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提升群众体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度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3-07-25 17:18:1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提升群众体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度的路径研究

    随着抖音等互联网直播平台的兴起,体育明星进行直播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群众体育是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普及到全社会的体育活动,指人民大众为达到增强体质、丰富生活、娱乐休闲,提高生活质量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党的十八大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文化软实力之魂”、“寻求最大公约数”等词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做出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的战略要求。如何将群众体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值得深入研究。推动群众体育公平、公正、共建、共享无疑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国内也有不少专家做了研究。反之,在群众体育建设中融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度也将有利于促进群众体育的健康发展。

      一、群众体育建设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性

      (1)宏观层面:实现体育强国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必备“软件”。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体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的重要思想,体育强国建设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群众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xx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来,我国定下了三步走的战略。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第二步目标的关键阶段,即“到2035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5%以上….…。要实现国家的宏观目标,就需要硬件和软件“两手抓”和“两手硬”。这里的软件建设就绕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践行。例如,就国家层面来说,在群众体育建设中嵌入“和谐”理念,能够推动群众在体育中体会到自身与社会的、自身与他人的和谐关系,更好地投入工作与学习;就社会层面来说,在群中体育中嵌入“平等”的理念则有助于群众更加珍惜政府在分配体育资源方面的努力,让群众更加具有获得感;就个人层面来说,弘扬“诚信”的理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将有助于群众在体育赛事中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提升社会文明度。

      (2)中观层面:实现体育“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在改革开放40多年进程中,原有的阶层被打破,社会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转变,新的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逐步形成,已故的社会学家陆学艺第一个在中国社会按照财富、权力和文化三种资源的划分,提出了“十大阶层”的理论。中国社会的基层分化就意味着每个阶层掌握的资源是不同的,体育资源也是如此。每个阶层之间以及每个阶层内部就有可能因为资源的差异以及资源分配的不平衡而产生矛盾。例如老年群体体育锻炼欲望强,但是受制于大众体育资源的供给,他们可能会和其他年龄群体发生冲突,老年广场舞群体和中学生篮球队群体因为抢夺健身阵地发生冲突的新闻报道也屡见不鲜。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逐步加快提高体育资源总供给量的步伐,同时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软硬兼施”缓解人均公共体育资源不足产生的矛盾。

      (3)微观层面:培养群众高品质的体育生活的助推器。近些年来,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群众体育的投入,体育资源供给量明显上升,群众的获得感也得到加强。以xx市武陵区为例,截止到2020年底,就硬件而言,武陵区体育馆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在14个乡镇、街道修建了不少于600平方米的室外文体活动场地。体育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存在部分群众体育生活参与度低的现象,有学者曾经在xx年对3000多名18~75岁居民的锻炼参与情况及动力特征进行研究显示,1/3的居民普遍是只想而不做。这种现象就涉及到部分群众体育价值观的问题。群众体育价值观就是群众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需要程度的观念,它决定群众体育行为的取舍,按照其内容来说,群众的体育的价值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娱乐的价值。当前,部分群众体育价值观往往以生理价值为主要取向,而对其心理、文化和娱乐价值认识不到位,导致对群众体育的评价低并且参与度不高。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就需要在群众体育建设过程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群众的体育生活进行提质。例如,可以多鼓励社区群众自发参与体育社团,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体育锻炼的社会价值。

      二、群众体育建设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现实问题

      (1)思想上,对群众体育建设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当前我国正从体育大国朝着体育强国阶段迈进,这意味着群众体育建设的要求和难度比以往更大,用科学哲学的话来说推进群众体育已经成为一项“系统工程”而非“线性工程”,这对各个要素整合、均衡、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体育与经济、文化、旅游等要素浅层次融合甚至完全两张皮的现象。一个地方的文旅融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除了创新因素外,更离不开其文化底蕴、群众素养、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例如今年xx省黔东南州台盘乡的一项篮球赛事火爆全网,引起广泛关注。它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贯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赛事并没有NBA那样的硬件设施,也没有某些大型联赛的昂贵奖品奖金,但该赛事有当地党群相连、干群关系融洽的良好基础,有村民之间的淳朴、友善、文明、和谐的乡风民俗,有其他职业联赛没有的村民广泛认同、广泛参与,有地方特色的“瓜果牛羊”乡土奖品,体现了xx当地乡村特有的文化氛围,在互联网新媒体的裂变宣传中自然达到了体育效益、文化效益、旅游效益的三赢。

      (2)内容上,群众体育和体育精神的挖掘和传承结合不够。全国各个地区本土体育活动开展许久,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体育人物,但对他们的优秀事迹的宣传,对他们展现出来的有待进一步加强。以xx市为例,xx籍运动员已经实现了奥运会上奖牌零的突破,从零到有这是一大步的跨越。例如,东京奥运会皮划艇项目铜牌获得者张亮,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个人的拼搏,还体现了和xx籍运动员周玉等整个皮划艇团队“传帮带”的精神;又如曾经获得过1991年世界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二枚金牌的xx、xx年世界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二枚金牌获得者雷诗琪等,这些中学生体现出来的青春奋斗精神也值得挖掘;临澧籍残疾运动员黄兴多次在国际比赛中夺冠………宣传体育健将的拼搏事迹显然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体育精神的传承。

      (3)方法上,缺乏多元路径提高立体覆盖面。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是两条主线,但我国长期依靠“举国体制”来进行竞技体育,这种体育人才培养方式对竞技体育的快速成长帮助巨大,却无法完全服务于群众体育。要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均衡发展,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互促进是一个必须做好的课题,否则很容易出现一强一弱两个极端的局面。例如高校的体育运动设施、体育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的体育指导以及德育教育在任何城市应该说都聚集了较好的资源,应该在带动全民体育发展和群众体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高校的体育资源大多面向高校师生等特定群体,对周边群众的体育知识教育和德育辐射影响有限。体育资源的高效利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需要政府部门、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体育名人、人民群众等多方努力,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群众体育均衡发展。

      三、“三化”路径促进群众体育中核心价值观弘扬

      (1)文化体育“教化”。一是要整合文化体育资源。挖掘、整理和宣传地方红色体育故事、体育人物。革命家林伯渠就是陕甘宁边区体育委员的名誉会长,1942年他还同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一起决定每年的9月9日为陕甘宁边区体育节。发掘这些优秀的红色资源为群众体育服务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的。二是为体育赋予“文化”属性。xx市本地的举重、赛艇皮划艇、羽毛球、射击等是传统优势项目,除了羽毛球群众参与比较广泛以外,其他都属于群众基础比较薄弱的项目。但无论什么项目终归是一种体育美学、人类美学,只要找准结合点就能挖掘其文化属性与社会价值。比如东京奥运会奥运举重冠军吕小军一度火到国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借助新媒体积极宣传自己,一举撕掉了举重项目在某些人心中“傻与笨”的刻板标签,将这一项目打上了“力与美”的文化符号,使得举重带有了文化属性。三是举办文化体育赛事。xx市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百团大赛”、亲水健身节、万人健步行、马拉松赛等都引发全省甚至全国关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红色阵地和群众赛事联系起来,实现综合效益,让群众在日常的娱乐中接受红色体育的熏陶。

      (2)民间体育“优化”。有学者将政府与民间体育力量的良性互动归纳为“民动官助”、“民引官动”以及“官民互动”三种模式。通过三种模式的建构,形成全民体育的良好格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首先是构建”民动官助”模式。一般说来,在这种模式应用于群众基础广泛的体育项目,并且有条件成熟的体育团体和组织起着推动作用,而官方力量则处于助力作用。例如xx市“百团大赛”活动已经形成一大品牌和亮点,政府只需要顺势而为定期举办广场舞比赛,这就是典型的民间体育力量为主,政府为辅的“自下而上”的模式。其次是构建“民引官动”模式,这种模式以官方力量为主。比如xx市拥有一定的“非遗”体育与舞蹈资源(板龙灯、尧天坪龙灯、虾灯舞等),但这些传统体育资源受众比较有限需要政府的深度介入。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挖掘和整理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赛事,确立“非遗”体育项目继承人,提升群众的了解度、认同度、参与度。最后是构建“官民互动”模式。这种模式是政府与民间体育力量共同努力构建。例如xx市政府成功举办过三届的亲水健身节就是联合轮滑俱乐部、太极拳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开展的。这些俱乐部拥有一定的实力,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通过和民间与官方互动就能够很好地实现双赢。

      (3)竞技体育“润化”。竞技体育作为国家与地方的重点项目备受关注,体育资源也相对集中。但体育资源总体是有限的,应该推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竞技体育“润化”群众体育,让群众体育焕发新机。一方面要搭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对话平台。随着抖音等互联网直播平台的兴起,体育明星进行直播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不少群众虽然拥有健身的热情,但缺乏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获得优质体育资源的途径,文化体育部门可以搭建网络平台让竞技运动员和群众直接沟通和指导,充分体现体育资源“共享共建”的理念。以刘耕宏走红为例,凭借着明星自带的影响力和专业的健身知识迅速火出圈,掀起了一波网络健身热潮,还带动了全民体育资源“网络共享”。职能部门可以鼓励本乡本土的地方一、二线运动在不耽误本身工作的情况下搭建这样的联动平台,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良好融合中实现良性传播。另一方面要树立本土竞技偶像,树立本土精神品牌。通过挖掘和整理历年地方优秀的体育健儿事迹,挖掘、整理和宣传时代性的中华体育精神,宣传和推广地方优秀运动员,树立先进典型。今日中国已经摆脱了“唯金牌论”的沉重负担,群众对竞技体育有了更强的包容性,但我们仍然可以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宣传本乡本土优秀竞技健将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体育精神,激发群众对家乡、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