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对照材料 > 正文

    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可行性与必要性

    时间:2020-08-29 08:07: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可行性与必要性

     摘要: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声,高职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二者在内容上的相容性、任务上的契合性以及价值上的相通性为二者的融合奠定了可行性基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建设者。本文提出,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是推动中国经济进入质量时代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思政课的职责与担当。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思政课教学 可行性 必要性

      课题:本文系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教改课题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TZY2017C01)研究成果。

      2016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工匠精神:“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置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从两会的报道可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厚植国民职业精神、锻造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职业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担当和重要任务。

      一、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教学融合的可行性

      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上的相融性、任务上的契合性、所追求价值的相通性,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行性。

      1.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相融合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加强以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培养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有培养职业精神的内容。工匠精神蕴含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恪尽操守的职业品质、守正创新的专业素养、敬业乐业的职业风尚。工匠精神所包含的内容与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是相融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中,工匠精神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又是中国精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还是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内容之一,更与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内容具有一致性。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又是工匠精神的根源所在。创新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新理念,又是工匠精神蕴含的精髓。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造就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现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弘扬。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助力中国智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工匠精神既反映着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劳动者身上的体现。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课教学在内容上不是相互独立的,他们之间相通相融,为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2.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教学任务契合

      工匠精神的培育目?耸桥嘌?德艺双馨的人才,即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技术,更注重职业态度和品德的养成。没有职业态度和品德,工匠就不可能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作为生命的存在,就不可能在专业上专心致志、不懈追求、精益求精,也不可能在岗位上守正创新、敬业奉献。高职思政课教学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不仅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它所要求的德艺双馨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一致。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态度、职业品质、职业素养,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落实,也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特质与亮点。

      3.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课教学价值相通

      工匠精神的价值首先在于坚定从业者对匠心的坚持,对劳动成果精益求精的追求。其重视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倡导爱岗守纪、敬业奉献,激励人们在专业技术、技能上追求卓越创新,品质上精益求精。同时,工匠精神具有育人价值。工匠精神包含心传体知、师徒相传的内容,既重视技能、技艺的传授,也重视道德品质的养成,它寓“教”与“育”于一身,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另外,工匠精神还具有规范价值。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精神理念、职业道德,依靠着这种内心的信念、信仰,从业人员自觉、自律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而这些价值正是高职思政课教学价值的具体体现。高职思政课教学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由此也就决定了高职思政课教学最核心的价值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而言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思政课教学价值以什么样的独特方式展示出来,就必须要有能与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目的、任务相匹配的思想内容与独特灵魂。工匠精神蕴含的内容正是对这个问题的正面回答,其育人、规范以及精益求精追求的价值是高职思政课教学价值的独特体现。

      二、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课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迫切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为国家建设服务,因此把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高职思政课的职责和担当。

      1.培育工匠精神是推动中国经济进入质量时代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中国经济还需从深层次提升。中国经济要继续充满活力,则必须转型经济发展方式和升级经济产业结构,由此才能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提高经济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工匠精神适应了时代的诉求,契合了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需要。

     首先,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工匠精神激励从业者敬业乐业,对品质精益求精,恪尽职业操守;指引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严守产品质量,勇于创新以实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从供给端化解低端产能过剩、处理僵尸企业,促进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经济竞争力,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责尽职。工匠精神是我国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升级的精神支撑。它能够激发从业者和企业在技术、产品上追求卓越,革故鼎新,调整产业结构。

      其次,培养工匠精神是弘扬职业风尚、厚植工匠文化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激发经济活力的同时,市场资本的逐利本质也在腐蚀着人们的思想。金钱至上的观念、物质利益最大化的思想蔓延,使人们盲目追求利益,忘记了对产品质量的坚守和对技艺、技能的创新,也放弃了对职业操守和道德的坚守,出现了大量偷工减料、假冒伪劣现象。而要遏制这种现象,除了需加强管理外,更需在精神层面上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有助于从业者摒弃功利观念和浮躁心态,促进对自身职业和技艺、技能的认同,在自己岗位上做到敬业乐业,产品质量精益求精,技艺上追求创新,从而在社会上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信劳动的职业风尚,发展工匠文化。

      2.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职责

      高等职业教育要避免陷入“培养机器人”的误区,则需做到培养学生“德”与“技”并重。高职教育中的“德”具有自身的标杆,即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高职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使命。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所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高职思政教育的责任。高职思政课坚持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工匠精神是时代与社会对学生“德”与“技”的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其政治素养。

      高职思政课首先要突出工匠精神的教育方向。一方面,高职学生普遍有着“就业导向”的功利性学习倾向,而另一方面思政课教材内容理论性、政治性、抽象性较强,以上两方面导致高职大学生觉得学这些内容无用,表现出不想听、不愿学的学习状态。面对这种状况,如何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学,是思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工匠精神注重培养学生“一技之长”,这是学生“需要”和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但其更强调职业精神,包括职业品质、职业态度、职业操守,从业者不具备这些素养,也就无从称为“工匠”。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不仅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培养技能的显性教育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职业精神的隐性教育,克服学生功利心理,改变思政课“无用”的认知。其次,优化教学内容。在不改变整个思政教学体系的前提下,优化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促进二者有效融合。从以上可行性分析可知,二者在内容上相通相融,在基础课教学上,融入工匠精神所包含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等内容。在概论课教学上,向学生阐述清楚工匠精神的时代性、现实对其的需要。通过优化内容,高职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又能认识到中国经济社会对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需要,从而能自觉修炼工匠精神,为今后的就业做准备。最后,改革教学方式。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中,不能仅仅只依靠传统的课堂理论灌输教学方式,而应该建立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引导,校园文化熏陶,社会实践检验,三者缺一不可。

      3.培育工匠精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从本质上讲,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而个人的活动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也才能使个人得以立足于社会。要获得深化的认可与支持,个人不仅要有“技能”,更要有“德”。没有“德”依托的技术是被“异化”的技术,所谓“做事先做人”正是强调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技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工匠精神反映的正是社会对从业者技术与道德的要求,它包含的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恪?M操守的职业品质、守正创新的专业素养、敬业乐业的职业风尚等内容,既是对从业者的要求,也是对其的规范。高职大学生毕业后,要在社会立足,成为一名合格的“匠者”,不仅要有“匠术”,更应有“匠心”。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促使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既学习技能、技术,还能树立职业理想,养成职业态度,修炼职业品质,遵守职业道德。激励大学生全面发展,学会做人做事,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为毕业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