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职业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

    时间:2023-06-21 14:59: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职业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xx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正式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以来,许多地方和职业院校及职业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在过去实施“岗”“课”“赛”“证”不同要素组合融通的基础上,对“岗”“课”“赛”“证”四要素一体化设计,进行了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形成互相作用与互为补充的模式,对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由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推进实施时间不长,调查发现,操作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岗”“课”“赛”“证”各要素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融会贯通和形成育人合力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内涵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基于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取得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基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史,对以黄炎培先生为代表的教育家大职业教育观和“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等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新时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做学合一”的生动实践。“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中的“岗”是指职业院校学生所学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课”包含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赛”是指职业技能竞赛,“证”是指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目前四要素对知识学习与技能锻炼考查的比例来看,“课”“证”是“学”的主要实现形式,“岗”“赛”是“做”的主要实现形式。以岗位育人突出实践,以课程育人夯实基础,以比赛育人展示提升,以证书育人规范达标,更加适应产教融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要突出“综合”二字,关键是处理好四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曾天山提出要在教学改革中将“课”作为核心要素进行一体化设计,对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来说,“岗”是方向,“课”是基础,“赛”是示范标杆,“证”是评价检验。xx分析了xx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即“以岗定课”重构课程体系,“赛证促学”创新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以评促改”提升教学质量。x从x大职业教育观出发,将四要素分解为教育元素即“课”和“赛”以及社会元素即“岗”和“证”,通过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更好发挥立德树人、知识讲授、技能传授、技术研发以及社会服务等功能。学者基于院校实践构建了“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四轮驱动的育人模式,为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供了路径。

      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实施现状调查

      (一)调查情况概述

      为了解“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实施情况,发现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对策,xx年下半年,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和线上线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省的一些职业院校教师进行调研,了解职业院校探索实践“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情况。第一阶段调查问卷设计了四个层面20个题目,调查内容包括:受调研教师基本信息,包含所在地区与所属专业(学科)大类、所在学段等;院校重视程度,包含出台文件、举办培训和激励措施等;实践探索情况,包含“岗”“课”“赛”“证”要素融通类型、竞赛和证书覆盖面、实践方式方法、校企合作内容等;找出存在问题,包含职业教育适应性、竞赛和证书育人与要素融通等方面的问题。问卷题目在参照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上,结合课题需要设计,邀请专家指导论证,并根据小范围前测结果,进行部分调整后予以发放使用,确保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在调研对象的选择上,尽可能避免同一个学校参与调研教师过多,从而影响对所在地区整体情况的判断。调研问卷发放覆盖了逾3000名教师,回收339份问卷,有效问卷317份。受调研教师在地域分布上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专业(学科)分布上覆盖了教育部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xx年)》涉及的所有19个专业大类以及公共基础类学科。问卷中,还邀请愿意接受访谈的受调研教师登记联系方式并公布了课题组联系方式。第二阶段访谈中,课题组对能联系到并表示形成了一定“岗课赛证”模式的院校教师进行了线上和线下访谈,这些教师来自xx、xx、xx、xx、xx和xx等省份。从两个阶段调查结果看,各地职业院校有序推进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进行了多方面实践探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实践探索

      调查显示,职业院校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过程中,由四要素中的“二元融通”逐步向“四元融通”拓展,现阶段,推行“岗课赛证”四元融通的院校仅占15.77%,二元融通和三元融通仍是采用相对多的融通模式。在“岗课赛证”融通实践中,职业院校主要采取以下做法:完善人才培养方案(65.62%)。一些“双高”校、“双优”校将行业人才认证标准、对口合作企业能力素质要求与大赛项目技术技能要求等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有的院校实施公共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方向课分段教学,二、三年级根据行业企业未来一两年人才需求确定专业方向。优化调整教学组织形式(62.15%)。有些学校开辟第二课堂与正常课堂主辅结合;有些将计划达到的职业技能等级和标准分解融入不同的学年和学期;有的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扮演职场、赛场与考场的不同角色,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情境下各类角色的诉求,一定程度增强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完善学分制建设(45.74%)。部分院校将考取证书纳入教学目标,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完善课程考核评价形式,课程成绩或学分由取得的证书和竞赛成果转换。编制要素融通的校本教材(29.34%)。一些院校的精品课程将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竞赛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有关内容融入到校本教材当中。拓展校企合作形式与内容。如表1所示,针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十条鼓励采取的十五个方面校企合作内容,职业院校采取较多的有开办订单班和冠名班联合招生就业(59.94%),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55.21%),利用企业实践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52.37%)等。

      (三)当前“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推进实施存在问题分析

      实施“岗”“课”“赛”“证”不同要素融通后,如图1所示,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习学生)满意度和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满意度等取得显著改善的职业院校仅占33%,实施效果还不够明显。目前,“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推进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

      1.综合育人改革动力不足

      调查显示,职业院校对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总体上重视程度不够高,组织相关培训交流活动的职业院校仅占34.07%。尽管有89.91%的职业院校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或考取职业技能证书,但仅停留在为参赛而参赛,为考证而考证,未能将参赛和考证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深入实施势必需要对现有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等进行大幅度改革。在政策没有细化和缺乏一定数量地区内综合育人改革成功典型案例前,大多数院校还处于观望状态,缺乏主动先行先试的勇气。

      对教师而言,虽然大多数学校会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与评优评先等方面考察教师指导学生参赛获奖等情况,但由于课外指导学生参赛和考证不计入教师工作量,教师将指导参赛重点放在了选优培优上,甚至几年间安排指导同一批学生参赛,对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改革鲜有助益。由于缺乏“岗课赛证”融通的教材,49.53%的受调研教师认为竞赛和考证对正常教学实践助力不足,41.32%受调研教师表示相关资源未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

      2.育人目标不够明确

      院校组织方面:许多院校将竞赛和证书主要作为展现学校育人水平的宣传工具,用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竞赛和证书对学生的育人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出来,存在工具化倾向,未能充分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49.21%的受调研教师认为以取得比赛名次或取得证书为首要目标淡化了育人作用。育人目标不明确使得竞赛和证书在一些学校成为选拔学生的手段,为取得较好的竞赛成绩,部分学校更加注重培优,忽视大多数学生技能提升,61.83%的受调研教师表示竞赛和证书面向的学生群体覆盖面较窄。有的学校组织参加竞赛经验较少,难以取得满意的成绩,一定程度挫伤了积极性,停留在派员参赛,校内选拔流于形式。

      竞赛和证书评价方面:对学生适应职场能力素质来说,需要综合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而赛事组织者和证书颁发者则希望通过简单直接与客观量化的形式进行评价,普遍倾向于结果导向,淡化了过程性评价。赛事的部分评价标准不科学,一些教师和学生抱着碰运气的心态参赛;证书考查的知识技能较为固定,学生依靠死记硬背考取证书。正是因为竞赛和证书形式与内容设置本身存在一些不适应性,学校不可避免地对各要素进行简单叠加,增加了学生学业负担,消减了学生对参加竞赛和考取证书的积极性。

      3.教育教学适应性不强

      调查显示,一些职业院校在许多方面的职业适应性存在不足,如62.15%的受调研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内容形式与企业生产运作模式有一定脱节,58.99%的受调研教师表示自己缺乏相关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由于受3年多新冠疫情影响,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非毕业班学生现场实训,遇到了空前挑战,课堂教学更加依赖于教材。职业院校学生未来大多数进入中小微企业从事一线技术工作,而很多教材基础理论内容较多,所谓的实操内容相对贴近大型企业,对学生而言难懂难用。如现有一些面向高职的课程教材《电子商务》,大篇幅介绍网络和通信基础及EDI等基础理论内容,许多应用层内容是围绕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商务网站的建设展开,对信息技术终端产品应用介绍较少,对即将进入中小微企业依托主流电商平台开展商务活动的学生来说,这些知识技能缺乏适应性和实用性。部分职业技能证书考查的知识点也与职业院校学生学情存在脱节,对学生来说难学难考。校企合作形式单一,一些学校办学实力不足,大部分专业缺乏人才培养对口合作企业,专业方向不够精准,难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等。

      4.各方主体缺乏协同

      竞赛和证书存在壁垒。“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需要协调的实施主体包括产业界、教育界、竞赛界、证书界以及职业院校教材和证书培训教材出版界等相关主体,而各要素间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以“1+X”证书为例,部分“X”证书由教育部门确定的行业企业组织实施,缺乏权威性;若干企业设计的证书对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的适应性也有待商榷;加之没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可,许多行业内其他企业不了解甚至不知晓此类证书,在学生就业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较为有限。36.91%的受调研教师认为竞赛设计和证书认证标准本身与企业实际生产运作存在一定脱节,缺乏企业认可度。此外,30.91%的受调研教师所在学校尚未建立其他形式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参赛和考证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育人资源供需不平衡。各要素相对独立和自成体系,造成了校内外教学资源的重置和浪费。推进各要素融通需要在教师、教材与教学保障等方面进行投入,单靠一所学校难以负担。调查显示,西部省份职业院校推进力度整体上不如中东部省份,反映出办学资源对“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推进实施的制约。此外,对企业而言,虽有资源也有用人需求,但企业生产线无法供技术技能经验较为欠缺的学生实习实训,并存在安全风险。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以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种为主,难以达到锻炼技术技能的效果。

      三、“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优化策略

      (一)厚植底色:明确育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面向职业教育和面向每一名职业院校学生的育人机制。各要素育人特别是“赛”“证”育人不能重结果,轻过程,成为学生的选拔手段和学校的宣传工具,应注重发挥不同要素的思想教育作用,融入每一个学生的育人过程。学校组织校级职业技能大赛不应以选拔优秀队伍参加地方比赛为目的,而应树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校内与国赛、省赛有机衔接的常态化竞赛体系和教学体系,将竞赛和考证纳入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提升竞赛与考证对学生德技并修的作用;通过班级、院系和学校分级竞赛,竞赛队伍不定期随机调整,锻炼每一名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灵活应变与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和敬业乐群的职业精神,了解行业前沿做好职业规划,通过竞赛使教材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营造每名学生争相成才、乐展其才的积极氛围。地方竞赛组织者适当增加参赛队伍数量,可要求学校按照学生数量成比例推荐竞赛队伍,比例的确定要确保赛事对学生的覆盖面,同一项目不同年份要求不同学生参赛;随机抽选竞赛队伍,更科学考察学校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职业技能各类证书紧密联系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发展实际,将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作为重点考查内容。在各个课程的各类要素中挖掘职业精神、竞争意识、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促使课程思政职业化。同时,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如果有违反或违背职业规范、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在一定时期内不允许参赛或考证,情形严重的取消考取的证书并在若干年内不能重新取得。“岗”“课”“赛”“证”共同作用,有机融入“三全育人”,发挥对学生职业理想、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体验、培育、巩固和检验作用。

      (二)彰显本色:突出类型定位,强化技术技能

      “实践出真知”。技术技能实践教学与公共和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是有机一体的,具有适应性的知识能更好指导实践。要践行黄炎培先生“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业教育教学原则,在“做”与“学”,“实”与“理”的相互融合、相互贯穿,相互促进上下功夫。由黄炎培先生提议和中华职业教育社创设的中华职业学校在20世纪30年代的教学实践有一定借鉴价值:商科在授课之前,先带学生到银行、公司和交易所等实地参观;机械科第一和第二学年则每天先习后学,实习半日,学习半日;土木科每周实习测量并赴校外见习。技术技能教学需更加符合认知规律,可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后,一年级第二学期或暑假,在做好安全防护与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安排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参观实训,并与企业师傅结成师徒对子,践行学徒制,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在未来学习中得到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二年级每学期定期安排几次实地实训;在岗位实践和课程学习中有机穿插竞赛和考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类型定位教师评价指挥棒作用,优化绩效考核、奖励激励机制,待遇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加快职称改革与薪酬改革等改革步伐,为教师参与企业锻炼、证书考取、竞赛指导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将参赛和考证学生占上课学生的比例作为考核教师的指标之一,调动教师参与综合育人改革的积极性,增强课程适应性和实践性,实现由讲授教材到讲授职业、制作课件到谋划育人的转变和提升。帮助学生通过“岗”感受锻炼技能,“课”分解传授技能,“赛”巩固提升技能,“证”规范评价技能。

      (三)突出特色:紧密对接产业,深化校企合作

      “岗”“课”“赛”“证”之“融”,源自校企之“通”。新《职业教育法》第四十条规定职业院校“应当注重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并明确了合作形式,提出了鼓励采取的十五个方面合作内容;也明确了企业在职业教育工作中的权利义务和优惠条款。对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高等教育法》鼓励开展协作,《义务教育法》则没有相关内容,较之普通教育,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应当应具备的法定职责和鲜明特色。对职业院校来说,校企合作不仅是必行的,也是可行的,新《职业教育法》第四十条是校企合作的行动纲领。加强地区人力资源市场调研和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以职业岗位(群)需求为导向开展设置专业和方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开展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实践活动、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举办校级职业技能竞赛等合作内容。竞赛要改变现有的产业界和行业企业当配角的局面,竞赛组织方、承办方、赛项评委和参赛队指导教师均可由行业企业专家与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场地等保障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除了技术比拼式竞赛外,可借鉴中华职业教育社曾多年举办职业学校出品展览会的历史实践,组织对学生技能和作品集中展示。通过赛事和展陈搭起学生和企业的桥梁,使竞赛和展陈成为学生展示技能、展示成果、沟通企业、接近职场、了解前沿、成果孵化以及提前确定就业意向的平台。对紧缺型技术技能人才可以通过赛事加大宣传力度。学校组织校赛和展陈邀请企业参与。证书要着力提升在行业企业中的知晓率和认可度,按照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最通行的标准确定考试大纲,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技术能手指导并参与制定考试大纲和出题等工作。证书考试内容设置上减少需要死记硬背的陈述性概念内容,增加知识的灵活运用和企业项目实际运行案例分析。证书涉及的技术技能评价亦可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技能人才担任评委,职业素养方面的评委可由行业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在增强证书对行业企业适应性的同时,进行推广和普及。通过各要素的有效融通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供给端和行业企业需求端有效衔接。

      (四)注重成色:优化资源配置,共建共享共通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黄炎培大职业教育观的具体实践,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需要软件配套,也需要硬件支撑,涉及不同类型的资源。不仅需要职业院校作为教育界主体与产业界、竞赛界和证书界等有关方面的外部联结,也需要同本地和外地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界内部联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战略任务,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要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员工上岗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与行业企业和其他院校共建共享,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产业学院,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职业院校教学班和企业职工岗前班以及院校教师实践锻炼和企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穿插安排,共学互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虚拟仿真技术,探索建设依托元宇宙技术的实践基地,使受训人员得到真实体验,同时减少残品浪费,降低操作安全风险。校本教材要对接产业需求,安排竞赛形式的实践内容,根据竞赛最新趋势及时调整活页教材内容;对考证知识技能点增加索引,配套与考证衔接的习题;将学生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素材纳入到校本教材内容中,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对一些新兴产业和新设专业,可利用东西部协作制度红利,不同职业院校间跨地区结对帮扶,开展远程教学与远程实训观摩等。竞赛方面,除了校赛、省赛和国赛外,可常态化举办本地和跨省同类型职业院校以及与行业企业生产线之间的一对一友谊赛和校企联赛。证书方面,完善培训评价组织资质退出和证书实施资格退出机制,提升证书质量。一些证书除了考查外,还要进行培训才能取得,应加强教育界、产业界与证书界的成果互认,培训师资交流,将培训环节用学校课程学习和岗位实践代替,减少学生学业压力和考取证书的成本。此外,证书的等级确定可以将竞赛成绩作为参考依据,促进“赛”“证”之间的融通。使“岗”“课”“赛”“证”成为教育界、产业界、竞赛界、证书界外部联结以及内部联通的互动方式和重要载体。

      四、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赋能职业教育激发院校办学活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也能够加大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供给,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帮助企业提质增效,促进产业发展进步。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要充分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新《职业教育法》的贯彻落地,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成效。只有明确育人目标,突出类型定位,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激活职业教育的一池春水,改变各方主体不敢为、不能为和不愿为的情形,竞相参与综合育人改革,将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光明前景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