亮出公心。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化解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是党自我革新的有效手段。无论是自我批评还是批评他人,持心要平,心平才能摆脱情绪的干扰,才能更加冷静客观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才能提出公道无私的意见,才能发出令人信服的声音。“公生明廉生威”,没有公平公正的态度,不是出于公心公义,就会出现“说谁谁就急”,也会在同志之间制造紧张和“心结”,甚至导致出现无原则的口舌之争。因此,持心要平、要公,只有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排除私心杂念的干扰,从党和人民事业更高质量发展出发,从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摒弃“小我”的私心私欲,客观公正地指出同志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才能实现“批评-团结-批评”的目的,才能收到好的批评效果。再者,批评内容上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见人见事见思想,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奔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既指出同志存在的不足,触及思想灵魂,又出于团结同志的良好愿望,提出破解的初步思路和想法,这样的批评才是有益的,才更容易令人心服口服。
      情要“真”,不能虚与委蛇、虚头巴脑,要情真意切,一片坦诚。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伴随“两会一评议”的常态化、制度化,批评和自我批评也充分融入基层党组织的生活。但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变化,无论是谈自身的问题、支部的问题、他人的问题,真心真情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必要的、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要坚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对同志好的方面真心肯定,对同志的不足真心点出,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不能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当成“不得已而为之”的任务,为求问题而“强说愁”,搞“虚头巴脑”;
    另一方面,也要情真意切,会前主动在党员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党员和支委之间多沟通交流,有时候之所以“老调重弹”,或是提不出新的问题,并不是我们工作做得多么到位、多么好,而是因为交心交流不够、彼此认知不够,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站位,从党的肌体纯洁和健康角度出发,把问题谈深谈透,谈出好的作风、谈出团结共进的精气神。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传家宝,我们才能对自身、对同志、对党组织有更深刻的了解,从内心深处激发更多的认同,才能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把握民主评议党员的“时”“度” “效”

     

      临近年尾,作为“两会一评议”工作中的“一评议”工作,各地渐次摆上日程。推进今年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我认为要切实把握“时”“度”“效”的问题。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及时认可是最好的激励。要赶在年终总结大会之前,保证评议的及“时”性。
      临近年终,各方面赶着收尾,来年工作亦需要筹划,有人会说,“好饭不怕晚”,民主评议是不是放一放?我认为这种想法要不得,“好饭得趁热吃”。不能拖拖拉拉,捱到了年终总结后,零零碎碎的交表,一拖再拖的评定,只会让先进失望,让后进多几分侥幸。表彰要切实将即将过去的2021年度表现突出、各方面过硬的党员同志选出来,同时也要及时对一些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力的党员,或等同于甚或不如“一般群众”的党员,及时进行教育、提醒、帮助,让真抓实干者得利、让滥竽充数者显形,以此保证党的肌体纯洁和健康,是开展党员评议工作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要“团结——批评——团结”,不蜻蜓点水,保证评议的辣“度”。
      召开支部大会,开展党员民主评议。会前,要充分运用谈心谈话、“面对面”“背靠背”吸收意见,促进党员之间、党员与支委、党员与群众之间深入了解。彼此谈得深、谈得透,一方面有利于发现党员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正式召开民主评议党员大会奠定基础。毕竟,批评和自我批评应当是基于一定了解基础之上。一些互相批评之所以会沦为“互相吹捧”,或者形式主义、浅尝辄止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就在于相互理解不够深入、透彻,交心不够彻底、坦诚。惟有在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在会上把问题摆到桌面上,真正“红脸出汗”,评议入心入脑、有辣度有烈度,才有利于实现团结共进、公正精准评议党员的目标。
      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者获利。要用好民主评议党员结果,拓展、放大民主评议“效”应。
      对民主评议党员结果用不用、怎么用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情。在基层实践中,少数领导同志依然存在着“凭印象选人用人”的问题,由此导致只凭主观的印象,“一俊遮百丑”的问题;
    或是不能够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老眼光看人”的问题;
    都会对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本身及其效能发挥产生很大的削弱作用。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民主评议党员结果,在干部选拔任用、在评先评优、在上一级表彰奖励推荐等重要节点工作上注重使用评议结果。让民主评议党员的过程,成为“炼钢淬火”的过程,成为发掘“宝马良驹”的过程,让“过程考核”的阳光温润民主评议的各个角落。
      民主评议党员的“时”“度”“效”三者统一于民主评议工作过程中,我们不可不打起精气神、慎之又慎!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把握政策机遇窗口期 跑出发展“加速度”

     

      5月22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三次提及湖北,并指出:“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运转,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作为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湖北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6379.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39.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疫情影响可见一斑。为全国疫情防控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湖北特别是武汉付出了巨大牺牲,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面临的困难和压力都很大。
      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火速驰援,让湖北人民尤其是武汉人民看到了战胜疫情的希望、鼓足了战胜疫魔的勇气。既要抓好疫情防控,又要着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当下,湖北经济复苏亦需全国人民“拉鄂一把,助鄂归队”。党中央研究确定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温暖人心、提振士气。政府报告中对政策落实落地作出强调,体现高度重视,更为湖北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指明了具体着力的方向。
      支援湖北有暖心加油,更见实际行动。对湖北、对武汉,“拉一把”“加油”不止是一句口号,从中央到地方,全社会已然形成一股助力湖北经济复苏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国家层面出“实招”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全国各地也在积极行动。无论是“你为湖北拼过命,我为湖北拼过单”的抢购风潮,还是对持有“绿码”的武汉、湖北籍人员给予更多工作机会;
    无论是对湖北租客免租金一个月,还是“岗位保留、薪资不减、等你回来”真诚许诺接纳鄂籍务工人员返岗……“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守望相助的同胞情义、共克时艰的心手相牵,帮助过湖北取得阶段性疫情防控的胜利,也定能助力湖北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需要“他助”更需要“自助”。当看到,疫后重振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暂时的,把握好政策机遇窗口期,化危为机、危中寻机是当务之急。印发《加大金融支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多措并举全力保资金、增信贷、降成本、控风险;
    印发《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打响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发令枪”;
    “湖北重启 抖来助力——抖音援鄂复苏计划”为湖北企业复工提供新路径、新选择;
    启动“百星·百亿助力武汉”直播公益活动,为武汉站台助威、直播带货……“拉鄂一把”,你们很拼;
    疫后重振,湖北更拼。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湖北正以实际行动积极回应党中央对湖北和武汉的充分肯定、关心关爱和鼓励支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有中央的关怀重视,有全国各地的加油助力,有自身的主动作为,“归队”路上,湖北正在努力跑出发展“加速度”。相信一定能够把疫情耽误的时间一点一点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一点一点补回来,最终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加油,湖北一定行!



    快捷搜索:2021年全国两会  全国两会精神  开启新征程  

    相关热词搜索: 贯彻 开启 精神 全国两会 新征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