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卞之琳《断章》赏析

    时间:2020-07-28 03:37: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卞之琳作为我国诗歌史上较少一直致力于新诗格律创作与理论探索的优秀诗人,他在诗歌有限的字句里追求无限的情怀,把哲理用意象表达,用情感表现理智,他借鉴西方诗歌理论,但同时又完美融合了中国传统诗美。《断章》作为卞之琳最为读者所熟知的作品,短小精炼但却意蕴无穷,解读《断章》也被看作是了解卞之琳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卞之琳;断章;古典诗美

    作者简介:胡可(1994-),女,汉族,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0-0-02

    一、诗人整体观照

    卞之琳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活跃于我国文坛的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他一方面接受西方象征派诗歌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他的诗文字精炼、含蓄而又富有理性的光辉,构思别致、新颖,风格清新淡雅,用笔精纯,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耐人玩味,意蕴深长。卞之琳作诗惜墨如金、精益求精,所以他的诗作数量远不及戴望舒、徐志摩等人多,且每首诗的浓缩度都很大,显得精巧、别致。卞之琳、戴望舒等都是寻求达到“纯诗”境界的中国现代派的诗人。其中,戴望舒、何其芳属“主情派”,受到的主要是西方前期象征主义“自我表现”的影响,他们都比卞之琳更热情更主动,当时代的大潮瓶来时,都积极地转到 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中,并不拒绝表达自己的袭怒哀乐;而卞之琳则从自身的冷静、克制、超然的个性出发,认同了中国传统歌尤其是嵇康的“玄言”到姜夔的“无情”,吸收的是西方后期象征主义“放逐情感”的理性,形成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独特的含蓄、冷静、富于理趣的诗歌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派中的“主知派”诗人。卞之琳的铸歌作品如《投》、《无题五》、《断章》、《旧元夜遐思》、《圆宝盒》、《对照》、《航海》、《距离的组织》等,揭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散发出智慧的光翠,以一种中国传统的圆浑意境和“似思非思”的哲理趣味而独具魅力。其中,《断章》以其含蓄隽永和暗含的时空组合及辨证的主客联系而让人回味无穷,把玩不已,成为卞诗的代表。

    二、《断章》特色简析

    “断章”之意,直译就是截断了的章节,其实也就是无题或无名的意思。就坐着自己介绍,原是一首长诗,但全诗满意的唯有这四句,于是便抛弃其它使这四句单独成诗,这也是“断章”这一诗题的由来。看这首诗,读者首先获得的印象就是因为某种似曾相识的熟悉而致的亲切,这种亲切有两个:其一是题材内容上的。诗写的是立桥和登楼看风景还有月照人眠的情形,这种情形原本是古典诗歌写作中极为常见的题材内容。其二是表现方式和技巧上的。在诗歌文本的建构中此诗在造句一端,无论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两句,还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两句,都采用了我国古典诗文中较为常见的互文手法。

    《断章》全诗只有34个字,是首简短精炼但却蕴含了丰富内涵的小诗。诗人曾表示,《断章》中表现的是一刹那的意境,在描写时,诗人想到了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你”可以“看”世间万物,同时“你”也是世间万物,可能正在被他人“看”。虽然作者本人认为,《断章》并不是他最满意的作品,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界对于卞之琳诗歌的研究中,对《断章》的分析占据了大部分。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诗歌,有不同的理解、分析,心境不同对诗歌的解读也不同,这应该是也是这首诗歌发表以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吧。卞之琳曾在《雕虫纪历》自序中明确表示过,他对于白话新体诗的写作,并非只是“欧化”,而是“中西结合”,这样的写作特点会在诗的外在表现上会较为明显地表现出来,在诗的内在意蕴上较为含蓄地表达出来。同时,诗人也明确地表示,在写作中喜欢将传统文学作品中的“意境”与西方文化中常有的“戏剧化”处境相结合。这样的写作方法也在《断章》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断章》用的是西方意象派的壳子,装的是中国传统诗词的意象,表达的是万物相对的思想观念。

    虽然诗人对诗歌的自白表达明确,但目前学界对诗歌的理解研究主要观点有三种,即“哲理说”、“装饰说”和“爱情说”。不管倾向于哪种说法对《断章》进行解读,都不过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密雷特”,读者通过对《断章》的解读表达自己看到的“风景”罢了。

    诗歌共有四句两节,虽然简短,但是有着明显的首尾相连。音义回旋的写作手法,也因此使得诗歌读起来很有美感。诗的上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看似描写的是一幅风景画,但却没有对“风景”进行具体的描写,诗句的描写重心是“看”,通过“桥上人”看“风景”,本该看“风景”的楼上人却在桥上人这样“看与被看”的关系描写,表达出“人”与“人”之间息息相关、相互关联的哲学理念。这一节的描写中,主体是“人”,主要动作是“看”,主要环境是“风景”,虽只是字面上的描写但已经让读者形成了动态的、循环的“看”的过程了。诗的下节“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仍然使用了“回环”的写作手法,塑造了一幅“诗中画”。诗句的描写重点是“装饰”,通过“明月”装饰“你的窗子”,而“你”装饰“别人的梦”这样“装饰与被装饰”的关系描写,更为强调“物”与“物”之间息息相关、相互关联的关系。两节诗歌的句式整齐、布局相同,用着相同的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达着相同的思想观念。由于诗歌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增加了读者与诗作的欣赏与解读的距离,使得读者能在诗歌解读的普遍性上增加了自我解读的个体性。加之诗人在诗作的中塑造的内在意蕴较为开放,这些因素都使得诗歌本身都具有了更多的解读可能性,也为读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解读与理解空间。

    《断章》独特点还表现在对于意象的使用上,作者使用新颖的构思和精巧的语言构造出了几组画面。诗人以空间的转换为线索织就了一张“网”巧妙地将看起来散乱、无关的人与物连接起来,通过“看”与“被看”的动作转换、“装饰”与“被装饰”的关系转换使得诗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了交错却重叠的效果,同时也造成两节诗歌具有“若即若离”的相互关系,可独立理解又可以相互映衬。此外诗中的小桥风景、明月、窗子都是古典诗歌中吟咏得烂熟的常见物,但是经过诗人的精心选择、调度、安排、组织,这些语言就增强了空间内涵和陌生化效果。当诗中的意象设置:桥、楼、明月、窗子等依次展现在读者面前,构成了一种错落有致的意象结构,让人体会到古典诗意的气韵流动之美,而人称视角的自由转换,又使全诗富于歧义与含混,带来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感。

    三、小结

    《断章》到底要写什么呢? 余光中曾评价《断章》是为了写世间万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卞之琳在晚年曾经这样说起《断章》说:
    “这首短诗是我生平最属信手拈来的四行,却颇受人称道,好像成了我战前诗的代表作。”[1]不管卞之琳在《断章》中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断章》中似说理似诉情的表达,既含蓄又丰富的意蕴内涵,中西结合的詩美追求等诗歌所承载的特点,都是时至今日越来越多读者喜爱并解读《断章》的缘由。

    注释:

    [1]卞之琳.卞之琳文集[M].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08.

    参考文献:

    [1]卞之琳.卞之琳文集[M].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陈文杰.卞之琳诗歌删改与诗歌艺术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3]孙嘉琪.论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的“化古”[D].南京:南京大学,2011.

    [4]方长安,王立扬.如何写新诗:卞之琳[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

    相关热词搜索: 赏析 断章 卞之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