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分明月的意思

    时间:2019-02-09 04:30:3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对于唐代的中国诗人来说,恐怕没有一座城市会像扬州这样令他们牵肠挂肚。唐代诗人徐凝的《忆扬州》,可谓把扬州捧到了天亡,诗中云:“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自由朝以来,诗词中男子常将自己所爱女子称作“萧娘”,女子则称所爱男子为“萧郎”;徐凝回忆扬州,脑子里只有“扬州”二字,把扬州说成“无赖”,实际上是一种爱极的昵称,天下明月的光华只有三分,小小的扬州竟占去了二分:二分之二,实在了得。而偏心的不只是徐凝,还有隋炀帝:隋炀帝为了扬州六下江南,劳民伤财,最后自缢于扬州,草莽于野外雷塘―唐人罗隐有诗云:“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午年:君干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唐代诗人张祜的《纵游淮南》一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这首诗是说扬州可以使你的国亡,可以使你的身死,而你也绝无后悔的样子,这还了得!《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长期住在扬州,据说吴敬梓去世前的几天,曾与一帮朋友一道酣饮,酒至酣畅时,吴敬梓不知何故,突然高声诵读起张祜的这首《纵游淮南》来,结果没过几天,他竟然如愿地在扬州琼花观街的族人家中逝世。后来有人作诗吊唁,诗曰:“生耽白下残烟景,死恋扬州好墓田:”(程晋芳《器敏轩》)?
      
      不知是不是受到古人诗赋的影响,在历史上,确实有许多富贵人家选择扬州作为终老之地,建风轩水榭、曲径芳林,于其间陶冶性情、吟诗作对,风雅无比:有时铜臭没洗干净,难免被文人拿来当作笑柄。小时候就经常在连环画里看到这些富人被郑板桥戏弄嘲笑的画面,那时觉得郑老先生很有骨气。不过,富人们其实也是为扬州做了好事的。你看现在扬州城虽然不大,却处处可以看到古韵风流、处处透着书卷气,而且还有西园、个园等同林让人流连忘返,那些打算在扬州终老的人们还是有一定功劳的,
      别看扬州的规模不大,但在历史上的地位并不比南京、成都这些地方差:李门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二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唐代,到扬州赴任,虽不算重用,也算得上是一个美差。扬州,白隋炀帝于此开大运河与长江交汇以来。这扬州一郡,就成了中国南北交通的要道;自唐历宋,直到明清,国内半数商业云集于此,而且是中外联系的枢纽,所以饮食起居(园亭)、衣饰犬马、名歌艳曲、才上稚人、帮闲食客,自然也随之而俱兴,无怪乎连余庸笔下的韦小宝其理想都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了:
      唐时扬州声名鼎沸,有“扬一益二”之称,这一东南最大的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港口,这一日散尽千金的“销金窟”,似乎唯有晚唐第一才子杜牧之诗才能道尽它的风情;唐时扬州商贾云集,自然也是烟花之地:许多诗人来寻心里某个旖旎的梦,春梦醒后,总有那么一些怅然,对扬州这个容易做梦的地方也总有些又爱又恨的酸涩;
      自古扬州出美女,有诗为证:“娉娉袅袅十二余,豆蔻梢头二门初;春风十甲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但为什么扬州自古小美女,却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依笔者之见,只是因为扬州身处水乡,四季充溢着雾水一样的空气,不论哪里的女人,在这里不用一个星期,皮肤就会变得水分允足,不美也难啊!史书上说杜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杜牧风流,不但有表现,而且有声势,且声名卓著:据说杜牧做御史的时候,有一位李司徒家中蓄养号称“扬州第一”的歌妓,他每宴请朝官从不请杜牧,非不欲请,实是不敢请也,怕他不能“自遏”,然而最终杜牧还是把美人收入自己的风流旗下。
      在政治上,杜牧确实很少得意,幸好扬州的吴侬细语熨帖了他那颗官场受挫的心。他爱美女,爱写诗赠美女,经他点评过的美女,无不在当时声名大振,艳帜高扬。
      唐代扬州有“十三余”的美女,其实,浓装艳抹的扬州城本身就像是城市中的一个美女,让杜牧等中国文人沉迷歌咏达千年之久:但美人也终有迟暮的时候,上世纪初铁路开通后,扬州的地位一落千丈,萧条到了极点:从前的运使、河督之类,驻上别处;殷实商户、文人墨客,自然也分迁到上海或天津等新兴的工商业城市,扬州便如历史的一个弃妇,抱着一条日渐干涸的运河,孤独地回忆。
      不过,扬州毕竟是扬州,美人迟暮,却风韵犹存。“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到扬州去看瘦西湖,因为有了那些热闹至极的唐诗来对照,便觉得那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景致,处处流露着自然与人工的和谐,适合缓步徐行。景点的名称都起得很雅致,什么“听鹂馆”、“桃花坞”、“钓负台”、“虹桥”、“丘亭桥”、“凫庄”、“绿筱沦涟”、“二十四桥炯雨楼”……瘦西湖是扬州的城市名片,虽经千年,依旧十分打眼。
      
      位于扬州城西北的大明年,是始建于南朝刘宋时期的占刹―唐代鉴真大师曾主持此寺,传经讲律,寺内建有九层的栖灵塔 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登临赋诗、传为佳话。鉴真尔渡传法,足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今大明寺内的鉴真纪念堂为唐代风格建筑,于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丛,1973年建成,正殿须弥座上供奉的以干漆夹贮制作的鉴真坐像,闭目冥思,神态坚毅安详:其前院有一株高丈余的名贵琼花树,树叶繁茂,春天花开白如玉盘,有“扬州琼花,世间无双”之誉。
      平山堂位于大明寺大雄宝殿西侧的“仙人旧馆”内,为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扬州任太守时建:今堂内还挂有“风流宛在”、“坐花载门”的匾额,堂北檐挂林肇元题“远山来与此堂平”匾额:游人至此,思古之情油然而生:个园位于东关街,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当时两淮盐商黄至筠的私人园林。同内多种竹,园主人又特别爱竹,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竹叶形状类似“个”字,因袁枚诗“月照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而得名。
      读《红楼梦》时很喜欢潇湘馆、怡红院、稻香村。心想,哪里有如此雅致的园林?到了扬州,看了个园,才明门曹雪芹的描写都是有所依据的。据说曹雪芹早年在扬州住过,扬州的园林当年是天下第一,且其祖父曹寅主持修建过皇家园林,做过畅春园的总管,如今个园里那叠石那修竹那水榭,那情致那素雅那灵气,都让人倒抽一口冷气――几百年前花这样的心思来营造生活的人,人生还会有其他的奢望吗?
      从个园出来,走10分钟的路就到了史公祠――史可法纪念堂;史可法是明末的抗清将领,镇守扬州。清兵南下时他拒不受降,率领民众抗击清兵,最后战死,尸骨无存,他的副将就在今天史公祠的地方为他做了一个衣冠冢。清兵占领扬州后,屠城十日,扬州城内尸横遍野。现在的个园、何园、片石山房、寄啸山庄等据说都成了影视剧拍摄的后花园,俊男美眉们在扬州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园林里谈情说爱,指天为盟私订终身,多亏了园林的古色古香,让小燕子林心如们的嗲声嗲气听起来都有点扬州大富人家小姐的味道。
      扬州的小吃一直就和它的菜肴一样出名,其中最重要的是 扬州炒饭和面条。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原流传于民间,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人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揉合进淮扬菜肴“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淮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扬州蛋炒饭,从其选料上看,主料是用上等白籼米或用新的白粳米代替;煮之前需用水淘洗干净,略浸后下锅煮至熟透,无硬心,粒粒松散,软硬有度为宜。炒饭时要防止焦糊。烹调时,将辅料炒成带卤汁的浇头,卤汁中加些酱油称之为“牙色炒”,不加酱油称之为“门炒”,盛装上席又用名瓷,有道是“美食又美器”。
      扬州面条的品种相当丰富,据有关的资料记载,就有煨面、肥肠面、牛肉面、拉面、雪菜面、鸡蛋面、青菜面、饺面、炒面、干拌面,等等。成都人费执御来扬州品尝了面条以后,赞不绝口,说道“扬郡面馆,美甲天下”,并作词一首:“扬州好,问鹤小楼前。入夏恰宜盘水妙,浸晨还喜过桥鲜。一箸值千钱。”饺面是扬州的传统,说是饺面,其实并没有饺子,淮扬一带把小馄饨叫做淮饺,因此饺面就是馄饨面,是把面条与馄饨一锅煮了,再盛人同一碗中。干拌面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用好的酱油,加上猪油,不用汤,直接把下好的面条盛入碗中拌匀。下干拌面是要点技术的,面条不能太熟,否则吃到嘴里粘糊,也不能太生,太生了吃下肚去更不舒服。干拌面味道虽好,就是口感太干了,于是有的面摊的干拌面还会送上一碗菜汤,没有汤的时候,有人喜欢用一碗豆浆过口;冬口清晨的上班路上,吃上一碗这样的干拌面,一上午都会觉得暖洋洋的。
      扬州的烧饼很不错。街上最常见的是黄桥烧饼,半个世纪前的那场大战使它一夜成名;还有擦酥烧饼,这种烧饼是以油酥面制作的,反复擀折、烘烤成熟后,酥脆而又层次丰富.口味也多样,有糖馅、肉馅、干菜馅、苋菜馅、青菜馅,萝卜丝馅等,不同的馅心形成了扬州烧饼的多种风味:许多地方的烧饼只是在早晨才有得供应,而在扬州,全天都可以买到烧饼,什么时候想吃都能吃到。
      油炸臭干是扬州的标志性小吃,在扬州市区,你随处可以闻到一股并不难闻的臭气,这就是油炸臭干的气味。一块块小小方方的臭干被放在油中慢慢地炸得松松脆脆的,剪开来,浇上用稀释了的酱油、辣椒酱做成的调料,搁些黄豆芽、香菜末,那味儿就甭提多鲜美了。扬州人说臭豆腐是生臭熟香,这一点你站在油炸臭干的摊子前面就一定会有很真切的体会。
      当年扬州的烟花柳巷歌舞升平早已逝去。如今的扬州,最引人入胜的还是街头的寻常巷陌。 只要花上几元钱,坐一辆三轮车,在仅有数平方公里的扬州老城区中,穿行在500多条像血脉一样交织的小巷里,扬州的过去和现在便一起向你涌来: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扬州人生活的生动写照。“皮包水”是指喝早茶,“水包皮”是指洗澡。扬州的澡塘很有特色,可以说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风俗,搓背师傅的功夫很到家,保证可以让你活血解乏,浑身舒服。到扬州来,不妨体验一把扬州人的澡堂生活。
      扬州洗澡卞要在于“搓”,扬州搓澡以细腻见长,鼎盛于明清之际,大运河吞吐天下盐粮,扬州为其重要集散地故而繁盛,澡堂技业亦大发展。相传乾隆帝微服江南,驾浴扬州。得享搓技,题十八字:“扬州搓背,天下一绝,修脚之功乃肉上雕花也。”清未,百业衰 至民国,因近大上海十里洋场。扬州搓澡再振。
      扬州搓澡师傅手轻劲匀,讲“叫轻四重四周到”。轻者,喉乳肋小腿;重者,背膀臀大腿;周到者,手夹脚丫腿根腋下;以掌搓、鱼际、指搓二大手法,有秘籍云:机处于外,巧牛于内,手随心转,法由手出。
      扬州搓澡讲究精巧,扬州文化也无不与精致巧妙相伴相随。工精艺巧的玉器,秀丽雅致的漆器,造型美观的盆景,轻盈飘逸的剪纸,无不凝聚着工匠的精巧构思:还有享誉四方的扬州“三把刀”(切菜刀、理发刀、修脚刀)所施展的也是精良的技艺,虽是“毫末之技”,却是“顶上功夫”
      精巧的城市、精妙的小吃、精美的工艺品、精细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处处被精致所包围的城市里,人又怎能不精致起来?有人说扬州适合生活,虽不是当年杜牧那样的“生色犬马”,却也是一份难得的风俗画卷:无怪乎这些年来,周边的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青年都把扬州当成了他们品味历史、追逐情调的好地方,按诗人的说法,天下明月的风华,光是扬州就占了二分之二呢!

    相关热词搜索: 扬州 无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