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郑汴洛:文旅融合的“黄河交响”

    时间:2021-01-29 10:00: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石闯

    出陕西潼关,一路奔腾的黄河东折入豫,完成了从高山到平原、从中游到下游的渐变,向着渤海而去。黄河浩荡,龙腾中原。古往今来,逶迤的黄河把她最精华的内容留给河南。临黄河而知中国,临河洛而知华夏。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确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

    今年全国两会,“黄河保护”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核心区域,郑汴洛“三点一线”城市,也迎来了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时代”。

    黄河,中原大地的文脉之河、生态之河、幸福之河。

    郑、汴、洛,黄河岸边三座古都,距离三百里,从夏至宋占据国家政治、经济中心三千年,绘就了光辉灿烂的黄河画卷。郑、汴、洛的根脉在黄河,发展文旅的最大优势也在黄河文化。今天的黄河,生机勃勃,在为三座城输送新鲜乳汁的同时,也与三座城融合更紧、关系更密。

    盛夏时节,我们来往于郑汴洛的黄河两岸,一个个遗迹,一个个故事,一幅幅蓝图,起伏跌宕,荡气回肠。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过去,记录当下,展望未来。

    文脉河:托起三座城的诗和远方

    黄河,是一条孕育文明和希望的河流。

    郑、汴、洛,是黄河岸边的重要古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原城市群的三个骨干城市。黄河,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5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會议河南代表团举行小组会议时,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表示,立足郑州历史文化资源在黄河文化、中华文明中的突出价值和地位,建设沿黄文化遗产走廊,讲好郑州、开封、洛阳“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发展故事,打造形成世界级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这是一个重要的论述,也是关键的信号。

    其实,在沿黄黄金旅游线的基础上,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带,由线到带,早已成为郑汴洛三市的共识和共鸣。

    三城联动,构建黄河文化旅游带

    黄河文化,辉映千古。郑、汴、洛三座城如何相互借力、融合发展?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表示,郑汴洛不仅是河南的,也是世界的,三座城联手打造黄河文化黄金旅游带,有利于赓续城市文脉,形成历史文化新地标。

    事实上,打造郑汴洛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提议由来已久,也具有可行性。

    早在2000年,河南省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加快郑汴洛沿黄旅游线发展意见的通知》,就加快郑州、开封、洛阳沿黄旅游线(简称“三点一线”)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确立了“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的主题形象。2017年9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建郑汴洛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明确郑汴洛联动打造国内首个区域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郑、汴、洛三市都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在郑汴洛“抱团发展”上,开封铆足了劲儿。2020年1月中旬,出席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开封代表团,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带的议案》,并被确定为大会议案。开封代表团认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带,是彰显河南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和讲好‘黄河故事的最好平台”。

    2020年4月15日召开的2020年郑州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目标清晰明确,提出“加强与洛阳、开封联动合作,凸显‘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的历史人文积淀,打响‘华夏古都群国际文化旅游品牌”。

    开封:遗存丰厚,把黄河文化“立”起来

    “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真是热闹。”60多岁的游客李先生忍不住赞叹。站在开封城大梁门上,当夕阳洒下最后一缕余晖,一辆辆汽车从古城墙的城门处飞驰而过,一片灯火辉煌,美丽壮观,古老与现代形成完美结合。

    开封黄河段干流总长约88公里,地处黄河“豆腐腰”最脆弱位置,在这里尽展“雄、浑、壮、阔、悬”的独特气质。历史上,开封多次经历黄河水患,地下3米至12米处,总共叠压着6座城池,形成了“城摞城”奇观。

    历代名人贤士赞誉黄河、治理黄河、利用黄河,涉足黄河故土,留下众多的遗踪圣迹,呈现出了黄河之缘最深厚、黄河之殇最惨烈、黄河之治最动人、黄河之迹最丰厚等特点。

    宋都古城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真实描绘北宋汴河风光的《清明上河图》,惊艳世界,特别是“势若两京,九省通衢”的明代开封府,至今仍被封存地下,堪称东方的“庞贝古城”。

    如今的开封,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线,以宋都古城为依托,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带,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保护中华文明,为让黄河文化“立”起来、更加绚丽多彩提供开封注脚。

    洛阳:串珠成线,释放千年古都文化魅力

    “很丰富,很气派,很骄傲!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二里头遗址形成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源头、主根。”6月18日中午,炽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却挡不住慕名前往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游人。

    二里头夏都遗址位于伊水、洛水之间的偃师市翟镇镇。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2019年10月开馆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为公众揭开了“华夏第一王都”的神秘面纱,为世界架起了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桥梁。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以洛阳为核心的河洛地区,翻一页是厚重,看一眼是风雅,品一口是文化……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已初具规模。当宫城区天堂、明堂、九洲池、应天门相互连通,“四点一区”格局的形成迈出了关键一步。2020年央视戏曲春晚设立洛阳分会场,惊艳世界。

    “东方博物馆之都”已成为洛阳独特的标签。代表“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一座座博物馆、纪念馆散落在河洛大地上,成为彰显黄河流域文化品格的新地标,全面释放了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

    郑州:培根铸魂,在传承中奔向诗和远方

    和开封、洛阳一样,依偎在母亲河畔的古都郑州,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诞生及实施,开启了郑州发展的“黄河时代”。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是探寻黄河流域文明起源过程的一把钥匙。”站在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遗址的制高点,北望是浩浩荡荡的黄河、洛河;南望,是绵延不绝的邙山、嵩山等。5月7日一场发布会,这里惊动了世界,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郑州黄河段东西长160多公里,位于黄土高原与黄淮平原的交接地带,荥阳桃花峪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

    “遗址资源丰富,商城遗址、大河村遗址、裴李岗遗址等一系列考古发现,让郑州成为寻源究古的圣地。”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宣传推广处副处长梁秀清介绍,郑州黄河段旅游资源分为人文景观资源、自然景观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三大类,其中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0月,黄河沿线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中牟县和黄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共同组成的“郑州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协作体”正式成立。

    作为黄河流域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和经济总量唯一过万亿元的城市,郑州正以“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为主题,打造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高标准建设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培根铸魂,在传承中奔向诗和远方。

    生态河:绘就“人水和谐”的新图景

    黄河宁,天下平。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大事。

    历史上,黄河是一条灾难深重的忧患河,有“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古语,被称为“中国之忧患”。中华民族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也塑造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

    作为中原大地三座重要的沿黄城市,郑、汴、洛像是傍水而居的仨兄弟,在黄河生态文明建设上紧密联系,共生共融,共同打造了黄河流域岁岁安澜的中原样本。

    大河汤汤,岁月奔流。从昔日的悲情和创伤,到“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如今的黄河不但成功实现了伏秋大汛岁岁安澜,而且由“害河”变“利河”,演奏着人水和谐的时代强音。

    交通引领, 郑汴洛轨道快线将“上线”

    “我在郑州上班,虽然住在开封,但很方便,开车走宽阔的郑开大道,坐高铁更快,20分钟就到了!”在郑州工作的杨女士是开封人,说起郑汴两地的交通便利很有感触。

    郑州、开封这对老邻居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天往返两地的上班族大有人在。“外地人来到郑州,要不去趟开封,仿佛不完整。”杨女士笑着说。当年郑开大道的开通,为郑汴两市架设了一条宽阔便捷的城市通道,拉开了郑汴融城的序幕,那只是融城的1.0时代。现在,高铁、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郑汴融城已进入2.0、3.0时代。

    郑州之西的洛阳,发展势头强劲,正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从郑州东站到洛阳龙门的高铁只需36分钟,高速公路早已开通,自驾游更方便。早上在洛阳喝碗牛肉汤,中午在郑州吃碗烩面,晚上到开封鼓楼吃夜市,成为三座城市民轻易就能实现的心愿。

    郑、汴、洛同为古都,文化底蕴深厚,黄河又横贯三座城市。近年来,河南省一直在加快建设郑汴洛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推进沿黄慢行系统、郑汴洛轨道快线建设,让“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的历史文化景观串珠成线,三座城市正在通力合作、认真谋划,围绕黄河下功夫、做文章,正在共同谱写发展的新篇章。

    郑州:绿水青山,打造风景宜人的生态河

    黄河流入郑州境内,就告别了黄土高原,进入下游,千里黄河堤防从此起步,河滩变宽、泥沙问题凸显,大堤高耸。

    黄河滋润着郑州,郑州也小心呵护着母亲河。

    2018年,河南省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在沿黄各级政府统一组织下,依法拆除黄河河道内渔家乐、农家乐、仓储大棚、养殖场、违法化工厂等违法构筑物与设施,黄河生态逐步得到修复。”郑州黄河河务局工作人员海涵介绍说。

    从“乱”到美,黄河大堤上一层层绿色植被让游客们赏心悦目。

    “近几年,我们通过在堤顶道路两侧行道林栽植大叶女贞、棘球、雪松等观赏性树种,在背河淤背区栽植松树、红叶李、白蜡树、百日红、火炬树等发展经济林,在临河区域发展由柳树、杨树组成的防浪林带,形成了以黄河大堤为主轴,以防浪林、适生林、护堤林为主的生态风景线。”海涵说。

    如今的大堤林木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淤区苗木花卉相互辉映,构筑了一条沿黄绿色生态长廊,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胜地。目前,郑州黄河已成为郑州市沿黄生态防护林带和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固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和保护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洛阳:以人为本,让沿黄群众亲水乐水

    滚滚的黄河水冲出小浪底峡谷,就进入了河洛地区。在这片黄河及其支流洛河流淌过的冲积平原,原始农业率先发展,哺育了华夏早期文明。

    小浪底水利枢纽就坐落在离洛阳城区不远的黄河孟津段。6月25日,在小浪底大坝的南岸分水枢纽,河水清澈,碧波荡漾。

    如何利用奔腾的黄河水造福人民群众?近年来,洛阳市通过实施一揽子“引黄入洛”工程,让黄河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厂矿企业,浇灌阡陌沃野,泽被千家万户,保障实现黄河干支流水体良性循环,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洛阳市引黄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王宏伟介绍,1998年,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紐南岸引水口工程得到国家批复立项,2002年,一条3300米长的引水隧洞贯通,把黄河水送到了邙山脚下的南岸分水枢纽,迈出了引黄调水的第一步。

    “为让洛阳城区能够尽快用上黄河水,经过6年奋战,我们将引黄入洛主隧道全线贯通。从小浪底南岸分水枢纽穿越邙岭腹地,引水至洛北城郊,难度可想而知。”王宏伟感慨地说。

    除了引黄入洛工程,洛阳还着力改善了孟津黄河大堤的道路环境,实施“四河同治、三渠联动”工程,兴建洛浦公园、伊滨公园等滨河游园,拉开了当地居民亲水乐水的序幕。历史文化悠久的河洛地区,经历着从治水到亲水乐水的嬗变,正着力描绘美丽生态的新画卷。

    开封:因地制宜,良好生态造福人民

    黄河流到开封时,由于泥沙大量沉积,河床已高出市区地平面,最高处达10米以上,形成“悬河”奇观。

    这是一条曾经给开封带来深重灾难的河流。考古发现,在开封地下摞着6座城池。据记载,从1194年至1887年的近700年间,黄河在开封及其邻近地区决口泛滥达110多次。

    从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黄河开封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兰考县东坝头,这里是黄河的最后一道大拐弯,也是黄河典型的“豆腐腰”地段。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十分关心黄河的治理,曾于1952年和1958年两次到兰考东坝头视察,并做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指示。

    2014年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記在兰考考察时,来到黄河东坝头,了解黄河防汛和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东坝头镇党委副书记张静介绍,黄河泥沙沉积严重,尤其兰考县,风沙、盐碱、内涝“三害”频频发生,让老百姓吃尽苦头。为改变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兰考县在黄河大堤两侧和滩区共种植树木20万亩138万棵,昔日的不毛之地成为一片片绿洲,沙丘树林、沙丘果园随处可见。

    2017年,黄河河务部门在这里开始建设东坝头黄河湾水利风景区,将黄河最后一道大拐弯打造成一个感受黄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重要旅游地。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正在焕发勃勃生机,以新的姿容、良好的生态造福两岸人民。

    幸福河:黄河大合唱“正青春”

    黄河,一条灌溉历史的文脉河,一条润泽当下的生态河,更是一条滋养未来的幸福河。

    2019年9月17日,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凭栏远眺:广阔的临河广场,天高水阔,郁郁葱葱。在次日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嘱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主动融入和服务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既是郑、汴、洛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也是三座黄河岸边重要古都千载难逢的机遇,三市都已擘画了崭新的蓝图。

    以文旅引领、融合发展为特色,把黄河打造成一条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正青春”。

    规划先行 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早就听说双龙巷了,来这里逛逛,名不虚传,非常棒!”一场雨后,空气凉爽了许多,在开封双龙巷里,一名上海游客感慨。双龙巷是河南省政府公布的首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开封“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首。街区以主题客栈、名人故居、非遗展示、文创手工、时尚网红产品、特色餐饮等为主要业态。今年1月18日,双龙巷复建开街后成为网红打卡地。

    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推进,一张蓝图干到底,已经成为郑、汴、洛三市发展的共同理念。

    “八大古都有五个分布在黄河流域,郑汴洛占了仨,应用文旅融合的方法,在世界范围内打造一条非常少见的‘黄河古都旅游带。”5月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的话掷地有声。他认为,在宜融则融、能融则融的条件下,做好河南省文化旅游强省的顶层设计。把5G、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纳入到文旅的发展过程中,从而形成由科技支撑的、创新驱动的文化旅游发展的高质量带。

    而在紧紧围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及战略定位上,郑、汴、洛三市既有相通之处,又各有千秋。

    以黄河历史、人文、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深挖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深化郑汴洛文化旅游线协同互动,深化黄河文化研究与国际交流合作,讲好“黄河故事”,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带,是三座城共同的担当和使命。

    郑州:抢抓机遇,建设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

    郑州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初步谋划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任务书和路线图,启动了核心示范区规划工作,初步明确了核心示范区三大功能定位,明确了“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功能布局,加快构建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对外开放体系高地,高质量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统筹推进黄河国家博物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文化工程建设,推动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和郑州中心城区商代王城遗址等文化板块紧密结合起来,讲好郑州、开封、洛阳“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发展故事,打造形成世界级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积极筹备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等重大活动,用国际话语体系阐述黄河文化人类价值,确立郑州“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的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地位,不断提升黄河文化的全球吸引力、辐射力和感召力。

    开封:传承创新,让黄河文化“活”起来

    “可以说,开封曾因水而兴,与黄河渊源最深厚。开封也是伴水而生,黄河的故事最动人。”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开封段黄河主要有三大特点:距离黄河最近,黄河险工最紧要,地下保存的遗存最多、最完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开封市政府重点项目办主任陈新表示,2020年,全市已启动引领性项目建设,高质量实施好“一带、一馆、一城、一中心、一讲述地”等工程建设。

    “一带”即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带。“一馆”即黄河悬河“城摞城”展示馆,主要为北宋皇宫遗址展示馆、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等。“一城”即宋都古城。加快实施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工程,以古城墙文化带、千年中轴线文化带、大运河及水系文化带等“三条文化带”修复展示为抓手,打造黄河岸边的文化名都。“一中心”即黄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依托千年铁塔、百年河大和明清古城墙,打造黄河国际文化论坛永久会址,建设国际化黄河文化研究传承基地。“一讲述地”即东坝头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

    “这些都是开封的黄河文化旅游标志性工程,已经上报国家,有助于推动开封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复兴。”陈新说。最终的目的是形成处处是景、步步留人、项项有故事、链链相融合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洛阳:文旅融合,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诞生了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河洛文化。作为黄河文化孕育的千年古都,洛阳按照“生态保护为先、确保安澜为底、统筹治理为要、文化传承为魂、高质量发展为本”的思路,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造特色精品上聚力加力,正在讲述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大运河给洛阳留下了丰富的河道、水工设施、漕运官仓、漕运线路遗存和城市遗址。按照国家、河南省关于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规划,谋划了一批大运河遗产保护展示项目: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回洛仓遗址一期保护展示提升项目、洛阳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监测中心管理平台等。

    洛阳市持续推进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谋划实施了近40项重点示范项目,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初具规模;隋唐洛阳城天堂明堂和定鼎门遗址公园全面建成开放。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一大批沉睡千年的文化遗产正从地下“走”到地上,与城市发展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历史从未远去,活在当下,也塑造未来。

    黄河在这里流淌千年,文化从这里走向世界。

    “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对于郑、汴、洛三市来说,让历史文化景观串珠成链,打造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带,让黄河成为永远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既是光辉的画卷,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相关热词搜索: 黄河 交响 融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