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身份建构

    时间:2020-09-18 04:22: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现代作家约翰·福尔斯最具反抗意识的一部力作。文章透过阶级身份的建构、社会身份的建构和女性身份的建构三个方面,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所面临的身份困境,以及萨拉在冷漠、虚伪的世界中挣脱束缚的艰苦历程。萨拉身份演变的过程中其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彰显出萨拉对男女平等、精神独立的不渝追求。

    关键词:身份构建;《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自由

    作者简介:刘芳(1995.2-),女,汉,山东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6-0-02

    引言:

    随着身份建构研究日益泛化,许多文学评论家以社会建构理论和批评性话语分析为基础,从身份构建的类型、话语形式等方面界定小说的主体思想,呈现出跨学科的范式。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语言和话语是构成人的身份的重要因素。如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结构主义者拉康,他曾认为:“自我或者说身份是由语言符号建构成的:幼儿的自我是通过认同某种外在幻象(镜象)建立起来的,成人的自我是通过认同某种形象系统(想象界)或文化观念系统(象征界)建立起来的。”[1]一些知識分子先锋也指出:“人的身份是在人为的结构法则和自然的生动事实之矛盾运动中形成的。”[1]学术界针对“身份建构”问题的观点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约翰·福尔斯是一位高产作家,对此也有着十分独到的见解。在他漫长的4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留下了包括《收藏家》、《魔法师》、《法国中尉的女人》等在内的六部长篇小说,还有多部非小说类作品。其中《法国中尉的女人》被公认为具有后现代特征的经典著作。该小说以自由为主题,作者从女主人公萨拉的社会地位、爱情世界、精神追求等不同维度展现萨拉的身份建构,进而表达福尔斯从文学艺术层面向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发出的对人类自由的热切呼唤。

    小说中,莎拉以一种神秘的方式出现,她远远地站在防堤坝的尽头,神情忧郁地凝望着大海,一身黑色斗篷随风飘动。黑色代表着神秘与未知,朗姆镇的人们质疑她的身份和个性。莎拉有很多身份,阶级身份:作为家庭教师,萨拉是一个富有敏锐洞察力和丰富学识的女人;社会身份:“弃儿”。她离经叛道、声名狼藉,小镇上的人们对她“敬”而远之;女性身份:人们称萨拉为“法国中尉的女人”或者直接叫她“悲剧”,但她从不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这三种身份也并没有阻止萨拉对自由的追寻。

    一、萨拉家庭女教师的阶级身份

    萨拉出生于农民阶级,她的父亲秉持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在萨拉小时候就将萨拉送入了寄宿学校。然而,她并没有凭借良好的知识技能跻身上流社会,只能靠着家庭女教师的微薄收入生活。当然并不是每个来自农民阶级的女孩都决定离开家乡或找份工作养活自己的家庭。莎拉非常坚强、独立并且有责任心,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家庭教师,直到所谓的“法国中尉”出现。她在朗姆镇照料一个受伤的法国中尉的过程中,两人日久生情产生暧昧关系,结果却被法国中尉无情抛弃,萨拉因变成法国中尉的女人而受到别人的侮辱和诅咒,为此她丢掉了家庭女教师的工作。后又受雇于镇上最严苛、虚伪的富家夫人波尔特尼太太与之作伴,波尔特尼太太收留萨拉完全是因为做善事后能上天堂。当萨拉第一次来到波尔特尼太太家时,并没有一丝胆怯或不当行为。她看起来更像一个有才气有教养的年轻女子,而不是所谓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我们不知道萨拉是否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因为作者没有透露她的内心世界,尽管如此,在她与最终成为她雇主的波尔特尼太太的谈话中,仍然能让读者感受到她的自信和自尊。不波尔特尼太太多有钱多有权势,萨拉的精神世界和对自由的追求都没有被她控制。

    二、萨拉“被遗弃者”的社会身份

    在维多利亚社会中,人们认为女性应该扮演禁欲的“天使”角色。任何一个表露出性欲的女人,都会被认为是堕落的,肮脏的。在这个死板、僵化的社会中,人们认为欲望是不道德的东西。“弃儿”是指“没有固定的居住地或者被社会遗弃的人”。[2]实际上,这个词在小说中出现过很多次。当然,那些操纵伦理道德的上流社会的人们认为根本不值得放下身段去了解萨拉,导致萨拉因自己的“放荡”行为被朗姆镇遗弃。所有人都在暗地里嘲弄、讥讽她并监视她的一言一行。此时,萨拉身陷恶意的泥潭,精神世界无法得到理解和释放,然而,萨拉的内心世界与时代不同,她从一开始就有勇气追求自己的幸福。查尔斯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束缚与桎梏,萨拉向查尔斯敞开心扉,叙述自己的悲苦和寂寥,却不经意间触碰到查尔斯的内心深处。精神上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让两人相互吸引。但他们的秘密幽会不久便被小镇的人们发现,波尔特尼太太以此欲解雇萨拉,萨拉却不以为然地说到:“很好,我在这个房间里经历过的一切全是虚伪,因此,我很乐意离开。”[3]她离开时拒绝了波尔特尼太太支付的工钱,她摆脱了社会的束缚,维护了自己的尊严。那些刻薄的言辞和舆论并没有威胁到她对自由的追求,反而给了她改变命运的信心和勇气。就个人而言,她不会被贴上“弃儿”的标签。虽然萨拉在追求自由的路上历经了许多磨难,但她的精神世界纯净如水,此外,她遭受了无尽的蔑视和侮辱,她最终选择独立是正确的,更以此揭示出她对自由的坚持和捍卫自己精神世界的决心。

    三、萨拉独立自主的女性身份

    西方文学中,女性身份总是带有悲剧色彩,福尔斯对女性的苦难和悲惨更是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女性为争取权利和自由而进行的不懈斗争已成为女性主义文学的重要内容。在维多利亚时代,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在强调对独立和自由的追求,这也让女性意识到自己不是“小人物”,女性是有价值的且拥有与每个男性一样的权利。萨拉住在莱姆镇时总是受到侮辱和耻笑。但她的生活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完全不理会社会舆论,为了争取自由她甚至不惜拿爱情去换取。萨拉一生都在追求独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萨拉在爱情中追求独立。她的爱是纯洁的,充满激情的;其次,她在经济上追求独立,她对自由的追求使她最终成为一名新时代女性。

    (一)爱情的独立性

    小说开始时,萨拉一直在等待法国中尉归来,但慢慢地萨拉明白了爱情与爱上一个美好的本质是两回事。萨拉从来没有结婚不是因为她讨厌婚姻或者想逃避婚姻的限制,在她看来,婚姻不是禁锢两个人的绳索,更不是约定俗成的桎梏。小说结尾萨拉拒绝了查尔斯的求爱原因是萨拉最终懂得了人生幸福的真谛,她已习惯并将会永远珍视一个孤寂的世界,也不需要任何人去分享她的生活。莎拉对待爱情的态度非常现代,她从来没有想过女人必须服从男人或者被男人拥有。萨拉假称是法国中尉的女人,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在父权制的社会中,美德是最重要的。但萨拉并不在乎,与法国中尉的丑闻成了她实现爱情独立的一种方式。莎拉对性的态度亦是非常现代的,她认为女性同男性一样都是欲望的主体,女性也并非是男性用来宣泄欲望的工具,婚姻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幸福,这昭示出萨拉女性身份的独立和对自由的深切向往。

    (二)经济上的独立性

    生活中,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具体表现在:女性的工作时长多于男性而且比男性更加细心,但她们得到的薪酬却少于男性。具有与男性相同工作能力的女性职位也远低于男性。甚至在二十年代初,女性和男性相比在就业状况、薪水和社会福利方面仍然有很大差距。一些妇女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和业务运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女性的最终决策者的数量而言仍然相对较少。小说中两位女性都爱慕查尔斯,一位是家境优渥、优雅高贵的欧内斯蒂娜,另一位是朴实无华、独立自主的萨拉。欧内斯蒂娜出生于富商家族,她依附于自己的家庭,没有工作,更没有经济来源,她所追求的尽是一些虚无缥缈的虚荣感,身处上流社会的她早已习惯在物质的世界中沉浮。欧内斯蒂娜浅薄、单一、贫乏的情感世界也让查尔斯认为萨拉的见识已远远超过了她,查尔斯由最初的同情到最终爱上了萨拉,而萨拉在他的理解和鼓励下,主动投入到追求自由之中,为了生计,萨拉在波尔蒂尼太太家工作,波尔蒂尼太太每天都监视萨拉,限制她的自由,但是为了经济上的独立,她只能默默忍受。萨拉自我放逐后,仍然选择学习进步,努力实现自我,最终成为经济独立的新女性。

    结语:

    约翰福尔斯在序言中写到:“争取自由并不是谋取私人利益的事情,也并不僅仅是与社会相抗衡的问题,自由不应该被视为个别人的事情,只有靠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相互理解,自由才可能取得。”[3]从阶级身份、社会身份和女性身份三个方面分析《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的身份建构都体现了萨拉反传统的自由主义者的一面,也表现了人们为了在荒诞的世界中获得自由和生存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展现出人性在丑陋、残酷现实中的挣扎,以及作者对自由和完美的追求。有评论家评价萨拉说:“她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叛逆女性,梦想着独立、平等和自由,努力追求真实的自我。”[4]她的最终选择是正确的,也许只有放弃查尔斯的追求,她才能改变自己,走向更美好、更辉煌的生活。对于一些人来说,她们可以牺牲除了自我以外的一切,她们也会放弃一切只为得到自由。

    参考文献:

    [1]肖锦龙.结阈和解阈——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身份建构[J].北京社会科学,2017(02):4-12.

    [2] Dyhouse, Carol. Feminism and Family in England,1963:63[M]. New York:
    Basil Blackwell, 1989:49-57.

    [3]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M]. 陈安全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4]肖巍.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258.

    [5]阮炜.《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社会历史内涵[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03):50-57.

    相关热词搜索: 中尉 法国 建构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