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申报材料 > 正文

    2020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时间:2020-09-29 07:52: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西桂林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撰.文(zhuàn)应和.(hé)星宿.(xiu)咄.咄逼人(duō)

    B. 揶.揄(yé)迤逦.(lǐ)谄.媚(chǎn)言简意赅.(gāi)

    C. 哽咽.(yè)狞.笑(níng)倔.强(jué)苦心孤诣.(yì)

    D. 无垠.(yín)贿赂.(lù)绰.号(chuò)彬.彬有礼(bīn)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A项读音有误,“撰”应读zhuàn,“和”应读hè,“宿”应读xiù。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铿锵战战兢兢相提并论

    B. 虔诚韬光养晦大相径庭

    C. 麒麟司空见惯首屈一指

    D. 狼籍今非夕比人情世故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D项书写有误,狼籍——狼藉,今非夕比——今非昔比。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14日,在俄罗斯世界杯的揭幕战上,沙特队出师不利

    ....,负于对手。

    B. 酷热的天气里,人们大多躲在房间吹空调,大街上行人寥寥无几

    ....。

    C. 桂林各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工作人员循规蹈矩

    ....,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D. 安朗看到电视上的特技表演,很是羡幕,却只能望洋兴叹

    ....。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C项使用有误,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与句意不符。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6月初,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相继发生两起森林火灾,近千人赶赴扑救。

    B. 6月6日,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全市55所高校约4000余人参与了本次盛会。

    C. 2018年高考期间,全国天气复杂:南方台风来袭,北方高温炙烤……

    D. 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三下南海探测,在深海探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B项有语病,前后矛盾,去掉“约”或“余”。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下面语句的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

    ②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

    ④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

    ⑤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

    ⑥一些人在立志时则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A. ③⑤①⑥④②

    B. ③⑥④②⑤①

    C. ⑤④①⑥②③

    D. ⑤①④⑥②③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本题按照议论文总分的论证方法排序,A项正确,③提出问题,⑤①介绍错误的立志方法,⑥④②介绍正确的立志方法。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B. 《资治通鉴》是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 《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B项表述不正确,司马光是北宋文学家,《资治通鉴》并不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综合性学习

    研读下列四则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历代字典辞书收录汉字字数统计

    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材料二】常用汉字使用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材料三】自秦代统一文字以来,说不同方言的中国人都使用统一的汉字,认同这个符号系统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汉字成为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材料四】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声调,读起来婉转动听,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汉字结构讲究对称,字形优美,其书写诞生了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许多汉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着紧密的联系,“笑”字,活泼可爱;“哭”字,愁眉苦脸。汉字构词能力很强,比如由“花”可以组成“红花”、“白花”、“鲜花”等。

    7. 与上述四则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吻合的一项是()

    A. 汉字在数量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多,数量庞大,但常用汉字有限。

    B.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掌握2000-3000个常用字就能够阅读一般的书刊。

    C. 汉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交流工具,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 汉字具有极强的构词能力,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构成新词,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文字。

    8. 某地将举办“汉字听写大赛”活动,请代为挑选一幅最恰当的对联()

    A. 承先启后传千年文化,继往开来扬时代精神。

    B. 抑扬顿挫听先贤教诲,方正平稳育民族精神。

    C. 横平竖直是祖先脚印,轻描淡写如历史回声。

    D. 一字一音是汉语本色,一笔一画如多彩人生。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材料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C项理解分析错误,自秦代统一文字以来,汉字成为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需要注意以下情况: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以材料的主题背景“汉字听写大会”为内容,B项最恰当。“抑扬顿挫”是听到的声音,“方正平稳”是写字的特点,与“听写”意思相符,上下联写出了汉字的文化价值。

    阅读《你了解太阳吗?》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慧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②天文学家把太阳结构分为内部结构和大气结构两大部分。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可分为太阳核心、辐射区、对流层3个部分;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

    ③太阳的核心区域很小,半径只占太阳半径的1/4,但却是产生核聚变反应之处,是太阳的能源所在地。

    ④太阳内部0.25-0.86个太阳半径区域称为太阳的辐射区。辐射区约占太阳体积的一半。太阳核心产生的能量,通过这个区域以辐射的方式向外传输。

    ⑤对流层处于辐射区的外面。由于巨大的温度差引起对流,内部的热量以对流的形式从对流层向太阳表面传输。除了通过对流和辐射传输能量外,对流层的太阳大气湍流还会产生低频声波动,这种声波将机械能传输到太阳外层大气,从而产生加热和其他作用。

    ⑥对流层上面的太阳大气,称为太阳光球层。太阳光球层是一层不透明的气体薄层,厚度均500千米。它确定了太阳非常清晰的边界,几乎所有的可见光都是从这一层发射出来的。

    ⑦色球层位于光球层之上,厚度约2000千米。由于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总量不及光球层的1%,因此人们平常看不到它。只有在发生日全食时,即食既之前几秒钟或生光以后几秒钟,当光球所发射的明亮光线被月影完全遮掩的短暂时间内,才能看见在日面边缘呈现出狭窄的玫瑰红色的发光圈层,这就是色球层。

    ⑧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由高温、低密度的等离子体组成。亮度微弱,在白光中的总亮度比太阳圆面亮度的1%还低,相当于满月的亮度,因此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展现其光彩,平时观测则要使用日冕仪。日冕的温度高达百万度,其大小和形状与太阳活动有关,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时,日冕接近圆形;而在太阳活动宁静年则呈椭圆形。广义的日冕可包括地球轨道以内的范围。

    ⑨从太阳的结构我们了解到,太阳虽然看似一个大火球,实际上它的能量是来源于太阳核心区域的核聚变反应。随着核聚变反应的不断发生,大阳的燃料也在不断地消耗,太阳究竟会不会永久存在呢?

    ⑩其实,太阳只不过是宇宙中不计其数的恒星之一,它有自己的寿命,最终也会死亡。有数据显示,这个生命期开始于大约46亿年前,还将延续45至55年,之后,它将因耗尽氢燃料和氦燃料,坍缩成一颗白矮星。

    (来源:新华闻2018-05-27,有改动)

    9. 对全文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0. 对下面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列数字)

    B. 太阳的核心区域很小,半径只占太阳半径的1/4。(作比较)

    C. 对流层上面的太阳大气,称为太阳光球层。(下定义)

    D. 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时,日冕接近圆形;而在太阳活动宁静年则呈椭圆形。(摹状貌)

    1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太阳的核心区域。

    B. 太阳是宇宙中众多的恒星之一,也有寿命,现在的太阳正处在“中年”时期。

    C. 日冕的温度很高,但亮度微弱,因此,即使在日全食时也难展现其光彩。

    D. “几乎所有的可见光都是从这一层发射出来的。”“几乎”从范围上进行限制说明。【答案】9. B 10. C 11. C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段落的划分。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的内容来具体划分。B项正确,①总体介绍太阳的基本特征,②③④⑤⑥⑦⑧分别介绍太阳的内部结构和大气结。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分别介绍太阳核心、辐射区、对流层。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分别介绍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⑨⑩分析得出太阳也有自己的寿命,最终也会死亡。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C项判断有误,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这句话并没有说明太阳光球层的本质特征。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C项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是“因此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展现其光彩,平时观测则要使用日冕仪”。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

    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①刻露:鲜明地显露。②本:根据。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12.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面山而.居

    B. 吾恂恂而.起

    C. 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 而.不知人之乐

    13.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树林阴翳(阴影)

    B.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 宣上恩德(宣扬)

    D. 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14.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 晦明/变化者

    C.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 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15. 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 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 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 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16.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答案】12. D 13. A 14. D 15. D

    16. (1)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2)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

    【解析】

    甲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

    乙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

    甲文译文: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文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项,意思是表转折,其他各项的意思都是表修饰。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项理解分析错误,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D项不正确,应改为: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D项不符合原文意思,醉翁亭是作者用自己的别号命名的,丰乐亭的命名根据文中意思可知:百姓安享年年丰收之乐;游丰山美景而乐;这里的风土人情让作者喜爱;作为刺史与民共乐;让百姓时时记着丰乐太平生活是皇上的恩德,珍惜太平生活。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以:用。事简:政事简单。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甲】《渔家做》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 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__________典故,表达了

    __________;【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案】17. (1). 窦宪勒石燕然, (2). 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3). 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18. 示例1: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成之遗憾,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委婉曲折”表现: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示例2: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豪迈奔放”: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借用典故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甲词用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乙诗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赏析古诗词,本题可以结合用典来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甲词的“委婉曲折”表现在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乙诗的“豪迈奔放”表现在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19.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②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采菊东离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此生谁料,心在天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诉衷情》)

    ⑥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⑦上合组织峰会9日举行,面对八方来客,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六则)

    ⑧凡事预则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蜡炬成灰泪始干 (2). ②禅房花木深 (3). ③悠然见南山 (4). 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 ⑤身老沧洲 (6). ⑥烟波江上使人愁 (7). ⑦有朋自远方来, (8). 不亦乐乎 (9). ⑧不预则废

    【解析】

    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禅,庇。

    名著阅读

    20.回得五庄观,那大仙又让道童抬一大锅油出来,架起干柴,发起烈火。顷刻间,那油锅热腾腾。大圣见那台下西边有一个石狮子,便咬破舌尖,把石狮子喷了一口,叫声“变”,变作他本身模样。油锅滚透后,大仙说:“把孙行者抬下去!”二十个小仙扛将起来,往锅里一掼,“砰”的一声响,溅起些滚油点子,把那小道士们脸上烫了几个燎浆大泡!只听得烧火的小童喊道:“锅漏了!”原来是一个石狮子在锅里。

    以上文字出自《西游记》,这位大仙是_______(名字),他惩治唐僧师徒四人是因为

    ___________。

    【答案】 (1). 镇元大仙; (2). 孙悟空推倒(毁掉)了人参果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考查对《西游记》的阅读理解。

    请用正楷字体书写下列文字

    21.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浮动曲临江。

    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答案】结体合理,风格统一,用笔有法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所有的字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遥。

    阅读老臣的《拱桥》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

    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

    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

    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

    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着着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着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解。校长已垂着弯背,哗啦哗啦蹚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来吧。”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晕眩,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

    “来吧,孩子。”他又说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我闭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

    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板着我。“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

    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脸,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

    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踹了他一脚。

    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盖起希望小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

    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有删改)

    22.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写出“拱桥”在文中蕴含的三层含义。

    23. 校长怎样惩罚犯错的男生?为什么要这样惩罚?

    24. 文章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校长的“老”,试举两例简要说明。

    25. 从叙事安排角度来看,文章划线句中“爬”这个动作,是否显得突兀?为什么?

    26. 这座“拱桥”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这座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答案】22. “拱桥”的三层含义:①校长年老,脊背弯曲,形如拱桥;②校长背学生过河,仿佛一座血肉拱桥;③校长教书育人,是孩子成长的桥梁。

    23. ①他用长满硬扎扎胡茬的下巴蹭男生的手背。②这样做既有所惩罚又不太重。

    24. ①肖像(外貌)描写。“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用满脸皱纹直接描绘校长的老态。②语言描写。“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用他自己大不如前的感叹突出他的年老力衰。③动作描写。“趔趄”“瘫坐”“爬”背学生过河的动作十分吃力勉强突出了校长的年老力衰。

    25. ①不突兀。②因为前有伏笔,如“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或:(他)“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

    26. ①这座“拱桥”有“宽厚、踏实、温热”的特点。②校长对教育的奉献精神、对学生的关爱,让“我”永难忘怀、终生受益。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可以从原文以下语句来概括。“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还要注意文中隐藏的含义:校长教书育人,是孩子成长的桥梁。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2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可以从第四段“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处概括总结,这样的惩罚并不太重,也能表示对犯错的惩戒。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可以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中找出具体的句子,体会校长的年老力衰。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照应的能力。分析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这是属于文章的结构问题,文章的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时为了文章的情节的需要,在文章的前面作一些必要的暗示,所以,在读文章的时候,要仔细地阅读。“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说明“爬”的动作符合当时的情形。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说明了拱桥的特点,让“我”永难忘怀、终生受益的是校长对“我”的关爱。

    写作

    27.经历是人生的财富,正如前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次有益的尝试,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尝试不成功,也能给你生活的启迪。

    请以“的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答案】参考例文

    一次勇敢的尝试

    即兴演讲比赛开始了,这次比赛是采用抽签的方式。学号在大屏幕上滚动起来,我的心不由得一紧,心中暗暗祈祷:“千万不要抽到我呀!”虽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第一次在同学面前演讲,心里还是有一些紧张。

    “停!”老师大喊一声。我抬头一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幸好不是我。被抽到的同学低着头,忸怩地走上讲台,她紧紧地抓着衣角,满脸通红,好不容易想起一句话,另一句却又忘记了。就这样,她讲得结结巴巴,两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她没有讲完,红着脸走下讲台。跟在她后面演讲的同学,效果也不怎么好。

    看到大家的表现,我的信心更加足了,毕竟我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又一轮抽签开始了,大屏幕又滚动了起来。老天爷像故意考验我一样,我的学号定格在屏幕上。我深吸一口气,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但不知道为什么,一到讲台上,在众目睽睽下,我刚刚酝酿的情感就像被戳破的泡泡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一下子愣在那儿,背得滚瓜烂熟的稿子一个字也蹦不出来了。我的手心里不停地冒着冷汗,心里像装了一只兔子一样怦怦直跳。我不禁看了看老师,老师也正看着我,他的目光中充满了鼓励,再看看同学们,他们的目光也包含着许多期待。我闭上眼睛,静静地回想一番,演讲稿上的文字竟一个又一个地跃入我的脑海。教室里响起了我洪亮,流利而富有感情的声音:“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可以用它来洗脸,刷牙。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均用水目前只有两个游泳池那么大……”最后,我激情澎湃地号召大家节约用水,珍爱每一滴水。

    演讲结束了,教室里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大步走回座位。我仿佛听见心底里无数个声音在说:“胜利不属于我,还会属于谁呢?”

    【解析】

    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相比较命题作文的过多限制和话题作文的过于自主化,半命题作文既适当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又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在一定限制和要求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首先要审好题目,找好关键词,揣摩出题人的心

    思,再根据自己的经历拟出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正文要有真情实感。以“的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明确了文体的要求。所谓“尝试”,就是面对不确定的情境,用试探的方式去追求一个既定的目标或结果。小到学步的幼儿迈开第一步时的战战兢兢,大到科学家们的无数惊天试验,莫不包含“尝试”。本题可以结合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真实事例来写,注意运用心理描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可以议论抒情,升华一下文章的主题。

    点睛:半命题作文,学生首先要补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题,使之成为命题作文,然后再按照考场作文的命题作文进行写作创新,力求做到: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2019年3月11日,中国植树节设立40周年暨首枚植树节纪念邮票在京发布。首枚植树节纪念邮票,画面由双手、绿叶、城镇乡村、河流山川和飞鸟白云等构成。

    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材料二】我国古代就有在清明节插柳植树的传统。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确定每年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如今,我国森林覆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2%提高到目前的21.66%,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中国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植树节逐渐成为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首枚中国植树节纪念邮票发布》)【材料三】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

    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A. 《中国植树节》纪念邮票由中国邮政发行,邮票面值1.20元。

    B. 1915年、1928年、1979年,是我国植树节发展的重要年份。

    C. 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21.66%,森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D.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阅读【材料一】,《中国植树节》纪念邮票图标有什么寓意?请简要分析。

    (3)阅读以上材料,我国植树节的意义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1)B

    (2)①两只张开的手像树干,五指像树枝,寓意人人植树,共同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

    ②树叶围绕城镇乡村、河流山川、飞鸟白云,寓意绿色的地球美好的家园。

    (3)纪念孙中山;传承民族传统(彰显中华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解析】【分析】(1)ABD说法与材料相符,C说法与材料不符,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提高到21.66%,而不是超过21.66% ;人工森林面积居世界首位,而不是森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2)解答图表寓意的题,一定要按照一定顺序认真观察每个构图要素,并要联系图标主题思考每个构图要素的寓意,然后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从整体到局部,下到上观察这张纪念邮票,可以看出邮票上整体是一棵树的形状,正好象征着植树节,最下面是两只张开的手像树干,五指像树枝,寓意人人植树,共同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上面的树叶围绕城镇乡村、河流山川、飞鸟白云,寓意绿色的地球美好的家园。

    (3)抓住两则材料的关键句或中心句概括,由材料二开头的一句话和植树节的时间可以概括出我国植树节的意义是为了传承民族传统,纪念孙中山;有材料三可以概括出我国植树节的意义是为了建设美丽中国。

    故答案为:⑴ B

    ⑵①两只张开的手像树干,五指像树枝,寓意人人植树,共同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②树叶围绕城镇乡村、河流山川、飞鸟白云,寓意绿色的地球美好的家园。

    ⑶纪念孙中山;传承民族传统(彰显中华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在把题目中的这几句话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其细微差别,然后作出选择。

    ⑵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做此题时,首先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然后把观察所得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写下来即。其次,还要注意可根据题干要求,思考图标所蕴含的核心含义并表达出来。

    ⑶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材料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①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钱。

    ②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③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善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④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⑤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⑥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感,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⑦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感,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的时间太长了。”

    ⑧祖父和祖母结婚一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⑨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个等你的娃儿吗?”

    ⑩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地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她在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噼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

    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原文有改动)(1)文章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语言品析。

    ①赏析文中第⑧段的画线句子。

    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②结合语境,谈谈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3)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

    (4)请结合全文,分析祖母这一人物形象。

    (5)文章以“这是祖母的哲学”作为结尾,那么“祖母的哲学”是什么?请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及理解。

    【答案】(1)①运用比喻(拟人、通感也可)的修辞手法,把祖母比作蜡烛,把磨难比作黑暗,生动形象,增强了标题感染力,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象征历经苦难,无私奉献的祖母;③暗含文章主旨—赞美祖母对待磨难乐观坚强的态度。

    (2)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祖母比作沉默不语的村庄,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祖母在面对苦难时的隐忍坚强、默默奉献,表达了对祖母的赞美之情。②“典当”在此处又指祖母为了孩子维系艰难的生活而消耗身体耗尽精力,变得瘦骨嶙峋,表现了祖母对家庭的无私奉献。

    (3)祖母一生更多的时光在磨难、坎坷中度过,但她却从不消沉,面对苦难敢于搏斗甚而驾驭,表现了祖母坚毅顽强、乐观坚韧的高贵品质,表达了“我”对祖母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4)①坚韧顽强:认为祖父活着,终生不嫁以等待;通宵给我们嗑瓜子以对抗疼痛。②充满母爱:艰难岁月,为了孩子,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嶙峋的瘦骨。③自尊自重: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和叔叔为她抠大便,祖母拉被子遮脸、发火哭啼。④勤劳能干:虽然生活在黑暗里,照样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答坚贞不渝也可,答到两点并进行

    分析即得全分)

    (5)“祖母的哲学”,可扣住祖母饱受磨难而不消沉的人生态度,敢于与苦难命运搏斗的坚毅顽强,敢于驾驭苦难的乐观精神这三个方面来表述(三选一即可);“祖母的哲学”的意义,可扣住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或对我们自身的教育意义来阐述。

    【解析】【分析】(1)分析“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题目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作答:①题目使用拟人手法,新颖别致,吸引读者;②隐喻和象征:通过蜡烛照亮黑暗,“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等特点来隐喻和象征祖母多灾多难而又为家人奉献一生的命运,使祖母这一形象更加立体逼真;③寄托作者情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怀念、感激和敬佩之情;④深化主题:借助蜡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生活的哲学思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①文中划线句子可从修辞角度赏析。如“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属于典型的比喻手法。赏析,注意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方面答题。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祖母隐忍坚强、默默奉献的状态外,还要答出对祖母的情感。②“典当”本义:当户将其财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语境义:指祖母为了家庭耗尽精力与体力,表现了祖母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可分析“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的语境。不能断章取义。

    (3)“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是说祖母一生饱受磨难而不消沉,面对苦难敢于搏斗甚而驾驭,表现了祖母坚毅顽强、乐观向上的高贵品质;祖母对待磨难的人生态度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乐观坚韧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会是一帆风顺的,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遭遇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磨难,面对磨难,渡不过去就选择隐忍,能够抗争我们绝不放弃。

    (4)此题从“独自忍受生活之苦,支撑一个家”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坚忍、顽强”的性格特征。不愿意别人为地擦洗身体的情节说明她自尊、好强。心疼儿孙,忍痛不叫的情节说明她仁爱、要强。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5)从题干的提问来看,答题关键词“祖母的哲学”。答题时,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加以证明,言之成理即可。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本题重在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加以证明。总之要论述要讨论“祖母的哲学”的内涵,探究“祖母的哲学”的现实意义。故答案为:⑴①运用比喻(拟人、通感也可)的修辞手法,把祖母比作蜡烛,把磨难比作黑暗,生动形象,增强了标题感染力,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象征历经苦难,无私奉献的祖母;③暗含文章主旨—赞美祖母对待磨难乐观坚强的态度。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祖母比作沉默不语的村庄,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祖母在面对苦难时的隐忍坚强、默默奉献,表达了对祖母的赞美之情。②“典当”在此处又指祖母为了孩子维系艰难的生活而消耗身体耗尽精力,变得瘦骨嶙峋,表现了祖母对家庭的无私奉献。

    ⑶祖母一生更多的时光在磨难、坎坷中度过,但她却从不消沉,面对苦难敢于搏斗甚而驾

    驭,表现了祖母坚毅顽强、乐观坚韧的高贵品质,表达了“我”对祖母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⑷①坚韧顽强:认为祖父活着,终生不嫁以等待;通宵给我们嗑瓜子以对抗疼痛。②充满母爱:艰难岁月,为了孩子,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嶙峋的瘦骨。③自尊自重: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和叔叔为她抠大便,祖母拉被子遮脸、发火哭啼。④勤劳能干:虽然生活在黑暗里,照样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答坚贞不渝也可,答到两点并进行分析即得全分)

    ⑸“祖母的哲学”,可扣住祖母饱受磨难而不消沉的人生态度,敢于与苦难命运搏斗的坚毅顽强,敢于驾驭苦难的乐观精神这三个方面来表述(三选一即可);“祖母的哲学”的意义,可扣住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或对我们自身的教育意义来阐述。

    【点评】⑴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解答此题要从标题的象征意义、双关意义、文章内容概括、线索、文眼、修辞等角度入手,要结合文章对内容和主题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选好赏析的角度,一般说来从修辞、词语运用、描写角度进行分析理解。考生要结合语句的内容和文章的主题综合赏析。

    ⑶标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考生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表达的情感,读懂句子内容,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解答此题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及相关的事件,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⑸本题考查考生的感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考生要表明观点,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证明,要注意言之有理。

    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理解的幸福

    叶广萃

    ①7岁那年的一天,我从外面玩回来,母亲见到我,哭了。母亲说:“你父亲殁了。”我一下子懵了。父亲突发心脏病,倒在彭城陶瓷研究所他工作的岗位上。母亲是个没有主意的家庭妇女,不识字,临此大事,她只知道哭。当时母亲身边有4个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3岁。弱息孤儿惟指父亲,今生机已绝,待哺何来!

    ②人的长大是突然之间的事。经此变故,我zhì nèn__________的肩膀开始分担家庭的忧愁。就在这一年,我带着一身重孝走进了北京方家胡同小学,认识了我的班主任马玉琴,一个梳着短发的美丽女人。

    ③在学校,我整天一句话也不讲,也不跟同学们玩,课间休息的时候就一个人或在教室里默默地坐着,或站在操场旁边望着天边发呆。我最怕同学们谈论有关父亲的话题,只要谁一提到他爸爸如何如何,我的眼圈马上就会红。我的忧郁、孤独、敏感很快引起了马老师的注意。有一天课间操以后,她向我走来,马老师靠在我的旁边低声问我:“你在给谁戴孝?”我说:“父亲。”马老师什么也没说,她把我接进地的怀里。我的脸紧紧贴着我的老师,我感觉到了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温热而好闻的气息。我想掉眼泪,但是我不想让别人看见我的泪,就强忍着,喉咙像堵了一大块棉花,只是抽搐,发哽。老师什么也没问,轻轻用手拍着我的背,末了,她低声告诉我:“我的父亲也不在了”。一年级期末,我被评上了三好学生。

    ④为了生活,母亲不得不进了一家街道小厂去糊纸盒,每月可以挣18块钱,于是每天下午放学后将3岁的妹妹从幼儿园接回家便成了我的任务。有一天轮到我做值日,打扫完教室天已经很晚,我匆匆赶到幼儿国,小班教室里已经没人了,我以为母亲将妹妹接走了,就心安理得回家了。到家一看,门锁着,母亲加班,我这才感觉到不妙,赶紧转身朝幼儿园跑。从我们家到幼儿园足有4站的路程,直跑得我两眼发黑,进了幼儿园差点没一头栽倒在地上。进了小班的门,我才看见坐在门后的妹妹,她一个人一声不吭地坐在那儿等我,阿姨把她交给了看门的老头,自己下班了,那个老头又把这事忘了。看到孤单的小妹一个人害怕地缩在墙角,我为自己的粗心感到内疚,我说:“你为什么不使劲哭哇?”妹妹噙着眼泪说:“你会来接我的。”

    ⑤那天我蹲下来,让妹妹趴到我的背上。我要背着她回家,我发誓不让她走一步路,以补偿我的过失。我背着她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妹妹几次要下来我都不允许,这使她有了较我更甚的不安,她开始讨好我,在我的背上为我唱她那天新学的儿歌,我至今还记得那儿歌: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

    小熊小熊点点头呀,小洋娃娃笑嘻嘻。

    ⑥路灯亮了,天上有寒星在闪烁,胡同里没有一个人,只有葱花炝锅的香味飘出。我背妹妹一步一步地走,我们的影子映在路上,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两行清冷的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淌进嘴里,那味道又苦又涩。

    ⑦妹妹还在奶声奶气地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是第几遍的重复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那是为我而唱的,送给我的歌。

    ⑧这首歌或许现在还在为孩子们所传唱,但我已听不得它,那欢快的旋律总让我有种强装欢笑的误解,一听见它,我的心就会锁紧,就会发颤。

    ⑨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是太一般的小事,但于我却是一种心的感动,是一曲纯洁的生命乐章,是一片珍贵的温馨。忘不了,怎能忘记呢?

    (有删改)(1)①在第②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ì nèn ________

    ②请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

    (2)下列对第③段内容分析恰当的是():

    A. “我”总是在教室里默默地坐着,是因为始终深深思念着逝去的父亲。

    B. 因为敏感,“我”只要有谁一提到他爸爸如何如何,眼圈马上就会红,

    C. “喉咙像堵了一大块棉花”一句,是运用了比喻,形象表现我的悲伤。

    D. 马老师为了使我不再自卑孤独,一年级期末时,评我当上了三好学生。

    (3)第⑥段划线句的环境描写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赏析。

    (4)请说说对第⑦段划线句“那欢快的旋律总让我有种强装欢笑的误解”的理解。

    (5)请简析本文标题“理解的幸福”的含义。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答案】(1)稚嫩;交代了家中的变故及面临的困境,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起因,为下

    文故事的展开提供合理性(总起下文)

    (2)B

    (3)通过视觉和嗅觉,描写了“路灯”“寒星”“胡同”“葱花炝锅的香味”,突出天色已晚,渲染了姐妹俩夜行时的冷清孤寂,表现此时“我”和妹妹又累又饿,疲惫不堪,烘托此时“我”的苦涩忧伤的心理。

    (4)那支“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儿歌尽管旋律欢快,但因为会让我想起当年(妹妹唱此歌回报“我”一路背她回家时)情景,因此心中总会充满对妹妹的歉疚及回味那段艰辛岁月带来的心酸,所以会误以为这首儿歌是忧伤的。

    (5)在遭遇人生不幸时,老师用温暖的怀抱和感同身受的语言给予我温暖和力量;因我粗心而被遗忘在幼儿园的妹妹,不仅对“我”充满信任,而且用一遍遍的儿歌回报“我”一路背她回家,使“我”心酸而感动;表达了作者对师爱和亲情的感恩之情

    【解析】【分析】(1)①考查对汉字的辨析与书写。“稚”不要写成“锥”。②此文第一段写父亲突然去世,母亲是个没有主意的家庭妇女,家里孩子多,又都不大,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起因,引出下文“我”开始分担了家庭的忧愁的叙写。

    (2)A错误,因为家庭的变故,我变得内向低沉,不爱说话。C错误,“喉咙像堵了一大块棉花”写出强忍泪水的情态。D错误,属于无中有,没有依据。

    (3)“路灯亮了,天上有寒星在闪烁,胡同里没有一个人”表现天色已晚,渲染了冷清孤寂气氛。“只有葱花炝锅的香味飘出”通过嗅觉表现人物疲惫饥饿,渲染人物当时的苦涩心情。

    (4)理解句子要结合句子所在的上下文的语境,为了讨好我,在我的背上为我唱她那天新学的儿歌,虽然旋律欢快,但是总有一种因为家庭变故带来的苦涩忧伤,妹妹本该有快乐的童年,可是如今却是如此光景,生出一种对妹妹的愧疚之感。

    (5)首先,此题题目中的“幸福”的是指家庭2不幸,但老师给予“我”关心和爱护,让“我感受到幸福”,令人温暖和感动。妹妹在寒冷,又累又饿的路上给“我”唱儿歌,妹妹的信任让“我”心酸而感动。同时,表现主题,表达对师恩亲情的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⑴稚嫩;交代了家中的变故及面临的困境,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起因,为下文故事的展开提供合理性(总起下文)

    ⑵B;

    ⑶通过视觉和嗅觉,描写了“路灯”“寒星”“胡同”“葱花炝锅的香味”,突出天色已晚,渲染了姐妹俩夜行时的冷清孤寂,表现此时“我”和妹妹又累又饿,疲惫不堪,烘托此时“我”的苦涩忧伤的心理。

    ⑷那支“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儿歌尽管旋律欢快,但因为会让我想起当年(妹妹唱此歌回报“我”一路背她回家时)情景,因此心中总会充满对妹妹的歉疚及回味那段艰辛岁月带来的心酸,所以会误以为这首儿歌是忧伤的。

    ⑸在遭遇人生不幸时,老师用温暖的怀抱和感同身受的语言给予我温暖和力量;因我粗心而被遗忘在幼儿园的妹妹,不仅对“我”充满信任,而且用一遍遍的儿歌回报“我”一路背她回家,使“我”心酸而感动;表达了作者对师爱和亲情的感恩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汉字的辨析和书写,考生要注意平时的识读和积累。文章的开头往往是总领全文,交代背景、事件起因、制造悬念等,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段,理解内容,对选项逐项分析,进行辨析。

    ⑶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注意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对句子意思要准确理解,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进行筛选,如修辞角度、词语运用的角度、描写的角度。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考生要注意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结合语句的内容、上下文进行分析理解。

    ⑸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理解标题可以从标题的象征义、双关义、线索、概括文章内容、修辞、情感等角度入手分析。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①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②“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③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④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⑤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⑥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

    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母亲因偏头痛,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⑦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娘”我哭着说,“我……”

    ⑧“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⑨这是我看到的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2)第①段刻画了母亲的形象,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3)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4)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的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1)“狂”主要表现在: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一毛钱报复老太太;母亲要“我”算账时,不诚实,欺骗、伤害了母亲。

    (2)本段细节描写用了“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在艰苦的年月里,母亲对自己珍爱的白菜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矛盾、无奈和痛苦的心理。

    (3)表现了母亲本性善良、为人诚信、朴实能干、严格教子的品质。

    (4)“我”因故意多算一毛钱让母亲丢脸、难过而自责;“我”对自己当年幼稚不宽容的做法而感到愧疚;“我”因辜负了母亲平时的教育,做事出格,让母亲失望而感到懊悔;“我”因欺骗伤害了母亲,但又无法弥补而痛苦。

    (5)表现了这棵最小的白菜长成不易;表现了“我”对这棵白菜特别的喜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气愤时惩罚老太太多算一毛钱作铺垫;也用这棵最小白菜的曲折经历来暗示了“我”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

    【解析】(1)通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围绕“白菜”来分析提炼。先写“我”对“白菜”的“狂”,后写“我”对老太太和母亲的“狂”。

    (2)应重点抓住“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几个动词来揣摩人物的心理。

    (3)人物描写往往为塑造人物的形象服务,文中对母亲的语言和动作进行描写,表现了母亲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母亲对“我”的深刻教育和影响。

    (4)应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深入的剖析,多方位地感悟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5)可抓住文章第五段中的“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和“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来探究作者的写作用意。

    故答案为:(1)“狂”主要表现在: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一毛钱报复老太太;母亲要“我”算账时,不诚实,欺骗、伤害了母亲。(2)本段细节描写用了“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在艰苦的年月里,母亲对自己珍爱的白菜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矛盾、无奈和痛苦的心理。(3)表现了母亲本性善良、为人诚信、朴实能干、严格教子的品质。(4)“我”因故意多算一毛钱让母亲丢脸、难过而自责;“我”对自己当年幼稚不宽容的做法而感到愧疚;“我”因辜负了母亲平时的教育,做事出格,让母亲失望而感到懊悔;“我”因欺骗伤害了母亲,但又无法弥补而痛苦。(5)表现了这棵最小的白菜长成不易;表现了“我”对这棵白菜特别的喜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气愤时惩罚老太太多算一毛钱作铺垫;也用这棵最小白菜的曲折经历来暗示了“我”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和分析题目含义。答题时应注意,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辨析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注意观察该词的特点,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属于哪种刻画方法,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什么形象或情感态度。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4)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及情感的把握。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5)本题考查作者的写作意图。做题时应该注意,全面的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主旨及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把握作者对某一事物的所寄托的用意。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未成年

    (法)大卫·波罗威尔

    我坐在去往巴黎的列车上,车厢里坐着一个姑娘,她的身边似乎从来都不缺乏异性,总有一些人主动跑过来向她搭讪。我看着她,觉得似曾相识。

    到了马赛,我们一伙人都下了车,准备吃些东西。我看到她牵着一个男人的手,同大家一起在车站内的一个小餐馆里吃饭。大家都坐了下来,那个男人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瓶威士忌,他把威士忌放在桌子上,嘭的一声,我们都朝着他那边看去。

    “伙计们,嘿,有开瓶器吗?伙计们?”他朝着桌上的每一个人问道。

    几乎每个人都摇了摇头,正当那个男人感到沮丧想要坐下的时候,我从包里拿出了一个

    开瓶器,递给了他。

    “嘿,伙计,多谢啦!您的名字是什么?”他问我。

    “布朗。”我对他说。

    他把威士忌打开后.又将开瓶器还给了我,“我叫狄耳逊,是巴黎一家银行的老板。这次巴黎那边出了点急事,我要回去处理一下。瞧,这是我的朋友,叫安娜。她刚刚高中毕业。打算到巴黎去上大学,她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所以我能帮助她一点就帮助她一点……助人为乐嘛……助人为乐。”他一边讲话,眉毛一边随着嘴巴不停地转动,就像香榭丽舍大街上行驶的车正在转动的车轮一样。

    那位姑娘对我笑了笑,她站了起来,伸出手,对我说道:“布朗,很荣幸认识你。”

    我也站起来,跟她握了握手。

    回去的时候,我不禁多看了安娜几眼,她仍然牵着狄耳逊的手,我们一同进入了车厢。

    卖花的人走了上来,他跑过来对着安娜说道:“亲爱的美丽的小姐,买一朵鲜花吧,我相信像您这样的人一定需要一朵花,这样才能衬托出您的气质,衬托出您的高贵。”

    狄耳逊的脸色似乎很难看,一会儿青一会儿绿,安娜叫了叫他,他没有理她,只是皱着眉头。安娜于是把头偏回来看着我。

    那个卖花的人朝我走过来,“先生,”他指了指安娜,“这位美丽的小姐一定是您的女朋友吧,瞧,她多高贵啊,能有这样的一位女朋友真是您的福气!快买一朵花送给她吧,她一定会十分开心的。”

    安娜将期望的目光投向我,我难以拒绝,买了几朵花请卖花人送给她。安娜收下了,脸上露出幸福的神色。

    之后去巴黎的路上,她一直坐在我的旁边。

    到了巴黎,狄耳逊直接走出了车站,头也没有回。我牵着安娜的手,走出车站,我呆在原地不动,安娜仍然往前走,她转过头来对我说:“走啊,呆在这儿不动干吗?”

    “去哪儿?”

    “去你家啊。”她微笑着看着我,对着我说道。

    我点了点头,带着她往威尔逊大街走去。

    我和安娜同居了。

    有一天早上,安娜走得很早,她走的时候,我还在睡着。我仍然能记得当我睡眼朦胧的时候,安娜收到那封短信的情景。那样的慌张、害怕,我从来都没见过。

    我在焦虑和担忧的陪伴中度过了一上午,到了中午,安娜终于回到了家,她很狼狈不堪,变得十分憔悴,她的手脚上似乎也多了几道伤痕。我赶紧招呼安娜坐下,并倒了一杯水给她。她趴在我的肩上,忍不住开始哭了起来。

    “狄耳逊破产了,听说他跑回阿尔萨斯了,这边欠了一屁股的债。他的夫人今天来找到我,说她已经知道了我和狄耳逊的关系了,她认为我是不三不四的人,喜欢乱搞男女关系。我几次三番地跟她解释说不是这样的,我和他之间是很纯洁的朋友关系,”她哭着对我说.“我从他夫人家出来,就被几个自称是狄耳逊的债主的人讨债,还被人打了几巴掌,被关在卢浮宫对面的那条小巷的一个黑暗的屋子里,我用碎玻璃割断绳子,这才跑了出来。布朗,我跟狄耳逊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你要相信我,真的,你要相信我。”安娜的凋水打湿了我的后背。

    我抚摸着她,对她说:“安娜,我相信你,我相信你真的跟狄耳逊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都很平凡,我们同样的渺小,我们同样的微不足道,我们是喧哗中唯一保持沉默的人。我知道你受了很多的委屈,可是,你要坚强,你要勇敢,你要振作起来。”

    晚上,安娜告诉我,她决定走了,她要去马赛。

    第二天,我送她到火车站,我看着她慢慢地离我远去,在她将要踏上火车的一刹那,她又走了回来,她在我耳边问:“你没有挽留我的意思?”我看着她,笑了,我对她说,走吧,去马赛要好好生活,要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她踏上火车,便没有再回头。

    一如既往,也似从前,仍然有很多异性围绕在她的旁边。

    我看着火车卷着炊烟伴随着轰隆轰隆的汽鸣声,夹带着黄昏的几朵云彩逐渐离我远去。毕竟是一见钟情。

    可我终究还是未成年。

    (2002年法国克罗尔微型小说金奖,文章稍有改动)(1)赏析下面的句子,任意从一个方面分析。

    他一边讲话,眉毛一边随着嘴巴不停地转动,就像香榭丽舍大街上行驶的车正在转动的车轮一样。

    (2)从文章结构和故事人物分析卖花人的作用。

    (3)文章画线句是关于安娜离开时的一段景物描写,说说该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案】(1)①修辞方面,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狄耳逊当时的神态。②人物描写方面,属于神态描写,生动地反映出狄耳逊圆滑、世故、幽默的个性。

    (2)①卖花人不经意的牵线搭桥,化解了安娜的尴尬,使“我”和安娜的关系有进一步的发展。②卖花人走到安娜和狄耳逊身边的时候,狄耳逊的表现暗示下文中的狄耳逊破产一事的发生,照应狄耳逊走出车站后头也不回的情节,在结构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①凄凉、孤寂的景象,表现了“我”送别安娜时心中的寂寞、孤独和悲伤。②表现了“我”送别安娜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题目所给句子可以从修辞、人物描写方面入手分析。(2)本题考查人物对情节发展的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判断。如果没有卖花人的出现,我和安娜可能就不会走到一起。而且卖花人走到狄耳逊身边的时候,狄耳逊的表现为下文他的破产作了暗示。

    (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是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时间,渲染气氛,以此来烘托人物的心情。句子描写火车远去的黄昏景色,可见我当时因为安娜的离开心中的悲伤与不舍。

    故答案为:(1)①修辞方面,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狄耳逊当时的神态。

    ②人物描写方面,属于神态描写,生动地反映出狄耳逊圆滑、世故,幽默的个性。(2)①卖花人不经意的牵线搭桥,化解了安娜的尴尬,使“我”和安娜的关系进一步地发展。

    ②卖花人走到安娜和狄耳逊身边的时候,狄耳逊的表现暗示下文中的狄耳逊破产一事的发生,照应狄耳逊走出车站后头也不回的情节,在结构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①凄凉、孤寂的景象,表现了“我”送别安娜时的“我”心中的寂寞、孤独和悲伤。

    ②表现了“我”送别安娜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评】⑴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⑵本题考查人物对情节发展的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判断。

    ⑶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是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时间,渲染气氛,以此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狗头

    金曹琦

    市城建委主任王家伟最值得自豪的事情,是他的高祖是有名的廉吏,曾经获得过御赐的“狗头金”。

    王家伟的高祖在清光绪年间担任过一个省的学政,后因拒绝科场作弊,遭人诬陷,被砍摔了脑袋。几年后,朝廷下诏为他平反。并准予厚葬。由于年代久远,被砍掉的脑袋找不着了,于是,按照当时的惯例,御赐了一个金头颅代替首级,也就是民问常说的“狗头金”,王家伟很早就听村里人说他家屋后竹林的老坟中埋着个“狗头金”。一年春汛,暴雨连天,老坟泡在了水里。大水退后,老坟要迁至高处。打开洞穴时,王家伟特意留神,却没看到传说申的“狗头金”。他很失落,从内心深处讲,他还是希望有“狗头金”的。

    这一天后半夜,王家伟家忽然闹起贼来,几个柜子都被打开了,可在清点物品时,却发现似乎什么也没丢。他老爸显得很开心,讥笑那贼是“烧香认错了门”。

    王家伟大学毕业后,进入市城建委工作,由于工作出色,职务逐渐上升,慢慢也有了点权。这年中秋,王家伟乔迁新居,一建筑老板送来贺喜之礼,那是一张变形的铁面真,形状狰狞古怪,铁锈斑驳,已辨不出本色,尾部还有一个圆形的钳圈。王家伟看了许久.也不明白这是个什么东西。“这是我在文物市场上碰到的,蛮有趣的,有些像三星堆的出土文物。”建筑老板笑嘻嘻地说,“王领导是鉴赏行家,这东西嘛……从来都是宝刀赠壮士,红粉予佳人,哈哈!”

    王家伟“笑纳”了,把它放在客厅最显眼的橱窗里。谁知几天后。他老爸上门,一眼看中了橱窗里的这件文物,说是可以用来避邪,非要拿回家去。王家伟拗不过老爸,只得答应了。

    王家伟的官越做越大,最后担任了市城建委主任。可每次回村,他老爸总是闷闷不乐地说:“别忘了,咱家的老坟里还埋着狗头金哩。”这使他很扫兴,以后,他连回村的兴致都提不起来了。

    一天早晨,他接到市委办公室打来的电话,要他去汇报旧城改造的情况,便立刻赶去了。走进领导办公室,他才感到气氛不对劲,因为接待自己的是两名市纪委的工作人员。

    面对纪委人员的诘问,他浑身冒火,两天两夜不吃不喝以示抗议。可到了夜晚,望着窗外,他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匿名注册的公司、郊外的别墅以及存款和女人,当然,最使他

    心惊肉跳的还是那笔工程款,那是 1.5个亿啊!他不敢合眼,深怕一合眼,就会掉进巨大的黑洞。

    “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纪委人员语调清晰平和,却含着巨大的压力。其实,从“双规”那刻起,王家伟就打消了侥幸心理。他明白,当官当到他这一级,组织上如果没有掌握确凿证据,是不会对自己“双规”的。自己是死定了,但只要不把别人牵出来,总有一天,那些人总会千方百计把自己“捞”出去的。

    时间就这么“泡”着。一天午后,纪委的工作人员将一只包裹放在桌上,淡淡地说:“这是你老爸托我们捎给你的,看看吧。”里面是一封信和那张变形的铁面具。

    家伟:

    这块铁疙瘩就是我们家丢失的狗头金。当初,我也是在迁坟时找到的。没有告诉你,是怕你失望:这狗头金怎么不是金?

    你的高祖其实是一名贪官,他卷入的是一场贪污大案。因为贪官人人痛恨,所以对外讲是被人诬陷的。

    按惯例,狗头金应当是金包银的.最起码是鎏金的,市面上可买到。你高祖是替人丢了命,可那伙人为了刷清自己,连买狗头金的银子都不肯出,只送了这么块铁疙瘩。

    那夜,“狗头金”确实被人偷走了,可我万万想不到。20年后,有人从古玩市场上给买了回来。我们家已经有了一个狗头金,不想再要第二个狗头金了……

    “狗头金”龇牙咧嘴地躺在桌上,仿佛在朝他狞笑。王家伟不由自主地打个冷战,忽然捧起“狗头金”失声痛哭……

    (摘自2014年《中国小小说欣赏》,有删节)(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建筑老板说“王领导是鉴赏行家”等话语,可以看出王家伟懂得文物鉴定,很有才华,但后来走上犯罪的道路,更让人惋惜。

    B. 王家伟老爸非要把建筑老板送的“文物”拿回家去。说是辟邪,这是借口,主要目的是自己保存祖辈留下的东西,表现对祖辈的敬意。

    C. 王家伟从“双规”那刻起,就打消了侥幸心理.说明王家伟对犯罪早有心理准备。但因为贪婪却不能收手,这也是犯罪的官员的普遍心理。

    D. 文章的结尾“‘狗头金’龇牙咧嘴地躺在桌上,仿佛在朝他狞笑”“王家伟失声痛哭”,表达了作者的讽刺之情,同时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E. 文章采用双线结构展开,一条线是“狗头金”的,一条线是王家伟逐渐走上犯罪道路,两条线错综交织,最后揭开真相,匠心独具。

    (2)全文围绕“狗头金”展开,可标题为什么不用“狗头金”而用“狗头”?

    (3)结合文章分析“王家伟”的形象特征。

    (4)文章的结构安排巧妙,试从伏笔、照应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E

    (2)①根本就不存在“狗头金”,只有一个“铁疙瘩”;②贪官的下场被杀头,最后只得到一个“铁疙瘩”,作者又以“狗头”为题,表达了对贪官的憎恨之情。

    (3)①为官贪婪、腐败:收受建筑老板送的“狗头金”,匿名注册公司,住别墅,养女人,收受工程款;②不听劝告:对父亲的提醒不耐烦;③对抗组织、软磨硬泡、心存幻

    想:双规后面对组织的调查不主动交代,开始对抗,后软磨硬泡,不交代相关人员,希望将来重新出来;④事情败露,悔之晚矣:事情败露后,又知道了祖辈的教训,流下眼泪。(4)①文章开头交代祖辈曾经获得过御赐的“狗头金”,“狗头金”加双引号就为后面的“狗头金”是假的埋下伏笔;②移坟时王家伟没看到传说中的“狗头金”,他很失落,显示他的贪婪,为后面犯罪埋下伏笔;③王家伟家闹贼,为后面建筑老板送“文物”埋下伏笔;④建筑老板送的“文物”为“狗头金”真相的揭开埋下伏笔,这些和文章开头交代的祖辈身世、家中闹贼照应。

    【解析】【分析】⑴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A、与原文内容不符,王家伟根本不懂得文物鉴定。

    B、解读错误,王家伟老爸非要把建筑老板送的“文物”拿回家去。说是辟邪,这是借口,主要目的是自己保存祖辈留下的东西,表现对祖辈的做法表示不满。

    C、解读错误。王家伟从“双规”那刻起,就一直心存侥幸心理。

    故选:DE。

    ⑵通过阅读可知根本就不存在“狗头金”,只有一个“铁疙瘩”。贪官的下场被杀头,最后只得到一个“铁疙瘩”,作者又以“狗头”为题,表达了对贪官的憎恨之情。

    ⑶结合人物关键事件以及他人的评价综合考量,注意文章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作用。从“ 收受建筑老板送的“狗头金”,匿名注册公司,住别墅,养女人,收受工程款”可以看出其为官贪婪、腐败;从“对父亲的提醒不耐烦”看出他不听劝告;从“ 双规后面对组织的调查不主动交代,开始对抗,后软磨硬泡,不交代相关人员,希望将来重新出来”可以看出对抗组织、软磨硬泡、心存幻想;从“事情败露后,又知道了祖辈的教训,流下眼泪”可以看出事情败露,悔之晚矣。

    ⑷照应是指一篇文章首尾或前后内容的关照和呼应。前面说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要与前面交代相合,这样互相辉映,相得益彰,从而使文章前后贯通,结构完整,中心突出。照应的方法有两种:一、首尾照应,即平时常说的首尾呼应。二、多处照应。有的文章,对于重点部分或主要内容多次呼应,互相补充或反复发挥,使中心更加鲜明突出①文章开头交代祖辈曾经获得过御赐的“狗头金”,“狗头金”加双引号就为后面的“狗头金”是假的埋下伏笔;②移坟时王家伟没看到传说中的“狗头金”,他很失落,显示他的贪婪,为后面犯罪埋下伏笔;③王家伟家闹贼,为后面建筑老板送“文物”埋下伏笔;④建筑老板送的“文物”为“狗头金”真相的揭开埋下伏笔,这些和文章开头交代的祖辈身世、家中闹贼照应。

    故答案为:⑴DE。

    ⑵①根本就不存在“狗头盒”,只有一个“铁疙瘩”;②贪官的下场被杀头,最后只得到一个“铁疙瘩”,作者又以“狗头”为题,表达了对贪官的憎恨之情。

    ⑶①为官贪婪、腐败:收受建筑老板送的“狗头金”,匿名注册公司,住别墅,养女人,收受工程款;②不听劝告:对父亲的提醒不耐烦;③对抗组织、软磨硬泡、心存幻想:双规后面对组织的调查不主动交代,开始对抗,后软磨硬泡,不交代相关人员,希望将来重新出来;④事情败露,悔之晚矣:事·隋败露后,又知道了祖辈的教训,流下眼泪。

    ⑷①文章开头交代祖辈曾经获得过御赐的“狗头金”,“狗头金”加双引号就为后面的“狗头

    金”是假的埋下伏笔;②移坟时王家伟没看到传说中的“狗头金”,他很失落,显示他的贪婪,为后面犯罪埋下伏笔;③王家伟家闹贼,为后面建筑老板送“文物”埋下伏笔;④建筑老板送的“文物”为“狗头金”真相的揭开埋下伏笔,这些和文章开头交代的祖辈身世、家中闹贼照应。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答题时应注意,在主题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辨析各个选项的正误。

    ⑵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答题时应注意,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⑶本题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标题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概括全文内容;揭示文章主题;充当文章线索;指出文章主要人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⑷本题考查对写法的分析。答题时应注意,照应是指一篇文章首尾或前后内容的关照和呼应。前面说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要与前面交代相合,作用是使文章前后贯通,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的轮椅

    史铁生

    ①坐轮椅竟己坐到了第三十三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让人没想到。1980年秋天,“肾衰”初发,我问过柏大夫:“鄙人刑期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十年,如今已然大大超额了。

    ②两腿初废时,我曾暗下决心:这辈子就在屋里看书,哪儿也不去了。可等到有一天,家人劝说着把我抬进院子,一见那青天朗照、杨柳和风,决心即刻动摇。又有同学和朋友们常来看我,带来大世界里的种种消息,心就越发活了,设想着在那久别的世界里摇着轮旑走一走,也算不得什么丑事。于是有了平生的第一辆轮椅,那是邻居朱二哥设计的。父亲捧了图纸,满城里跑着找人制作。用材是两个自行车轮、两个万向轮并数根废弃的铁窗框。母亲又求人在其两侧装上支架,撑起一面木板,书桌、饭桌乃至吧台就都齐备了。

    ③我在一篇题为《看电影》的散文中,也说到过这辆轮椅:“一夜大雪未停,事先已探知手摇车不准入场(电影院),母亲便推着那辆自制的轮椅送我去……雪花纷纷地还在飞舞,在昏黃的路灯下仿佛一群飞蛾。路上的雪冻成了冰凌,母亲推得沉重,但母亲心里快乐……母亲知道我正打算写点什么,又知道我跟长影的一位导演有着通信,所以她觉得推我去看这电影是非常必要的,是件大事。我们一起在那条快乐的雪路上跋涉时,谁也没有把握,唯朦胧地都怀着希望。”

    ④下一辆是《丑小鸭》杂志社送的,一辆正规并且做工精美的轮椅,全身的不锈钢,可折叠,可拆卸,两侧扶手下各有一金色的“福”字。这辆“福”字牌轮椅,开启了我走南闯北的历史。先是北京作协的一群哥们儿送我回了趟陕北,见了久别的“清平湾”;后又有洪峰接我去长春领了个奖。王安忆和姚育明推着我逛淮海路,是在1988年。少功、建功还有何立伟等等一大群人,更是把我抬上了南海舰队的鱼雷快艇。仅于近海小试风浪,已然触到了大海的威猛——那波涛看似柔软,一旦颠簸其间,竟是石头般的坚硬。又跟着郑义兄走了一回五台山,在“佛母洞”前汽车失控,就要撞下了山崖时被一块巨石挡住。大家都说“这

    车上必有福将”,我心说我呀,没见轮椅上那个“福”字?

    ⑤1996年迈平请我去斯德哥尔摩开会。飞机缓缓降落时,我心里油然地冒出句挺有学问的话:这世界上果真是有外国呀!转年立哲又带我走了差不多半个美国,那时双肾已然怠工。我一路挣扎着看:大沙漠、大峡谷、大瀑布、大赌城……立哲所以急着请我去,就是怕我一旦透析就去不成了。他的哲学一向是:命,干吗用的?单是为了活着?

    ⑥如今我已年近花甲,手摇车是早就摇不动了,透析之后连一般的轮椅也用着吃力。上帝见我需要,就又把一种电动轮椅放到我眼前,临时寄存在王府井的医疗用品商店。妻子逛街时看见了,标价三万五。她找到代理商,砍价,不知跑了多少趟。“两万六,不能再低啦,小姐。”“好吧好吧。”这东西有趣,狗见了转着圈地冲它喊;孩子见了总要问身边的大人:它怎么自己会走呢?这东西给了我真正的自由:居家可以乱窜,出门可以独自疯跑,跳舞也行,打球也行,给条坡道就能上山。舞我是从来不会跳的。球呢,现在也打不好了,再说也没对手。不过时隔三十几年我居然上了山——昆明湖畔的万寿山。

    ⑦谁能想到我又上了山呢!谁能相信,是我自己爬上了山的呢!

    ⑧坐在山上,看山下的路,看那浩瀚并喧嚣着的城市,想起凡·高给提奥的信中有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穿越大地,我们只是经历生活”,“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们是地球上的朝拜者和陌生人。”

    ⑨坐在山上,眺望地坛的方向,想那园子里“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想那些“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晩……”想我曾经的那些想:“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⑩有个回答突然跳来眼前:扶轮问路。但这不仅仅是说,有个叫史铁生的家伙,扶着轮椅,在这颗星球上询问过究竟。也不只是说,史铁生——这一处陌生的地方,如今我已经弄懂了多少。更是说,譬如“经轮常转”,那“轮”与“转”明明是指示着一条无限的路途——无限的悲怆与“有情”,无限的蛮荒与惊醒……以及靠着无限的思问与祷告,去应和那存在之轮的无限之转!

    (节选自《收获》,内容有删减)(1)三辆轮椅载着双腿残疾的史铁生,走出了一条常人都未曾走过的人生之路。请阅读文章,填写空格。

    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请仿照示例,从重音的角度对第⑦段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

    【示例】飞机缓缓降落时,我心里油然地冒出句挺有学问的话:这世界上果真是有外国呀!

    朗读设计:“缓缓”要重音轻读,读出飞机平安降落时作者平和喜悦的内心状态。“果真”需要重读,强调“我”见识到真实外国世界时的喜悦之情,更表达出“我”面对生活的每个瞬间都怀着乐观的心态。

    (3)作者回忆轮椅往事时,在语段③中大量引用散文《看电影》中的句子,用意是什么?

    (4)“我”在“扶轮问题”中体味了多变的人生滋味,肉体与心灵经历了岁月的历练。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材料,谈谈你对史铁生找到的“路”的认识。

    【材料1】

    记者:你对你的病是什么态度?

    史铁生:是敬重。把它看作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命运对你的锤炼,就像是个九段高手点名要跟你下一盘棋,这虽然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但你却能从中获益,所以对困境先要对它说“是”,接纳它,然后试试跟它周旋,输了也是赢。

    ——《答记者问》【材料2】

    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我与地坛》【答案】(1)朱二哥设计,父母亲求人制作的;开启“我”走南闯北的历史;给了“我”真正的自由。

    (2)朗读设计:示例:“又”字重读表现之前登上山峰的不易和登上山峰内心激动之情,“自己”重读表现“我”获得第三辆电动椅后,独自登上山峰后的喜悦与自豪之情;“想到”与“谁能相信”重音轻读,体现出没有人能够想到“我”能上山峰,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3)大量引用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一路相伴“我”走出困境的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也道出了这辆轮椅开启了“我”新的人重的非凡意义,更是表明自己奋斗之路的不易与艰辛。(4)示例1:两腿初废,哪儿也不去,但在母亲的关爱和鼓励下,史铁生走出门,接触社会,开启了新的生活;渐渐地,他有了自己的写作事业,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走南闯北,走向世界,感受着世界的多彩;后来,妻子送了电动轮椅,他便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凭借自己的力量上了山。

    示例2:史铁生曾因残疾两自我封闭,在母亲的关爱下,他坐看轮椅走出家门,怀着希望耕耘写作,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后来,朋友也传递给史铁生人生的温暖与快乐,他借由“福”字轮椅走南北,发现美好其实是人对世界,对生命一种态度。之后爱人买的电动轮椅,让他第一次凭借自己的力量登上了山,体会到生命的欢愉,沉浸在对未知生命意义的不懈探索和哲学思考之中。

    示例3:史铁生曾因残疾而自我封闭,在母亲的关爱下,他坐着轮椅走出家门,怀着希望耕耘写作,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后来,朋友也传递给史铁生人生的温暖与快乐,他借“福”字轮椅走南闯北,发现美好其实是人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态度。之后爱人买的电动轮椅,让他第一次凭借自己的力量登上了山,体会到生命的欢愉,沉浸在对未知生命意义的不懈探索和哲学思考之中。他认为既然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于是便坚持扩展生的内容。在苦难的生命历程中扶轮问路,明白了未知的人生中必然会面对“无限的悲怆与友情,无限的蛮荒与惊醒”,只有爱命运,坦然接受命运之路才会冲破绝境,创造出独特高远的生命境界。

    【解析】【分析】(1)由第②段“那是邻居朱二哥设计的。父亲捧了图纸,满城里跑着找人制作。用材是两个自行车轮、两个万向轮并数根废弃的铁窗框。母亲又求人在其两侧装上支架,撑起一面木板,书桌、饭桌乃至吧台就都齐备了”这句话概括出①的答案。由第

    ④段“这辆‘福’字牌轮椅,开启了我走南闯北的历史”概括出②的答案。由第⑥段“这东西给了我真正的自由:居家可以乱窜,出门可以独自疯跑,跳舞也行,打球也行,给条坡道就能上山。舞我是从来不会跳的”概括出③的答案。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这种感情是通过句中哪个关键词表现出来的。

    结合语境分析,我当时已年近花甲,手摇车是早就摇不动了,透析之后连一般的轮椅也用着吃力。我以为我只能待在屋里了,再也不能看外面的世界了,而这辆电动轮椅却把我送到山上,而且是我自己能做到的,不需依靠别人,我当时的激动、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而“又”“自己”“想到”“相信”强调了这种心情。据此答题。

    (3)结合引用的内容分析,这段内容写母亲推着我去看电影的事,时间是冬天的一个黄昏,天气是下着大雪,路上的雪冻成了冰凌,人物是我和母亲。虽然路比较难走,母亲推得沉重,但母亲心里快乐。因为她觉得推我去看这电影是非常必要的,是件大事,我们都怀着希望。这段话表现了表达作者对一路相伴“我”走出困境的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也道出了这辆轮椅开启了“我”新的人重的非凡意义,更是表明自己奋斗之路的不易与艰辛。

    (4)结合此题,要对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和作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结合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进行分析,进而表达自己的看法。注意答案中要有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答案符合以上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⑴朱二哥设计,父母亲求人制作的;开启“我”走南闯北的历史;给了“我”真正的自由。

    ⑵朗读设计:示例:“又”字重读表现之前登上山峰的不易和登上山峰内心激动之情,“自己”重读表现“我”获得第三辆电动椅后,独自登上山峰后的喜悦与自豪之情;“想到”与“谁能相信”重音轻读,体现出没有人能够想到“我”能上山峰,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⑶大量引用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一路相伴“我”走出困境的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也道出了这辆轮椅开启了“我”新的人重的非凡意义,更是表明自己奋斗之路的不易与艰辛。

    ⑷示例1:两腿初废,哪儿也不去,但在母亲的关爱和鼓励下,史铁生走出门,接触社会,开启了新的生活;渐渐地,他有了自己的写作事业,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走南闯北,走向世界,感受着世界的多彩;后来,妻子送了电动轮椅,他便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凭借自己的力量上了山。

    示例2:史铁生曾因残疾两自我封闭,在母亲的关爱下,他坐看轮椅走出家门,怀着希望耕耘写作,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后来,朋友也传递给史铁生人生的温暖与快乐,他借由“福”字轮椅走南北,发现美好其实是人对世界,对生命一种态度。之后爱人买的电动轮椅,让他第一次凭借自己的力量登上了山,体会到生命的欢愉,沉浸在对未知生命意义的不懈探索和哲学思考之中。

    示例3:史铁生曾因残疾而自我封闭,在母亲的关爱下,他坐着轮椅走出家门,怀着希望耕耘写作,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后来,朋友也传递给史铁生人生的温暖与快乐,他借“福”字轮椅走南闯北,发现美好其实是人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态度。之后爱人买的电动轮椅,让他第一次凭借自己的力量登上了山,体会到生命的欢愉,沉浸在对未知生命意义的不懈探索和哲学思考之中。他认为既然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于是便坚持扩展生

    的内容。在苦难的生命历程中扶轮问路,明白了未知的人生中必然会面对“无限的悲怆与友情,无限的蛮荒与惊醒”,只有爱命运,坦然接受命运之路才会冲破绝境,创造出独特高远的生命境界。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提取关键性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⑵本题考查设计朗读脚本的能力。设计朗读脚本要从感情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对文章某个片段进行朗读设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语句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分析这种感情主要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哪些词语就应该重读。

    ⑶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材料作用的能力。结合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引用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全文内容和主旨分析这一内容对表现人物和表现主旨的关系。

    ⑷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从文章中获得什么启示或感悟这样的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扣住人物、内容和主旨从一两个侧面谈自己的理解即可,切忌脱离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空谈。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权威发布】“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报告数据还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上升。

    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

    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18-29周岁人群占34.6%,30-39周岁人群占26.1%,40-49周岁人群占24.2%。50-59周岁人群仅占10.6%。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4日)

    【广州调查】《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7.20分钟,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9.4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8.80分钟。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94.11%,其中成年人达到95.7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86%),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53.41分钟。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89.2%)、杂志(78.8%)的阅读率而言,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广州文明网)

    【各抒己见】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一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新京报》记者李大超: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情,弱化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

    接触率也在提升。

    B.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占比最大,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C. 2017 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但其总时长远远低于人均手机阅读时长。

    D. 2017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年龄越大的人群占比越小,年龄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

    (2)下列关于2017年广州市民阅读特点的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广州市民的综合阅读率要高于同年全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

    B. 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同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C. 广州未成年人日均纸质阅读时长和日均数字阅读时长相当。

    D. 部分广州市民在数字阅读相当普遍的今天仍偏好纸质阅读。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力对碎片化阅读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合理的,人们大可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

    B. 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内容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深度、长篇阅读很难进行,目前数字化阅读还无法替代纸质书阅读。

    C. 严锋认为数字阅读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提升,数字阅读使读者和书的关系突破了传统阅读的限制,是一一种创新。

    D. 郭英剑认为数字化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

    (4)《新京报》记者李大超关于阅读表达了哪些观点?请分点概括。

    (5)你对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C

    (2)D

    (3)D

    (4)示例:①阅读有深浅之分,而我们有批评浅阅读的倾向,甚至会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发展未来的高度;

    ②我们在进行阅读要求的划分时,忽略了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且逐渐走向两极化。

    (5)【参考答案一】我认为纸质阅读目前并不会被数字化阅读完全替代,纸质阅读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现在学校教材、合同、公文等都不能脱离纸质阅读。其次部分人对纸质阅读的偏爱也将稳定纸质阅读在人群中的占比,纸质书更便于做笔记和保存,很多书籍也具有宝贵的收藏价值,这些都是数字化阅读所不具备的特点。

    【参考答案二】

    我认为纸质阅读运渐会被数字化阅读替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如KINDLE等电子阅读器,以及各类阅读app,数字化阅读变得越来越普遍,各个年龄层接触数字化阅读的人也在逐渐增多,数字化阅读的时间也在随之增加。而且数字化阅读的信息容量也在逐渐增

    大,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阅读内容。

    【解析】【分析】(1)由文中“报告发现,虽然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分析,C项理解“都有所提升”有误。

    (2)A.由文中“2017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分析,A项错误;

    B.文中内容为“2017年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7.20分钟,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B项错误;

    C.文中内容为“广州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9.4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8.80分钟。”C项分析“阅读时长相当”有误;

    D.原文为: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D项正确。

    (3)由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的原话“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分析,D 项理解“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有误。

    (4)根据文中内容分条概括即可。

    (5)根据文中【各抒己见】部分观点如“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等联系自己实际谈论即可。

    故答案为:(1)C;(2)D;(3)D;(4)①阅读有深浅之分,而我们有批评浅阅读的倾向,甚至会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发展未来的高度;

    ②我们在进行阅读要求的划分时,忽略了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且逐渐走向两极化。

    (5)我认为纸质阅读目前并不会被数字化阅读完全替代,纸质阅读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现在学校教材、合同、公文等都不能脱离纸质阅读。其次部分人对纸质阅读的偏爱也将稳定纸质阅读在人群中的占比,纸质书更便于做笔记和保存,很多书籍也具有宝贵的收藏价值,这些都是数字化阅读所不具备的特点。

    或:我认为纸质阅读运渐会被数字化阅读替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如KINDLE等电子阅读器,以及各类阅读app,数字化阅读变得越来越普遍,各个年龄层接触数字化阅读的人也在逐渐增多,数字化阅读的时间也在随之增加。而且数字化阅读的信息容量也在逐渐增大,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阅读内容。

    【点评】(1—3)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4)首先要熟读材料,能理解和概括材料的大意;然后结合概括提炼出来的主要内容,整理简洁合理的语言作答即可。从材料中寻找关键语句概括回答。

    (5)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

    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鸥小姐

    王佳琦

    ①如果微信朋友圈是一场艺术展的话,那么半年前的鸥小姐一定是这个圈子中的达·芬奇。

    ②她的手机中装有十个图片编辑软件,内置上百种不同的字体和滤镜,让她第一时间将灵感转化为点赞数。比如,她能把蛋炒饭拍出米其林三星大餐的效果,把小区游泳池拍出希尔顿大饭店的气势。此外,她的收藏夹里还精挑细选了几个文学爱好者论坛,不过鸥小姐从不发言,但从里面抄几行诗歌或者美句来配图发表状态,她干得还是很熟练的。

    ③但她说她自己并不喜爱这种生活,这么做是迫于互联网社交时代的大势所趋。如果一个周末过去,“达·芬奇”不秀秀自己“过得有多好”,那就会有“拉斐尔”或者“米开朗琪罗”抢占高地。

    ④于是她除了精心处理自拍照片,还统筹规划发送时间,认真回复每一条评论,同时不忘偶尔也给“拉斐尔们”点个谦逊而不失自信的赞,在心中默默给每一条最新动态打一个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通过如此心思缜密地经营,鸥小姐的朋友圈可以说是自成一片风景,其中的内容可谓雅俗共赏、包罗万象。时而关心社会民生,时而放眼国际格局;时而午后闲笔三行小诗,时而长篇抒发人生感怀;当然也少不了最吸引眼球的自拍美照——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高雅大气品位佳;海滩、椰树、下午茶,阳光流水笑春花。不过如果现在点开她的朋友圈,这些视觉盛宴都已经不见踪影——她自认已经是个“圈外人”了。

    ⑥鸥小姐偶然得知可以设置“关闭朋友圈”的那一天,距今已有5个月了。小半年来,“刷朋友圈”这个事儿逐渐变得矜持而精简,曾经的追捧评论、跟风留言、争抢首赞,如今已变为每周日晚睡前的规律性“开圈”。说来也怪,自从关圈,鸥小姐的心态似乎上升了好几个层次:以前她是粉丝心态,每分每秒关注着所有人的风吹草动,身处争奇斗艳的漩涡中,被动而焦灼;现在却像圈中前辈一样定期视察,举手投足全是从容,慢悠悠翻过这一周的悲欢离合,点赞率控制在百分之十以下。更别提那些好几天前的热点朋友圈,唯有她迟来的一句精炼点评,才算为这条状态收了尾、点了睛。

    ⑦关圈更大的好处在于,鸥小姐自己的朋友圈面对来访者时,只能让他们看见一幅精心挑选、含义百转千回的封面图片,一个赏心悦目的头像,以及一行小字“该朋友已关闭朋友圈”,这些元素共同组合,就像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好事窥私者在此遭到当头一棒,仰慕追求者则在冥思苦想与不得其解中更为之沉醉倾倒。鸥小姐对这件事越想越高兴,她感觉自己撇开一团缠绕鸡毛蒜皮芸芸众生的乱麻,而后打开了一片直指蓝天的窗。

    ⑧但对鸥小姐来说,关圈并不意味着彻底抛弃它。一次同学聚会后她还是忍不住发了一句北岛的诗——“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事后证明她真的是个“圈中奇才”。第二天同事随口八卦时提到,一位平日总板着脸的单位高层领导深夜时分给那条朋友圈点了赞。鸥小姐满心欢喜藏也藏不住,四下无人时,偷偷点进那条状态细细查看,点赞的一列头像后面果然多出了一个。

    ⑨自那之后,鸥小姐的“圈外”潇洒要减去了三分。圈虽还是关着,只是一有间隙的时间就要把自己以往的朋友圈一一点开咂摸,像数钱一样一张张使劲摩擦着那些赞与评论,只怕错过了这愉快的时光。

    ⑩而“拉斐尔们”的朋友圈毕竟还是太诱人,鸥小姐再次开始偷偷关注着他们。她总直接点开头像,看完就走,不留一丝痕迹,但在这之后,那些漂亮的图片在她心里搅起的波澜却能摇得很远。但最近几天,她都吃了闭门羹——越来越多的朋友不知有心还是无意,纷纷选择了关闭朋友圈。鸥小姐往往颗粒无收。她引以为豪的“洒脱自在”,渐渐又变得焦虑不安起来。

    ?鸥小姐打算复出。她打定主意,要再次在朋友圈中掀起波澜,寻找素材的眼睛已经擦得锃亮。一天晚上她回家乘电梯上楼,突然看见电梯中贴着一张停电通知,那时候灵感女神就在她肩头敲响了三角铁。短短三层楼的时间,她已经构思好了一整条朋友圈的内容。电梯缓缓停下,鸥小姐举起手机拍下停电通知的照片,款款走出梯厢,她觉得自己整个人再次焕发着破网突围的激情。

    ?那天晚上,鸥小姐把那张映着电梯里昏黄光晕与自己曼妙身材的阴影照片精心修整,并配了一句白先勇引过的“我好比浅水龙,被困在沙滩。”多么精彩,她想。她现在对朋友圈的心态才最有情怀,马上人们又将感叹于她的绝美视角。

    ?没什么意外,这条状态刚发出去半小时就博得了一百多个赞,这也坚定了她复出的决心。直到晚上十一点半,点赞数还攀升,鸥小姐靠在沙发垫上刷手机,客厅中的吊灯与氛围灯互相配合,把整个房间照得透亮。突然,通明的灯火像被人拦腰掐断,黑暗劈头盖脸地砸在鸥小姐身上,像生活的真相一样沉重。鸥小姐有点儿恍惚,这才想起停电通知来,忽地觉得自己到头来,什么“圈”也没进过,也什么“圈”都没出过。四下漆黑中,她只和荧荧发亮的手机屏幕对望着,却再也按不动刷新键了。

    (选自2017年10月27日“中国作家网”)(1)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语境,说说第⑨段划线词语的含义及其作用。

    圈虽还是关着,只是一有间隙的时间就要把自己以往的朋友圈一一点开咂摸,像数钱一样一张张使劲摩擦着那些赞与评论,只怕错过了这愉快的时光。

    (3)自选角度,对第⑦段画线句子作批注。

    鸥小姐对这件事越想越高兴,她感觉自己撇开一团缠绕鸡毛蒜皮芸芸众生的乱麻,而后打开了一片直指蓝天的窗。

    (4)概括鸥小姐的性格特征。

    (5)揣摩第?段画线句子,探究小说主题,大胆说出你的理解。

    忽地觉得自己到头来,什么“圈”都没进过,什么“圈”都没出过。

    【答案】(1)鸥小姐几番进出(经营)微信朋友圈的经历和感受。

    (2)“咂摸”,仔细品味、玩赏,运用动作(心理)描写(比喻,把玩味朋友圈比作数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鸥小姐玩赏朋友圈中的赞与评论的愉快感受(陶醉于那些赞与评论,内心有极大的满足感)。

    (3)示例一:运用比喻,把费心经营朋友圈的生活比作一团乱麻,把关圈后的生活比作一片直指蓝天的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鸥小姐关圈后轻松愉快的感受。

    示例二:运用心理描写,通过描写鸥小姐关圈前后的心理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鸥小姐关圈后轻松愉快的感受。

    示例三:运用对比,把鸥小姐关圈前后的心理作对比,突出了鸥小姐关圈后轻松愉快的感受。

    (4)①渴望被关注(肯定、欣赏、崇拜)。②热爱三活(生活内容丰富,爱好广泛)。

    ③心思细腻,情感丰富。④有虚荣心(爱慕虚荣,争强好胜)。⑤能思考(反思)生活。

    (5)网络社交带给人们困惑和思考(人应追求真实美好的生活)。

    【解析】【分析】⑴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文中的人物是欧小姐,时间是经营朋友圈,可据此进行概括,文字要简洁。⑵解答此类题,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理解其深层含义,“咂摸”,仔细品味、玩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鸥小姐玩赏朋友圈中的赞与评论的愉快感受。这里运用的是心理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⑶解答此题,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了比的修辞手法,用“撇开一团缠绕鸡毛蒜皮芸芸众生的乱麻”形象地写出了欧小姐内心的轻松。

    ⑷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重点突出,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从“于是她除了精心处理自拍照片,还统筹规划发送时间,认真回复每一条评论”可知欧小姐渴望被关注;从“鸥小姐的朋友圈可以说是自成一片风景,其中的内容可谓雅俗共赏、包罗万象”可知欧小姐爱

    好广泛;从“鸥小姐满心欢喜藏也藏不住,四下无人时,偷偷点进那条状态细细查看,点赞的一列头像后面果然多出了一个”可知其虚荣;从“ 四下漆黑中,她只和荧荧发亮的手机屏幕对望着,却再也按不动刷新键了”可知其善于反思。

    ⑸这是一道自主探索题,是中考的主流题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做这类试题,一方面要结合全文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此题应围绕“生活要真实”来回答。

    故答案为:⑴鸥小姐几番进出(经营)微信朋友圈的经历和感受。

    ⑵“咂摸”,仔细品味、玩赏,运用动作(心理)描写(比喻,把玩味朋友圈比作数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鸥小姐玩赏朋友圈中的赞与评论的愉快感受(陶醉于那些赞与评论,内心有极大的满足感)。

    ⑶示例一:运用比喻,把费心经营朋友圈的生活比作一团乱麻,把关圈后的生活比作一片直指蓝天的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鸥小姐关圈后轻松愉快的感受。示例二:运用心理描写,通过描写鸥小姐关圈前后的心理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鸥小姐关圈后轻松愉快的感受。示例三:运用对比,把鸥小姐关圈前后的心理作对比,突出了鸥小姐关圈后轻松愉快的感受。

    ⑷ ①渴望被关注(肯定、欣赏、崇拜)。②热爱三活(生活内容丰富,爱好广泛)。③心思细腻,情感丰富。④有虚荣心(爱慕虚荣,争强好胜)。⑤能思考(反思)生活。

    ⑸网络社交带给人们困惑和思考(人应追求真实美好的生活)。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事件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然后抓住关键词句,理清文章思路;最后细读相关语段,以“人物+事件”或者“事件+结果”的格式来概括。答题时要注意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包含的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⑵本题考查赏析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⑶此题考查学生赏析重点句子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这里可以从描写方法和修辞的角度赏析,其答题格式为:修辞(描写方法)+表达效果+表现了/赞美了什么。

    ⑷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⑸此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体验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