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家长包办孩子就业,是关爱还是溺爱] 包办溺爱型父母

    时间:2019-01-17 04:40: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新闻视线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许多做家长的为了孩子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不惜使出浑身解数:亲自出马帮孩子投放简历,带着孩子到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面试,甚至忙着找门路,拉关系,送钱送物“公关”,从而形成了一种包办孩子就业的怪现象。
      包办就业是对孩子的关爱还是溺爱?家长该以什么样的观念对待孩子的就业问题?
      
      孩子就业,家长包办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牵动着天下家长的心。近段时间以来,记者在各省市不同的招聘会上,看到不少陪同儿女们求职的家长的身影。据记者了解,除了来自本省周边地区的家长之外,有一些家长是穿州越省与子女共赴求职路的。在招聘会上扮演“父母兵”角色的家长,都无一例外地在替子女找工作当“军师”、做“保姆”。
      现象一:老父千里跨省南下推销儿子
      小李是广州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家中的独苗。眼看离毕业时间不远了,小李的工作还没着落。得知最近广州正在举办一场大型人才招聘会,小李远在河南的父亲马上请假半个月,不远千里赶来。小李的父亲认为,儿子还没有找到工作是因为“儿子还小,不懂得用适当的语言推销自己”。
      记者看到,小李父亲在儿子去招聘会前,不停地叮嘱他一些推荐自己的注意事项,还叫儿子复述自己传授的推销方法。到了招聘会现场,小李递送简历仍旧显得紧张,介绍自己时说得语无伦次。小李父亲见此,连忙“挺身而出”“推销”儿子……
      现象二:双亲齐出动苦苦排队占位
      前不久,长沙某人才市场举办了一场面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会。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家三口齐上阵的一幕:一名女生的父母分别在某知名空调公司招聘台前同时排队,而女儿却坐在后面一凳子上等待,待快到递送简历时,女儿才慢悠悠地将父母替换下来。
      面对记者“为什么不让女儿自己排队”的疑问,女孩的母亲不以为然:“女儿找工作辛苦,父母应该替她分担;再说招聘会上人多,不忍心让自己的骨肉饱受折磨之苦。”她还表示,只要周末有招聘会,她跟丈夫都会陪同女儿去。
      “只要女儿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再累也值得。”两夫妇表示。
      现象三:父母先行探路生怕孩子出错
      在不同的招聘会上,记者都发现有的大学毕业生身旁跟着他们的父母。对于锁定场内哪一家单位去投简历,他们的父母总是要先评论一番。记者听到他们或讨论单位的工作地点,或讨论工作的稳定与否,或讨论工资待遇的多少……
      一家长对记者说,之所以要跟着孩子来招聘会,是因为怕孩子“懵懵懂懂地向不好的单位投简历,自己跟着来心里踏实许多”。
      
      包办就业,关爱还是溺爱
      导致家长包办孩子就业的原因是什么?包办就业,到底是对孩子的关爱还是一种溺爱呢?请看记者的调查与专家的分析。
      调查分析一:固有的传统观念是“包办”的根源
      有关专家分析,家长包办孩子就业,主要有如下一些想法。
      一是面子观念作怪。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有在大城市、大单位、效益好的单位工作,自己脸上才有光;如果孩子在基层、在小单位或效益一般的单位工作,则感觉低人一等。二是对孩子过分溺爱。有的家长就怕孩子吃苦,觉得在基层工作条件差,工作艰苦,怕孩子承受不了,不愿让孩子到基层就业。三是过分担心孩子的前途。有的家长认为,随着企业改制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在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事业单位工作,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在企业工作,则效益差、工资水平低。
      以上这些观念,都导致家长们从心理上不愿让孩子到基层就业,千方百计地对他们的就业进行包办。其结果是,造成了“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的怪圈。
      调查分析二:包办就业给孩子失业埋下“定时炸弹”
      记者在北京某人才市场目睹了一位北京某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生,由家长陪同到用人单位招聘面谈的情况。面谈过程中,这位大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还没有他们的父母多,结果谈了一家又一家,仍一无所获。可他的父母还责怪招聘单位不识货。
      最后,一家单位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一针见血地提醒这位本科生道:“你本人都要靠别人来推销,企业还能靠你来推销产品吗?”
      专家学者认为,家长不能把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一概付诸于孩子的就业理念之中。关爱过度,就变成了溺爱,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调查分析三:依靠自己闯荡发展潜力更大
      毕业于北京某高校的黄玉,从大三起,就开始考虑留京工作问题。她的一
      
      专家指点
      位伯父是北京的部级干部,但她没有利用这个“资源”,而是托自己的一个朋友在北京某电视台的知名栏目找到一个实习机会。实习期间,她工作踏实,人缘又好,到毕业时栏目组留下了她。
      “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识和能力方面,人情和社会关系等的影响明显在降低。”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岳昌君最近通过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的内在能力才是决定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与孩子择业意见相左,家长怎么办
      现实生活中,许多做家长的想方设法给孩子找了自认为很好的工作,可孩子干了一段时间后却要辞职跳槽,家长坚决不肯,常常和孩子闹矛盾。那么,做家长的应该如何对待孩子在就业问题上和自己的不同意见呢?有关专家认为,至少应该把握好以下四点。
      1.认清就业形势,依孩子的性格、能力,和其有效沟通。
      学旅游专业的晓彬毕业时,想去曾实习过的一家国有三星级酒店。但父母非要他到一家陌生的五星级宾馆。虽然在母亲和班主任老师的说服下,晓彬最后去了这家五星级宾馆。但他一点也提不起精神来。由于工作压力大,客房销售指标高,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经常感冒发高烧,最后不得不辞职。
      一些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表示,在就业问题上,家长希望孩子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并不是所有人在初次择业时都能如愿。有时,家长不妨转变一下观念,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在社会需要的岗位上锻炼,增长才干。
      2.在预测了最坏的打算后,让孩子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女儿学金融专业,大学毕业后,我托朋友帮她在银行找到一份工作。可是,最近女儿却要跳槽到一家证券公司去。我反对,女儿却斩钉截铁地说,银行不是她甘心待一辈子的地方。”王大妈告诉记者,她最近为女儿工作的事情心里很烦,天天骂女儿不知天高地厚。
      专家认为,就业既要考虑到孩子的职业能力,又要考虑到孩子的职业兴趣,两者仿佛两条腿,两者并举才能走得远。
      刚从学校毕业的孩子往往缺乏人生经验,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对未来过于理想化,家长可以泼泼冷水,但是,等孩子自己碰得头破血流后才会记忆深刻,才会比较容易吸取教训。如果孩子失败了,千万不要打击讽刺他,做好托底的准备。
      3.面对需要创业投资的孩子,给予的经济支持应有限度,更多的是给予经验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毕业于江西南昌大学的黎勇,是长沙人。进入大四时,他开始奔波于各个招聘会,疯狂地投简历,但大多石沉大海。在没能获得一份体面的职业之后,他决定自己创业―和女朋友一起开一家时装店。黎勇和父母商量,做生意的父亲二话不说就同意了,门店和进货费用,一共给了他15万元。
      由于不懂经营,又不想起早摸黑吃苦,黎勇和女友的服装店开了半年不但没赚钱,还亏了本,最后不得不低价转给别人。
      专家表示,创业并不意味着就是投钱。千万不要盲目给予孩子金钱支持,依然要靠孩子的自身能力去打拼。可以告诉孩子,许多创业成功的人都是自己一分一厘积攒的原始资金。家长可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予分析和指导。
      4.建议孩子规划职业生涯。
      会计专业毕业的冯丽在一个知名商厦找了一份办公室的文秘工作,她的妈妈却大惑不解,说:“你在办公室工作专业不对口,应该进财务部门,要不然,你四年大学不是白学了吗?”在冯丽的妈妈看来,女儿在商厦办公室当文秘,整理资料文件,没什么前途。
      见妈妈反对,冯丽向她解释说:“这家商厦的老板很有经营头脑的,我先在办公室工作一段时间,然后,看看是否能进会计部门,进了这个外门槛,再内部调动,就容易多了。”
      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所以专家建议放低门槛,先就业,再择业。但是,并不是说就拴在一棵树上,在一个单位干一辈子。时代不同了,人才流动也很频繁,在有了一定经验积累后,可以谋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位。

    相关热词搜索: 包办 溺爱 关爱 家长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