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莫兰迪:昨日孤独成就今世网红

    时间:2020-08-08 03:55: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晗 宋宁

    去年电视剧《延禧攻略》的走红带来了收视狂潮,剧中考究的服饰和布景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各人物角色一改往日宫廷剧里鲜艳明丽的造型,低饱和度晕染的朦胧反而凸显出大气雅致的平和之美。追根溯源,这种色调最早出自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 (Giorgio Morandi)之手,在影视剧里借用西方艺术的元素却产生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事实上,莫兰迪的红遍网络绝非一时,时尚圈、设计界早已将其冠以一种风格,也就是风靡至今的“莫兰迪风”。

    贯穿他一生的尽是花朵、风景以及瓶罐,他是如何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这种单调的画风并且自成一家的?在普通人看来,莫兰迪的作品无外乎一些微不足道的日常之物,乍看不免让人感到枯燥,甚至费解。然而批评家那里,莫兰迪不经意营造出的神秘感却别有意蕴在其中。法国当代伟大诗人、艺术批评散文作者菲利普·雅各泰在《朝圣者的碗钵——莫兰迪画作诗思录》里推敲到了那些暗哑格调背后隐藏的玄机,“莫兰迪深深意识到人类的悲哀,同样深深意识到万物可能的湮灭。便可以想象他画作惊人的平静,这惊人平静背后同等的激越——无此,他便不会背负着走这么远。”

    在张扬个性的艺术界,无数创作者使出浑身解数在画布上描绘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在颜色、线条、光线、布局上各出奇招。欣赏过那些新奇别致的再回顾莫兰迪的作品,对比鲜明反差极强。那些排列整齐的日常物件像极了肃穆的纪念碑,以超然的姿态、无言的缄默抵御生活的荒谬,尘沙与灰烬融合的色泽直指生活的碌碌无为、卑微隐忍,甚至是悲观失望,如同一个被世俗掩埋的平凡人的一生……若是仔细推敲莫兰迪创作背后的诸多情感渊源,就不难看出其作品传达出来的那份寂静、孤独绝非空穴来风。

    风格,即人格

    18世纪法国作家布封曾提出过“风格即人”的观点,也就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性格性情塑造了作品的风格,也就是“画如其人”,这点从莫兰迪的经历中就得到了显而易见的印证。生活的起承转合如齿轮般啮合着他敏感的神经。兄弟姊妹的夭折、双亲的去世改变了一家人原本的生活轨迹,只有拿起画笔才能忘记现实中的创伤。在大学教授版画的日子,他保持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有空就把自己关在画室,正是在那个局促黯淡的空间里创造出了無法取代、高度个人化的艺术风格。

    莫兰迪的画作中始终贯穿着花朵、风景以及瓶罐,画作惊人的平静,在不经意间营造出的神秘感别有意蕴。

    莫兰迪的一生就像他笔下的那些场景,平淡至极毫无波澜。他一生都没离开过故乡博洛尼亚,只有少数几次旅行;一生没有过爱情,唯有在艺术上倾其所有。在变幻莫测的20世纪画坛,越来越多有着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受到大众和业界的青睐。当同时代的画家奔向大都市,游走于酒吧、沙龙等名利场、交际圈,莫兰迪则与世隔绝,隐居在画室,过着低调简朴、清心寡欲的生活。戏谑的是,这位半个世纪前足不出户的资深宅男开创出的色系,却在今天成了时尚界的宠儿,无论是彩妆、服饰,还是室内设计、秀场,“莫兰迪风”业已成为潮流中有着高度识别力的符号。

    那么,如此冰冷的色系为何会闯入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这似乎是莫兰迪给都市人奉上的一剂解药——还原生活的本色,抚慰劳碌的疲乏,为浮躁的性情降温。在他一生厮守的博洛尼亚,缓慢悠闲的生活节奏能让他有机会细细品味城市的韵味,体会空间之美。看遍了街道与建筑里温柔优雅的色调,他就将目之所及铺到了画布的底色上,长期养成的城市印记也就此塑造了他的创作模式。撇去世间的纷繁复杂和花哨怪异的主题、技法,回归到最朴素的日常之用,在色调、光线的反复试验中探索出一种极简主义美学。

    艺术创作难免跟风,然而在无人之境另辟蹊径可谓困难重重,不仅在接受度上多少受到质疑,也会引发业界同行的哗然。几乎所有创作者入门皆从经典入手,莫兰迪也不例外,从保罗·塞尚、安德烈·德兰到毕加索,从古典派、印象主义再到后印象主义派和立体主义。对他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塞尚,从人生态度到观察方式,从狂欢的虚妄之中脱身,享受孤独,但从不寂寞;反思外物并将其融入思考,提炼出秩序和规律。

    比起那些一味追求“新奇特”的艺术家,莫兰迪的视角完全是大众化的,删繁就简的空间层次布局,从普通的场景中营造出了不平凡的审美效果,如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所说的,以某种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线条和色彩、特定的形式和形式关系激发了我们的审美情感。他把线条和颜色的这些组合和关系,以及这些在审美上打动人的形式称作“有意味的形式”,就是所有视觉艺术作品所具有的那种共性。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即是莫兰迪终其一生所探寻的,一种能让大多数人产生共鸣的、无迹可寻、接近宗教的神秘气质。

    相关热词搜索: 今世 成就 昨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