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分权后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研究

    时间:2020-11-20 22:02: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王 青 张 峁

    摘要:本文基于1995年~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GMM分析方法,从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四个角度对财政分权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全国方面:财政分权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系数为正,这表明财政分权提高了我国居民整体消费水平。各地区方面:由于各地生活水平、自然条件以及居民消费偏好不同,财政分权对各地居民消费的影响也不同。财政分权与东部、中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都呈正相关,对中部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较小,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财政分权;
    居民消费;
    面板数据;
    GMM

    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0)04-0122-05

    收稿日期:2010-04-16

    一、问题的提出

    为调动地方政府理财积极性、扩大地方政府财权、提高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机制,我国于1994年推行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它使地方政府在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从1981年的45%稳步攀升到1996年的近73%,财政制度安排上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分权化趋势(沈坤荣,2005)。而分权式的财政体制也确实提高了省际人均GDP增长率,带动了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发展(林毅夫,2000)。与此同时,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后,宏观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社会总需求长期表现不足,边际消费倾向持续递减,见图1。在这种形势下,政府运用了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刺激经济,虽然使社会投资需求得到一定的增长,但社会消费需求依旧低迷不振(陈强,2009)。由此可见:我国的财政分权和居民消费不足之间具有很强的时间上的先后性和相关性。那么,财政分权程度的不断提高伴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持续低迷,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经典财政分权理论认为,基于一系列较为严格的假定,财政分权在更好地满足选民对公共品需求方面要优于集权。在实证研究方面,Brueckner(1982)证实,如果政府的目标是最大化辖区居民的财产价值,则在财政联邦体制下,州一级不存在系统的公共支出过度或不足的倾向。Faguet(2004)运用玻利维亚分权前后的数据,证实了财政分权有利于政府更好地满足民众对公共人力资本和社会服务的需求。以上国外分析中可以看出:传统的财政理论认为财政分权增加了地方政府理财的积极性,很好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设施,能更好地满足居民对公共品的需求。而我国的财政分权由于本身制度的缺陷,实质上是一种经济上分权、政治上集权的财政分权。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以GDP考核为主的官员晋升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很可能导致恶性竞争的局面,从而导致财政分权不仅没有促进经济增长,反而给宏观经济带来了很多不稳定性。上述文献可见,学术界对财政分权的研究大都集中于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而对于财政分权和居民消费关系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

    二、财政分权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除一年期存款利率数据出自历年《中国统计月报》外,其它经济指标均出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由于1998年经国家批准,重庆市脱离四川成为直辖市,因此,重庆和四川两地1998年前的统计数据很难获得,最后整理的数据为29个省市自治区1995年~2008年的面板数据。本文的样本期之所以选择1995年后,主要基于如下两个原因:(1)我国财政分权的正式形成是从1994年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
    (2)在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后,居民消费水平才开始持续下降。

    (一)实证模型及指标说明

    笔者在参考已有文献,并结合凯恩斯的永久收入假说理论,建立如下面板分析模型

    yit=βXit+yZit+ζit(1)

    ζit=vi+ηt+εit(2)

    其中Yit表示被解释变量,即人均居民消费(Consumption,Con)的对数,这里以1998年为基年进行平减,vi表示个体效应,ηt表示时间效应,εit表示残差项。

    Zit表示财政分权的解释变量。对财政分权指标的建立主要有两种:(1)采用下级政府的财政支出份额反映财政分权程度(Zhang,1998);
    (2)采用的自有收入的边际或平均增量指标(Lin,2000)。本文沿用财政分权指标,即17D=人均地方财政支出/(人均地方财政支出+人均中央财政支出)。

    Xit表示其他控制变量。由于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索很多,为了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确保财政分权和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不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我们选取了其他的控制变量。

    1.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因此,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当收入增加时居民消费水平将提高,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边际消费倾向降低,但是其消费水平仍处于上升趋势。数据经过平减并取自然对数处理。预计此项在模型中的系数为正。

    2.通货膨胀。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以1998年为基期进行处理后并取自然对数。从理论上讲,高的通货膨胀率将使名义利率升高,进而使居民的储蓄倾向升高,消费倾向下降。因此,预训‘此项在模型中的系数为负。

    3.居民收入差距。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降低了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进而减少了居民的消费。世界银行(1997)和林毅夫(1998)均指出城乡收入差距能解释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大半部分。因此,本文使用城乡收入差距度量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即IG=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乡村居民人均收入,预计此项在模型中的系数为负。

    4.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根据生命周期假说,高的经济增长率由于可以提高居民的总收入水平,因此将提高我国居民的储蓄率,降低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预期此项系数将为负。

    5.人口结构。它表示我国各年龄段人口所占的份额。本文采用各地区人口抚养比来表征人口结构,人口抚养比=(14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14~65岁人口数。儿童和老年人是纯粹的消费者,因此其占劳动人数的比例越大,家庭承受的负担越大,整体消费水平将越低,相反越高。因此,预计此项的系数为负。

    6.利息率。利率对居民消费具有两方面作用,即正的收入效应和负的替代效应,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居民消费将下降,相反,居民消费将上升。本文采用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作为指标,由于利率对消费的影响方向不确定,此项在模型中的系数很难确定。

    (二)模型处理结果及分析

    为了对前面提到的模型进行面板模型估计,本文采用GMM估计,相比于传统的面板数据估计方法,GMM估计方法的优势在于:传统的计量经济模型估计方法,如普通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等,都有其局限性,其参数估计量必须在模型满足某些假设时才具有良好的性质,而广义矩估计(GMM)是一

    相关热词搜索: 分权 居民消费 财政支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