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调查报告 > 正文

    信念信仰方面存在不足

    时间:2020-09-19 08:34: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信念信仰方面存在不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不懈的精神追求,揭示了新形势下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就会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如何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念,本期“政工大讲堂”约请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李德林少将谈谈他的思考。这原本是一个长篇报告,因版面所限,本刊作了删节,更详细内容,请参见“思想政治工作网”。

     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问题,是近些年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谈论最多,又是最不容易讲清楚的问题。我感到,并不是由于形势发展,其理论失去了光泽,而是由于我们没有把一些问题梳理清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说清楚,更没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说清楚。这里就经常遇到的几个困惑,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思考。

     如何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

     现在有人提出,当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现实的指导思想,还有没有现实基础和科学性;有的人甚至困惑,

     如果按照马、恩的设想,就没有十月革命,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因为,马克思不仅说过“两个必然”,还说过社会主义首先在发达国家获得胜利,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因此疑惑就产生了。我们今天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距那时更遥远了,指导意义又在哪里呢?这里,有一个如何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概念的问题。当人们在不同场合、不同语境中来使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如果不加以科学区分界定,就极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经常碰到的,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是作为狭义和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内涵上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人们也常常用其中的某个组成部分代替马克思主义。作为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来继承者的思想、观点、理论等科学体系。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有时在广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时,实际上也包含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时单独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实际上也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因为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存在时代性的区别而已。

     二是作为政治层面和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具有主导地位,不容质疑、不容冒犯。因为这是国家宪法、党章

     所规定的,这是我们党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锐利思想武器,是我们的主心骨、“定海神针”,是确保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作为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是可以研究、可以探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是开放的,是在革命、建设的实践中,不断经受检验、不断丰富发展的,一成不变的理论从来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在与不同思潮的论战中彰显真理光芒的,它不是一种“贵族”理论,不能把学术上的探讨、质疑当成否定,那也是不对的。但在进行学术讨论中,千万不要忘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属性,以学术研究之名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不能允许的。

     三是作为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和作为个别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论断,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辩证发展地对待,不能用某个结论、个别思想来否定整个体系。作为个别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针对特定问题做出的思想阐发和结论。这种“个别思想”的产生,有的由于实践的局限,在对当时运动的指导上把握不够准确;有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需要做出一些调整,纠正以往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对马克思主义不从整体中理解把握,而是对个别结论任意阐发,偏离主轴,导致偏差。那么,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这里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里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这其中,有两个

     基本的东西,尤如光芒四射的灯塔,仍然在照耀着我们前行。一个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的理论。当前资本主义同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种变化没有改变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只要还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只要还存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就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内在矛盾的思想武器和工具,也是认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矛盾的理论指南和科学方法,只要社会主义还没有完成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永远没有完结。我想,把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搞懂了、想透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如何认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探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相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不少同志从思想深处产生了疑问,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社会主义首先会在发达国家实现,得出“两个绝不会”结论。而我们国家是在一穷二白、经济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是不是选择这条道路搞早了?现在回过头来补经济发展的课,是不是在补资本主义发展的课?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这个问号更是拉大了、加长了。如何认识这个问题,

     也是影响我们信仰信念的一个关键问题。那么究竟怎么认识这个问题呢?

     首先,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表明,社会形态的演进并不总是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先后顺序依次更替的,更不是只有在前一种社会形态完全发展成熟后才自动转入下一个社会形态的,而是丰富多彩的,是规律性和多样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其次,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生动体现。有些人常常引用马克思的“两个绝不会”来为中国社会主义“早产论”作辩护。毫无疑问,马克思的“两个绝不会”是正确的。但这是就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的,具体到哪一个单独的国家却未必如此。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选择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然后利用先进的政治和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原先不够成熟的“物质条件”成熟起来,是既符合辩证法,又符合历史唯物论。

     第三,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当时国际国内政治斗争的一种结果,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一厢情愿。一般来说,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统治最薄弱的地方。一方面,由于中国处于资本主义体系最薄弱环节上,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成功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就中国本身来讲,自鸦片

     战争爆发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兴盛、民族富强,进行了一系列的不懈探索和斗争。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没有成功,中国处于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状态。这时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们一直试图通过袁世凯来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但都未能成功。这期间,有两件大事,促进中国的知识分子转向。第一件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暴露出资本主义的虚伪性、双重性,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深感失望和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第二件事,十月革命的成功,使苦苦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先进中国人找到了榜样。这个榜样满足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双重诉求,使社会主义思想得到迅速的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阶级迅速走上了中国革命的前台。历史虚无主义者总是用“假如、假如”等来臆测历史发展,但历史事实不容虚无也无法虚无。晚清政府和后来的北洋军阀政府,都不愿搞资本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反动本质注定它不会真搞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软弱性、动摇性,决定了没有能力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西方列强也不允许中国这个大块头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堵死了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的历史通道。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一方面,人们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尤其是对东西部差距、贫富悬殊、贪污腐败、教育医疗不公、环境破坏等等,存有思想疑问,进而影响到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认识和认同,我们搞的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老祖宗倡导的、人们期盼的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比如30多年高速发展,GDP跃居世界第二,紧随美国之后,而且还呈现出勃发后劲。而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结果,还是因为回过头来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结果呢?这些,都涉及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加以澄清,就会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进而影响我们对信仰的追求。首先,从理论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经典作家曾预言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发达国家取得胜利,但实际情况是恰恰发生在并不发达的俄国以及此后的中国等国家,这虽有其合理性,但也给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艰巨的任务,就是如何利用政权优势,集中精力搞建设,加快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为巩固国家政权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看,社会主义的建立可以有不同的起点,但没有更高的生产率不可能从根本上立住脚,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政治上的解放不等于经济上的解放,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是社会主义的永恒课题。经典作家从理论上给我们提供了社会主义前景,而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要靠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反面的印证。我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抗住了苏联、东欧多米诺骨牌的效应,而且“中国模式”成了世界热议的话题。

     那么,如何认识中国社会当下存在的诸多问题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总起来说,要跳出局部看全局、跳出中国看中国。只要公正地不带偏见地看问题,就会得出成就是主要的结论;只要具体客观的分析,就会明白许多问题,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发展前进中的问题,是政治技术层面的问题。首先,科学理论与体制机制的衔接是要有实践时间作保障的。这如同自然科学中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诞生到原子弹爆炸、核电站建成有一个过程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理论体系在政治实践中,如何转换为体制机制,政治技术的发展完善,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指望有了好的理论就立即转化为政治成熟技术。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矛盾需要展开,共产党人不是神,况且又是前人从未干过的伟大事业,不可能料事如神,把所有事从开始就都想清楚、干明白,从某种意义上讲,试错也是在前进。其次,在国情和世情异常复杂的情况下,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有政治定力和魄力,还要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这又谈何容易,我们是在没有任何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搞建设的。我认为,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怀疑甚至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这些问题,只能用改革发展的办法,“向后看”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已经积累了经验和教训,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主客观条件。千万不能因为这些

     问题的存在,而偏离正确的方向;千万不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就轻信西方政客们的蛊惑。中国的问题只能靠我们自己解决。要把“三个自信”牢固树立起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使我们懂得资产阶级教师爷们的“谆谆教诲”是多么可怕,主张西化的人多么幼稚。我们有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为解决这些问题积累了智慧,只要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如何认识共产主义理想

     今天的人们,为什么物质条件得到巨大改善,而理想信念反而淡化了,甚至不信,乃至嗤之以鼻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从实践层面看,共产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期间起伏跌宕,有过辉煌,也有过低潮。从《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160多年来,以巴黎公社起义、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到二战结束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兴起,向世人树起共产主义的旗帜,这面旗帜揭穿了一个神话,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历史发展的顶点,而只是一种过程。特别是二战后,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如雨后春笋,虽然有的并不科学,仅是慕名而已,但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在当时巨大的影响力感召力。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有了几个低潮,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一些信奉共产主义的人们真的有点瞠目结舌、不知所措。因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瞬间消失了,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随后,世界上不少共产党更换党名,放弃阵地,甚至自行解散了,唯有以中国为代表的几

     个社会主义国家苦苦支撑,但形单势弱,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改变命运,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进行改革,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有的人认为,改革的成果、取得的成绩是资产阶级文明的复归,是借鉴资本主义的做法,特别是走市场化而取得的,人们感到这是向资本主义趋同,虽然喊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只不过是一种隐性复归,同苏东等国家的显性失败没有什么两样。今天的世界,西强东弱这是不争的事实,政治、经济、军事的优势仍在西方。西方主导话语权导致我们有理发不出声音,使得我们在“资”“社”这一对结构性的矛盾中往往处于下风,而国际政治的现实,拳头就是真理并没有改变。这些使得不少人对共产主义的前途产生了疑问,个别的甚至放弃了信仰追求,信奉理想是虚的,金钱是实的,人生短暂不如好好享受生活。从理论层面看,长期以来,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由于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并没有搞清楚,导致在思想宣传和工作指导上,处于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以至于人们把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东西,当作在短时间内就能看到的现实,对于共产主义作为一个过程,在现阶段发展的艰巨性、长期性估计不足,盲目性、浮躁病相伴而生。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也是一个过程,就阶段划分而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政权、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就已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只不过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而且是低级阶段的初级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仍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不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不以改善民生为首要,不解

     决好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共产主义又怎么能给人们以现实的感召力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论基础,就是“初级阶段论”。这个判断,既没有降低,也没有拔高,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判断。说没有降低,是说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基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改旗易帜、变调更音;说没有拔高,是说我们是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下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眼下完成低级阶段还有一段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按邓小平同志的提法,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初级阶段至少要经历100年,这不是自我贬低,长他人志气,而是由“双半社会”的历史起点决定的。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走过了西方经历200多年的发展历程,国家从建国初期积弱积贫的状况,到今天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是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结果,更是理论、制度优势的体现。仅凭这一点,在共产主义旗帜引领下,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可是差距依然是明显的,问题积累也是相当多的,但这些问题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豪情和信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