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不忘初心 > 正文

    (最后定稿)用血肉镌刻“抗战生命线”

    时间:2020-09-26 10:07: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用血肉镌刻的“抗战生命线”

     中共楚雄州委党史研究室 王丽芬

     滇缅公路,为什么被称作是用血肉镌刻的“抗战生命线”?她是一条怎样的惊世之路?

     西方记者可以告诉你,那是“中国第二个万里长城一样的奇迹”!英国《泰晤士报》可以告诉你,她“可同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美国总统罗斯福之命实地考察的驻华大使詹森可以告诉你,那是“为世界之奇迹”,“人民的艰苦劳作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哦,让历史告诉你,滇缅公路啊!那是一条与抗战胜利生死攸关,与中国命运休戚与共的生命线!滇西人民啊,那是一群赤胆忠心昭日月,丰功伟绩垂汗青的民族英雄!

     滇西地区山高谷深,滇缅公路要么沿山盘绕,要么临江蜿蜒,真是龙盘蛇曲,沉谷凌峰啊!每次经过滇缅公路,总是提心吊胆,捏着一把冷汗,可想而知,当年筑路时的工程之艰险令人不寒而栗!特别是今年,要是你重新走上这条路,感觉就更不一样了!因为,我们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时刻,路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会向你讲述70年前修路时惊天动地的故事和英勇悲壮的精神!

     铁血滇缅抗战的历史颤音,不随岁月之逝而去,依然令人荡气回肠。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军为了孤立乃至消灭抗战力量,封锁了中国所有的沿海港口以及东部陆路交通干线,最后一条运输通道滇越铁路也因越南的沦陷被阻断,打通中国大后方连接国际的运输通道成了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就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1937年8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在国民政府召开的最高国防会议上,提出修筑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提议,得到国民政府的赞许。龙云返回云南后,立即进行动员,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克服重重困难,以短短9个月的时间,用血肉铸就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赖以御敌的生命线——滇缅公路,这条公路被誉为“抗战输血管”。

     由于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修筑公路,且奇迹般地速成,堪称人间奇迹,实际上这是一条“血路”,它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滇缅公路起于昆明,止于缅甸腊戍,全长1146.1公里,中国境内长959.4公里。从昆明到下关为东段,全长411.6公里的简易公路,在1935年12月已经修通;下关到畹町为西段,长547.8公里,为全部新修。

     苦难的历史,英雄的岁月,烙下的印记刻骨铭心,永不泯灭。随着历史的回忆,我仿佛重回了哭泣的1937年,战争的逼迫和命运的重压,足以催生公路史上亘古未有的奇迹。那年11月,云南省政府根据国民政府的要求,通令公路沿线17个县、设治局(相当于县),征工赶修;要求各县县长、设治局长必须亲临所划定的路段督修;规定了沿途各县、局每天应出的民工数为11.5万人。这17个县、局总人口不到180万,征调的民工超过总人口数的6%,其中漾濞、云龙、昌宁、永平和5个设治局超过了总人口数的15%。

     时间就是生命。为了赶工期,开工高峰期在工地上的民工数超过了20万,有的县几乎把所有劳动力都投入到了修路中。当时,云南的青壮年大都到前线参加抗战,留下的多是妇女、孩子、老人,可就是他们,成为了修路的主力军,成为了公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著名记者肖乾在《血肉筑成滇缅路》中纪实道:“秃疮脑袋上梳着辫子的,赤背戴草笠的,头上包巾、颈下拖着葫芦形瘿瘤的……老到七八十,小到六七岁,没牙的老媪,花裤腿的闺女都上阵了。”当时的腾冲县长刘楚湘在《滇缅公路歌》中写道:“……兴亡原是百姓责,百万民夫齐听令。新妇卸妆荷锄行,乳娘襁儿担畚进。凿山填谷开道路,路平如砥到康庄。抗战后方如前方,举畚如炮锄如枪。工程克期数月完,车驶昆明通木邦。”这些都是“万众筑血路”的真实写照。

     滇西人民是智慧的,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倒他们钢铁的意志!你看,没有水泥,就烧石灰、黏土来代替;没有火药,就土法自制;没有压路机,就造滚石压路;火药供应不上时,就用柴火烧岩石,激水崩裂……功果桥东岸、惠通桥西岸和南天门等处,悬崖绝壁,测量、施工连立足之处都没有,测量和施工都是用绳子系在腰间悬吊在半空中,先凿一点立脚之地,再摇线钉桩,打眼放炮,多悬呀!

     滇西人民是英勇的,他们在用自己的鲜血和着泥土奠基,用生命和身躯开拓延展着这条全国人民抗战的生命线。他们在用泪水统计着,那不计其数因爆破、坠崖、落江和土石重压而死的民工。谁说不是?修筑梅子箐石桥的腾冲200名民工,只有一半生还,修胜备桥的民工,江水泛滥,一夜之间就被卷走了三四十人。谁说不是?那一对石工夫妇,丈夫凿眼时被炸死,溅来的火星又把背火药的妻子炸得血肉模糊,而妻子此时还怀有身孕,惨不忍睹。还有,一伙民工收工前点火放炮,火却沿着漏下的火药追到背火药的民工身上,一群人顿时血肉横飞……这是一条血肉筑成的道路,它穿越了中国最坚硬的山区,共翻越6座大山,穿过8处悬崖峭壁、跨过5条大江大河,不少于3000人的筑路工人献出了生命,其中包括8名工程技术人员,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以上民工献出宝贵生命,伤残者也不下万人,尽管他们没留姓名未竖碑,但滇缅公路就是他们的历史丰碑。

     滇西人民是自豪的,他们张开双臂拥抱着永远属于自己的胜利,就这样,在没有任何工程机械设备的条件下,滇西各族人民用手锤和钻子,用自带的种田的工具,一点一点地挖,一凿一凿,一锤一锤敲,真正用自己的双手镌刻着那条生命线。经过9个月的苦战,滇缅公路终于在1938年8月31日全线修通。开通的滇缅公路如同“输血管”、“生命线”,将援华抗战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抵云南后方,至昆明复入贵州,经由“二十四拐”,最终输达陪都重庆和抗日前线。从1938年开通至1945年抗战结束,从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战略物资共约49万吨,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滇缅公路又成为中国远征军出境联合作战的通道,为粉碎日寇“速胜”梦呓,将抗战转入持久战起到关键作用。

     在滇缅公路中国段的终点畹町镇,还有一处更美的“风景”,那就是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前,堆满了后人缅怀的白菊,静静地缅怀着一批英勇牺牲的南洋华侨机工! 滇缅公路建成以后,万辆汽车也抢运回国,但是但机工(驾驶员和修理工)奇缺,运输大动脉难以输血。在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32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支援,为抗战提供后勤保障。他们出生入死,抢运军需和民用物资,维护车辆,1000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机工谱丹心”,是滇缅抗战中华侨的荣光和骄傲。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战争的硝烟远去,滇缅公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在变迁。1959年至1986年,云南省曾对滇缅公路羊老哨坡、天子庙坡、南天门坡等10个大坡和其他路段进行改造。到1984年底,滇缅公路第一个“升级版”里程缩短了93.7公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昆安(宁)、安(宁)楚(雄)、楚(雄)大(理)、大(理)保(山)、保(山)龙(陵)、龙(陵)瑞(丽)等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的相继建成通车,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曾经遍体鳞伤的滇缅公路展现了新姿态。

      今年5月,龙瑞高速芒市至畹町段建成通车,全线将于今年底前贯通。届时,昆明到瑞丽将实现全程高速,从昆明到瑞丽从走老滇缅公路时的7至8天,缩短到7至8个小时。

      滇缅公路,这条英雄的交通“输血线”,早已与国家大通道通联,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杭瑞高速。杭瑞高速一头连着太平洋,一头眺望印度洋,成为云南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开放大通道。

     

    相关热词搜索: 镌刻 定稿 镌刻 生命线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