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新高考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3-04-14 14:06: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新高考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有位哲人说:“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顶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千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个班级对班主任而言,是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总设计师,是班级的董事长兼CEO,也是班级管理的践行者。良好的班凤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石,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能让学生成长终生受益,影响其一生。一名善于管理的班主任会让学生永远铭记你。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班主任?新高考背景下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呢?下面我谈10个关键词:勤勉、睿智、说理、关爱、包容、激励、榜样、惩戒、因材施教、刚柔相济。

      一、勤勉——最好之方法

      有位哲人说:“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顶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千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没有勤奋,就算是天资极佳的雄鹰也只能空振双翅;有了勤勉的精神,就算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塔顶,观千山暮雪,渺万里层云。

      勤勉,就是勤奋,不懈怠。“勤”是班主任工作最“笨”的方法,但也是最好的工作方法。如果班主任真正做到了一个“勤”字,就会班风正、学风浓。勤跟班的班主任与有惰性的班主任所带的班级在1天,2天,1周,1月可能看不到差距,但是在一年后班级就会变得松松垮垮,学生放纵自己,一盘散沙,没有正能量;三年后差距会拉的更大,这个差距就直接体现在高考上线人数上;若干年后,留给学生的记忆就是你的惰性影响了他的大半生。

      勤勉不是口号,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具体来说:

      1.勤跟班。跟上关键节点——早自习前5分钟、早操、课间操、班会、晚读、重大活动等。

      2.勤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

      3.勤思考——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思考提高学生学生学习成绩的对策。

      4.勤落实——不超时限地落实学校布置的任务、不大折扣地落实学校提出的要求、不搞变通地落实年级组制定的具体工作措施。

      二、睿智——管理之底气

      睿智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气质。智商做事,情商做人。面对日益发达的信息时代,学生维权意识浓厚,家长期望美好教育的愿望愈加强烈。这些给我们班级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这种挑战就要靠智慧去面对和解决。

      1.善于分析。学生陈述事实经过时,不要急于训骂,喝斥,让他正视你,听把话说完。在倾听的过程中,观察学生表情变化,寻找语言表述之间的矛盾,再对其陈述的事实进行分析,推断。这样你的谈话就会有理有据,言之有理。特别是对爱撒谎的孩子来说,就会陷入你设置的陷阱之中,谎言不攻自破,“不打自招”。

      2.阴谋诡计。《孙子兵法·谋攻篇》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这里的“伐谋”,“攻心”通俗地讲,就是“诡计”。批评的最高境界是当你惩戒或骂了批评学生后他还感激你,敬重你,心悦诚服。

      谈到“诡计”,这里给各位讲一个“杯有释兵权”的历史典故。

      智慧源于何处?读书。西汉文学家刘向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也。”凡大智慧者无不博览群书,博学多才。介绍几本书:《论语》、《大学中庸》、《北大哲学课》、《三国志》、《孙子兵法》,《资治通鉴》等

      三、说理——教育之王道

      俗话说:理不清,道不明。理者正道。班主任无论要求学生做什么要重一个理,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是错误的?这样做有什么影响?应该怎样做?当学生明白了做一件事的道理,我们的教育就会“随风化雨,润物无声”,甚至你处理问题的一些不当方法,学生会原谅,有时候会得到理解。

      军事主官制定的作战计划,下级如何实施才能执行得准确、到位呢?首先要领悟上级的战略意图,想通计划的合理性,然后再按要求去做。学生犯了错误,一味地责备、辱骂、惩罚会适得其反,要让他想通为什么那样做是错误的,应该如何去做,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只要他思想上想通了,我们的教育就会水到渠成。

      王阳明说:“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意思是教育人们知行,不是简单地教人如何认识,如何实践,其目的是恢复知行的本体,明白其中的道理。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些正确的观点、可行的计划、合理的措施,有时候常常不能被人们理解,实施起来往往被“打折”。主要原因是别人不认同你的想法,没有想通你做法的可行性、合理性。

      说理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怎样说理最具有说服力呢?一是用数字说话;二是用事例佐证;三是引经据典;四是找共同话题。

      四、关爱——教育之本色

      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化解怨恨的强心剂,关心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教育就变得简单。

      著名影星李连杰于2005年拍摄了一部电影《霍元甲》,里面所传达的主旨就是:我们强大不是因为暴力,而是源于心中有爱。师生交往故事,爱是不变的主题。因为有了爱,教育才变得有价值。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相信每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野百合也有春天,谁的青春不怒放?对待学生要有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做他们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是我们的责任。

      班主任要时刻把学生装在心中,赏识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用自己的爱开启学生心智,用自己的情滋润学生心田。当你退出教坛后仍有学生想着你,念着你不是因为你有渊博的知识,而是学生铭记着你关心他的一件小事。关爱学生,真诚相待,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敞开心扉,你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爱就是爱护,之就是爱的那个人。其含义是爱他,能不叫他劳困吗?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引苏轼的话说,苏氏曰:“爱而勿劳,禽犊之爱也;爱而知劳之,则其为爱也深矣。”对于班主任而言,什么才是对学生的真爱呢?一是爱护学生人格,不要在公众场合辱骂学生,批评时不讽刺不挖苦,不骂脏话;二是关心学生生活;三是关心学生家庭,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四是学法指导,帮助同学们提高成绩;五是心理疏导,排压力。六是爱学生而让他经劳苦,受挫折。

      五、包容——教师之修养

      李斯《谏逐客书》曰:“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意思是泰山正是因为不拒绝任何一粒土壤的加入,才能够成就今天的高度;江河湖海,也正是因为不拒绝任何一条小溪的汇入,才能够成就今天的深度。

      季羡林说:“在中国近代史上,胡适是一个起过重要作用但争议又非常多的人物。”1930年4月30日,胡适在对友人的一封信中说:“《西游记》的八十一难,最不令人满意,应这样改:唐僧取了经回到通天河边,梦见黄风大王等妖魔向他索命,唐僧醒来,叫三个徒弟驾云把经卷送回大唐,他自己却念动真言,把当日想吃唐僧一块肉延寿三千年的一切冤魂都召请来,他自己动手,把身上的肉割下来布施给他们吃,一切冤魂吃了唐僧的肉,都得到超生极乐世界,唐僧的肉布施完了,他也成正果。如此结束,最合佛教精神。”

      胡适拿这个例子比喻自己的经历:“我受了十年的骂,从不抱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的太过火了,反损骂着自己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着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如果有人说,吃胡适一块肉可以延年益寿一年半年,我也一定情愿自己割下来送给他,并且祝福他。胡适在中国大陆是个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面对批评他在临终时曾说:“我挨了四十年的骂,从来不生气,并且欢迎之至,因为这是代表了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这就是胡适的人生气度。

      爱憎分明的鲁迅在其文章中曾经对胡适的赞赏渐渐也变成了质疑,甚至是批评、讽刺。而胡适对于鲁迅后来对自己的质疑与批评非常大度、包容、宽容,并不计较,不仅没有因此记恨鲁迅,还在自己的著作《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一书中,将鲁迅放在白话文学中成绩最大的一位。可见胡适这个人是很有包容心的,这也是一个人难能可贵的品质。

      包容之心不仅是对犯有错误学生的一种态度,也是班级工作的一种方法,还是对班主任人格的一种修炼。包容是一种生活哲学,使人高贵,从容,让自己活得更自在、更轻松。有了广博的襟怀和包容一切的心灵,我们的人生才能拥有幸福和快乐。

      1.包容缺点。人总是优点、缺点并存。《水浒》里的时迁虽偷鸡摸狗,却充满正义感;“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是个好美色的浪荡神,却是救苦救难的好神公;东吴大都督吕蒙才智过人,但最尚奢华,好吃鸡舌,鸡毛堆积如山。只有能包容缺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优点,我们的教育就会“柳暗花明”。

      2.允许犯错。无论何人,都会犯错。因为人有七情,不免来点狂喜、来点暴怒、来点悲伤、来点逸乐,这其中“狂则伤人,暴则辱人,悲则厌人,乐则伤志”等过失也就可能发生。面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要过于苛刻,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特别是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以理解之心,包容之心去看待。宽容学生一些片面过激的思想;平常心看待顶撞教师,早恋现象;允许差生存在,不要处处为难他们。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同学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不断进步。没有理想化学生,不可千人一面,对学生要宽严适度,一班“两制”,甚至“三制”。

      3.不可求全。缺乏宽恕,求全责备,教育就会失去尺度。三国诸葛亮足智多谋,唯独待人“察之密,待之严”,要求人皆完人。魏延长于计谋,而不包容他“不肯下人”的缺点,始终用而不信;刘封本是一员猛将,但他认为“刚勇难制",劝刘备因其上庸之败而趁机除之;马谡原是一位善谋不善战的人才,诸葛亮在祁山之战先是对他用之不当,丢失街亭后将其斩首。正因为如此,最终导致临终前将少才寡,后蜀时代无人可用。

      六、激励——教育之良策

      分享两个故事:

      故事之一:一位来自加州鹈鹕湾监狱的囚犯,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次过圣诞节,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各不相同。我第一眼就看见中间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而且非常想要得到它。这时,妈妈却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约翰:你们想要哪一个?我刚想说自己想要那个大苹果,这时约翰却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表扬,我灵机一动,改口说道:“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苹果留给约翰吧!”妈妈听了,果然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约翰却只拿到一个小苹果。

      从此以后,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会伪装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不断说谎。上中学时,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私欲,我会不择手段,之后又学会打架、偷窃、吸毒、抢劫、杀人,直到现在,我被关进监狱终身监禁。

      故事之二: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父亲过生日,妈妈拿来几个苹果。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却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很好,孩子们,你们都说了真心话,这个苹果最大最红也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可这个大苹果只有一个,让我们来做个比赛吧,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每人一块,负责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资格得到它!

      结果,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妈妈,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她一直这样教育我们,在我们家,你想要什么好东西就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为此付出努力和代价!

      两则故事告诉我们;同样是分苹果,一位母亲的做法形成了孩子用说谎来伪装自己,从而使其一步步滑向深渊;另一位母亲让孩子说出真实的想法,引导他们通过不懈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同奖赏,成就不一样之人生。没有激励就得不到最好,没有人争第一。激励不是施舍,也不是无原则的表扬和肯定。激励是什么?激励是竞争,是对付出的肯定,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常理解为被尊重,被关爱,处处从他人志愿出发谋对策。

      七、榜样——教育之力量

      《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的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作为班主任,你的学识,修养,人格对学生有潜移默化作用。特别是你身上所具备的诚信,正直,果敢,阳光,严谨,自律,自信,勤勉等品质,会让你在同学们中间产生威信,让他们崇拜。教师与学生间的交往其实就是一种影响,这种影响就是榜样的力量,面对一个有崇高品质的教师,学生对他就仰慕,会进行朋友式的交往。这样我们的工作就有感染力和影响力,而且会对学生产生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 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任何东西”。榜样是资源,凝聚着力量。具体的典型榜样,往往比接受抽象原则方法、理论要简单得多,特别是榜样如果就在学生身边,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这样由一到十,由点到面,相互感染,竟相仿效。

      汉代杨雄《法言·学行》曰:“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善恶之命,决定了对学生性情、德性、素质的培养,因此不可不明慎。有时致力于学习不如致力于寻找一个好的老师,以在良师的指导下使学习事半功倍。班主任,理应是学生的楷模与表率。

      纪伯伦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照亮。”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为人真诚,品德高尚,用不着自我宣介,自然会感动别人,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仰。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做到。班主任如果语言风趣幽默,钻研业务,教学技艺精湛,行为习惯良好,充满阳光自信,就会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八、惩戒——教育之利剑

      惩戒,教育不可少之元素,快乐教育,情感教育,鼓励教育,赏识教育非常重要,但凡事皆有度,过之而不及。

      孩子的教育并非一味地平坦,中间会有很多的波折。与任何事物一样,赏识也具有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恰到好处,会激发孩子的热情;但赏识过度,孩子就会变得脆弱,难以通过挫折的考验,一旦遇到风吹浪打,便可能折戟沉沙。

      有人做过样一个实验:让两组孩子去完成同样的任务。第一组每人发一个空盒子,完成一项任务就奖励一个弹子;第二组每人发一个装满弹子的盒子,一项任务失败了就拿掉一个弹子。结果发现,第二组孩子的任务完成得比第一组要好许多。

      这个实验证明,惩戒同样是一种教育手段,如果应用得当,甚至比赏识更有效更有用。它不但可以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甚至可以转化成为对孩子的一种激励!

      明代学者方孝孺曰:“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人应有敬畏之心,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才能自觉约束自我,不做出格越轨之事。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任教三十多载,我从不否定惩戒,总认为惩戒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为孩子的成长并非坦途,每个人都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会有很多的波折。过度赏识,孩子就会变得脆弱,难以承担挫折的考验,一旦遇到风吹浪打,便可能折戟沉沙。

      惩戒者,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使其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惩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应是让犯错孩子认识自己的过失并为之承担责任。

      有一个12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打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说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就是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孩子天性活泼,一点没错,然而没有约来的活泼就是放纵,放纵孩子在课堂上搞恶做剧,在课外欺负弱小同学,逐浙演变为不学习,不守纪律,打架斗殴,吸烟喝酒,夜不归宿,包夜上网的问题学生。说什么惩戒是变相体罚,有背《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育法》,不过是家长溺爱孩子的借口和一些媒体博人眼球的美丽谎言。我常讲,教育往简单说,就是习惯教育,其中包括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待人习惯,处事习惯等。好习惯不会自然形成,合理约束,必要惩戒,健全规章制度是形成良好习惯的保障。

      当下,不少孩子遇到成绩不好或其他挫折,便跳楼轻生,与赏识过度是脱不了干系的。因此,对孩子的教育,赏识,表扬,鼓励,包容,理解固然重要,批评惩戒也不可缺少。甚至有时,惩戒比鼓励效果要好。新加坡教室前挂一把戒尺,什么意思?就是学生犯错性质恶劣可以适当揍他。没有惩戒的教育一定不是好教育。这里的惩戒是指教育惩戒。惩戒要有一个度,肢体对抗不是好办法。教育惩戒是指罚打扫卫生,擦黑板,抄写课本知识点,写检讨,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站着听课,回家反省等。

      九、因材施教——教育之起点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讱。”

      孔子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同一个问题,总是针对学生材质禀赋的差异,或者根据自己对学生发展的预测和期望,给予不同的解答。孔子当时还没有出现班级教学,虽有集体讲习,却重在个别教育,而个别教育,正是因材施教的最好形式。

      宋代学者朱熹在《论语集注》说:“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此可见。”这就是“因材施教”这一命题的出处。“因材施教”虽不是孔子的原话,却是对孔子教学实践中一条基本原则的准确概括。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事倍功半,收效不大呢?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不能因材施教,不了解学生,不能判断其秉性。《孙子·谋攻篇》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教育只有与学生同道,方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育人和培育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因此作班主任工作要注重因材施教,花费时间来了解学生的性格、智商、情商、特长,秉性、言论、习惯,明确学生优点和缺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教育学生,避免教育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可答其所问,成就其德行,长善救失,促进个性的发展,培养出各种人才。

      十、刚柔相济——管理之艺术

      水是柔绵的,它是静而无声的,但是它又能煞时波涛汹涌,有倾覆之势。水还是这世间万事万物的滋养源,它滋养万物,给与生命以活力,也柔化万物,能化解各种矛盾,柔化时间伤人的棱角。善,吉也,美好的,高明的。上善,最美好的境界,最高明的方式,最正确的方法。“上善若水”就是能够像水一般,能弱能强,该坚硬的时候,不惧一切,就像猛浪一般汹涌;该柔和的时候,就像大海一般包容万物。

      “上善若水”是管理者追求的一种境界。说具体一点,就是管理者在待人处事时做到刚柔相济。刚与柔也并非仅指一个人的个性,更是管理的一种智慧。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质;刚是一个人的骨头,就是使人站立起来的东西。柔是一种魅力,一种收敛,一种方法,一种春风宜人的温馨;柔是一个人的皮肉,就是使人光彩照人的前提。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就不能自强,不强就没有威严和执行力。人也不可无柔,无柔则不亲和,不亲和就会陷入孤立,孤立就会没有威信和尊严。刚柔相济,以柔守之,以刚克之,二者不可偏废,才能无往而不胜。

      教育犹如烹饪,食材,佐料,火侯,合理用之,烧出的菜才会色香味俱全;教育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戒、包容、理解、榜样、关爱、说理、交心,什么都应该有。缺失其一,就会营养不良。

      电影《无问西东》里有一句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有“正气、大气、锐气、和气、骨气”的做人气度;要有“高雅、睿智、亲和、自信、有礼”的精神气质。如果做到了这些,我们这群“仰望星空”的平凡之人,也就成了被仰望的“星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