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高校辅导员自我价值感提升策略

    时间:2021-01-31 18:04: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杨晓庆 周彦宏

    摘 要:自我价值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发展是人的整体素质形成与提高的基础和核心。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自我价值感,有助于加强辅导员的自身建设,稳定辅导员队伍,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本文将从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发展因素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影响高校辅导员自我价值感水平的因素,探讨提升辅导员自我价值感的策略,以期为相关学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自我价值感;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发展因素

    一、引言

    自我价值感(self-worth)是20世纪90年代从西方引进的概念。近年来,其逐渐成为心理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力、重要性、权力、品德等方面进行的主观肯定性评价,形成了个体对自己的积极态度、积极情感和主动行为,体现了个体对自己能力、重要性等方面的相信程度和接纳程度,较高的自我评价及自我价值感有利于个体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1]。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高校教师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近年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实践举措,辅导员队伍享有越来越好的外部政策条件。但是,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辅导员内在的自我价值感仍需进一步提升,坚定其职业理想信念,促进其身心健康和潜能的发挥,有助于形成辅导员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二、提升辅导员自我价值感的现实意义

    自我价值感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其水平会对个体的人格特点、主观幸福感、社会认同、工作投入及职业决策等产生深远影响。辅导员自我价值感水平将直接影响这个群体潜能的发挥和工作效能的提高。因此,在当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提高辅导员自我价值感十分必要。

    (一)有助于辅导员身心健康与自我实现

    自我价值感是自我概念的重要内容,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与自尊、需要等心理成分息息相关[2],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指标之一。一般来讲,自我价值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趋于稳定,但并非绝对不变,它会受现实事件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事件越重要,个体对事件所抱有的期望越大,事件的成败对其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就越大。辅导员处于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都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但是,大多数辅导员处在职业生涯的创立期与维持期,面对职业适应、职场竞争、身份认同、社会关系和个人发展等问题时,自我价值感容易受现实事件影响。引导辅导员正确面对个人与职业发展困境,及时疏导其负面情绪,加强其职业正向体验,进而使其能够客观地判断自我價值,对辅导员身心健康和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二)有助于稳定辅导员队伍

    研究表明,自我价值感和职业倦怠感呈负相关,个体的工作倦怠水平与其离职倾向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3]。可见,职业倦怠在自我价值感和离职倾向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即自我价值感通过职业倦怠影响离职倾向。所以,辅导员的自我价值感越高,职业倦怠就越低,离职倾向就越低;辅导员自我价值感低,就会越容易产生对自己能力、价值的自卑感,在工作中或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在情感、行为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就会增高,职业倦怠水平也相继增高。当倦怠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排解时,其离职意愿就会增强。因此,提升辅导员自我价值感,增强他们对自身价值与重要性的认知,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其职业倦怠,稳定辅导员队伍,进一步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三)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文件还指出:“高等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的整体自我价值感水平越高,其工作满意度、幸福感就会越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就会越好。因此,提高辅导员自我价值感,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将会使他们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保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宏伟目标。

    三、影响高校辅导员自我价值感的因素

    (一)职业环境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工作环境面临更大挑战。首先,对辅导员学历学位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高校提出了“辅导员博士化”的要求,冲击了现有的本、硕辅导员;其次,新时代有新使命、新任务,“互联网+教育”、“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对辅导员的知识素养、组织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再次,学生群体特点不断变化,“00后”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个性化更加鲜明,这需要辅导员花费更多精力去研究、去适应。这些挑战加大了辅导员把控未来的难度,难免产生焦虑情绪,进而影响自我价值感水平。

    (二)心理压力与日俱增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压力是影响其自我价值感的重要因素。从现有研究来看,辅导员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份与价值认同缺失。调查显示,大部分辅导员长期忙碌于大量烦琐、重复、枯燥的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提升学历学位;同时,大多数辅导员不承担教学任务,其教师身份容易被忽略,缺乏学生的身份认同,进而降低辅导员群体的教育成就感。二是能力和重要性认同缺失。虽然辅导员具有教师与管理干部双重身份,但是在学生眼中,辅导员属于学生的生活教师,这让辅导员难以感受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进而组织归属感越来越低。三是家庭支持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工作职责多、任务重、要求高,高校一般要求辅导员24小时在岗在线,这就容易引发辅导员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三)个人职业发展不明确

    目前,虽然高校对辅导员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逐渐改善其工作条件、加强培育培训、并提高其职业地位,但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津贴待遇不理想、职称职务普遍偏低等。而且很多辅导员认为,缺少个人职业发展的合理通道[4]。随着年龄的增长,辅导员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方向存在诸多疑惑:是在校转岗从事党政机关的管理工作,还是转岗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如果继续担任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又将面臨诸多困难。个人职业发展不明确,会逐渐降低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自我价值感,进而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提升高校辅导员自我价值感的策略

    (一)积极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确保信仰入心田

    第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辅导员在高校经历过的事件、感受到的情感是影响其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及工作行为的关键因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是高校辅导员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高校应调动辅导员对学校各项事业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度,建立适当的辅导员考核、评价与竞争机制,并完善荣誉奖励制度,进一步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增进对学校的情感依赖和组织归属感。使其自觉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提高职业素养与能力,最终成为情系学校、心系学生的辅导员。第二,注重培育辅导员的个体价值观。高校应成为辅导员实现自我价值的促进者,引导辅导员热爱自己的事业,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对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发展的关键作用,感知到自我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其产生持续的工作动力,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

    (二)密切关注辅导员多元需求,搭建成长立交桥

    首先,高校要明晰辅导员的主要价值诉求,按需完善组织支持条件。高校应该关心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做好情况调研,在周转住房、岗位津贴、通信经费和办公条件等辅导员重点关心的问题上,制订相关政策,积极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舒适、安心、便利的条件。其次,要抓好辅导员培育培训,切实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质能力。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培训的重视程度,将辅导员培训纳入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培训整体规划,以保证培训经费及培训质量。二级学院也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传帮带”,鼓励辅导员根据自身能力、专业背景、兴趣爱好及生涯目标等进行个性化发展,如适时创建“辅导员工作室”等项目,推荐、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的交流学习和研修深造,支持辅导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升辅导员专业水平。再次,要畅通辅导员发展通道,助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高校应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规定,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称“双线”晋升要求,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方面,完善“三单”评聘制度(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注重考查辅导员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以确保专职辅导员按照教师职务(职称)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在管理岗位聘任方面,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和工作表现,确定管理岗位等级。高校相关政策的落实,可以为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奠定基础和信心。

    (三)提高家庭与社会支持水平,筑牢发展定海针

    一方面,辅导员要妥善处理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冲突,加强家庭支持力度。对辅导员而言,在事业上,应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正确认识自我,时刻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并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尽量不把工作和情绪带回家;在家庭责任上,要认清自己在家庭中担任的角色,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确保胜任家庭角色的任务。辅导员的家庭成员要理解辅导员工作性质和要求的特殊性,对辅导员工作尽量给予时间和精力的支持。家庭是辅导员温暖的港湾,父母、伴侣或子女是辅导员忠实的听众,应该引导他们通过倾诉来释放情绪,并适时给予建议或鼓励。高校的学工部门和二级学院应多关心辅导员家庭问题,对经济困难或有重大变故的家庭给予适当帮扶;积极组织举办家庭开放日等活动,倡导“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理念,促进家属进一步融入辅导员工作群体。另一方面,要拓宽社会支持渠道,不断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社会认同度。辅导员在社会网络、团体关系中是否被认同的感知和体验,直接影响着辅导员的自我价值感。学校领导在工作上应给予更多信任和鼓励,学生和家长在沟通中给予更多尊重和理解,同事之间在工作上的包容与提携,都能增加辅导员的获得感、归属感,提高其自尊感和自信心。

    五、结语

    总之,为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自我价值感水平,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校需要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增强辅导员组织归属感,坚定其职业信仰;努力关注辅导员的多元需求,发现与培养辅导员工作中的价值取向,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升家庭和社会支持水平,帮助辅导员突破现实困境,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自我价值感。

    参考文献:

    [1]Cooper Smith. The Antecedents of Self-esteem[M].San Francisco:Freeman and Co.,1967.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赵桂林.基层公务员自我价值感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以职业倦怠为中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4]王显芳,倪佳琪,牛小游.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调研与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2):49-54.

    相关热词搜索: 辅导员 自我价值 提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