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基于教育的本质谈谈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时间:2023-10-20 14:02: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基于教育的本质谈谈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从教育的构成要素来讲,教育的构成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由此来看,如果想让学前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就要充分到各个要素的重要性。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教育哲学通论》是黄济教授的一部教育哲学研究类的专著,这本书介绍了中外教育哲学思想,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于教育的本质进行了阐述。柏拉图说,教育就其最高意义而言是哲学。浅显的认为,对于教育哲学的讨论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的目的、将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讨论当下及未来教育的发展走向。因而将对于哲学的思考置之于具体的教育问题的思考之中,才会更加有利于我们把握教育的本质。

      一、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对于教育的本质的讨论已经争论了许久,长期以来对于教育的认识也更多的放在其功能性上,而忽视了其本体性。“教育是什么”的问题是教育学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探讨教育的本质所要解答的问题。

      (一)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教育本质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自人类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以来人们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且不同学者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也有所不同。黄济先生对于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进行了梳理,并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对于教育进行了全面论述。

      当代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教育是上层建筑。这一观点主张教育是上层建筑的观点认为,教育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具备了作为上层建筑的特点。一定社会的教育,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又转过来为政治和经济服务。第二,教育是生产力。主张教育是生产力的观点认为,现代教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把科学技术这种一般社会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的桥梁,教育已间接的或直接的参与了物质生产的过程。第三,教育的“双重属性”说。这一流派的观点认为,从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来看,它具有生产力的性质,也有上层建筑的性质;从教育的内部结构来看,他既有生产力的成分和因素,又有上层建筑的成分和因素。第四,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观点认为,教育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上述四种主张,对教育本质的把握都有一些启示,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如主张教育是上层建筑的观点,对教育的复杂性特别是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就缺乏有力的说明;主张教育是生产力的观点,容易忽视对人的全面培养,抹煞教育的阶级界限;主张教育是实践活动的观点,也缺乏全面说明教育这种实践活动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区别和联系。当前有学者指出,教育就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就是个体的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既有体现出社会的要求,又要反映出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对教育本质的把握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发展规律。

      (二)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谈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在对教育本质的几种观点进行了探讨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出发去理解教育,通俗意义上来说即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古至今有许多学者都有相类似的观点,但论述最为完整、全面、精辟的当属马克思。马克思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马克思主义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第二,实现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三,全面发展,不仅不排斥而且需要个性发展;第四,全面发展的概念也是发展的。透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认为,在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结合时代发展与我国的经济、教育发展实际情况,这有利于对于教育问题认识的不断发展,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确保对教育本质的认识的时代适切性。

      二、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在探讨过教育是什么的问题之后,将视野聚焦到学前教育,想谈谈对学前教育的几点简单认识。当前学界对于学前教育有较为普遍的认识,即从年龄上来看,学前教育是以0-6、7岁的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基于上述对教育的本质及教育的目的论述来说,学前教育是培养0-6、7岁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那么学前教育要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呢?认为应该从学前教育的场所、内容及主体三个方面来谈。

      (一)对学前教育场所的理解

      提及学前教育,多数人头脑中最直接的联想是“幼儿园”或者“托儿所”等托有机构的画面。这种联想并没有错,但是在某种层面上我们局限了对于学前教育场所的理解。从托幼机构的最初创立之初至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将幼儿园数量、适龄儿童入学率、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等与其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划上等号,长此以往,在大众的视野中也将学前教育机构与学前教育之间划上了等号。实际上,这种“等式”并不成立。首先,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学前教育乃至教育的产生远早于专门的教育机构的产生,学前教育最初的目的在于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因此一直伴随着人类生活的实践;其次,从学前教育机构的定位来看,学前教育的覆盖范围远比托有机构的教育更加复杂。因此,学前教育并不是局限在托有机构中所进行的教育,还涉及到了家庭、社会等各种场所。

      (二)对学前教育内容的理解

      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是教师作用于学生的影响物。不少一线教师将学前教育的内容片面理解为学前教育课程,将学前教育内容的范围限制在某些课程模式之中。一些幼儿园教师甚至逐渐将关注的重心放在课程的选择、开发与实施上。应当认识到的是,学前教育并不是单纯围绕课程而展开的活动,仅仅有课程是不够的,还需要关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幼儿的生活与需求,在围绕教育内容展开活动的过程中关注儿童的发展。如果一味的关注课程而忽视了内容展开过程中儿童的发展,那学前教育实践也将出现本末倒置的弊病。因而,回到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学前教育应当以儿童为中心,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也应当充分考虑儿童的发展需求,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

      (三)对幼儿教育主体的理解

      从教育的构成要素来讲,教育的构成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由此来看,如果想让学前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就要充分到各个要素的重要性。将视野聚焦到教育的主体来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成为重要的主体。因此,教师、家长和学前儿童都应成为学前教育实践的重要主体。学前教育的本体性功能就是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因此,在这一方面广大幼教工作者都能够较好的关注到,但往往容易忽视家长和教师的主体性地位。为什么说家长和教师也应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主体?一方面,以《幼儿园工作规程》来看,规程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并指出幼儿园要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另一方面,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专业素质也会影响到学前教育的质量。因此我认为,学前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的应该是将幼儿、家长、教师都囊括在内的教育。

      结束语

      以上就是透过教育的本质对于学前教育的简单思考,由于相较而言缺乏一线实践经验,对于学前教育问题的思考可能不甚深入,期待日后对于学前教育的理解的深入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会是一种认识上的深入,更是思想上的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的本质 学前教育 教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