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策划方案 > 正文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时间:2020-08-31 08:46: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研究”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1.开展“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是对《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实施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的深化研究。

     2013年2月25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印发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的通知》,在全市中小学中启动实践大课堂、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阅读行动、演讲能力提升、书法教育行动和英语能力提升“1+5”行动计划。

     “1+5”行动计划,在全市中小学中不同程度地起到了减负提质的作用,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广大校长、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这一意义重大而深远的项目,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出我们的教育实践,而应该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每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内容、策略方法、制度建设、效果评价等不断深化研究,为学生素养的提高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因此,我们决定开展“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研究”的项目研究,通过该项目研究,对《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之《重庆市中小学生阅读行动计划》和《重庆市中小学生演讲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进行深化研究,并加上习作教学研究,探索实施的新策略、新方法、新举措,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顺应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需要,开展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14年3月,“核心素养”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即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2016年9月13日,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总框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观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二)选题意义

     1.开展本研究,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时代要求。

     开展核心素养培育的研究,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党的教育方针从宏观层面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

     开展核心素养培育的研究,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在价值定位方面,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2.?开展本研究,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席卷全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也必须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种世界趋势。国际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国际上长达20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3.开展本研究,有利于在学科课程实施中落实大教学观,推进“学科教学”变为“学科教育”,切实肩负“立德树人”的学科使命。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要教给知识,培养能力,也要培养良好习惯、浓厚兴趣、审美情趣、健全人格、高尚情感。这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把“学科教学”变为“学科教育”。

     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必须首先明确它同学科课程教学的关系。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舟,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核心素养还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二、项目界定和理论假说

     (一)项目界定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观点综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编审、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维度,列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一是语言理解能力。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二是语言运用能力。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三是思维能力。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与感悟,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四是初步审美能力。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作品中人性的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是处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以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为基础,是在培养、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2]

     原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把人的核心素养概括为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格、关键的能力三个方面。认为小学语文学科素养涵盖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人格雏形的培养。小学阶段,不可能完成确立价值观、人生观的任务,但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其中,爱祖国,爱人民,有社会责任感,有国际视野,有友善、诚信等品德,是人格雏形培养的重点。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为小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做人的底子。二是夯实听、说、读、写、书(指书写)的基础。做到“六个一”:有一定的识字量和词汇量;能写一手好字;能读懂一篇文章(包括一本书);能写一篇内容具体、文从字顺的文章;有一副好口才;养成一种好习惯——天天读书。如果每个小学生都能做到这“六个一”,就为他们打好了学习语文的底子。三是提升阅读素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还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因为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习学校课程、终身学习、精神成长、创业成功都仰仗阅读。有了较高的阅读素养,就为小学生打下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四是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要能质疑,爱探究,会发现,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重点是唤醒内生力,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五是增加文化积淀,培养爱美的情趣。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传承、积淀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审美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功能之一,分内之责。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落实了,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品位、气质。[3]

     阎宗学、臧松刚认为,研究核心素养,就要回答“语文教学究竟是干什么的”问题,言语品位理应成为语文教学之本源,自然是语文素养之根。衡量言语品位应有两条标准:一是言语的正确性。二是言语的智慧性。为此,我们应该着力培育学生:积极的言语态度,良好的言语道德,基本的言语能力,独特的言语风格。提升言语品位重心在语文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对“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探究,思维始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着力于:提升言语思维品质是语文学科独当之责;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需要强化语用实践;将文本思维规律转化为学生的言语智慧。言语品位提升需要丰厚的积累。言语表现说到底较量的是学养和修养,说白了就是看谁读得多、见得广、想得透、悟得深。为此,要着力于积蓄情感、积累图式、积淀语感。[4]

     教学一线的教师和教研人员,也对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江苏蒯威老师在《口语表达:语文核心素养的时代选择》一文中说:“大到总统竞选、国家往来,小到一个人日常的工作、学习,口语表达素养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往也更加深入,一个表达流畅、谈吐优雅的人往往更能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和工作中的问题。”[5]重庆特级教师廖纪元认为:“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我们选择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提供了参考,但是,其维度太多,教师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我认为,既然是核心,就应该只有一个,就小学语文来说,其核心素养当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价值观,品格等都融在其中。”[6]

     2.本项目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界定

     关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言语品格和关键言语能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冠之以“小学生”, 既是研究对象的规定,又说明这种素养是为将来奠基的,是非常基础的。

     必备言语品格,就是良好的读写听说习惯和正确的人格雏形培育。

     关键言语能力,就是以思维能力贯穿始终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书面和口头)。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提取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解读物内容和表达方法的能力,即以掌握了方法为基本标志的“会读”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即在书面和口头的表达与交流中,恰当地遣词造句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所思所想的能力,即以掌握了方法为基本标志的“会写”“善说”的能力。

     关于“培育”。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孕育。

     培育的途径,通过阅读教学研究、习作教学研究、口语交际(演讲)教学研究,指向上述“必备的言语品格”和“关键的言语能力”的培养。

     培育的策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注重课内外融合;通过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加强读、写、说的整体言语实践。

     (二)理论假说

     通过指导学生在读写讲的教学实践中,培育学生良好的读写说的良好习惯、浓厚兴趣、审美情趣、健全人格、高尚情感,培养学生会读、善写、能讲的能力,就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促进《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实施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中的《重庆市中小学生阅读行动计划》和《重庆市中小学生演讲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落实,推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

     2.探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方法。提升学生会读、善写、能讲的语文素养,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责任担当等综合素养。

     3.研究推进学校阅读、习作、演讲的制度建设和评价机制。

     4.促进项目参研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开展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系列研究: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基础性建设如图书室建设等解决阅读书源的研究;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各种文体的阅读策略与方法研究;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研究;课外阅读评价研究。

     2.开展提高学生表达素养的系列研究:习作、口语交际的理论研究;习作指导课与讲评课的课型研究;各种实用文体的习作指导研究;习作与口语交际评价研究;演讲的指导与活动开展研究。

     4.开展阅读、表达融合的研究:读写结合的研究;说写一体的研究;课内课外阅读、表达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小语会会报《小学生拼音报》会刊《小学语文》为配置读物。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原则

     (一)研究方法

     本项目研究采取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应用性研究策略,具体运用以下方法展开研究:

     1.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研究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演讲)的有效教学策略、方法,在研究中及时反思、不断完善,推进研究工作。

     2.文献研究法。借助有关文献资料,学习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演讲)理论,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形成经验,用于教学实践,不断良性循环。

     4.个案研究法。对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总结提炼,探索规律。

     (二)研究原则

     1.知行合一原则。即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知:学习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阅读理解和言语表达等研究的理论成果;行: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本项目研究的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教育理论的感悟与领会,完善和丰富理论。

     2.?以校为本原则。引导学校从实际出发,选择需要的项目开展研究,解决真问题,获得真效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服务。

     3.?整体思维原则。所谓整体思维,就是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虽然选题是某个方面的课题学校,但要树立整体观念,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如:研究课外阅读,就要与课内相联系;研究习作,就要与阅读与口头表达相联系;研究能力素养提升,要与人格培养熏陶相联系。

     4.追求创新原则。在研究实践中,不仅借鉴、发展已有成果,更要创造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新经验、新策略、新方法,每年组织一到两次教师论文评选(由市教育学会颁发获奖证书),特别优秀的论文推荐至国家级报刊杂志社及核心期刊发表。

     5.项目推广模式。以学生朗读、教师演讲为载体,以部颁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古诗文、课题读物为内容,以校、区(县)、市举办演讲大赛。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措施

     (一)研究思路

     围绕总项目“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研究”,从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中的良好习惯、人格雏形、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编制出《项目指南》,列出课题学校,供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开展研究。

     (二)研究措施

     1.加强培训学习,开阔研究思路

     总项目组举办项课题校负责人培训:一是怎样开展项目研究;二是对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培训;三是进行读、写、说等教学理论培训。项目负责人回校举办二级培训。

     通过培训,更新研究人员的教育观念,激发项目研, 究的积极性,熟悉项目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保证研究的实施与实效。

     2.健全研究组织,建立保障机制

     完善研究组织:建立总项目组,根据研究内容,分解若干课题学校,编制出《项目指南》。各学校申报立项获批后为课题学校。

     建立研究制度:包括项目组会议制度、学习制度、项目阶段小结和中期总结制度、项目检查制度、项目奖励制度等等。

     明确研究任务:分解项目研究任务并落实到人,定期完成相应任务,提供相应成果。

     3.加强项目管理,扎实研究过程

     遵从项目研究的基本规范,通过“理论论证、制订方案、实践研究、中期评价、反思调整、继续实施、终期鉴定”等环节的实施落实与监控,扎实研究过程。

     总项目组要加强对项目研究的指导,既要注重解决各课题学校研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又要针对各学校开展课题学校研究的不同情况解决个性问题,确保研究达到预期效果。

     4.注重资料收集,加强成果提炼

     注重收集、积累研究资料,在研究总结阶段对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得出研究结论,是保证项目研究质量的保障。要树立精品意识,从终点思考起点——即从研究目标、预期成果的角度,扎实开展研究,注重积累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料,总结提炼,形成项目成果。

     六、研究周期和预期成果

     (一)研究周期

     本项目研究周期3年(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准备阶段

     开展项目论证,起草项目研究方案;编制本研究的《项目指南》;做好项目申报立项工作;组织课题学校申报;总项目组举办各课题学校负责人培训。

     2.第二阶段(2018年1月-2019年12月):实施阶段

     各课题学校启动研究;总项目组开展会议培训、巡回视导、项目年报、项目中期报告等形式,加强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指导、督促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总项目组将举行实验教师阅读(含课外阅读)、表达课堂教学赛课活动,举行学生读写大赛。

     3.第三阶段(2020年1月-2020年8月):总结阶段

     整理项目系列资料;完成项目研究报告;完成项目工作报告;编印项目成果文集;提交项目结题申请;完成项目结题工作;指导项目成果推广。

     (二)预期成果

     1.完成《“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研究报告》。

     2.完成《“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工作报告》。

     3.制作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优秀课例文集和教学视频集锦。

     4.编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项目优秀成果文集。

     七、研究组织和经费保障

     (一)研究组织

     1.项目承担单位

     重庆鼎基教育研究中心。

     2.成立总项目领导组

     领导小组组长:

     钟燕?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领导小组成员:

     龚春燕?重庆市评估院院长

     余世琳?重庆市教委体艺处处长

     贾毅?重庆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高钏又?重庆鼎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3.总项目专家顾问组

     龚春燕?重庆市评估院院长

     曹文轩?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儿童作家

     窦植?原中央教科所课标教材课题办信息部主任

     秘书长:傅开国万州区教育学会会长

     4.总项目办公室

     主任:高钏又重庆市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委会副秘书长

     副主任:张晓红重庆鼎基教育研究中心阅读推广总监

     成员:熊海江重庆鼎基教育研究中心阅读推广专员

     谭杰重庆鼎基教育研究中心阅读推广专员

     5.?项目组核心成员:

     ?田益铜梁区进修学校校长

     肖兴英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小毅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陈敬娴綦江区教科所副所长

     叶洪林涪陵区教科所副所长

     杨政丰都县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洪建华黔江区教科所

     6.成立项目课题学校组

     以申报项目的学校为课题学校。

     (二)经费保障

     总项目组和各课题学校组,要保证项目的研究经费,确保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三)友请支持单位(排名不分前后)

     重庆市教育文化研究会

     中国网?华龙网

     《小学语文》杂志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语文建设》杂志社

     《小学生拼音报》报社

     重庆市教育学会基础教育科研委托专项课题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课题指南

     本“课题指南”是供全市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选择研究。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校,可在本《指南》中直接选取课题开展研究;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自定课题,开展研究。

     一、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培育研究类课题

     1.阅读兴趣和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

     2.习作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研究

     3.口语交际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研究

     4.在阅读中丰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研究(如人文情怀、爱国精神、审美情趣等)

     5.在阅读中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研究(如理性思维、批判精神、勇于探究等)

     二、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培育研究类课题

     (一)阅读理解能力培育类课题

     1.阅读能力内涵和培养途径研究

     2.文体分类阅读指导研究

     3.主题阅读指导研究

     4.课外阅读指导研究

     5.课内外融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6.课外阅读评价研究

     (二)语言表达能力培育类课题

     1.?习作能力内涵和培养途径研究

     2.习作有效指导与评改的课型研究

     3.以童话引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4.加强日记写作指导的研究

     5.各种实用文体的习作指导研究

     6.让学生发现积累运用习作材料的研究

     7.?小学生口语交际研究

     8.小学生演讲指导研究

     三、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整合研究类课题

     1.解决学生阅读书源的研究

     2.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建设研究

     4.书香校园建设研究

     5.促进学生阅读的活动开展和成效展示的研究

     6.?建立促进学生阅读的制度与机制研究

     7.指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策略方法研究

     8.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结合研究

     9.?将文本规律转化为学生语言运用的研究

     10.在习作中渗透写作知识提高习作能力的研究

     11.口语交际与习作融合的一体化研究

     12.读写讲结合提升学生演讲能力的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