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农村致富典型经验介绍

    时间:2021-12-07 15:26: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n)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粮食加工 我的成功之路
    **镇**村 赵晋成
    我是四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村前励组村民赵晋成,如今正值不惑之年。“海纳百川,有容及大”,溪流由滴水而汇成海洋,面对四通公司今天的成功与名望,我不禁感慨万千,往事如烟,可堪回首……
    十几年前,我才刚刚成家不久,却遭遇了一些飞来车祸,险些成为废人,不仅身受针石之苦,而且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负债累累。而**村人多地少,单一靠种地很难维持生活,在几个兄弟姐妹的帮助下,我做起了倒卖鸡蛋的小本生意,几番寒暑,几番风雨,一晃两三年过去了,手中稍微有了点积蓄。这时我搜集到一个重要的信息,许多农村人在沈阳、抚顺等地做生意,但只能用火车捎带货品,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受时间限制,十分不便,于是我想,如果有一辆车配货,不但能满足需求,而且效益一定十分可观。我不顾妻子的劝阻,东拼西凑买了一部解放牌大汽车,开始往城里送货,因而从此与杂粮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为别人带货的同时,我自己也捎带了一些货品,回来经加工后,在市场上零售;久而久之,经营的品种也逐渐增多,而小米的需求量超出其他种类。几个加工点加工的几乎都是我的货。一九九八年,小米成了销售的主导产品,经我销往吉林、黑龙江和周边的几大城市,生意大了,买卖火了,年底我又更换了两辆大货车,同时承包了一个粮谷加工厂,新的事业之旅开始了。

    然而没有一个人做事总是一番风顺的,我也不例外。二00三年春,我从佳木斯提取了三百吨红小豆,货一到家,连连跌价,两个月不到,赔了十几万元。惨痛的代价使我总结出一条教训,知识的匮乏,信息的闭塞,是这次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开始学英文,买电脑上网……

    面临市场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二00三年初,我适时 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四通股份责任有限公司”,在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扩大生产规模,兴建了两千平方米的厂房,增添玉米片膨化设备,招聘高级技师,利用当地盛产的玉米,转化饲料进行深加工。二00四年初,我公司与加拿大独资,大连天地人有限公司结成联袂,创建“天帮”牌猪用系列产品,并已成功投向市场,该产品预计年转化玉米五千吨,饲料四千五百吨,产值千万元,利税三万余元。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公司主导经营的小米、玉米楂、玉米片通过联网,已销到深圳、广州、武汉等南方各大城市,其产品因货真价实,品味独特而供不应求,随着产品的热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为下岗人员和剩余劳动力五十多人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

    不经历风雨,见不到彩虹;今后我将一如既往,一往直前地推进我所热爱的事业,为**镇的经济发展服务。(王海军整理)

     

     

     

     

     

     

     

     

     

    机械制造铸就成功路

    **镇双岗子村 刘刚

    我叫刘刚,是双岗子村村民,天工机械制造公司经理。今年四十一岁,靠机械加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初中毕业以后,我没有旬其他农家子弟那样或是务民,或是经商,而是选择了靠技术发家致富的着道路。凭着小时候对机械的爱好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功底,我自己悟起了电焊技术。我先是到电焊修理部附近暗中“偷光”,之后再买来必要的设备和配件,自己练习。虽然我并不聪明,但我相信:勤能计拙,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手也烫了,眼也花了,衣服也“穿”也了几个小洞……终于我完了平生第一件作品——一个美观而又坚固的铁门在我手中诞生了。

    从此,我自立门户,在自己家中成立了修理部,给人们做大门,车棚等,创业的过程是艰难的,有时候活很少,我就自己研究技术,有时候活很多,很急,常常忙得团团转,眼睛都熬红了。

    刚开始效益不是太好。有人劝我打“退堂鼓”。我都坚持已见,我想,任何事情都得经历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成功有是一天两天的事。拿我们乡下人的话说,: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因此,我购买了相关书籍,努力钻研技术,熟练掌握技巧,争取把最好的产品展示在人们面前。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虽然没有产生很大的效益,但我还是坚持到镇里去发展,那里一来人流物流量大,二来信息灵敏。于是我开始了第一次动迁。之后我转变了经营观念,由以前的大门,车棚改为加工粮食用的设备,开始生产各类加工粮食用的机械,由于产品质量好,加之市里人都爱吃深加工过的粮食产品,如小楂子,因而这类粮食加工机械特别好卖,产品供不应求。人手不够用,我开始雇工十人,每人每月计件开资,员工多则每月千元,少则每月六七百元,产品基本上随产随销,近则本地及周边乡镇,远至辽吉黑再中转至全国各地,目前,只有海南和新疆二省区没有我生产的粮食加工机械。再后来,我先租后买下了镇机械厂,定厂名为“**粮食清理设备厂”,并荣登辽西蒙东信息网络图,号称“天工机械制造”。

    然而我毕竟是个农民,虽然委多年不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但我的粮食清理设备,其实质是充分挖掘粮食的附加值,充分体现粮食的价值,我不会小富即安,我要多生产出一些好的粮食加工产品,以更好的服务于中国农业,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王海军整理)

     

     

     

     

     

     

    杂粮运销大户娄云飞

    **镇娄家村 娄云飞

    我叫娄云飞,是娄家村村民。现年三十三岁,九二年高考以几分之差,使我与大学无缘。但我坚信:“榜上无名,肢下有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并未因落榜而灰心丧气,而是静下心来琢磨自己将来的出路在何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前思后想,我认为与其守在家里足不出户,还不如外出做点小本生意,一来赚钱比较快,二业可以有机会见见外面的世界;当时我们村里有很多人都去城里卖杂粮,我也跟着去了,开始做起了小买卖。寒来暑往,秋收科藏,一晃儿在城里度过了两个春秋。我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现在城里人生活水平有了很朋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健康观念日益增强,许多人爱吃农村的小米,小楂子等五谷杂粮。我想,如果回家开个加工厂,利用家乡丰富的农业资源,加工小米,小楂子出售,销路一定会好。第二年春节刚过,我就把这个想法和父亲说了。父亲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方向,很支持我。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自己的钱不够,就多方筹措资金,购买设备,翻盖厂房,开始加工小楂子。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我只买了几样必要的设备,也没有雇工,多数劳动都是自己和家里人干。我们自己磨,自己筛,自己选购原料,自己到市场上销售。由于我讲究信誉,保证质量,所以销路十分畅通,产品供不应求,逐渐地开始雇工劳动,自己腾出时间联系业务,生意也越做越大。如今,我已拥有固定资产三十多万元,年加工玉米二百多万斤,产品销往我省十多个城市,并远销到吉林、哈尔滨等地,在不远的将来,我还要再扩大生产规模,并将产品进行绿色注册。

    现在,我虽然小有成就,但归根结底我的成功离不开党的富民政策,是时代给了我发家致富的机会。因此我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和向往。令我欣喜的是,今年五月我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我多年来艰苦努力的最好的证明。我相信,在党的富发政策的引导下,国家会更富强,人民会更加安居乐业。社会将更加进步,我的粮米加工厂也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王海军整理)

     

     

     

     

     

     

     

     

     

     

     

    生猪及饲料经纪人

    **镇平房村崔文利

     

    我叫崔文利,是平坊村二组村民,如今已过不惑之年。回想我的创业经历,可谓坎坎坷坷,一言难尽。当年,家是普通中的普通,人是平凡中的平凡,和许多农村青年一样,也曾有过雄心壮志和梦想;残酷的现实一度使许多人放弃壮志激情,而我却从未被困境所束缚,从未被失败击倒。我想,万丈高楼平地起,英雄不怕出身低,只要艰苦奋斗,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样可以有所作为,插上致富的翅膀。

    最初我选择了边种地边做小买卖的方式,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外出经商,这样我一方面积累了虽然不很多但却十分必要的资金,同时也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但是,农业是基础,没有农民的富裕,终究是虚假的繁荣,根本谈不上“共同富裕”。所以我想,应该创造一种环境使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位置:既能满足城市的消费需求,又能为广大农民致富铺路,同时也带动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才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事业。

    经过几番选择,最后我把目标锁定在生猪收购上,当时农民养猪的热情远不及现在,大型养殖户少,分散养殖较为普遍。由于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猪的销售也就成了问题,常常有想卖猪的找不到收猪车,收猪车也不能及时收足生猪的情况。于是,我开始为二者牵线搭桥,保证收猪车及时收到生猪,养猪户能及时将猪卖出。这样,收猪车开着空车漫无目的到处乱跑的时候少了,养猪户到处联系买主的时间也省下了,双方的效率都提高了。

    由于生猪的销路畅通,价格较好,促进了家庭养猪业的大发展,同时带动猪饲料价格不断上扬。我通过多方联系,又与北京某饲料公司在本地的总代理,每年经销饲料上千吨,覆盖了整个辽西地区。十几年来,我经手的生猪销往北京、河北等地,达十几万头。近几年我还为广大养猪户引进优良仔猪,使养猪户的收益有了很大提高。

    我本人也从中获得了不少收益。每年收入都在十万以上,2001年花三十多万元翻盖了房屋,最近又花了三十多万元购置了家庭轿车,我自己步入小康之家,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养猪业的发展。我还组织了一支抓猪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也算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也或多或少算是为家乡做的一点贡献吧。当然我更希望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家乡经济的发展多多少少再略尽一些绵薄之力,也就无愧我心了。

    (王海军整理)

     

     

     

    身残志不残  勇闯致富路

    **镇晏家村王忠洲

    我叫王忠州,是本镇晏家村三组一位普通村民,今年41岁,是一个残疾人,有一个孩子,3口人,我身残志不残,在十来年的养猪创业道路上,凭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靠党的富民政策和勤劳的双手,一步一个脚印走上致富道路的,从开始养几十头猪小打小闹发展到目前年养500—600头猪,2003年出栏肥猪300多头,获纯利5万多元,今年可出栏肥猪500头,获利可突破10万元,十来年的艰苦创业,不仅使我偿到了养猪致富的甜头,而且也使我的家庭收入增长了,家庭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这其中也饱尝了创业的艰辛与苦辣……

    人活着就要奋斗,只有奋斗才能使生活更美好,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和供孩子念书,我当过木匠、养过三轮车,搞了一年多的杂粮运输,正当日子有了好转的时候,一场大祸降临到我的头上。97年在一次杂粮运输中,在阜新不幸发生车翻,致使我腰骨折,下肢瘫痪,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给了我沉重的打击,使我的家庭陷入了万分痛苦的境地之中,在挫折和打击面前,我没有被吓倒,在困境当中,我没有绝望,我想,致富的道路千万条,搞杂粮运输不成,就和妻子商量,决定在家养猪闯市场大干一场,在贤惠善良能干妻子的大力支持下和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又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以自己的胆识和意志开始了第二次养猪创业,于是开始建猪舍,购仔猪,买饲料,97年养了100多头,由于缺乏养猪技术和经验,当年赔了5000多元,本来就受过一次打击的我,面对赔本的养猪业,无疑是雪上加霜,此时,我心里的难受劲就别提了,想干别的吗,一是自己身体受限制,二是养猪摊子已铺到这儿了,不干逼着自己也得干,既然点子打在养猪上,我就下定决定,矢志不移,在养猪致富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我勇敢地面对市场经济的残酷现实和养猪亏损的现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探索养猪规律和技术,买来养猪技术书籍,苦苦钻研饲养管理技术,生猪防疫灭病知识,边干边学,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在几年的养猪实践中,我体会到养好猪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除了种10亩承包田之外,我和我爱人几乎每天都起早贪晚劳动14—15个小时,我除了帮助爱人出出谋,划划策,算算帐外,其余劳动包括饲料加工,喂食、起圈、垫圈、防疫、治病全部由我爱人承担,有时停电了,电井抽不出水,就到附近家打的井压水挑到家,有时晚上遇到猪来了毛病,就钻到猪圈里,细心观察,小毛病就自己看,大毛病自己看不了就去请兽医,不管是风天雨天,不管是白天夜晚,为了养猪业,为了自己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我和爱人就把全部精力和汗水全部投入到养猪事业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几年的养猪摸索和实践,不仅掌握了养猪的馒头管理技术和防病灭病知识,也使家庭养猪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规模不断扩大,收入逐年增加,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厚的回报,98年养猪200余头,获利2万多元,第一次偿到养猪甜关的我,更加坚定了我养猪的决心与信念,以后一发而不可收,每年都增加投资5000—10000元,建圈购猪,滚雪球式向前发展,2002年还投资1000多元买一台粉碎机,自己加工饲料,降低成本,同时加强了饲养管理,进一步提高养猪效益,99年至2002年,平均每年获利2—3万元,2003年获利5万元,2004年上半年出栏200多头,获利4万多元,下半年可出栏300多头,可获利6万多元,8年多养猪从失败到成功的创业史使我深深体会到,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再站立起来的精神和勇气,一个人只要坚定信念,就汉有干不成的事,同时,8年多养猪实践地摸索也一套自己的养猪经验和方法:那就是“三看”、“两定”、“一搭配”,三看就是:平时注意看猪的精神状态;喂时注意看猪的食欲;扫圈时注意看猪的粪便,发现精神不振,身上带褥草,不爱吃食或粪便不正常,都是发病的预兆,要立即隔离观察,及时治疗,“两定”就是喂食定时间,定娄量。一搭配,就是不分冬夏,饲料一律实行精、粗合理科学搭配,60公斤前采取高能高蛋白饲料,每公斤含消化能3.0—3.1兆卡,粗蛋白16—17%,不限量自由采食,60公斤后,由于对蛋白质需求相对减少,可限其进食总量,大体上可喂8成饱,这样即不会严重降低全期日增重,又能增加瘦肉率,提高养猪效益,我把自己总结出的养猪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不管是谁家,只要打一声招呼,就有求必应,让大家一齐富起来。

    我虽然在养猪致富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但在成功与喜悦面前,并没有满足,我要采取两条腿走路,在大力发展养猪业的基础上,投资2.5万元,又新建一栋面积224平方米的鸡舍,9月份可投入生产,可养蛋鸡2000—3000只,年可创纯收入2万—3万元,路就在你我的脚下,我相信,只要坚定致富信念,依靠科学,瞄准市场,勇于吃苦,奋力拼搏,就一定走出一条成功致富之路。(穆守文整理)

     

                              

     

     

    新型养猪致富的带头人

    **镇前邢村  邢建光

    我叫邢建光,今年35岁,是前邢村六组的一位农民,作为一名党员,不但自己率先致富,而且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做一名新型养猪致富带头人不仅是我应尽的义务,也是我多年的愿望,这个愿望经过自己十四年的苦苦探索和不懈努力,今天终于实现了,十四年的养猪生涯,经历过顺境,也有过逆境,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饱尝了创业的艰辛,十四年累计出栏肥猪2800多头,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仅2003年出栏420头,获纯利9万元,今年上半年出栏270头,获纯利6万元,预计下半年可出栏300头,全年获纯利润可突破11万元,有人说我养猪每斤毛猪比别人多卖0.2元—0.3元是不是养猪有什么秘诀呢?如果说我养猪有什么所谓秘诀的话,那么在这里我可以毫无保留地欣慰地告诉大家,那训是走自繁、自养、自防新型成功养猪致富之路。

    每家每户都想过好日子,都想早日富裕起来,都有一本难念的致富经,而我的养猪致富经得从1991年说起,91年乡镇企业转制后,就回家务农我想只靠种大田高梁玉米,不干点别的是富不起来的,尤其是当时正年纪轻轻,总想干点事业的我更是不安于种大田,当时正是养猪热,看见周围许多人通过养猪富起来,心里就气得慌,于是,养猪致富的梦想在我心里就扎了根,何不大干一场子,干出个样子来,一来自己致富,二来也给群众做个样子,要是能这样,该有多好哇?于是,我东挪西借凑了4万元资金,办起了家庭养猪场,一次购进了100多头仔猪,可是出栏时由于当时生猪价格低,再加上猪的品质较差等诸多因素,不但没挣钱,而且还赔了不少钱,损失惨重,创业的艰辛与痛苦使我感到,干一番事业没有胆识和恒心是不行的,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吃一堑,不长一智,我看到听到许多名人在成功的背后也不是一番风顺,也有过挫折和失败。此时,一心想致富的我不但没有灰心丧气,更加坚定了养猪信念,反而使我的头脑变得更加清醒起来。决心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虽然损失的是资金,但却从失败中找到了经验和教训,我认真查找失败的原因,同时,多次到附近猪考察,认为要重新崛起,必须打破传统养猪观念,依靠科学、降低成本、创新方法,选育优良种猪,走自繁、自养、自防新型养猪致富之路,先后从北京、吉林、阜新购进长白、大白、皮特兰、阜新等地购进优良品种18头,当年就有5头种猪开始产仔虽然只产42头,但到年底一算帐,就获利13000余元。有了收入,心里就有了些底,就和爱人商量,扩大规模,在原有10个育肥圈的基础上,又建38个母猪圈,同时购买许多科学养猪、种猪管理、防疫灭病的技术书籍,白天没工,就晚上钻研学习养猪技术,有时直到深夜,光学习书本还不行,还要结合实践,细心观察,为了把种猪养好,提高种猪的配种率,保胎率和成活率,每当种猪产仔时,就钻进产房里昼夜管护,遇到冬天严寒,还要加温,遇到猪得了病,开始求教兽医,后来学会了防疫,就自己来防,总之,在养猪过程中,不知受了多少苦,挨了多少累,也不知道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在猪的产房里度过的。然而,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在多年的自繁、自养、自防养猪实践中,不仅在育肥方面,而且在配种、保胎、繁育仔猪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母猪要保持适当的膘情,不要过肥,肥了不准胎或产仔少,瘦了出死胎或易流产,在产仔前,为了保胎产仔前7天用土霉素连喂7天,产仔后口服链霉素,过一个小时后吃奶,同时,猪群养防结合起来,按时防疫注射,做好防疫灭病,定期消毒,讲究卫生,控制发病,由于自己在多年养猪实践中掌握一条龙的饲养管理和防疫灭病技术,产仔成活率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效益不断提高,由年产15窝,窝产7—10头,育成率80%。提高到年产23窝,窝产10—12头,育成率达95%以上,目前,我养猪群全部实现了“三化”,即公猪纯种化、母猪良种化、仔猪杂交化,由于自繁、自养、仔猪均是二元、三元杂交商品猪,不仅生长快,肉质好,瘦肉率高,出栏比别的养猪户提前15—30天,而且外地客商争相购买,每公斤毛猪高于别人0.6元左右,2001年出栏200多头,获纯利5万元,2003年又扩大了养猪规模,投资3万元修建了24个封闭式产仔室,投资1万元又建了10个育肥圈,投资1.5万元引进长白、大白种公猪2头,在2003年获利9万元的基础上,2004年养猪又上一个新台阶,年底可出栏570头,每头纯利在200元以上,纯收入可突破11万元。

    品种是效益的根本,规模是效益的基础,管理是效益的关键,这是我多年自繁、自养、自防养猪最深体会,我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我把自身的养猪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本村附周边群众,帮助提供种猪,登门进行技术指导,现在全村靠自繁、自养的户由原来的几户发展到100多户,无梁殿、新立屯、胡家、镇安乡等地的养猪户纷纷前来购买种猪,我都是按商品猪的价格售出,使养猪户深受欢迎与好评,如今,我自繁、自养的杂交猪内质和瘦肉率比以前更高了,相比之下卖的价格也高于别人,相应的利润也更大了,不仅带动了本村而且带动了全镇及周边地区养猪业的发展,我也因此先后被镇、县评为先进党员,党员模范标兵等荣誉称号。

    荣誉只属于过去,未来更需要开拓,我决心以此为加油站,再接再励,奋力拼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再创养猪业的新辉煌,带去更多的农户早日致富奔小康。(穆守文整理)

     

      办好家庭养鸡场勤劳致富奔小康

    **镇大孙家村孙立庄

    我是大孙家村一名普通村民,名叫孙立庄,今年50岁,我从80年开始养300只蛋鸡,(存栏),年纯收入不足5000元(养鸡)发展到现在年养蛋鸡3500只(存栏),仅养鸡年纯收入超5万元,靠办家庭养鸡场勤劳致富,走上小康道路的,不仅供3个孩子念书,其中一个孩子上大学,还有存款,不仅自己富起来,还帮助带动本村30来户走上了养鸡致富道路。

    29年前,我怀着一颗报孝祖国的赤子之心参了军,并在79年在部队光荣地入了党,80年复员,人的志气是最可贵的东西,复员后,我就决心扎根农村,建设家乡,立志走养鸡致富道路,一开始时,由于没有多大本钱,盖了90平方米鸡舍,养了300只蛋鸡,先省养点,试试看,同时还做些给别人开车的生意,经过几年的学习,摸索和精心饲养,加上自己有时间就看养鸡技术书籍,细心专研蛋鸡饲养管理技术,在没黑没白与鸡打交道中自己逐步掌握了养鸡技术,也在实践中学会了一套蛋鸡防疫程序,养鸡虽然遇到行情低时也赔过,但算起总帐来,还是挣钱,这更加坚定了我养鸡致富的决心,逐年增加存栏量,随着养鸡规模的逐年扩大,效益也越来越高,但规模还不算太大,也想要想多挣钱,就得大干,不能只养几百只,要超过千只,但大干不能盲目是干,必须搞好市场调查,掌握市场行情和信息,还要引进优良品种,于是在以前养鸡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于2000年养鸡扩大到1500只,引的品种是美国进口海兰褐,抗病、产蛋率高,规模大了,随这而来的劳动强度加大了,付出的辛苦也可想而知,为了提高育成率,在鸡雏出厂运到家,马上放到育雏室,无论冬天还是夏天,必须把育雏室温度在0—7周龄控制在34℃—35℃,以后每周降2℃,直到产蛋温度控制18—20℃,由于精心护理,我育锥成活率在98%以上,为了提高产蛋率,不断采用新技术配制饲料,买名牌厂家的料精,按科学方法配料,这样配制的饲料不但营养丰富,鸡吃了长的快,产蛋多,在饲喂过程中,做到定时定量,早5—6点喂,中午11—12点喂,晚上5—6点喂,并且每天保持16小时光照,为了防止蛋鸡因打雷等应急刺激产蛋率下降,在受到惊吓时喂淀解多维,里面含1F18种微生素,连续喂3—5天,由于做到科学饲养,严格管理,鸡的产蛋率最高时达到90%以上,高峰期维持到4—5个月;加上鸡蛋价格平稳,2000年当年每只鸡获线利12元,1500只蛋鸡获纯利1.8万元,2002年发展到2000只,获纯利2.5万元,今年存栏3500只,由于价格看好,每斤鸡蛋2.60元,每只鸡或获纯利15元以上,3500只可获纯利5.25万元,目前,我已拥有2间打料室,2间库房,4间育雏室,有二栋3000平方米蛋鸡鸡舍,还有一辆三轮运输车,总结二十多年养鸡致富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几条,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敢于投资,敢闯敢试,其次,要引最优的品种,这是养好鸡的基础,靠品种取胜,如我引进高产抗病、市场前景好的海兰褐鸡,二是把好配料关,三是把好管理关,四是把好防疫关,蛋鸡防疫特别重要,一个环节防不好,就会影响全局,我在从进雏到产蛋14项防疫程序一项都不能疏漏,同时要做好定期消毒,每周消毒一次,确保蛋鸡成活率和产蛋率,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技术和经验不封锁,自己富了不忘大家,不论哪家养鸡户有了病,只要找到我,我都热心去看,直到看好病为止,我还帮助养鸡户联系销售,不仅让养鸡户能把鸡蛋卖出去,还能卖上好价钱,在我的帮助带动下,先后有30来户通过养鸡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奋斗没有止境,小富不能即安,我还准备投资3万元再建一个面积为200平方米的蛋鸡舍,使存栏蛋鸡达5000只以上,年饲养量超万只,我相信,只要勇于开拓,奋力进取,并为之所钏爱的事业,洒下辛勤的汗水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穆守文整理)

                                         

                              

     

     

     

    粮米加工使我走上了致富路

    **镇崔岗子村李志岭

    我叫李志岭,是崔岗子村一位普通村民,今年42岁,中共党员,4口之家,致富的道路千万条,有的靠养殖业致富,有的靠运输业发家,而我靠粮米加工走上致富的。8年的艰苦创业不仅向社会提供近千万斤优质高梁米,而且自己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8年年获纯收入12万余元。

    97年以前,我养了一台三轮车,做拉粮食买卖,一年到头,由于给别人拉粮食也挣不了几个钱,由于自己经常给粮米加工大户拉粮食,看见粮米加工大户挣的钱是我的好几倍,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光给别人干不如自己干,不妨也搞粮米加工或许能多挣些钱,没有本钱,我就贷点款,凑了3万元于97年开了个粮米加工厂,当时厂房面积不足50平方米,只是对外加工磨米,平均每天也只能加工2000斤左右,每年利润不到1万元,虽然利润小,但毕竟有利可图,于是在几年加工的基础上,利润越来越多,信心也越来越足,2002年决定大干,花2万元买7间本村机站房,把原来对外加工变自己上外边拉高梁米,搞专业自己加工,起大早开三轮车去阜新等地购高梁,早去晚归,几乎一天一趟,由于收购的高梁米质好,6A—30,加上加工时严把质量关,米好吃耐烂(好煮),深受用户欢迎,不到3天就几乎全部卖掉,每天加工量由原来的2000斤上升到最多时的4000—5000斤,平均每天也在3000斤以上,每斤纯利润2分以上,2002年加工优质高梁米110余万斤,仅粮米加工一项年获纯利2.2万余元,2003年获利2.3万元,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2004年又继续扩大生产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外购高梁量,加班加点,有时晚上加工到10多点钟,预计2004年全年可加工高梁米130万斤以上,可获纯利3万元,在我腰包鼓起来的背后,也有说不清的苦涩和汗水,做什么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粮米加工也是如此,有时到阜新去收购高梁,进一个屯收不着,就跑下一个屯,一天下来不知跑几个屯才能收满,为了不耽误时间,中午连饭都顾不上吃,若要赶上刮风下雨天,道不好走,就更受罪了,车误住了,开不动,就把粮食从车上卸下来,车开过去,再把粮食抬上去。为了赶集占市场,就得起大早,无论严寒酷暑,8年如一日,就这样硬是创出了一条粮米加工致富之路,如果说自己致富有什么经验的话,那就是:看准市场大胆干,遇到困难不动摇,精打细算严管理,靠一流质量占市场。

    在我致富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帮助带动其它加工户,从不保守,主动提供致富信息,同时,还热心为村民服务,虽然不对外加工,但是村民来我这加工粮食,我从没有拒之门外,并且还免费,几年来,经我免费为村民加工粮食的不下几十户,不仅赢得了村民的好评,也是我做为一名党员心系群众应该做的。

    追求是打破满足的动力,单一加工高梁米致富,我并没有满足,找打算上几个加工小米,打楂等几个新项目,把粮米加工这篇致富文章做大做强,这正是:粮米加工真可行,勤劳致富不受穷,多亏党的好政策,步步登高奔前程。

    相关热词搜索: 致富 典型 农村 经验 介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