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工作总结 > 正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伯牙鼓琴》统编版(1)

    时间:2020-12-11 19:07: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情景感悟”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关于“知音”的诗句,学生自由朗读。师: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结交朋友的千古楷模。这中间还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

    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检测预习 1.出示学习单任务,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找难读的词句、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需注意的字音:
    ①“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shǎo,不要读成shào。

    ②“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g,不要读成tāng。

    ③“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二声wéi,表示“以为,认为”;
    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朗读时要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3.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划分节奏。(重点指导语气词)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借助注释 (2)查阅工具书、相关资料 (2)联系上下文理解(3)结合插图理解(4)同学讨论交流等 2.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

    3.反馈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

    4.预设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

    师:“方”是刚才的意思。

    预设2:“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

    预设3: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师:叠词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5.小组内合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品味知音相遇之“喜”。

    (1)默读课文,思考:伯牙为何视锺子期为知音?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预设:因为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心声、琴声,所以伯牙视他为知己。

    (3)想象拓展,说话训练。

    过渡:作为“琴仙”的伯牙,会用琴声表达他的见闻、思绪、情感。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那么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景物。

    ① 生发挥想象说词语 ②师生合作,完成句式训练。

    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 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小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只要是伯牙心里想的,锺子期全都知道,他真是伯牙的——(补充“知音啊”)。

    (4)学生齐读前三句,读出伯牙得遇知音的喜悦心情。

    2.品味失去知音之“悲”。

    (1)故事补白,渲染失知音之痛。

    过渡:伯牙与子期因琴相识,相处甚欢,并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再见。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赶来,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面对子期冰冷的坟墓,一位老人告诉他,子期病逝前一再叮嘱自己死后要把遗体葬在江边,等他的知音伯牙来的时候,能再听到他的琴声。可是,知音死了,伯牙的琴还有谁能欣赏得了呢?伤心欲绝的伯牙,他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

    (2)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学生思考:从中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用一个字来形容。(悲、痛。)用一个词来形容。(伤心欲绝、肝肠寸断、撕心裂肺。)
    3.质疑探讨,升华情感。

    伯牙破琴绝弦,“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破琴绝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预设:引导学生从伯牙的职业来考虑,破琴绝弦意味着他将不再以琴师为业,也就断了自己的前程。这更可见伯牙对和子期的这份友谊的珍视。

    五、朗读悟情,布置作业 1.播放音乐《高山流水》,学生诵读全文。

    2.延伸拓展,作业设计。

    (1)背诵《伯牙鼓琴》全文 (2)积累关于“友情”诗句。

    (3)试着将课文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现代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