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整体与切割评估法考察咨询会谈深度结果比较] 深度会谈名词解释

    时间:2019-01-18 04:37: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目的:检验江光荣(2005)提出的心理咨询会谈深度的三维模型,考察对会谈深度采用整体评估法和切割评估法所得结果的差异。方法:对28个样本会谈的情感、个人化和此时此刻三个维度分别进行整体评分,考察三维度的评分与咨询师和当事人对会谈深度评价的关系,并与切割评估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对三维度的评分存在中度相关(r情感=0.56,P=0.002;r个人化=0.64,P=0.000;r此时此刻=0.63,P=0.000)。两种方法所得到的三个维度与当事人深度评价的关系不尽相同,切割评估法在三维度与当事人的深度评价间没有相关性,而整体评估法在排除了指导性较强的6个会谈后,在情感和此时此刻维度与当事人的深度评价间相关(r情感・深度评价=0.45,P=0.035;r此时此刻・深度评价=0.58,P=0.005),且此时此刻维度对深度评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深度评价=2.419+0.487×此时此刻,R2=0.501)。结论:两种评分方法既存在一致性,也有差异;会谈深度的三维模型存在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还需要更多同类研究的探讨。
      【关键词】 心理咨询;会谈深度;三维模型;整体评估法;切割评估法�
      中图分类号:B849、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1-0059-05�
      
      Investigation on Counseling Session Depth:Comparison of the Overall and the Portion Measuring Methods�
      HU Shu-Jing,JIANG Guang-Rong,ZHU XU�
      School of Psychology,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Abstract】 Objective: To validate the three-dimension model of counseling depth which was proposed by Jiang Guangrong (2005), an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wo different methods measuring the three dimensions, one is the overall measuring method, and the other is the portion measuring method. Methods:Use the overall measuring method to measure the three dimensions (emotional, personal, here-and-now) of 28 sample sessions, and check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e dimensions and the evaluation of session depth by counselors and clients in the 28 sessions. Then compare it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portion measuring method. Results: Measuring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got moderately positive correlation (r emotional=0.56,P=0.002;r personal=0.64,P=0.000;r here-and-now=0.63,P=0.000).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e dimensions and the evaluation of counseling depth by clients was different in the two method s" measuring. There wasn"t any relation while using the portion measuring method. However, when using the overall measuring method, it found some relation between the emotional dimension, the here-and-now dimension and the session depth after excluded 6 rather directive sessions (r emotionalodepth=0.45,P=0.035;r here-and-nowodepth=0.58,P=0.005). And the here-and-now dimension could predict the depth to some extent (depth=2.419+0.487* here-and-now,R2=0.501). Conclusion: There is some congruence in the two methods, but there are stil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 three-dimension model is reasonable. The results of two methods of measuring are not all the same, and more researches are needed.
      【Key Words】 counseling;session depth; three-dimension model;overall measuring method;portion measuring method
      
      心理咨询是一个咨询师与当事人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存在深浅之别。如果将心理咨询会谈互动的深浅称为会谈深度,则不同的咨询流派之间,同一咨询流派但不同水平的咨询师之间,同一咨询师与不同的当事人,乃至同一咨询师与同一当事人的不同会谈之间,都可能在会谈深度上存在差异。心理咨询会谈深度如何界定,上述种种差异从何而来,会谈如何深入,会谈深度与当事人的改变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等,对于心理咨询会谈深度的一系列问题,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研究者都关注不多。泽诺(Zaro)等从四个层次描述过咨询互动,分别是集中于事实内容交流的层次,涉及当事人行为模式的互动层次,以咨询关系为基点的互动层次和“个人与个人”的互动层次[1]。
      江光荣提出了会谈深度的三维模型[2]。三个维度分别是情感维度(非情感的-情感的)、个人化维度(非个人的-个人的)和时间维度(非此时此刻的-此时此刻的),会谈深度可以由这三个维度反映出来。情感维度指会谈是集中于陈述事实、观点、看法等,还是在表达情绪、感受。个人化维度指交流的内容是咨访双方(尤其是当事人)个人的还是非个人的。时间维度指思考、情绪体验、领悟是此时此刻正在经历的(或再经历的),还是对过去的体验的陈述。交流越是触及个人,越是集中于情绪和感受,越是聚焦于此时此刻,互动的层次越深。会谈的深度随着非情感-情感、非个人化-个人化、非现在-现在的方向增加。
      该模型提出后,朱旭做了第一个验证研究(朱旭. 咨询过程的深度:一个三维模型的验证研究.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06.),方法是选取28个咨询会谈,由评分者观看会谈录像,根据事先编制的三维评分手册,对会谈的每一分钟进行三个维度的评分,由此得到每一个会谈的三维得分,考察三维得分与咨询师和当事人对会谈深度评价之间的关系,以验证会谈深度与三个维度间是否存在关系。结果表明三个维度与咨询师对会谈深度的评价有中度相关,而与当事人对会谈深度的评价无关。
      在咨询过程研究中,分析会谈除了以分钟为单位,还有以词、短语、句子、说话人的转换(speaking turn)、谈话主题等作为分析单位的。对于分析单位不同可能导致的结果的差异,实证研究比较少,究竟选择何者最为合适,Lambert和Hill建议要与研究设计相匹配,且既要达到信度要求,又要具有临床意义[3];Greenberg认为,分析单位的选择应结合研究兴趣和具体的研究设计来考虑[4],而以往的过程研究更多考虑的是经济性和可获得性[5]。结合该研究来看,使用切割评估法(此处为描述简便,把以分钟为评分单位的方法称为“切割评估法”)的主要优点在于相对客观、细致,受评分者的主观影响较小,可以较详尽地考察咨询进程。主要缺点在于:(1)与咨询师和当事人对深度的评分方法不匹配。咨询师和当事人对整个会谈进行一次评分,而切割评估法对同一个会谈要进行50次左右的评分,然后将其均值与一次评分的值求相关,这样可能由于测量方法不同产生的误差而导致统计结果低于真实的相关性。(2)格式塔效应的影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切割评估法尽管获得了对咨询进程的细致考察,与此同时却也丧失了对会谈的全局把握,不能得到部分之和以外的大量信息,因此在三维评分时可能丧失了很多有用的参考。(3)费时费力。以每个会谈50分钟计,28个会谈在1个维度上就要进行1400次评分,3个维度就是4200次评分,工作量相当大。针对以上缺点,本文采用“整体评估法”重新进行一次上述研究,这里的“整体评估法”是指对一个会谈在三个维度上分别只进行一次评分,也就是说对三个维度的评分以会谈为单位,而不再以分钟为单位。整体评估法可以有效地弥补切割评估法的缺点,首先对会谈进行一次评定能够和咨询师、当事人对会谈深度进行一次评分相匹配,其次在评分中能够运用整体的信息,因此笔者认为采用这一方法得到的结果可能更可靠,但其最大的缺点在于,受评分者的主观影响较大,评分不够客观,这一点将通过对评分者进行培训以提高其评分一致性来尽量减少。
      本研究的目标主要有:(1)验证会谈深度的三维模型,考察整体评估法的三维评分与咨询师和当事人对会谈深度评价的关系,与切割评估法的结果相比较。(2)考察整体评估法与切割评估法的三维评分的一致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即切割评估法研究中的28个会谈录像,这些会谈均从某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收集,每位当事人只有一次录像,没有限定是第几次会谈。基本都属于发展性咨询,主诉问题主要包括人际关系、学习、情绪情感、自我概念等,特别排除了涉及精神疾病问题和教育咨商的会谈。28位当事人全为学生,男生9人,女生1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本科生19人,高中生4人,初中生1人。平均年龄21岁。
      共有13位咨询师参与研究,每位咨询师提供1~3个会谈。男性咨询师4人,女性咨询师9人。已婚10人,未婚3人。年龄24~53岁,平均37岁。所有咨询师在研究进行时至少有3个月的咨询经验,最长者16年,平均4年。其中心理咨询博士及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及硕士研究生5人,其他为硕士同等学历或通过咨询师资格考试者。4位咨询师以当事人中心取向为主,2人折中,2人为心理动力取向,4人为认知行为取向。
      1.2 工具
      三维评分采用切割评估法所使用的三维评分手册,该评分手册的编制是由三位评分者(心理咨询方向硕士研究生),结合录像资料(不包括样本会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试评,最终确定了各个维度的评分原则,并将其细化为8级评分标准。应用在本研究中时,将个别时间副词由针对每一分钟改为针对整个会谈;另外,原评分手册虽然每个维度的评分标准有8级,但评分结果却没有一个达到8级的,因此,在本研究中去掉了第8级标准,只保留了前面的7级,除此之外其他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本研究中的评分手册由三个维度的评分说明和评分标准构成,每个维度都有一段评分说明和7级评分标准,从1级到7级强度依次增强,每一级都有一段对该级标准的描述,评分者据此对三个维度进行7级评分。(例:情感维度的1级描述为“完全没有情感成分,或情感成分与非情感成分(事实的或认知的)相比,完全可以忽略”;7级描述为“总的看来整个会谈的情感表达都很强烈,有明显的非言语行为表明当事人情绪激动”)朱旭的切割评估法研究所报告的评分手册三个维度的评分者信度分别为情感维度0.84,此时此刻维度0.62,个人化维度0.79。
      1.3 评分者 本研究中共有3位评分者,均为女性,心理咨询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平均年龄23岁,无咨询经验。
      1.4 研究过程
      1.4.1 试评 对3位评分者进行培训,然后让其独立试评,每次对4个会谈录像的三个维度用整体评估法进行评分,试评使用的会谈录像都是样本会谈之外的。每次试评完成后,研究者与3位评分者一起就评分的分歧进行讨论,以加深对评分标准的理解。经过3次试评,用相关分析求得三个维度的评分一致性分别达到情感维度0.885,此时此刻维度0.855,个人化维度0.895。由此进入正式评阶段。
      1.4.2 正式评
      3位评分者使用整体评估法独立地对样本会谈的三个维度进行评分,在此过程中,集中了4次,每次对评分有较大差异的会谈(任一维度上有两位评分者的评分相差2分或2分以上)要重看、讨论再重评,最终达成较一致的意见。
      
      2结果
      
      2.1 三维评分的评分者一致性
      用相关分析得到样本会谈的三位评分者一致性为:情感维度0.90,个人化维度0.85,此时此刻维度0.89。
      2.2 两种方法对三维评分的一致性
      将3位评分者的评分平均后得到整体评估法对三个维度的评分,与切割评估法的三维评分进行相关检验,情感维度的相关系数r=0.56,P=0.002,个人化维度的相关系数r=0.64,P=0.000,此时此刻维度的相关系数r=0.63,P=0.000。三个维度之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切割评估法中同样发现了维度间的相关,详见表1。
      
      如果认为三个维度的测量值可以折合成一个会谈深度指标(PIE),且三个维度在该指标中的权重是相当的,即PIE=(情感+个人化+此时此刻)/3,则两种评分方法的PIE相关系数r=0.75,P=0.000。
      2.3 三维评分与当事人深度评价的关系
      当事人和咨询师对会谈深度的评价数据来自于切割评估法的测量,其采用的是SEQ(Session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第5版中的一个维度来测量会谈深度评价。
      将整体评估法的三维评分与当事人的深度评价(ID�F)求相关发现,三个维度与ID�F都没有相关,PIE与ID�F之间也没有相关。因为PIE和ID�F这两个深度指标都是7级评分,故认为二者单位相同,具有可比性,仔细分析这两个深度指标的数据发现,有6个会谈二者之差超过2分,其余的22个会谈相差均低于2分。将这6个会谈视为特异值加以排除,排除后ID�F与情感、此时此刻、PIE呈正相关(r=0.45、0.58、0.54,P0.05)。回归分析表明,只有此时此刻维度进入了最优回归方程,ID�F=2.419×0.487×此时此刻,R2=0.501。
      2.4 三维评分与咨询师深度评价的关系
      将整体评估法的三维评分与咨询师的深度评价(用IDZ表示)求相关发现,三个维度与咨询师的深度评分没有相关,PIE与IDZ之间也没有相关。采用以上类似的方法,排除PIE与IDZ相差2分及以上的会谈。排除后IDZ与情感、个人化、PIE呈正相关(r=0.54、0.53、0.59,P0.05)。
      回归分析表明,只有情感维度进入了最优回归方程,IDZ=2.562×0.481×情感,R2=0.293。
      
      3讨论
      
      3.1 两种评分方法的比较
      从研究结果来看,两种方法对三维的评分存在中度相关,这说明它们既存在一致性,也有差异。差异从何而来?考察整体评估的评分者在评分时的心理过程发现,在看完一个完整的会谈录像后评分,此时其依据有两方面,一是对会谈的总体印象,二是头脑中浮现的印象深刻的会谈片断,最终评分是两方面综合的结果。这些印象深刻的会谈片断可能给会谈加分或减分:对会谈的总体印象较好时,在三维评分时容易闪现出一些支持片断,从而下意识地打了高分;而对会谈的总体印象不好时,则容易闪现出一些削弱的片断,从而下意识地打了低分。切割评估法与此不同,评分者在1分钟后立即评分,最后求均值时高低分与其他得分抵消掉一部分,突出片断的作用并不明显。这样,有些整体评分就较切割评分偏高,有些又偏低,由此导致二者分数变化趋势的不尽相同。
      为考察这一解释是否合理,仔细分析了研究数据:情感维度上,整体评分小于3的会谈(14个),其得分大多低于切割评分,而整体评分高于3的会谈,其得分都比切割评分高。另外两个维度的情况与此类似。由此看来,研究数据是支持上述解释的。
      然而,这一解释只是两种方法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之一,其他原因还可能有:评分者对评分手册的理解不完全一致,评分者是否有咨询经验以及经验丰富程度的影响,前述格式塔效应的影响-整体评估时信息较丰富从而有助于判断,甚至评分者性别的影响,等等。两种方法有中度相关只能说明二者既有一致性,也存在差异,但运用在心理咨询的过程和效果研究中时究竟孰优孰劣并无法由此得到答案,最可取的选择办法也许是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拟进行的研究实际加以考虑,扬长避短,选取最有助于达到研究目的的评估方法。
      3.2 三维度与当事人深度评价的关系
      对研究中的28个会谈而言,三个维度和PIE指标都与ID�F无关,但在排除了6个PIE与ID�F相差较大的会谈后,PIE和三维度中的两个都与当事人的深度评价产生相关。考察这6个会谈,三维得分都较低,情感、个人化、时间维度得分分别为:2.44±0.96、4.06±1.14、3.22±0.54,而ID�F却非常高(6.30±0.55)。这6个会谈在咨询主题上各不相同,除两个会谈是同一位咨询师与同一位当事人外,其他4个会谈的咨询师和当事人都各不相同。但仔细考察每个会谈过程,都发现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咨询师对当事人的指导性较强:针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咨询师明确告知了一些心理学知识,自己对问题成因的看法,或当事人该如何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性建议。与其他22个会谈相比,这6个会谈的指导性明显较强,但当事人的情感强度弱;时间上更多的是谈过去或谈将来,咨询师当下在积极思考,而当事人大多是被动接收,主动思考和体验较少;个人化方面由于只是就事论事地讨论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因而程度一般。因此,三维度得分都偏低,但当事人却觉得这样的会谈很有价值、程度很深,可能是因为其知道了一些与自己问题有关的闻所未闻的心理学知识,也可能是获得了看待自己问题的一个新视角,或者是在他对自己的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从心理专家(至少在他看来是)那儿知道了该怎么办。因此,会谈刚结束时,当事人感觉很好,此时评分就会很高。以往的研究也表明,咨询师的言语反应方式和会谈的即时效果有关,咨询师作解释、提供建议和信息往往被当事人认为是最有帮助的[6-8],而这些恰恰是咨询师指导性最明显的表现。还有研究的确在咨询师作解释和当事人对会谈深度的评价间发现了中度相关[9]。
      由以上分析可知,弱指导性会谈中情感和此时此刻维度与当事人深度评价存在一定关系,且此时此刻维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当事人的深度评价,而强指导性会谈中三个维度却与之无关,这说明,当事人对会谈深度的评价既与三维模型的某些维度有一定关系,但也很容易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咨询师的指导性。而指导性只是可能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否确实是这一因素在起作用,以及还有哪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3.3 三维度与咨询师深度评价的关系
      考察由于PIE和IDZ相差较大而排除的3个会谈,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共同点,因此将其视为误差的影响。在排除了3个会谈后,情感维度和个人化维度与咨询师的深度评价达到中度相关,且情感维度对咨询师的深度评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3.4 关于三维模型
      会谈深度的三维模型认为,会谈深度是随着情感、个人化和此时此刻程度的加强而加深的,本研究证实这三个维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对咨询师而言,情感和个人化维度与他们所认为的会谈深度存在中度正相关,对当事人而言,情感和此时此刻维度与他们所认为的会谈深度存在中度正相关。但是,无论对当事人还是咨询师来说,都并非三个维度同时与其深度评价相关,而且即使相关也只是中度相关。提示仅凭这三个维度来说明会谈深度可能是不完全的,也许还存在其他一些影响因素。但真实情况是否确实如此,还需要大量研究的证明。
      此外,三个维度在预测当事人和咨询师所认为的会谈深度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对当事人来说,此时此刻维度对他们的深度评价有一定预测力,另外两个维度没有作用,这可能意味着,会谈中当事人越是投入到当前的交流讨论中,越是在当下有新鲜、丰富的思考、体验或领悟,当事人就越会认为会谈深,而情感的强度(情感维度)有多强,触及个人隐私的程度(个人化维度)有多深,对他们来说并不是评价深度的有力依据。比如,对当事人来说,此时此刻维度所包含的内容好像是他们在会谈中的所得,而情感和个人化维度好像是他们在会谈中的所失,他们失去了自己的隐私,耗掉了一些精力来体验痛苦的情感,获得了对己、对人、对事更清晰深入的理解,因此,获得的越多,他们就认为会谈越深,而付出的多少对此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对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师而言,只要是非极端行为主义取向的(本研究中没有),都认同情感在咨询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当事人的情感体验强度对他们作深度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子,所以情感维度对咨询师的深度评价具有一定预测力。而之所以此时此刻和个人化维度对咨询师的深度评价没有预测力,可能的原因是,此时此刻维度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当事人在咨询中的收获,很多情况下可能是隐而不显的,因此咨询师对此的了解不甚清晰,所以无法将其作为判断会谈深度的依据;而个人化维度尽管与咨询师对深度的评价有关,但在咨询会谈所讨论的内容本就高度个人化的情况下,犹如产生了天花板效应,其程度的深浅不能再作为咨询师判断会谈深度的有力依据。
      关于三维模型的检验还需要更多研究的支持,在解释上也需要有力的研究证据来加以证实或否定。
      3.5 两种评分方法所得结果比较
      将两种方法得到的三维模型检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切割评估法在三维度与当事人的深度评价间无相关,而整体评估法在排除了指导性较强的几个会谈后,在情感和此时此刻维度与当事人的深度评价间有相关,且此时此刻维度对深度评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切割评估法在三维度与咨询师的深度评价间有中度相关,且情感维度对深度评价的预测较好,而整体评估法在情感维度和个人化维度与咨询师的深度评价间有相关,且情感维度对深度评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总体来看,在三个维度与咨询师深度评价的关系方面,两种测量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而在三个维度与当事人深度评价的关系方面,整体评估法得到了切割评估法所没有得出的关系。可能正是由于整体评估法与当事人评分方法的匹配性才使得能够测量出二者间的关系,此外,本研究还由这种关系得出及引申出一些有趣的假设,如会谈指导性的强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事人对会谈深度的评价,此时此刻维度可以反映出当事人在会谈中的收获,当事人对会谈深度作评价正是基于其在会谈中的收获等,这些假设值得进一步研究。
      致谢:本研究得到了秦佑凤、凌霄、张璐的支持与帮助,特致谢忱。�
      
      参考文献
      1 Zaro JS, Barach R, Nedelman DJ, et al. A guide for beginning psychotherapists.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103.�
      2 江光荣.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9-80.�
      3 Lambert MJ, Hill CE. Assessing psychotherapy outcomes and processes. In: Bergin AE, Garfield SL, eds.Handbook of psychotherapy and behavior change. 4th ed.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4. 97.�
      4 Greenberg LS. Research strategies. In: Greenberg LS, Pinsof WM, eds. The psychotherapeutic process: a research book. New York: Guilford, 1986. 715.�
      5 Orlinsky DE, Grawe K, Parks BK. Process and outcome in psychotherapy-noch einmal. In: Bergin AE, Garfield SL, eds. Handbook of psychotherapy and behavior change. 4th ed.John Wiley & Sons, Inc, 1994: 275.�
      6 Elliott R., Barker CB, Caskey N, et al. Differential helpfulness of counselor verbal response modes. J Couns Psychol, 1982, 29: 354-361.�
      7 Elliott R. Helpful and nonhelpful events in brief counseling interviews: An empirical taxonomy. J Couns Psychol, 1985, 32: 307-322.�
      8 O"Farrell M., Hill CE, Patton S. A comparison of two cases of counseling. J Couns Dev, 1986, 65: 141-145.�
      9 Hill CE, Helms JE, Tichenor V, et al. Effects of therapist response modes in brief psychotherapy. J Couns Psychol, 1988, 3: 222-233.�
      责任编辑:胜利�
      2007-03-10收稿,2007-07-10修回

    相关热词搜索: 会谈 切割 深度 考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