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音义兼顾【段注重视字的本义及兼顾余义的特点论略】

    时间:2019-02-03 04:29: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许慎《说文解字》以说解字的本义为宗旨,段玉裁为其作注主要是注重发掘字的本义来佐证许说,而在此基础之上,《说文解字注》还注意由本义推求引申义和权衡假借义,本文就《说文解字注》的这几个特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本义 引申 假借
      
      段玉裁是清代著名的说文家,其《说文解字注》(下文简称《说文注》)是一部体大精深之作,备受学界的推崇。《说文注》的主要内容为诠释《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9353个字的本义而已,江沅对于段注的特点作了精辟的概括:“许书之要在明文字之本义,先生发明许书之要,在善推许书每字之本义而已矣。”不仅如此,段注还旁征博引,据其本义推出引申义和假借义,古时的经传子史多用引申义和使用假借字,段氏深入研究本义,据以推求引申义,理清引申义脉络,构建出一个有层次的词义系统。阐明本义也有利于权衡假借,明确古书中的本字和假借字,正如段氏在《说文解字・叙注》中所说:“本义既明,则用此字之声而不用此字之义者,乃定为假借,本义明而假借亦无不明矣。”
      一、段注推求本义
      《说文》主要内容即为明其所列9353个字本义,而经过长久的时间流逝,《说文》被屡经传写,颇多讹误,要想去伪存真,真正揭示每字之本义,就必须有一套更加高明的训诂方法。“形以经之,声以纬之,凡引古以证”便是段注高明之处。
      1.以字形推求本义
      汉字是表意的文字,音义寓于形中,形训为分析字形,探求字义提供了可能。《说文》就是广泛运用形训推求文字本义的典范,段玉裁指出:“许之为是书也,以汉人通借繁多,不可究诘学者不识何字为本字,何义为本义……故为之依形以说音义,而制字之本义昭然可知。”(《说文解字・叙注》)
      例如:《说文・聿部》:“�,日之出入,与夜为界。”段注:“●籀文�,按省下一横者,至夜则日在下,未尝息也。”段氏通过分析古文字形体更加形象地得出了字的本义,一横代表日夜的分界线,�为日在上,至夜日在下。
      《说文・木部》:“本,从木,从�。”段注:“此篆各本作●。解云:从木,一在其下。今以《六书故》所引唐本正。本、末皆于形得义。其形一从“木”从“�”,而意即在是。全书如此者多矣。一记其处之说,非物形也。”如段所说,“本”字下面一横,非象物之形,而是六书中的指事造字法。
      2.以字音推求本义
      清代小学最大突破在以音韵通训诂,形、音、义是汉字的三要素,其中音与义的关系尤为密切,《说文注》正是倚声而通训诂的,段氏作《六书音韵表》将《说文》9353个字统分在十七韵部之中。清代钱大昕高度评价说:“定音为十七部,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此书出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臬,而因文字音声以求训诂,古义之兴有日矣。”通过字音求本义段氏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例:《说文・水部》:“浓,露多也,从水农声。”段注:“按酉部曰:�,厚酒也;衣部曰:‘�,衣厚貌。’凡农声字皆训厚。”段氏在众多农声字中找到了“皆训厚”的规律从而准确揭示出了“浓”字的本义。
      《说文・言部》:“嘶悲声也,从言,斯省声。”下注曰:“斯,析也。澌,水索也,凡同声多同义。今谓马悲鸣为嘶。”段氏总结分析同声字发现其有多同义的规律,从而揭示字的本义。
      3.以古书中的注解推求本义
      由于历史的不断变迁,字的本义早已不甚明朗,早时传下的著作去古未远,较多地保留了字的原义。因此,古书中的注解有许多语言材料可以佐证字的本义,段注很好地发掘了古书古注,从语言的源头追溯字之本义,这是一个可靠而行之有效的寻求本义的方法。
      例:《说文・老部》:“�,发变白也,凡老之属皆从老,年八十曰�。”《说文注》:“《释言》:‘�,老也。’《毛传》:‘�,老也。八十曰�。’按马融注《易》,服虔注《左传》皆云七十曰�,盖�训老,故七八十皆得称也。”段氏通过《释言》、《毛传》等书的注释验证了《说文》“�”的本义,理据充分可靠。
      《说文・壬部》:“徵,召也。”《说文注》:“召者,徵也。《周礼司市典祀》注、《乡饮酒礼》注、《乡射礼》注皆曰:徵,召也。按,徵者,证也,验也。有证验,斯有感召,有感召,而事以成。故《士昏礼》注、《礼运》注又曰:徵,成也。依文各解,义则相通。”《说文》中“召”“徵”互训,段氏又根据礼书中的注解进行分析验证,结果“义则相通”,有理有据。
      二、段氏据本义推求引申和假借
      段氏的功劳不仅在于旁征博引,以大量的文献实例来求证阐述许慎所说解的本义,而且在本义的基础上阐明引申和假借义。段氏在《经韵楼集》说:“守其本义而弃其余义者,失其也固;习其余义而忘其本义者,其失也蔽。”从历史的观点分析词义的变化,以字的本义为核心,推求字义的引申假借线索,对字义的引申和假借进行了初步系统性的研究,建构词语的词义系统,理据充实可靠,条理清晰,后人受益颇多。
      1.《说文注》由本义推求引申义
      段氏在《说文注》的大量例字中提到引申义,其推求引申义不仅仅局限于从古书古注中总结,更加注重由本义推导,说明其来源,将本义及诸引申之义贯连起来,使之形成一个有理有据、有层次的逻辑系统。
      例:《说文》:“烈,火猛也。”《段注》:“引申为光也,业也。又《方言》曰:‘馀也。’按:烈训馀者,盛则必尽,尽则必有所馀也。”“烈”字本义“火猛”,由此又引申出“光”和“馀”之义,条理分明。
      《说文・口部》:“图,画计难也。”《说文注》:“画计难者,谋之而苦其难也。《国语》曰:‘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谓先规画其事之始终曲折,历历可见,出于万全,而后行之也。故引申之义谓绘画为图。”段氏据《说文》解“图”之本义为较为抽象的“画计难”,经过后人联想,而得其引申之义“绘画”。
      段氏将本义与引申义串联起来,使原本散乱的含义趋于明朗,并理清系联了词义关系,为构建词义系统做了十分重要的工作,这是《说文注》的又一大贡献。
      2.《说文注》由字的本义判断假借
      《说文・叙注》:“本义既明,则用此字之声而不用此字之义者,乃定为假借,本义明而假借亦无不明矣。”明本字和假借字的意义重大,假借是古汉语里普遍存在的用字现象,先秦经传子史也多用假借字,辨明本字和假借字可以为阅读古书、整理古籍和编写辞书等方面疏通道路。本义与假借义虽然在意义上没有联系,但在明本字和假借字的问题上,依据语音来鉴别的同时,也应从字的本义入手。
      例:《说文・又部》:“叔,拾也。从又,�声。”段注:“《豳风》:‘九月叔苴。’毛曰:‘叔,拾也。’按《释名》:‘仲父之弟曰叔父。叔,少也。于其双声叠韵假借之。假借既久,而叔之本义鲜知之者,惟见于《毛诗》而已。”“叔”例属于本无其字的假借,“叔”字的“拾”义和后来的“少”义本无联系,仅是借来一用,久借不归,据《说文》中本义及去古未远的《诗经》中的文献材料可证,“叔”的本义即是“拾”,而借为表示“少”则为假借义。
      《说文・木部》:“果,木实也。”《说文注》:“引申假借为诚实、勇敢之称。”“果”例中“引申假借”实为表假借,“果”的本义为“木实”,与“敢”为双声假借,后借为表示“敢”。本义明了,可知本字为“敢”,借字为“果”。
      《说文》主要研究字的本义,《说文注》为《说文》作注必要遵循许书之主旨,将阐释重点放在解说本义上。再者段氏意识到了引申及假借对于《小学》研究的重要性,在追溯字的本义同时梳理了字的余义。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版,2006.
      [3]段玉裁.经韵楼集[M].上海:上海古籍�版社,200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相关热词搜索: 本义 兼顾 注重 余义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