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高校学生互动意愿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时间:2021-01-26 14:06: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崔雪丽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线上教学必不可少。慕课平台是线上教学平台的典型代表,为师生间的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激发学生互动意愿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基于问卷调查探寻了影响高校学生互动意愿的因素,发现学生性格外向度、教学内容相关性以及平台功能完备度对高校学生互动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激发学生互动意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慕课;互动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455.7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20)08-0129-04

    Abstract: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call that  “suspend classes without suspension” put forwar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ensure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online teaching is essential. MOOC platform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which creates good conditions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imulate interaction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guarantee the teaching effect,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interactive inten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find that students personality extroverted degree, teaching content relevance and fully functional degree of the platform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interactive intention. According to thi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active intention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ooc Platform; Interactive Inten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一、引言

    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突然来袭,严重扰乱了各所学校的教学计划。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返校上课势必会引起聚集,带来病毒感染风险。为了保证学习进度的正常开展,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地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网上教学。高校学生是线上教学的重要参与主体,相对于中小学生,高校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意识较强,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更注重自身想法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互动意愿。特殊时期,基于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各高校纷纷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助力教育,慕课平台就是其中的典型教学平台。慕课是一种学习者分布在各地,课程材料分布在网络之中的课程,其具备开放性、规模性的特点[1]。慕课平台上开放了大量教学课程,是辅助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有力工具,師生可通过该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传递和分享信息。

    与师生面对面的教学不同,慕课平台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同时能得到及时的学习反馈。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通过平台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情况如何,教师可从和学生的互动中了解。因此,学生的互动意愿对于保证线上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以学生的互动意愿为主题,基于慕课平台的线上教学,致力于探寻影响学生互动意愿的因素,提出对策建议,以加强课程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保证教师教学效果。

    二、国内外学者对互动意愿的研究

    社会学家齐美尔在其著作《社会学》一书中最早提出“互动”一词。

    “互动”是信息交换双方对彼此、信息媒介以及信息的交互影响程度[2]。国内不乏以“互动”为主题的研究,但是基于线上教学互动平台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定性分析的层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海量数据、不同社交习惯的出现,高校为了提升教育、教学效率,需要进行师生互动范式的变革,强调了互动变革的重要性[3]。有学者基于问卷调查和定性对比分析的方法提出了线上教学平台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对于互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可通过加强学生的互动来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5]。以往的研究强调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存在哪些不足。以学生主观性格方面和外在的平台、内容客观方面为出发点,探寻影响学生互动意愿的深层次因素,以期能够激发学生互动意愿,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研究假设

    (一)性格外向度对高校学生互动意愿的影响

    慕课平台是一个大规模网络学习平台,参与方便、操作简单及门槛低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其用户的多样性,个性性格的多样性是其用户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性格是个人在个体生活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外倾型的性格一般表现为自由奔放、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感情流露于外[6]。由此不难看出个性性格与互动交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个人的求知欲和分享意识是个性性格在知识维度和人格维度的不同表现,慕课平台存在大量的交流互动需求。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如下:

    H1:高校学生的性格外向度对其互动意愿有正向影响。

    (二)内容相关性对高校学生互动意愿的影响

    在慕课背景下,互动的话题多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这些内容符合学生的培养目标,需要学生消化、吸收及掌握。平台使用者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授课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均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互动可分为工具型互动和人际关系型互动两类,其中工具型互动是互动者为了满足自身功能性需求,包括信息获取及有效决策,人际关系互动是指互动者为了分享、交流而建立起的互动[7]。由此不难得出互动具有目的性,主要还是满足自我需求。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如下:

    H2:互动内容的相关性对高校学生的互动意愿有正向影响

    (三)功能完备度对高校学生互动意愿的影响

    慕课背景下的用户互动是借助平台提供的空间进行的,此空间是互动的载体和媒介。网络中的外界刺激包含情景与商品,它的假设情景是客观存在的,顾客对情景的感知会对他们的心理反应产生作用,由此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决策[8]。网站的互动性与吸引性对网络使用者的虚拟体验具有直接影响[9]。对于在线供应商来说,及时回应消费者的要求和问题、强化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10]。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如下:

    H3:平台互动功能的完备度对高校学生的互动意愿有正向影响。

    四、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一)调查问卷设计

    借助问卷调查来解决所要研究的问题。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的形式,被调查者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一般”“比较同意”以及“完全同意”5个选项中进行选择且只能选择一项,每个选项对应的分值分别是1分、2分、3分、4分以及5分。问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背景等,用于获取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甄别其是否符合调查要求,以此作为数据筛选的依据。第二部分是正式问题,包括本文所要研究的4个潜在变量及相应问项,其中性格外向度、内容相关性、平台功能完备度各包含4个问项,互动意愿包含3个问项,共计15个问项,具体如表1所示。

    (二)数据收集

    基于研究对象是在慕课平台开展线上学习的高校学生,因此主要向高校学生群体发放问卷。调查问卷均借助问卷星线上发放,共回收问卷270份,经过甄选,筛选出68份无效问卷,调查的有效问卷共202份,有效回收率为74.8%。

    五、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验证性因子分析

    在对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的基础上,主要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筛选过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KMO检验可观察到,KMO值为0.836,其取值大于0.7,表明收集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接下来,以特征值大于1为原则,对量表的15个问项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抽取到4个因子,累积贡献率达72.10%。各问项的因子载荷量均大于0.6,表明各问项均为有效问项,问卷中的15个题项均被保留下来。量表的組合信度均大于0.8,表明量表从构建层面而言比较理想。总体而言,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各个维度基本达到标准。

    (二)相关分析

    对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具体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观察到,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7,表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性格外向度、内容相关性及功能完备度与互动意愿的相关系数为正,且均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三个自变量和因变量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初步证明了本文的假设。

    (三)回归分析

    最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验证性格外向度、内容相关性、功能完备度对互动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具体如表3所示。从表3可观察到,性格外向度、内容相关性以及功能完备度对互动意愿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均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性格外向度、内容相关性及功能完备度对用户的互动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以作为用户互动意愿的预测变量。

    六、研究结论与实践启示

    (一)研究结论

    通过实证研究,探寻了影响高校学生互动意愿的因素,主要得到了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高校学生性格外向度越高,其参与慕课平台互动的意愿越强。性格外向度高的学生一般性格开朗,具备善于分享、乐于表达等特点,希望和大家产生互动行为,敢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够积极参与教师发起的话题讨论,反馈自身的学习情况。同时,性格外向度高的学生也会乐于分享除了学习之外的自身生活经历和经验,积极和其他同学探索交流,发生互动,包括互相点赞和针对性地进行评论等。

    第二,学习的内容与高校学生需求的匹配度越高、相关性越高时,其互动意愿越强。一方面,教师在慕课平台上设置了大量的互动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平时考核相关,需要其理解和掌握,是学习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互动内容多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关,高度相关的内容便于其理解、吸收,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愿意与大家互动,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平台的互动功能越是完善,高校学生的互动意愿越强。慕课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交流互动的版块,学生可参与教师发起的讨论,也可浏览到其他同学发表的内容,并能够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评论和点赞。除此之外,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在平台上请求教师开展答疑。同时,学生可在平台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生活等。慕课平台为大家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场所,其完备的功能可以为师生间的互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激发学生的互动意愿。

    (二)实践启示

    1.积极创造互动话题,深入激发学生互动意愿。针对慕课平台上学生用户个性多样化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创造互动话题,结合学生特点和需求激发学生的互动意愿,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不断拓宽互动话题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思考与探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可适时对学生进行个性测评,明晰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互动,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分享,及时获取学生反馈意见,从而有利于教师互动方法的改进,探索实施互动的激励机制。

    2.加强慕课课程的建设,切实提高课程质量水平。教师应结合教材大纲不断丰富慕课内容,并适当进行拓展,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在互动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积极探索中实现课程质量的提升,其关键是在课程质量建设上把好入口关,保证慕课平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需求和专业切实相关,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够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同时,课程的建设要遵循发展性和与时俱进性的原则,结合热点话题,联系实事,激发学生的互动意愿。除此之外,教师需注意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分类教学,保证课业的难度在其知识水平可接受范围之内。要建立教学效果反馈机制,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进度,保证消化质量。

    3.加强平台功能的建设,大力创造互动条件。慕课平台技术方要不断加强对教学平台的维护和升级,保证平台的使用流畅性,以使教学进程能按时推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给师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互动;要不断完善平台互动功能,加强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建设,提供多样化的互动空间和互动形式,解决以往互动形式单一的问题,激发学生互动意愿;创建方便、快捷的互动窗口,实现互动的可操作化;同时要提高平台的反馈时效性,使各项互动信息能得到及时反馈。值得注意的是,平台要切实保障师生用户的信息安全,加强安全建设,努力做到学术互动要公开、其他互动要安全,在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水平,占领广阔市场。

    [参考文献]

    [1]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2-50.

    [2]Liu. Y. & Shrum, L. J. What Is Interactivity and Is It Always Such a Good Thing? Implications of Definition,Person and Situation for the Influence of Interactivity on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J] .Journal of Advertising,2002,31(4):53-64.

    [3]朱竞娅.云数据环境下高校师生信息互动范式变革[EB/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究[2020-03-13].https://doi.org/10.16534/j.cnki.cn13-9000/g.20161109.001.

    [4]蔣达洪,姚晓青,黄艳仙,肖朵朵.基于雨课堂的任务导向式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0,35(2):21-26.

    [5]王华庆,姜明阳,张媛媛,胡绍飞,邹德鸿,张烨.互动教学在《交通分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3):175-176.

    [6]王玉琼.性格论——人的个性心理的核心[J].川北教育学院院刊,1988(2):12-17+7.

    [7]范晓屏,马庆国.基于虚拟社区的网络互动对网络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9,39(5):149-157.

    [8]Belk R W. Situational Variables and Consumer Behavior[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75(2):157-163.

    [9]Skadberg, Y. X. Kimmel,J.R. Visitor"s flow experience while browsing a Web site:
    its measurement contributing factors and consequenc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4(20):403-422.

    [10]Miles, I. When mediation is the message:
    How suppliers envisage new markets [J]. Contexts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1992(9):
    145-167.

    [11]Wiertz C, de Ruyter K. Beyond the call of duty:
    why customers contribute to firm-hosted commercial online communities [J]. Organization studies, 2007,28(3):
    347-376.

    (责任编辑:郭丽春 董博雯)

    相关热词搜索: 互动 意愿 高校学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