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工作总结 > 正文

    华为遭数国频繁调查

    时间:2020-08-26 08:39: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华为遭数国频繁调查

     日前,印度以国家安全为由,罕见地向当地电讯运营商发出禁令,要求不要进口中国制造的电讯设备。这是华为首次遭遇印度电信监管部门正式发出的市场准入禁令,也是继去年12月丧失印度20亿美元订单后的再次受挫。

      在此之前,华为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也遭到频繁调查,海外战略屡屡受挫。

     目前,华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商。

      “准入”危机

      作为中国最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是最早开拓印度市场的。此番在印度耕耘多年、收获在即之时遭遇最严厉的市场准入禁令,华为似乎很受伤。

      印度此番似乎还是老调重谈。

      5月,印度电信部在致总理办公室信函中,明令印度国内运营商禁止进口中国的电信设备。

      印度电信运营商表示,出于对国家安全的担心,印度政府已经禁止他们采购中国设备,主要是因为印度情报单位害怕中国出口方在设备中内设“间谍软件”。

     作为国际化、品牌创立的标杆企业,华为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理所当然。

      印度针对中国企业的限制性政策由来已久:2009年8月,印度电信部门开始提出一些相关要求,要求印度电信运营商要尽量减少海外通信设备的采购,尤其是中国的产品;200g年12月,印度财政部对中国的相关同步数字传输设备征收反倾销税,最高税率达到产品价格的236%;印度电信部门要求进口电信设备的采购计划接受审查,符合安全性要求……

      印度外事部(MEA)一位官员表示:“自印度安全机构对华为的活动给予负面关注,并对它与中国军方和情报机构的关系持保留态度以来,印度反对华为的声浪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目前,华为正在奋力寻找各种方式和可以借助的力量,以求印度“回心转意”,使印度市场成为自己重要“产粮区”。

      树大招风

      华为经过20余年的苦心经营,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据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的报告显示,华为已超越阿尔卡特-朗讯和诺基亚西门子,目前仅落后于爱立信。其成长速度之快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动作,令竞争对手感到不安。

      200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净利润183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率14.1%,净利润率12.2%。同年12月,华为赢得全世界首个商用的LTE网络――挪威和瑞典4G移动网络合约,更是震惊业界:成功击败对手爱立信,而且还是在对方的地盘上。

      “从一个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公司快速成长为国际大公司,比肩电信巨头,其海外战略功不可没。”曾创办并任华为第一个海外办事处负责人的梁国世认为,华为的海外突围不仅是企业的生存问题,还是中国公司在国际市场创立品牌、重建荣誉和信心的最高理想。

     华为总裁 任正非

      华为海外战略始于1996年5月的莫斯科通信展,华为第一个海外办事处莫斯科代表处当年成立,次年,巴西代表处成立。华为拓展国际市场在经历了尝试、跑马圈地、地区部管理三个阶段后,现已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还在全球设立了36个培训中心,产品与解决方案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俄罗斯市场获得成功以后,海外市场成为华为销售的主要来源。华为2009年财报显示,海外营收已占75%。

      随着近几年海外战略的推进,华为发展得越来越大,目前是中国大陆公司中拥有最大和最完整的组织体系、组织覆盖面最广、派往海外人数可能也是最多的一家大陆IT公司。

      正是由于华为在海外市场上攻城掠地,快速扩张,引起了竞争对手和一些国家的紧张和不安。

      2005年,华为收购英国的马可尼无果而终;2008年,并购美国3com公司尝尽委屈;2009年,澳大利亚、印度几乎同时发难。这些国家均围绕华为“到底有没有中国军方背景”展开调查,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对华为的进入设限。

      遇阻“三重门”

      “中国”、“军方”、“网络安全”,是三个让某些国家神经紧张的关键词。在华为的海外战略实施过程中,这三个关键词通常出现在有些国家阻止华为进入其市场的议案中。

      “中国”元素对华为而言不仅仅是国别的标志,在有些国家看来,“中国”元素意味着华为的政府背景。通常,华为在此方面面临“接受中国政府资助”的指责。中国政府制定的出口信贷政策亦成为被攻击对象。

      事实上,中国为鼓励出口,特别是对非洲第三世界国家采取买方信贷政策,华为因此在亚非拉的一些国家获得了此信贷支持,特别是非洲国家。

      华为除了得到中国政府巨额出口信贷支持外,亦会得到政府给予的有条件和无条件的技术、项目研发补助款。华为2009财报披露,2009年收到无条件政府补助2.5亿元人民币,2008年为1.3亿元人民币;2009年收到以完成研发项目为条件的政府补助人民币3.28亿元人民币,2008年为4.87亿元人民币。

      这是华为首次厘清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长久以来,由于并非上市公司,华为的股权架构不为外界所知,这加深了外界对该公司为国营或军方企业的怀疑。且华为多年来在市场上不断攻城略地,海外战略异常凌厉,亦被怀疑背后有政府强力支持。

      “华为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不透明,你从来都弄不清背后的关系是什么。”美国国会众院共和党政策委员会主席麦柯特质疑说,技术上,华为是一家私营企业,不是国营企业,但华为从不公布它的股份持有人的资料,只是重复说“百分之百为员工所有”,公司总裁拥有1%的股份。

      所谓“军方背景”,也一直是华为海外战略的绊脚石。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则在提供给美国政府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华为与中国军方有“极深的渊源”,“军方不仅是华为的政治后台,也是其研发伙伴”。很快,英国的军情五处、六处,澳大利亚安全情报机构以及印度安全部门纷纷跟进,在此问题上苦苦“纠缠”。

      “军方背景”使得华为在海外战略上多次蒙冤。美国情报机构认定,华为上世纪90年代末是伊拉克空军防御系统纤维光学设备的提供商;在缅甸、叙利亚等国都设有办事处,给恐怖分子提供技术支撑;曾经辅助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修建电话通信设施等。对这些指责,华为反驳为臆测。

      “华为基本法明确规定,华为只专注于做通讯设备、网络设备,绝对不参与运营商的运营或通讯领域以外的事。”前述华为海外部高级客户经理表示,驻利比亚3年,华为从未涉足通讯领域以外的业务。

      “至于军网通讯,华为在利比亚没有做过一单,而且华为也不会主动去做军网的项目,中国有专业的公司在做。”他说,国内军网,几家公司都在抢这块蛋糕,华为的份额很小,在2007年的商业合同中仅占0.5%的份额。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有在部队服役的经历,这经常成为西方怀疑华为有“军方背景”的重要理由。

      有海外媒体认为,任正非是中国军队的高级干部,经营华为是一种身份掩护,美国国防部也因此不断对华为展开各种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任正非,63岁,华为总裁,曾任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7年大学毕业,次年应征入伍,进入新组建的基建工程兵部队服役,成为一名通信兵。后被抽调参与一项代号为011的军事通讯系统工程,此间有多项技术发明创造,两次填补国家空白,33岁时被选为军方代表,参加全国科学大会。1982年,在部队服役14年后,任正非以团职级别转业。

      事实上,当年一位转业的技术干部在深圳这座新兴的城市里简直无足轻重,军队出身对于事业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华为在开拓军队行业市场时,面对中兴、大唐等国内企业的竞争一直很不顺利。不过,每每谈及华为公司的海外扩张,他满口推崇毛泽东的战争理论。

      “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描绘的体制或制度一样。”前述华为海外部高级客户经理告诉《凤凰周刊》记者,在华为,入职的新员工都必须服从和适应华为的准军事化管理。

      “如果没有一个严格的军事管理制度,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调遣这么多人?”他认为,华为的集中管理方式是它的全球竞争者无法匹敌的。比如,当华为三年前决定主推海外市场时,它派出数百名员工出国学习外语和当地文化;当华为两年前决定在无线领域推行新技术时,它就派出1万名研发人员研发下一代通信技术。

      华为“染指”“民技军用”也成为西方国家指责其“军方背景”的一面。此前《解放军报》披露,华为、中兴等20多家国内知名IT企业曾联合推动“民技军用”,以此增加军队和企业之间的了解,树立有实力的IT企业在部队的品牌形象,并最终成规模开发军需市场。

      对此,有西方国家指责华为在其开发的产品上蓄意装上“缺陷”和嵌入用于军事的“后门”。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存在这种可能性,像CDMA本来就是军方通信的一个技术,但现在已经是民用技术,作为军用则按军方要求作单独加密开发。”电信技术专家认为,没有什么技术壁垒,不像Windows装个后门,别的国家完全没有能力去阻止它。

      华为使用的技术来自西方,它既没有能力也没有需要来蓄意安装“缺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伟表示,西方政界人士散布所谓“采购华为公司的设备会影响国家的网络安全”等言论极具迷惑性和杀伤力,从而导致华为的海外努力化为泡影。

      自揭神秘“外衣”

      西方媒体历来认定华为掺杂着神秘色彩,习惯称华为是“神秘的中国公司”。美国认为华为是中国最全球化的公司,同时也是最不透明的公司。

      华为自1988年成立以来,行事极为低调。尽管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大公司,但由于不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公开,加之其总裁任正非转业军官的身份及一贯的低调,使得这种神秘感成为华为保持的风格。

      电信业资深分析师付亮认为,成长期的低调、神秘,对公司形象和市场拓展影响不大,但当坐上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交椅后,神秘感可能会对公司形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华为高层显然已经意识到,这种神秘令华为在进军全球市场的历程中不断遭受非市场因素的损害。

      由于华为进入北美市场最大的障碍来自美国政府的审查,特别是对华为政治或者军方背景的猜测。为此,自2008年以来,华为有意增加了其信息公开的程度,包括在2009年的财报中专门强调,华为目前的股权结构中没有任何第三方持股。

      不过,其2008年财报则发布了中英文不同的版本。付亮留意到了中英文版本的差异,他撰文提出,相比34页的英文版,29页的中文版少了几张财务报表,还是有点“遮遮掩掩”。

      “2009年财报更像是一个上市公司完整的财务报告,而且中英文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内容之间的对译。”付亮认为,看似公布了股份构成,但由61457名员工组成的“深圳市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中股份如何分布仍是一个谜,尤其是其中任正非折合的股份是多少未公布。

      “还是框架性的内容,并未真正对外公布管理层,甚至在财报中没有出现CFO的名字。”付亮表示。尽管2009财报削弱了政府与华为非正常关联的怀疑,但还很难完全消除国际市场的疑虑。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华为的财报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作为一个私人公司,华为做到这样已经非常不错。2009年的财报显示,海外市场已经占华为收入的75%,华为不能再神秘下去了,否则生意就受影响。

      华为开始意识到,与拓展亚非拉市场不同的是,现阶段海外市场的主攻对象已经是欧美的大运营商。如何获得这些主流运营商的认可,是华为必须要做的事情。

      “华为的国际化视野、国际化的管理水平仍有差距”,付亮认为,“华为的当务之急,是真正成为国际化大公司,不是自说自话,而是按国际化公司的做法,使对方能够听得懂”。

      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华为已经开始刻意“去神秘化”,自2004年始,华为开始尝试举办每年一届的全球分析师大会,邀请众多对华尔街、国外投行有影响的分析师参会,旨在改善外界对华为神秘化的误读。

      不过,西方对于华为“军方背景”的关注和紧张不会因公布财报而降低多少,即使是参加过华为年度分析师大会。

      美国国防组织公司的James Mulvenon怀疑华为与中国军方保持着紧密关系,就像五角大楼的研究机构和他们的武器供应商。“如果你比较华为的中英文说明手册,就会发现在英文版并没有提及它在缅甸、利比亚、叙利亚和伊朗的办事处。”James Mulvenon提示说。

      但他认同华为所作的解释――中国政府在1998年禁止军队从事商业活动后,先前来自军方的订单没有了保障。

      此外,华为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全球公关,加大游说力度。分析人士表示,这更像国际公司的做法。

      “我们清楚美国政府里有一些人表达了对华为的担忧,我们将尽力化解这些担忧。”华为负责美国业务的高级副总裁陈朝辉表示,华为一直都致力于和当地行业协会合作,推动行业发展创新。

      台湾《玉山周报》称,华为除了聘请美国网络安全评估公司EWA外,还运用前国务卿基辛格经营的公关公司(雇用多位退休的美国驻华大使及外交官),协助游说美国政府与国会。

      再叩美国壁垒

      华为不仅在印度遇到了阻力,在美国的发展也一直是举步维艰,美国市场对于华为而言一直是项空白。

      从华为目前全球的市场布局中不难看出,最后的一块空白市场是北美,更准确地说,是美国市场。与其他地区的市场不同,北美市场相对封闭。北美运营商的主要合作伙伴只有北电、朗讯、摩托罗拉等几家本土设备商,即使欧洲电信巨头爱立信意欲染指北美市场,也不得不采取并购本土设备商的方式“曲线”进入。

      美国是华为海外战略中最后一个未被攻克的阵地,也是华为维持其高速增长的堡垒。根据华为公布的2009年年报,与华为达成合作的全球前50大运营商从2008年的36家增加到了2009年底的45家。在华为尚未达成合作的运营商之中,美国市场就有4家,分别是Verizon无线、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Sprint和德国电信(T-Mobile)美国公司。

      其实华为一直在寻找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并做过多次尝试,只是实际难度比预想中要大得多。华为在美国达拉斯的全资子公司futurewei一直为品牌和人员的问题所困扰:新美国身份得不到认可,且无力留住美国本地的雇员。

      华为最早是通过与3Com的合作,使其数据产品顺利进入北美市场,2006年初又与北电成立了合资公司,不过仅仅半年之后该计划就宣告搁浅;最大的举动莫过于2008年联合贝恩资本直接收购3Com,最终被美国政府以安全因素为由而终止。

      “美国对华为的抵制绝对不是因为国家安全的问题,而是担心华为的倾销,跟服装、鞋一样,对美国本土经济会产生严重影响。”分析人士认为,北美市场的形势也在发生变化。目前,摩托罗拉日渐衰落,阿尔卡特一朗讯靠市场的垄断才保住在北美市场的优势地位.北电已经被爱立信收购。

      目前留给华为唯一的机会只剩下摩托罗拉。但华为官方一直对拟收购摩托罗拉旗下的行动网络基础设备部门的说法“不予置评”。最新的消息显示,华为正与美国国防及情报机构洽谈,用以淡化美国官员一直以来对华为和中国军方有关系的担忧。

      “今年在北美市场肯定会有突破,区别只在于突破到底有多大。”华为海外部人士告诉《凤凰周刊》记者,他身边的同事,有相当多都被派往了北美市场。

      知情人士认为,华为进入美国,除了海外大战略的因素外,任正非的“把东西卖到美国去”的理想和抱负也在里面,包括在华为做过的人都有这种想法。

      华为从不担心无法进入美国,只是时、司早晚的问题,此前通过并购3com曲线进入未被获准,此次已做好准备,卷土重来,再叩美国市场大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华为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商之后公布公司的“底子”,很有可能是为进军美国市场做好铺垫。

      编辑 王何畏 美编 虎妹

     11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