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攀比心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影响分析

    时间:2020-06-27 03:29: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玲 齐萌 王虹 王燕钊 黄昊 李大容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消费主义渐向国内渗透并不断蔓延。城市青少年群体是消费主义观念上的受众者,特别是以无经济来源、未形成健康、完备消费观的部分大学生为主,高校学生的消费状况是社会消费状况的缩影[1]。基于对胜利学院中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心理、行为、社会三大因素进行立项研究,探明大学生群体受攀比心理的影响程度,借此修正女大学生的消费思想观念,改善消费行为方式并提升消费质量,加速建立合理化、健康的消费体系。

    Abstract:
    With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sumerism gradually permeates into China and continues to spread. Urban youth groups are consumers of consumerism, especially some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no economic source and have not formed a healthy and complete concept of consumption. The consum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microcosm of social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hengli College, this paper conducts a project research from the three major factors of 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ety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college students" group by comparison psychology, so as to correct the consumption ideology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and consumption quality, and accele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ational and healthy consumption system.

    关键词:攀比心理;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Key words:
    the psychology of comparison;college students;consumer psychology;consumption behavior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5-0038-03

    1  研究设计

    本项研究的问卷内容设计利用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以心理、社会、行为三大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分别细化为“消费者行为的总利益”、“他人参考意见”、“消费者对消费行为控制信心”三个维度。首先从“消费者行为的总利益”出发,通过调查消费者的态度进而分辨出攀比炫耀型亦或是弘扬个性型消费;“他人参考意见”维度立项分析,判断出消费者是否受他人的主管规范的影响;最后以“消费者对消费行为控制信心”为第三维度进行调研,反映出消费者主观感知的控制程度。通过第三维度实现消费心理至行为的调查过渡,排除内隐性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最大程度上减少因潜在规避性而对问卷判断的误差,最终确定出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行为及最终结果。

    1.1 问卷设计

    因实践修订本问卷终保留了17个问题。为更好地对满意状态进行量化测定,鲜明化心理状态的递进等级,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相应测试。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的在校生为主,通过问卷星发放线上问卷288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其中男生85人(29.51%),女生203人(70.49%),标准化下Cronbachα系数达0.858,各项目可信度较高。(表1)

    对于调查问卷中的三个维度,每个纬度各提出针对性的一项核心假设既问题,具体如下:

    ①您的衣食住行比身边的同学好,您会有优越感和满足感。

    ②您与同伴一起进行消费会比独自一人消费的多。

    ③消费时会有意或无意跟人进行比较吗?

    1.2 问卷回馈

    通过统计受访数据可以看出,超半数的调查对象每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之间。

    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每月生活费在1000元及以上的人数占比为86.81%,同国家统计局所发布的2019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总体相符,这也直接证明本校内学生大绝大部分人均消费能力处于相对均衡的水平。

    针对假设“您的衣食住行比身边的同学好,您会有优越感和满足感”的选择情况如表2。

    该假设作为心理因素的核心问题,直观反映了受访者在“消费者行为的总利益”意识方面的形态。从累计数据来看,半数受访者持中立看法,除32.29%的同学明确反对之外,52位受访同学更倾向于产生优越感和满足感。经后续的立信研究,调查组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深度访谈,95名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校园内确存在一定量的攀比现象。根据调查情况可确定校内攀比消费虽未形成风气,但需要注意到大学生群体中的攀比消费并非个案。

    从“他人参考意见”维度立项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受他人的主管规范的影响,依据“您与同伴一起进行消费会比独自一人消费的多”此项假设开展调研。

    数据分析显示,在288份有效填写总人次中,共有124人次(占比43.05%)选择了同意该项假设,经本项调查结果证明社会环境作为诱因的一种,对于消费过程中的攀比心理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群体的攀比消费主要表现在与其他人的消费水平的相对比较,即消费个体在与周围人的比较而产生了攀比消费现象。对攀比性消费心理的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主要是人们的一种基于“社会认同”的主观心理,结伴化的“群体消费”为个体间进行相对比较提供了机会,相互间的参照、模仿促使个体消费目标的提升,所以必然会使消费开支出现增长现象。

    以“消费者对消费行为控制信心”为第三维度进行调研时,通过“消费时会有意或无意跟人进行比较”的问题采集调查数据,数据处理后进行辩证分析。完全不会进行比较的人次为40,仅占调查总量的13.89%,余下244人均表示或多或少存在比较消费现象,其中有17名受访者表示经常与他人进行比较性消费。经此项调查显示,受访群体中产生的实质性攀比消费行为次数较多、占日常消费的比重较大。由此可以看出,消费者主观意识控制力较差,对自身消费行为控制表现不佳,从侧面印证了当前社会环境因素对于消费个体的诱导性。

    2  结论

    大学生的攀比心理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结构。攀比心理属于消费心理的一种[2],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行为方式,近些年来它逐渐成为当今现状的热点话题之一[3]。

    笔者根据本次调查数据,总结了以上关于校内大学生群体的两个消费特点:

    ①大部分学生对于消费开支缺乏长远的规划;

    ②大学生所消费的商品资料更偏向于基础性的生活必需品。

    引发“群聚性”攀比消费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个体缺乏对于消费思维意识的明确认知。经数据实证调查表明,对每月生活消费进行明确、长远规划的人数仅占调查总量的12.5%,择“边花边打算”选项的人次最多,共181人次占据填卷总数62.85%。正是因为缺乏对消费支出的规划,所以部分大学生容易受到身边他人消费习惯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攀比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度。其次,从每月大学生消费开支的内容上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饮食、休闲娱乐及学习方面,相较而言高层次的开支比重较少,理论分析来看家庭所提供的定额花销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因此大学生群体中的攀比行为发生在高档、奢侈商品方面的可能性较低,攀比行为主要集中于提升日常生活商品的质量方面。正因为如此,大学生群体在提升消费阶段的过程中,受商品实际价值的限制,开支虽有增长但增幅不会过大、增速不会过快。现阶段内有限的开支增幅会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但这种蕴藏在日常消费的攀比行为,从长远来看将会助长攀比之风,成为大学生们形成科学、健康消费观的阻力,寄托于消费基础性物质资料里的行为,更容易使消费主体在潜意识里养成攀比消费习惯。

    3  矫正大学生消费心里和行为的对策建议

    目前多数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家庭。大学生群体生活在半社会状态的校园环境中,缺少核心判断力和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力,易造成盲目、炫耀、攀比之风盛行。

    3.1 推进思想建设,净化社会风气

    政府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宣传力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的深入校园、层层落实。通过建设文明中国,在校园中树立起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精神,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文化,从根本上抵制西方消费主义的侵蚀。

    大学生形成合理、健康消费观的前提,首先在社会上要形成一个健康、理性的客观环境。大学校园中倡导理性消费、健康消费观念,不仅需要高校的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的精神支持和配合。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社会节约从简,深化“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思想观念。尤其是作为大学生,更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合理消费。以科学健康的消费文化作为指导,继承、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抵制、清除消费主义的毒瘤。

    3.2 加强观念培养,补充理财教育

    消费观作为人类在消费活动中对消费本身所形成的独立性看法,深刻影响着个体。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至关重要,对于日后的教育工作也事半功倍。高校利用资源优势,定期开展讲座、会谈、实践等活动,树立正面形象,传播正能量;强化案例教育意义,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学校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加强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理论指导,从而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

    新型消费方式冲击着大学生的货币财富观,淡化主体对于货币操控意识,这也是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诸多非理性消费现象的原因之一。高校应当从实际出发,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根据新型经济走向进行时效教育,培养学生的财富观、金钱观,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财和消费的相关理论;开展以消费、金融为双核心的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群体的理性消费意识和习惯。

    3.3 开展家庭教育,坚持以身作则

    传统的家庭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抵制消费主义侵蚀至关重要。家庭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来源之一,父母对于消费的观念、实际的行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群体。同时家庭供给作为大学生根本的经济来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们消费习惯的形成。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父母首先要为孩子树立模范榜样,以身作则。另外在日常家庭教育中,一开始就应当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子女进行适当的精神教育,既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又能为孩子日后脱离家庭外出求学提供思想保障。父母本身需要养成正确的消费观、践行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传递科学的消费理念。父母提供孩子们日常的正常消费资金之外,关注孩子们在校的消费情况,及时纠正不合理的消费观念,杜绝盲目攀比。

    参考文献:

    [1]禹小英.当前大学生消费的新特点与高校消费教育研究[J].消费经济,2010,26(5):60-63.

    [2]楊敬舒,晁钢令.中国居民攀比性消费行为的成因和影响研究[J].消费经济,2009,25(6):51-54.

    [3]郑霞.大学生攀比现象透视与引导策略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课题项目: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消费主义思潮下“攀比心理”对女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项目编号201913386006。

    作者简介:刘玲(1999-),女,新疆阿克苏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黄昊(通讯作者)(1981-),男,山东沂水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能源经济、能源使用效率等理论方法的研究工作;李大容(通讯作者)(1980-),女,湖北荆门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攀比 消费心理 影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