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调查报告 > 正文

    2022年实现乡村五个振兴调研情况报告

    时间:2022-12-15 13:56: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22年实现乡村五个振兴调研情况报告

    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行动,推行农户“门前四包”制度,使村组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论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即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驻村以来,我带着“如何建设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型乡村,实现乡村五个振兴”这些问题入户走访,与村贤人士座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进行了总结和深入思考,结合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调研,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XX村乡村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XX村位于县城西北4公里处,辖7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41户1473人。辖区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31亩(其中:水田492亩、坡地2273亩),林地面积3118亩。20XX年人均收入13794元,主要收入来源外出务工收入,全村产业以吴茱萸、猕猴桃、养鸡、养猪、养牛、养鱼为主。脱贫户、监测对象分布情况。20XX年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脱贫户106户352人,监测户20户59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户3人,边缘易致贫户5户7人,突发困难14户47人)。2022年6月底已消除的12户34人,未消除风险8户25人。

      2.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情况。一是责任落实方面。成立XX村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由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镇联村干部、村“两委”人员组成乡村振兴四支队伍,建立了包贫联非机制。县应急管理局为帮扶单位,落实25名局级帮扶干部、6名镇联村干部和村“两委”5名干部,实行干部包脱贫户、监测户、联系一般农户帮扶机制,做到了全村帮包联系全覆盖。二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方面。义务教育方面。学龄人口共178人,监测户、脱贫户学生45人享受教育资助政策,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适龄学生无辍学学生。安全住房方面。20XX年因灾纳入拆除新建共10户,现已全部入住,补助资金全部兑付到位。2022年5月通过对全村住房大排查,目前还有9户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健康扶贫方面。全村住户都已缴纳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完成率达100%,五保户由政府代缴,对低保户和监测户落实每人70元补贴。全村慢性病62户81人患者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落实医疗费报销政策。有村医1名,建有四式分离标准化村卫生室。安全饮水方面。XX村现有供水工程9处,覆盖全村七个村民小组,9处水厂设施维护运行正常。除三组xx干旱有间断性停水现象,目前已完成改造,提升水量保障能力,其他各组供水正常。三是政策落实方面。产业扶贫。成立专业合作社16户入股中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高标准猕猴桃产业园150亩;吴茱萸产业园350亩,目前猕猴桃长势良好,吴茱萸已挂果预计今年可产5000斤。产业大户有生猪养殖基地1个(思源生猪养殖基地)、养牛1个(百牧山水养牛)、禽类养殖2个(旭日林下养鸡,徐登富养鸡)、家林养鱼、脆李种植基地1个300亩(松林生态),枳壳种植(徐登富),有效带动78户脱贫户稳定增收。稳岗就业。全村共实现劳动力转移人员520人。为脱贫户和监测户外出务工人员申报一次性交通补贴57人,兑现27600元补贴。落实公益性岗位13个,博元公益御源军(保洁员)5名,选聘生态护林员6名,增加脱贫户和监测户收入。兜底保障。全村有农村低保52户104人、特困供养21户21人(集中供养4人,散养17人),残疾人102户108人,全部落实保障政策,做到了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应兜尽兜、应保尽保。四是工作落实方面。XX村成立了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工作专班,负责组织对住房安全、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和安全饮水有保障等进行实时监测,每周村委会与四支队伍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进行综合研判,每月逐户深入排查,按“应纳尽纳”原则,每月更新一次台账。对纳入的监测户落实帮包责任人,针对个户采取产业就业帮扶增加收入,按政策落实转移性收入等措施防止返贫。

      3.基础设施情况。XX村辖区内有汉药公路横亘其间,南北贯通(沥青)6公里,是本村主要对外通道。通组达户(水泥)路15.5公里。XX村现有供水工程9处(其中自流引水4处),覆盖全村七个村民小组,目前9处供水工程维护运行正常。村内7个小组全部通动力电,光纤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

      4.乡村人居环境情况。一是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行动,推行农户“门前四包”制度,使村组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二是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切实加强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农村卫生厕所建设。

      5.乡风文明文化建设情况。一是基层文化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全村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2处农民健身广场。二是农民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今年开展“锦绣xx我先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暨文化点亮家园”戏曲进乡村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反诈防诈及养老诈骗等各项政策的宣传,建立了XX村爱心超市,结合村道德评议会工作,每月定期免费向获得爱心积分的群众发放物资,利用“黑红榜”方式表彰先进鞭策后进,通过青年文明实践站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家风等系列活动,有力推动了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的新民风建设深入开展,不断加强村风、民风建设,弘扬新风气、传播正能量,带动脱贫户和监测户摒弃等靠要、树立勤劳致富新风尚。

      6.社会治理方面。运用“321”基层治理模式,鼓励群众参与村级事务。村两委做好防返贫工作。村两委选聘了8名网格员和1名管理员担任XX村三线工作人员,并坚持每季度召开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和三线人员参与的“两说一商民主议事会”,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

      7.群众认可度方面。村“两委”及全体帮扶干部常态化走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指导农户人居环境整治,搞好室内外、前庭后院环境卫生,熟悉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宣传省、市、县惠农政策,并根据实际帮助农户解决困难,群众的认可度逐步得到提高。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该村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不能回避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这些问题将给乡村振兴带来较大阻力和困难。

      1.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基础条件差,田地分散,地块较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加之基础设施欠账多,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田网、路网、渠网”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业靠天吃饭格局没有改变。项目支撑力度不够。XX村脱贫出列时间是20XX年,脱贫早,享受脱贫政策少,国家资金投入不足,有些农户住房陈旧,安全饮水基础设施达不到标准。特别20XX年8月份遭受多轮强降雨造成村级道路、便民桥、饮水工程不同程度受损,恢复遇到资金困难。猕猴桃产业园水利设施配套和有效利用率较低。农业设施偏少,农田抗灾能力不强,还是“靠天吃饭”,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同时,全县养殖业标准化、设施化棚圈建设滞后,导致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思源农场,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粗放经营的现状。

      2.农业产业不大不强。受传统农业影响,以家庭为单位小农生产居多,种养业规模小而散,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社会化组织程度不高,辐射带动效果不明显,致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之村里人员结构老化,18-60岁的劳动资源严重不足,人才断代现象突出。

      3.农村人居环境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环卫基础设施不完善,管护经费不足,长效机制不健全,未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处理场,大多数生活垃圾就堆在路边垃圾箱,定期拉运县垃圾场进行填埋处理,污水治理、粪污治理成为环境整治难题。

      4.农民群众文明意识不强。相对城镇而言,村民的文明意识相对缺乏,封建迷信、信谣传谣、聚众赌博等现象较为普遍。部分村民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不想干农活,希望政府供养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习惯等政策、靠扶持、要条件,过度依赖政府,缺乏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还有一些人不思进取、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等、靠、要思想严重,遇到困难伸手向国家、向政府要钱要物;有的负债娶妻后不孝敬老人甚至嫌弃父母,造成很多老人“因婚”致贫;有的进城搬迁户存在“搬少不搬老”,致使老人居住老土坯房,存在安全住房隐患。类似这些问题在农村比较常见,已然形成了一股不文明风气,因此,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文明意识亟待提高,改变乡风民俗任务是任重道远。

      5.乡村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一是,基层农技队伍和实用人才队伍不足。农技人员大都身兼数职,无法全身心投入农村技术推广工作;二是村民人员新知识能力较弱,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引领新技术的“尖兵”人员;三是村干部缺乏创新能力,点子不多,办法不实用,组织动员群众能力差,缺乏勇于担当、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贻误发展良机造成工作被动。全村青壮劳动力偏少,人才短缺。全村平均每年外出务工人员520人左右,留守在家孤家老人、小孩和痴、瓷、傻、哑等人,发展产业缺乏青壮劳动力。

      6.农民稳定增收渠道不宽。家庭为单位小衣生产居多,种养业规模小而散,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社会化组织程度不高,辐射带动效果不明显,致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交易方式单一落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产销难对接,缺乏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生产、技术、价格、供求信息引导,受市场、自然灾害的双重制约,农业内部增收动力不足、空间有限,要实现“土里刨食”难度很大,通过对其中一些农户进行常年观察,该村农民产业收入来源只有三项即种地、养畜、务工,多年基本保持不变,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渠道。同时,该村现有的种养殖企业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没有形成一条龙,企业规模效益不显明,对农村经济拉动能力有限,对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三、意见建议

      1.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摸清全村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结构及村规民约、在外能人、矛盾纠纷、村霸村痞等情况,进行深入研判,为实施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在产业兴旺方面,开展“带富增收富民”活动。首先要结合村上实际,突出特色,确定一项能有带动性的增收产业项目来增加群众收入。其次组织致富带头人外出参观学习、灵通信息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参加县级组织的参加种养殖、务工知识等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帮助留守人员联系农产品粗加工、工艺品加工等,最大程度增加农民收入。

      3.乡风文明,开展“倡树新风气”系列活动。推行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不定期开展“移风易俗标兵”“卫生标兵”“种养殖能手”“石堆标兵”等活动,加大宣传激发村民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热情和积极性。利用“元旦”“庆三八”“端午”“庆七一”等举办广场舞、书画、文化下乡等活动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滚子梁沿线打造文化长廊,主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知识,让村民潜移默化接受教育,让群众感受到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的新风尚。

      4.加大对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完善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医疗、教育、文化设施,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5.加大政策扶持、项目扶持、资金扶持力度。发展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庄、打造文化旅游。6.建议上级职能部门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各类支持。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关热词搜索: 乡村 五个振兴 调研情况报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