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中外“三问”并论] 1998年答中外记者问

    时间:2018-12-24 16:58: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倘若把它们“相及”到一块。看似互不搭界,实则也可相通,给人启迪。   这里说的中外“三问”,内容也大相径庭。中的“三问”是“入境问禁,入乡问俗,入门问讳”;洋的“三问”是美国人伯纳姆提出的,即办任何事情要问一问“能不能取消?能不能合并?能不能用更简单的东西来取代?”将中外两个迥异的“三问”相提并论,似乎很滑稽可笑,然则也很耐人寻味。中国是礼仪之邦,“三问”反映的是礼仪和禁忌;美国是高效发达强国,“三问”反映的是成本和效率。中国人大都因循守旧:“三问”反映的是循规蹈矩;美国人没有陈规陋习,“三问”反映的是敢于质疑。中国人大多谨小慎微,“三问”反映的是不敢越雷池半步;美国人大多敢于冒险,“三问”反映的是敢闯禁区。
      总之,中式的“三问”表现为墨守成规,洋式的“三问”体现了勇于创新。
      中外“三问”的统一点,我认为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思”,即“问”的起点。凡事先动脑想一想,说明不盲目,更不盲从。第二个层面是“疑”,即遇事都能“问”。问是知之始,问也是行之始,问清问明了才好决断,才好行动。第三个层面是“行”,即择善而行。洋式“三问”是顺向思维,凡事力求更合理、更合算。中式“三问”是逆向思维,对顾忌的事回而避之,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中外“三问”还各含其理:洋式“三问”含有明确的革新思想,追求“最佳”;中式“三问”革新思想虽不明朗,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但体现了“含而不露”的东方文化特色。其实,早在古时就有人对“三问”革故鼎新了。李斯客秦,秦宗室大臣议禁用客卿,下令逐客,李斯在禁令面前不是望“禁”却步,而是力谏秦王,终“除逐客令”。邺地有“河伯娶妇”的恶俗,危害人民,西门豹至邺为令,非但不囿于流俗,且设计破之,为人称颂。唐朝的李贺将“举进士”,有欲与之争名者,借口进士的“进”字同其父名晋肃的“晋”字同音,攻击李贺犯“讳”,韩愈不以为然,特作《讳辩》为之申辩。这种对不合理的“禁”、陋而恶的“俗”、错误的“讳”能够明察是非,不苟雷同的精神,与洋式“三问”一样具有革故鼎新的精神。
      中外“三问”共同体现了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从孔夫子的“每事问”看中式的“三问”,是尊重一国之禁、一乡之俗、一家之讳的传统习惯,这在处理客人与主人的关系上常常是必要的。但从改造社会来说,人人都当为主,这就不应仅止于“问”,还应分析“禁”、“俗”、“讳”是否合理。再看洋式“三问”,三个“能不能”提出了一种思考,这种思考也是必要的,但也不应仅止于“问”,还要通过分析选择最佳办法而实行之。可见,这种“问”的文化、“问”的精神是可圈可点的。反之,对于习惯了的东西不辨是非,那是不会“问”的,而只会在一个模式里生活,要摆脱这个模式简直是难如登天。一切老框框、老套套、老章法总是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手脚,使人难以跳出,而“问”则是“跳”的初始和起点。萄卿论“解蔽”,就是要求破除习见之“蔽”,明其“大理”。倘能明于是非之辨。再学学李斯谏禁、西门革俗、韩愈辩讳的精神,则中外“三问”之“蔽”可解,除旧布新之业可成。

    相关热词搜索: 中外 三问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