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秋浦渔村记

    时间:2020-11-13 10:03: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王征桦

    雨一直在下

    每次来秋浦渔村采风,天都下着雨。

    下雨自有下雨的好处。比方说,张爱玲可以借雨来安慰一番:“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汪国真可以一面对比,一面品味:“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
    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

    对于我来说,下雨,恰巧可以让我想一些无来由的事情。想无来由的事情,最好是没人打扰,像做白日梦一样,想什么、怎么乱想都无关紧要。

    雨一直在下。

    我坐在渔村的长廊里,望着秋浦河水。它滚滚而来,比昨天涨高了许多,系在岸边的竹筏和小船也浮高了几尺。只要稍有一点雨,河水都会上涨。蒸腾的雾气让水墨画不停地变幻,如果说要让这幅画有些动感,那么,就请看撑伞的女子,她们飘着长长的红纱巾,正从长长的吊桥上走过。

    在雨中,渔村里有一缕炊烟升起,炊烟被雨水淋湿,没等它飘到青山的脚下,就消失了。柴火灶是渔村特意保留下来的,据说是为了怀旧。

    其实,我来到秋浦渔村,也是为了怀旧。凑巧的是,雨水让我的怀旧过程愈加真实。虽然,我小时候的村庄已经成为了洁白的记忆——

    那天也是雨天,我从山上下来,披着蓑笠,赶着两头淋得精湿的牛,炊烟从瓦屋的顶上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结成一朵云。我呆呆地望着云,牛也呆呆地望着云。王小二扛着犁,要去翻一翻长满紫云英的水田了。几乎在同时,王小二的父亲,在滴水的檐下,“吱呀”一下,推开了老宅的大门。

    东边的朝门楼里,两个老者相谈正欢。雨丝落在瓦楞上,悄无声息。我看见他们其中一个正是本家的二爷爷。一杯新茶清香袅袅,二爷爷和老者寂寂而坐。那个老者不是我们村的,他一定是雨天闲着没事,冒雨来村中拜访故人。

    这一切,已经成为了怀念村庄的黑白照片。

    这是清明雨,故三月的柳絮不飞。我站在河边的一棵老柳下,背诵着一首唐诗。老柳可以遮蔽风雨,老柳离村子很远很远,所以我可以尽情地放纵一下,独自在无人处,聊发一下少年的轻狂。

    在渔村里,有个瀑布叫女儿瀑,瀑边有棵小树,雨中,那棵小树有意无意地,总会把它的枝条向下压了压,这样会刚刚巧巧碰到了一朵花。花张开嘴,把叶尖轻轻地含住。我偷看它们很久了,只是它们没有提防远处的眼睛。

    我的眼睛看到的不止这些。在雨中,我隐约还看到了犁铧、蓑笠,看到了有人牵着牛,横吹着笛。看到了一个人卷起裤脚,在河岸边走着;
    有一匹瘦马,闷着头在雨中沿河而行。这些还不是主要的,我还看到了一个人,他就是李白。他在一叶轻舟上吟唱,他吟诗的时候,白猿在树影间腾跃,山鸡不敢看清绿的河水。

    我每次来秋浦渔村采风,天都下着雨。下雨自有下雨的好处,因为我次次都会在雨中,做一回如真如幻的白日梦。

    坐在竹筏上写诗

    举办方将电影《秋浦流觞》的开机仪式,和“三月三清明诗歌节”一并进行。组织者受“流觞”二字的启发,别具匠心,让十个诗人身着唐装,装扮成诗仙李白,坐在竹筏上,顺流而下。诗会的规则是,要求诗人们在竹筏漂流的过程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首至少十行以上的命题短诗。

    “流觞”由来于晋代。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在兰亭举行饮酒赋诗活动。书圣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缓缓而下,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者停下,谁就必须即兴赋诗并饮酒。

    我是这次被举办方选中的十位诗人中的一个。

    这里是秋浦渔村。我多次来过这里,住过这里。雨水濡湿了村里的石板路,木制的长廊中,弥漫着如水的愁绪。白墙从无边无际的绿色中探出身来,这无意中增加了和蓝蓝的河水的对比度。哦,引起我注意的是,那几片竹筏零乱地漂在河里,此刻悄然无声。

    在秋浦河,竹筏应该是生活和诗意结合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对在秋浦河边捕鱼为生的渔民来说,竹筏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在交通不便的过去,竹筏又是行路者的交通工具。在涟漪晃动的河水中,水气蒸腾成雾,秋浦河如诗一样的柔和。所以,我固执地认为,秋浦河上的竹筏,承载的不仅仅是生活,还有诗意。

    可以确定的是,一千多年前的《秋浦歌》里,李白是乘舟前行的。究竟这个“舟”是船,还是竹筏,却是不能确定的。我宁愿他乘的是竹筏,这样,一路上就会有微浪亲吻风尘仆仆的皂靴,它会抚去诗仙跋涉的疲惫和离乡的哀愁。一个身佩长剑的诗人,立在筏端,风吹动他的衣袂,飘飘若仙。这个场景,现实中再难以目睹。在今天,它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因不能亲历而怅然若失的感伤。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李白为秋浦河写的十七首诗,也许大多是在竹筏上吟诵的吧?

    实际上,我是赞同“坐在竹筏上写诗”这样的方式的。这几天来,我真的想无拘无束,顺流漂去,让水的碧、山的绿洗一洗郁闷的胸怀。一腔快意之下,十四句诗自然而然涌流出来,好像那一刻,诗仙捉住了我的手。

    写什么样的诗并不重要,在这个世上,有无数的人正在写诗。他们写的诗歌几乎全都如同秋浦河水一样,在时光中悄然流走,不留任何痕迹。但我们并不沮丧,因为诗歌的本身也如同这条河流,是永恒的,只要河在,就有河的颂歌。

    竹筏顺水而下,诗情却往两岸飘散。清明三月,天地澄澈,电影《秋浦流觞》在导演的挥手中开拍了,而我们这些扮成李白的詩人,此时正坐在亦是虚拟亦是真实的空间里,成为了故乡的酒觞。旗帜舞动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地怀抱着诗卷,欸乃一声,把竹筏向白云青山的光影中划去。

    黑暗中,耳朵醒来

    山顶上的小筑是笔会给我安排的房间,有一条石径蜿蜒而上。白天,在那里可以看到清澈的秋浦河绕山而过。这个名叫“秋浦渔村”的山庄依山而建,离县城有十多公里,是个幽静的去处。“三月三”诗歌节,就在这个小小的山庄里举行。现在已是深夜时分,河滩上,情绪高涨的诗人们正放着焰火,天空被光焰照亮。

    可是,当最后一枝焰火消失时,山庄的一切都归于沉寂。随后,灯一盏一盏地熄灭,黑暗就降临了。

    这是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没有月光,没有星辰,只有纯粹的黑暗。我似乎感觉到,这黑暗像一滴黑漆漆的墨汁,被潮湿的雨天氤氲开来,它在我的四周漫溢着,最后把我紧紧、紧紧地包围。

    我已经多年没有置身于这样深的黑暗之中了。在城里,即使走在最偏僻的路上,也会有孤灯残照,它们只要发出一丁点儿光芒,就会把黑暗撕裂。而今夜,我坐在庭院的木凳上,白天的那种狂欢般的激情,已渐渐地被抚平了。而对于此时抱紧我的黑暗,我竟然有了一丝感动,这是孤独中的感动。在这个远离城市甚至远离村庄的地方,黑暗有多深,孤独就有多深;
    孤獨有多深,黑暗就有多么的纯粹。

    就在我发呆时,忽然听到一阵声响。沙沙沙,从身边倏忽而过。是风,还是什么小动物在奔跑?我不能辨别。都市中的耳朵突然来到这个静寂的世界,多少会有些不适应。但我并不沮丧和着急,我想,在这黑暗之中,心会很快地静下来,那时候,我的听力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

    从农村来到城市时,我还能敏感地听到我从乡间带来的雨声、风声和虫鸣声。山野中的草木之摇曳、地气之升腾、溪流之淙淙,在我听来,都是惬意和抚慰的表达,它使我的耳朵得到快乐和舒畅。所以,我在进城居住之初,一切都是闲适的,生活也十分随意和轻快。那时候,我读了不少的书,不仅可以听出书画之中的笔墨之声,还可以在闹市区独自驻足沉吟。但这一切在不久后就消逝了,一刻不停的市声是那么强势地进入我的耳膜,不管我愿不愿意。最后,我的耳力麻木了。

    城市中的东西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它不需要敏锐的耳力去发现什么。耳力麻木的我,在城市中生活并不吃力,这就加速了我耳力的退化。四周杂芜之声,使我对于所有的东西,都是粗枝大叶、一过了之,它们让我烦躁,不能听出来自它们深处的声音。今夜独处于这幽深的黑暗中,我才发现什么都不缺的城市里,缺少的就是这种幽静和枯寂。在这种幽静和枯寂的氛围中,无论多么小的声息也无从逃逸。

    我听到秋浦河的水声了。由于笔会活动的需要,整个下午,我都在秋浦河边的沙滩上走来走去。盛会的仪式热闹非凡,各色各样的节目次第登场。这让我忽略了身边的河流,更不要说去听她流淌的声音了。而现在,秋浦河和黑暗融为一体,繁华喧嚣退尽,她奔腾的声音才渐渐为我听见,并在我的耳鼓里宏大起来。我恍惚从河水流泻的声音中,看到了秋浦河的那一份从容。

    在黑暗中,还有虫声和蛙声,还有雨声和树叶落地的声音。这从数万年的大千世界中传过来的声音,几乎被我忽略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心灵上的缺憾。正是黑暗,给予了我对这种缺憾的补偿。置身于深深的黑暗之中,我的听觉终于找到了这个世界的律动,并和它一起回归到本真。

    相关热词搜索: 渔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