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山水养心] 日本 小山水

    时间:2019-01-16 04:58: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走出钢筋水泥地,回到青山绿水间,于信仰和感动中,倾诉你的心情,放飞你的心灵。因为心灵比眼睛更需要一场旅行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了在匆匆的岁月脚步中打量这个世界,其实我们忘了,当我们一直向外走、向外看的时候,我们一生的旅伴――心灵,正在慢慢变得黯淡无色。
       来一场养心之旅吧,将旅行的视角由外而内,让心灵成为下一次旅行的主角。
      ――编者
      
       国学与山水
       中国人对山水的态度和西方人截然不同。中国人游山玩水,是崇尚和欣赏,而西方人则是探查和征服。
       中国人游山水,绝少以 “征服”了某座高山而引以为傲。人们欣赏的是它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是“寻幽探胜”,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
       中国人欣赏山,是欣赏它林木森森的含蓄和人迹罕至的空灵。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石泉淙淙若风雨”的生机,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在生活中奋斗浮沉之余,给自己的心灵寻访一个自由逍遥的空间,使心灵桎梏得以解脱。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他们的态度是谦和的,是爱与诚服的。
       中国人对水的态度也和西方人不同。中国道家哲学的具体象征就是“水”。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到庄子的秋水篇,借河伯与海来比喻见识的大小等等。中国人游山玩水,是“玩味”的“玩”。静态多于动态,用心灵多于用体力。最高境界像苏东坡赤壁赋的玩法,由“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而想象到自己可以“羽化而登仙”,最后体悟到“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的哲思。用这种哲思来面对世界宇宙,任何时候也不会演变成杀戮或自然生态的破坏。
       中国人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与勇气。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也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中国画中绝少穷山恶水,纵使孤峰插云,仍无险恶之感,多数山水画,在层峦叠嶂之间总有曲径通幽。在涧水上,或有小桥可通山径,隐约可达到茅屋一角,想象当是隐者的居处。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写诗作画的是文人的缘故,所以不去强调体力与勇气。不过,如果你细读中国武侠小说就会发现,其中更不乏山中高人隐士、武林大侠。他们是武人中的智者,多隐居山林,其生活情调典雅悠闲,绝少像西方人那样到处展现肌肉和力量。在中国武人心中,大自然也是宗师,而不是要征服的对象。
       人类确实克服了无数自然界的阻力,创造了文明,这是值得称道的。但是,人类真正的最终的成功,还是要与自然合作并善用大自然,因“征服”而贬损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固非人类之福;因“征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恐怕更是人类之祸了。
      
       寄情山水皈依自然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中国人这样领悟于山水、寄情于山水、皈依于山水了。
       登高远望,会感受到天地阔大与恒久的境界,感受到了融入这种境界中的逍遥与通畅。这种逍遥与通畅的感觉,是生命大境界的高峰体验,是许多临山悦水者的共有追求。一石一木,一丘一潭,一曲一溪,都隐含着生命的机趣,从中可以享受生命中许多不可言传的快乐。在这样的体验中,变得旷达,变得超凡。
      敬畏自然,感恩造化,游闹市则观嚷嚷人生,处空山则赏野鹤孤云。景无好坏,地无美丑,尽量放飞自由的心灵,此谓之曰心游。一旦你在享受旅游带来的快乐时能反观自己的内心,感恩造化的恩赐,这时旅游的就不只是身体而是插上翅膀的心灵。这就是心灵之旅了。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生命本身就是旅行,在生命的旅程中,亲手创造动人的风景和故事,可以算是旅行的本然了。
       旅游首先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如何寻找,寻找什么,你自己最清楚。但不管怎样,第一步便是要走出去,别忘了,带着心一起出游。山水的教化,往往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润“人”无声的。
       山水如同人的灵魂,不管我们是背着沉重的人生行囊,还是春风得意缓步徐行,山水总牵系着纷乱的心,平息着浮躁的心,抚慰着破碎的心。
       感受着山水的宁静、博大和忍耐,换取一个平和的心境,让你的心鲜明,让你的心成熟,让你的心满足。如此山水在胸中,你便是智者了。面对生活,你的人生将进入另一种境界。
      
       山水之境 林泉之心
       从古到今,中国人一直保持着与自然相知相和的生命情调,一种仰观俯察宇宙的生命意识,一种处于山水之中的审美襟怀。将山水由实境的观赏游历,进入心之游历,从而得到一种哲学的彻悟,将山水作为自己颐养天性的一块温润之地,使自己的心灵与精神徜徉其间而得到自由舒展。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林泉之心”。
       孔子所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就是由“林泉之心”引伸出的人的精神气质与自然山水精神上的感应和共鸣。
       智者之所以乐水是因为水川流不息,具有一种动的特点,而智者恰好是在处事应对方面十分敏捷和机警,也具有动的特点。所以,这种川流不息、生生不已的动,正好是智者人格性情的写照,水的“动”形成一种异质同构,具有内在的拟人化的人格一致性。
       同样,仁者之所以乐山,是因为仁者不忧,仁者是宽厚稳健、充满爱心的人,具有一种博大的胸怀、深沉的眼光,和一种平静安详、波澜不惊的静的特点。那么,生长万物负载生灵的大山,恰好具有这种宽厚博大、岿然不动、滋养万物的“静”的特点。可以说,中国哲人从人的伦理道德观点和心性价值的角度,去看自然现象,就可以把自然之物看成是人的某种精神品质的表征和象征。
       中国人对山水的欣赏,关键是通过洗涤自己心灵和身体上的尘埃,在自然当中进入一种人格净化,即去俗趋雅的过程。山水将宇宙中最幽深、最玄远的生命本体展示了出来,可以使我们迁想妙得那深远的生命之道。
       但现实却让我们很无奈。随着人类文明的发达,人的情趣意味越来淡薄了。地球不再是一个可游可赏可栖的世界,而仅仅是一个供人们不断榨取资源的外在之物。变成了一个通过技术对自然加以控制,加以数字化和抽象化攫取的对象。自然和人终于隔离分裂了,这是非常危险的。人类正在以一种惊人的、功利化的目的破坏着自己的家园,也破坏着自己的精神栖居之所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生存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缺乏诗意。人只有与自然重归于好,从而去发现自然之美,感知山水诗意和人类心性的家园,才有可能使自己的心灵受到自然的滋养、抚爱和慰藉,从而以眷眷的爱心去呵护其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
      
       慢游:充分享受旅行乐趣
       快餐式旅游仿佛成了拍照、购物和炫耀的代名词,在赶场式的喧闹中,往往忘记了享受旅游过程中最本真的快乐,让人来不及体味情感的含蓄与细腻。幸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重在身心放松的“慢旅游”。惬意享受悠游时光,不放过任何一个值得驻足的细节。慢游是一种深度游,它反对那种走马观花、“到此一游”、拍照留念的大众化旅游方式,而主张扎进一个陌生地方沉淀自我,慢慢融入当地的生活,和当地的人进行交流,从而充分了解当地文化。
       慢游者出去旅行很少订回程票。到一个地方,喜欢,就多呆一些日子,不喜欢,就回。
       比如去看一个朋友,但因为喜欢那儿,就在那儿过起了小日子。到当地的市场买菜、做饭,享用完之后就在附近慢慢闲逛,想到稍远一点的地方就骑自行车去。有时一天什么也不干,就坐在小茶馆里,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发呆。
       慢游强调的正是在一个旅游点真正“生活”过,而不仅仅是停留过。早上起床后可以像在家一样在周围跑步锻炼,到当地人常去的早餐店吃早餐,去市场买菜时遇到当地居民,可以跟他们闲聊。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参加当地的活动,比如学做当地菜等,或者参加当地某个机构的志愿服务。
      

    相关热词搜索: 养心 山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