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早教专家在线:儿童早教项目

    时间:2018-12-29 04:45: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帮孩子戒掉安抚奶嘴      1 浙江温州的陈香问:儿子两三个月起就用安抚奶嘴,现在三岁了睡前一定要用奶嘴,不存在心理问题,但我想知道什么时候必须让他戒掉安抚奶嘴?答:安抚奶嘴在宝贝的成长过程中可能确实帮过你大忙,它能给宝贝带来安全感,能暂时让宝贝安静下来,以使你脱身。可是,如果你的宝贝已经三岁了,还离不开安抚奶嘴,那就要想点办法,让他逐渐忘掉这个习惯,因为除了影响牙齿排列等生理因素,宝贝还可能会在心理上越来越依赖这个小小的奶嘴。不建议孩子长期使用安抚奶嘴,否则习惯养成再改掉就比较困难。建议你现在就开始有意识地帮孩子戒掉这个习惯。
      对于宝贝来说,他们使用的许多东西都具有典型的阶段性,安抚奶嘴也是如此,当宝贝逐渐长大,它的任务完成后,记得让奶嘴功成身退。
      
      孩子不收拾玩具怎么办
      
      2 连云港市的江强问:孩子不收拾玩具怎么办?答:家长可以首先告诉孩子,书、玩具是你自己的东西,你应当把它们放在规定的地方,你要看书,玩玩具拿起来也就比较方便。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再给你买书和玩具。如果你连现在这些都不收拾,要别人帮忙,爸爸妈妈当然就不再给你添新的书和玩具。父母教育后,就应当奖罚分明,说到做到,决不要因为孩子不收拾好,一哭一闹,就再买。只要教育与行动相结合,孩子就会看完书,玩好玩具就收拾好。当然,在收拾时家长还需作些指导。
      1.教导孩子正确的收拾方法。对于年幼的孩子,做父母的可先收拾玩具给孩子看,让孩子耳濡目染,习惯有一个收拾干净、清爽的空间。
      2.学习走路后的孩子,玩具不收拾,踩到玩具时脚会很痛,借机鼓励孩子收拾玩具。
      3,家里随时保持简单、整齐。
      孩子若不收拾玩具,父母必须坚持不帮孩子收拾。先让孩子了解规则,然后学会自己判断该如何去做。如果孩子此时哭闹,父母一定要坚持原则,才不会让孩子以哭的方式让父母妥协,而且,一旦约法三章成立,父母与孩子执行起来也要坚持,如此慢慢地身教言教,孩子的责任感也就从中建立了。
      
      专家观点
      
      早教专家认为,攻击性行为多见于男孩,以学前期最为多见,到学龄期开始日渐减少。但这并不是说,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放任自流,在学前期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十分重要。否则,成人后易发展成为严重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困难。
      早教专家建议,家长在引导时,最忌讳体罚或呵斥,这样表面上使孩子有了一定的收敛,但实际上,孩子是学会在某些情境下或对某些人不得不收敛自己。
      其次,在看电视时,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具有暴力倾向的情节。因为这很容易影响那些侵犯性强、自控力差的孩子,当他们遇到人际冲突时,自然而然地就采用了攻击性行为。尤其是现在一些年轻的父母工作繁忙,就把孩子交给电视机去“照看”,家长要多抽出时间和孩子共同游戏、交流。
      家长的一言一行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也应尽量避免采用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和言语来处理事情,为孩子营造一个平和的家庭环境。
      
      宝宝有轻度弱智该怎么教育他?
      
      3 甘肃天水的杨丽娜问:宝宝有轻度弱智,三岁半不会讲话,该怎么教育他?答:3―4岁的健康儿童已经掌握了较多的词汇,但是弱智儿童,不论是听觉的辨别方面,还是发音和造句方面,发展都要晚得多,如言语发展缓慢,词汇贫乏,语法错误较多等。这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当然,言语发展的缓慢,是和弱智儿童听觉发展的缺陷有关系。
      由于上述原因,弱智儿童说话时常含含糊糊、慢慢吞吞,喜欢重复,常常用词不当,所用词汇的含义与要表达的意义不相符或相反。
      虽然弱智儿童在言语的发展上有不少缺陷,但是如果在特殊教育的配合下,通过大量的实践,他们的言语仍然是可以得到发展的。首先,既要充分认识弱智儿童的身心障碍通过教育和训练有改善和提高的可能性,同时又要认识身心障碍儿童发展的局限性,实事求是地对待弱智儿童。其次,要关心和鼓励儿童的每一个细微的成长和进步,既爱护体贴,又不过分迁就,既有要求,又不过严,特别要耐心,不能急躁。
      第三,要注意发展和培养弱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和行为习惯。应当如何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呢?作法是:从基础发音开始,反复训练孩子,逐渐到词、句。在训练中注意掌握孩子的学习规律,把学习与需要联系在一起,方能收到切实的效果。
      改变以往的养育方式:小儿也是有思维、有情感、可受教育的人,做父母的要像对待懂事的大孩子一样,每天与其对话、交流,并选择短小压韵的儿歌或故事念给他听。同时认识周围的事物,接触周围的人。
      学习给孩子以母爱: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把母爱传递绐孩子,孩产生积极的情绪,感到周围温暖、安全,孩子才会主动适应并探索外界环境,以发展自己的智能。
      在语言训练中,要有足够的耐心、信心与恒心。
      到入学年龄时,应到有关机构进行一次全面的智力和生活能力测试,以确定进入特殊学校或普通学校。
      
      孩子为何在家和在幼儿园两个样?
      
      4 一位家长问:孩子为何在家和在幼儿园两个样?该怎样改变?答:由子家长的宠爱,孩子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且,非常任性,是个“小皇帝”,家长也拿他没办法。家长可针对孩子的情况一起分析原因,探讨对策,注重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自己以身作则,家长与老师多进行沟通,与老师一起教育、培养好孩子。
      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生活、游戏、学习的主要场所,父母与老师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各自在家庭或幼儿园中创设的情境氛围,以及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奖惩方式,在幼儿行为的塑造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父母与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相似,要求一致时,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中表现的一致性较高。反之,当父母和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不一致时,孩子的内心冲突强,压力大,适应性差,行为的不一致较多。
      多数幼儿在幼儿园更收敛或拘谨些,像发火、哭闹、摔东西等行为都是冲着父母来的。这表明孩子已经有能力区分哪些行为在父母那里比较灵验,哪些行为在老师那儿无法奏效,甚至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同伴的嘲笑或拒绝。要想正确、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家长应当多和老师沟通,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上达成共识,相信通过家园配合,一定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专家观点
      
      专家认为,随着早期教育的不断普及,一些家长知道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许多人对早期教育还缺乏正确认识,比较盲目。许多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超前教育”,即把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提前完成。孩子刚会说话,就教他背唐诗、宋词;刚上幼儿园,就灌小学的课程;孩子还不满3岁,就开始教算术题。而孩子常常做不出来或感到枯燥,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孩子不愿看书怎么办?
      
      5 家长问:孩子不愿看书怎么办?答:孩子厌倦学习的时候,要改变教育方式、把书本上的教育改变到生活中、室外的活动中,如到菜市场去认识各种蔬菜和水果,到动物园去认识各种动物,到街上去认识各种汽车。增加他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用食物和图片对照起来学习,增加记忆。过一段时间再回到原来的学习方式,他就会容易接受了。
      孩子常常自己不愿意阅读,不愿看书,而是希望家长读给自己听,总是缠着家长讲故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1、孩子的识字读书都是有大人参与,有家长陪同的话,那么在他还没有真正地变成“自主的人”之前,内心深处就仍会有一种对家长的依赖,也就总会缠着家长不放。
      2、从孩子的理解能力方面来讲,这时的孩子还没有完全进入独立的阅读时期。平时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大多都是运用口语,并且在讲述过程中还往往会用手势加以配合,孩子听起来容易接受。如果一旦,让他自己单独去阅读时,虽然他也认识了不少的字词,但是,从学习的认知结构来看,他必须要运用自己的理解去读懂里面字句的含义,并组合其中一些词汇和概念等等,相对于原先的听故事来说,难度无疑加大了,孩子不乐意自己阅读也就是自然的了。
      3、文字障碍也制约了孩子阅读。孩子虽然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但是在阅读过程中,还是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认识的字词,这对孩子的阅读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采取引导鼓励的方法,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1、比赛法。大人可以选取一些篇幅不太长的故事,也可以把长一点的故事分为几个段落,大人先念一遍给孩子听,然后再让孩子以“念”的方式进行一遍,比一比,看谁“念”得更好,在孩子“念”的过程中,多用表扬的语言,对孩子多鼓励,以增进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2、停顿法。在给孩子讲述故事的过程当中,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停顿下来,让孩子继续往下说,等孩子说完后,利用孩子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尾的心理,让孩子自己去看原文。这样可以让孩子产生一种参与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3、续添结尾法。每个故事讲完后,还可以让孩子编一个结尾。在编加结尾之前,可以让孩子再认真看下原文。也可以大人和孩子一起来编,大人对孩子编加的结尾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孩子的积极参与。
      4、复述法。就是在孩子看完了一个故事之后,让孩子复述给大人听,对于孩子复述较好的,可以给予一定的表扬或奖励。也可以大人复述给孩子听,大人在讲述过程中,可以故意和原文有点出入,让孩子看一看原文,大人讲的有没有不好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孩子的好胜心,让他多“批评”大人的不足之处,让孩子享受一种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这些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享受到快乐。不论讲给他的故事或是他所念的内容必须是生动有趣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首先是把“阅读”作为体验趣味的源泉,而不是知识的源泉的话,那么他很快就会自愿地去阅读了。
      家长自己多看书,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多陪幼儿看书,静心观察,静心培养,一旦孩子有学习的苗头出现,要抓紧时间。
      
      专家观点
      
      超前教育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超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儿童的心理发展是连续的,教育内容应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相吻合,不能片面地超越孩子心智发展阶段性灌输,也不要过分期望自己的孩子比同龄孩子都强。长期过量、超前灌输知识,最终只能使他们厌恶学习。
      此外,超前教育的形式不符合幼儿的天性。幼儿天生活泼好动,让他们长时间坐下来学习很困难。同时,由于幼儿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善,兴奋与抑制难以很好地协调和平衡,集中注意力时间短,自制力差。不考虑幼儿这些特点,对他们要过高、过严,强迫他们长时间地学习他们难以理解、也不感兴趣的东西,只能使子感到厌倦,甚至反感。因此,不当的超前教育,往往会剥夺幼儿独立活动、主探索的兴趣和机会,使他们的创造思维潜力被压抑。智力开发受到影响,甚至危及儿童身心健康。
      据一项调查显示:有80%的家长希望孩子得到早期教育,但又不知道早期育该如何下手。业内人士指出:家庭是早期教育的基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传身教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业内人士认为,早期教育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而且正在走向家庭化和社会化。培育孩子不仅仅是把他们养大,给他们提供三宝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教会们如何做人。父母应该意识到,他们不仅仅是孩子的衣食父母,更是孩子行为规的启蒙老师。早期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家长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变自己的育念,而不是强行给儿大量的刺激和灌输,“拔苗助长”;早期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与幼儿“互动互进式”,而不是“单项促进式”,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 专家在线 早教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