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法简效宏的古劳咏春拳]古劳咏春拳

    时间:2019-01-29 04:46: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笔者中学时曾习少林功夫,几年下来,收效不大。大学期间,接受了系统的现代散打、拳击训练,虽然有不错的短期效果,但总觉得与自己心目中真正的中国功夫相比,这些速成的搏击术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方面,训练中易受伤,健身效果也不明显;另一方面,技术较单调,多依靠体能、体重胜人,随年龄增大,技击水平会大幅下降,与武术中以弱胜强、“耄耋可御众”相比,令人失望。特别是看过拳王阿里在告别赛上被自己以前的陪练、正值年轻力壮的霍姆斯打得狼狈不堪的场面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一种科学、高效、可以结缘一生的好功夫。
      1997年底,经人介绍,我师从一广东名师学习咏春拳。据师父说,该拳是梁赞宗师早年所传,现在流传颇广。我学完全套三拳一桩(即小念头、寻桥、标指及木人桩)和藤圈手、黏手等功夫后,实战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为提高功力,我又到北方学习内家桩法,大大提高了爆发劲力,在其后与武友们的友好切技及偶发的自卫打斗中,均能轻松获胜,自觉颇满意。
      梁焕枝先生在《精武》杂志发表古劳咏春拳系列文章后,我每篇都细细研读,为其文章所说的种种简洁而富哲理的拳诀,如“高接低攀”、“你要上,我要下”等所吸引,也发现该拳种有很多独有的训练法,如“圈手”、“接手”等,自己以前闻所未闻,由此萌生了学拳的愿望。
      在《精武》杂志上得悉梁师电话后,立即去电请教,数次交谈,深感相逢恨晚,获梁师允许后,我马上收拾行装,飞到广州。说句实话,当时的心情既兴奋亦有几分疑惑,怕像现在层出不穷的“新派武功”、“奇功异法”一样名实不符,失望而归。
      到梁师家时,他正在教几名十七八岁的青年习小念头拆法,只见他们相对扎马而立,闭口不言,神情自若,练起拳来柔软绵长,不像我以前所习咏春那样快速有力。见我面有疑色,梁师解释说,这是本拳的特点之一,注重连绵不绝、生生不息的内气、内劲的练法;练时不用力,一旦临敌应用,内劲应感即出,并让我用力发拳攻击,以亲身验证。这以前,我对自己经长期桩功修炼获得的强大劲力颇有信心,在以往的实战中,鲜有人能挡我一击。奇怪的是,我发出的带着风声的拳头却被他们轻描淡写的手法化解,自己反而有失重感。再加大劲力,失重更明显,只好作罢。我又提出想看看梁师文章中所说的接手训练功效,梁师欣然同意,并让谢勇能师兄不许还手,只能接手。谢勇能站在我面前,气定神闲,面带微笑。他身高一米七三左右,体重只有百余斤,我心想:这样一个文弱书生,能经受我凶狠的组合拳脚进攻吗?梁师在旁洞察入微,再次笑着说:“只管试,没关系”。于是我先用散打的组合拳脚猛攻,谢勇能却半步不退,身形微动,每下消截手法都刚好落在我肢体的根节,预先想好的组合打法根本无法连贯使出,十分别扭;我又改用以前所学咏春拳一出一入及一伏二的技法进攻,他却仅以古劳咏春之叠掌左右变化就将我以前屡用屡验的得意绝招尽数破解,而且每次我都被他控制得摇摇欲倒。最后,我累得筋疲力竭,只好举手“投降”。此时心里真如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酸的是多年苦练却不料今日彻底失败(后来才知道,谢勇能是在80年代随梁师学拳,每周两次,累计训练时间也就是三个月左右,后因种种原因,停练至今已十余年,功技却仍犀利不减),更多的却是欣喜。我当即提出拜师学艺,梁师见我心诚,慨然应允。
      在以后随师学拳的日子里,随着练习不断深入,我对古劳咏春拳的认识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感叹梁赞宗师创拳艰辛的同时,越发坚定学拳的信念。
      与其它拳种先修炼技法再经模拟实战整合的训练程序不同,古劳咏春拳可谓一法多效,技术要求、发放劲力、抗击能力、步法身法乃至神奇的健身祛病的效果,皆能在对拆练习过程中同时获得,由于练用不脱节,各种单项素质皆能自然整合。对此,本人体会颇深,刚到梁师处时,腰部旧伤数月未治愈,是由于以前练功过于激烈所致,上楼、登高、对练常心悸气喘、体力不佳。习咏春拳对拆后,按梁师要求闭口不言,绵绵而练,未及两周,腰伤不药而愈;同时可以与多位同伴长时间对练而气息均匀;上楼时一路小跑而气不长出、面不改色;每次练习对拆法,很快就会感到手足心发烫,有暖流从足底升起,流遍周身,身心舒泰,这都是我以前练习气功苦求不得的,如今却不求自得,不炼而自炼,可谓额外收获。
      来广州以前,因未经过圈手防离手乱打及自由接手的强化训练,我的特点是攻强守弱,近身后缠斗尚可,中远距离点打则难以应付,而这一范围又恰恰是拳击、散打等大多数搏击术所采用的,因此在实战中,常被乱拳击中。来梁师处经强化圈手、接手几周后,对方攻来的拳脚即使密如雨点,我也可迎头而上,应付自如。此技上身后,顿觉胆量大增。由此,我想起了前拳王泰森的恩师达玛托大师曾说过:一个拳手的信心来自于完美的技术,而非鲁莽的勇气。另一方面,由于内气、内劲的自然增强,我在对拆或实战中,胸腹被击至“砰砰”作响也无任何影响及不适,而事先无须运气准备,比我以前学过的那些死抗硬撑的排打功,不啻天壤之别。
      在习拳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古劳咏春拳在梁赞宗师早期所传基础上,有不少改革创新,更加精炼直接,可说是起点高而入手易,如本门以“来留去送”、“高接低攀”、“你要上我要下,你要下我要上”三句朴实而极富哲理性的拳理心诀,加上22个基本散手动作代替了冗长的拳套训练,学者更易接受其精华,又省时省力。香港梁挺博士在其著作中所说:“只要掌握了咏春拳的真正内涵,习拳套少者也可战胜习拳套多者”即是最好的证明。
      古劳咏春拳的十一个对拆法,是对实战中各种变化的高度概括,由于古劳咏春拳讲求近身夺位,控制力点,动摇对手根节,故其招法少而高效。如叠掌一式,是近身夺位的法宝,一旦近身后,可视具体情况灵变,可来留去送而打,可一出一入消打,同时亦可不拈而打、双手齐发,如再加上三板掌、生鱼抻扯等其它拆法连贯而用,可谓生生不已,变化无穷。又如小念头拆法是为应对正面攻防而设,但如对方力大功深,难以力敌,即可化为拿指擒桥或勾手切喉拆法,避实击虚,侧面攻敌,以巧取胜。经过不断的对拆训练,我逐渐能够自发地将各种拆法灵活组合,师父说,这是由于本门各种拆法均符合力学原理,相互联系紧密,故而学者在掌握本门心诀和技法后,只要勤练多想,就可自行悟出灵变之法。
      在与师父、师叔及一些师兄弟们的接触中,我还发现了咏春拳另一特点,即功夫一旦上身后即难消退,传统拳谚如“要练功,不放松”、“一日不练十日松”等似乎有待商榷。如梁师本人,还有众位师叔及上文提到的谢勇能,他们在拆法上身后,由于工作或生活的原因,十余年来,几乎只在节假日大家相聚时偶尔练一练,但动作灵变自然、快速,令人难以置信。对这一点,师父解释说,本门功夫的灵变能力类似学习游泳及骑自行车,锻炼直觉反射能力及平衡力,一旦学会,即不会忘记,虽经久不习,一旦应敌,本能直觉反应立生。观很多拳种的训练法,则是着重条件反射的强化,故一旦少练,就会因后续强化不足,造成水平大幅下降。古劳咏春拳并不要求学者一定要能发出超常的打击力及发放力,而是更着重技术,以灵变的技法配合连绵不断的贴身劲,致敌持续失重,如果是切磋拳技,可以借对方之力令其跌出丈外;如是生死之斗,则可发挥本门独特的肘膝打法,施以致命连击(学武者都知道,纵然炼就金钟罩、铁布衫,一旦失重亦不堪一击)。由此看来,习古劳咏春拳者纵然是小孩,也可胜大人。□

    相关热词搜索: 咏春拳 法简效宏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