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的意象,钩的神采(连载.6)]神采

    时间:2019-02-14 04:37: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古人形容优秀的书法作品,常以“铁画银钩”予以称赞,笔者以为,其原因有二。其一,钩画在汉字中普遍存在,如竖钩、卧钩、斜钩、横钩等,如此言说是具有代表性的;其二,钩画虽小,但其笔法甚为复杂,要将它写得神完气足极为不易。因此,以“银钩”来指代优秀的书法作品再恰当不过了。也正是以上的两个原因,决定了钩画教学的特别意义。
      一、“腾跃”再现,找寻钩的意象
      中国的书法艺术往往妙合自然,其曼妙的艺术效果又常常是以一种能激起人们对自然的美的意象的遐思,从而引发美感体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因而在钩画教学中,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找寻到一种合适的意象,让钩画的美更加可感可知。
      至于钩画的意象,古人在“永字八法”中的论述最为经典,此处采取拿来主义非常合适。“永字八法”中称钩为“�”,有腾跃的意思,这主要是指钩画运笔动作的一种意象性解读,而并非钩画形貌的意象。
      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古人在“永字八法”中对钩画的论述,接着用的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个汉字的意思,在学生明白了“�”有腾跃的意思后,我出示了两幅分别为动物和人腾跃动作的图片(图1、图2),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对腾跃动作的理解。有的学生说,腾跃前要先屈体蹲膝,以积蓄力量;有的学生说,腾跃时要抛除挂碍,用力后蹲;还有的学生说,腾跃要有一定的速度,这样才能腾得高,跃得远。有了对腾跃动作的理解作为支撑,再来找寻钩的意象便水到渠成。我启发学生思考,既然古人称钩为“�”,其间必有联系,我们能否将这些联系找寻出来呢?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钩画书写之前,要如腾跃一般调整好状态,蓄势待发;钩画书写之时,要如腾跃一般义无反顾,酣畅淋漓;钩画的书写还要有一定的速度,这样才更加自然。颜真卿《八法颂》云:“�峻快以如锥。”唐太宗《笔法诀》云:“�须存其笔锋,得势而出。”就是指上述要领吧。
      清代包世臣又言:钩为�者,如人之�脚,其力初不在脚,猝然引起,而全力遂注脚尖,故钩末断不可作飘势挫锋,有失�之义也。因此,在教学中,我出示了两幅足球运动员踢球的图片(图3、图4),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员踢脚动作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很快明白,其目的在球,而非动作本身,更不是表演。我接着引导,与�的动作有着意象性相似的钩画在书写时还要注意些什么呢?在讨论和交流中,师生得出结论:只求行笔的猛狠,会导致钩画飘忽孱弱;相反,书写时应快中求稳,力到笔尖,这样钩画才能呈现出既爽利又沉实的美的意象来。
      二、逆向推思,意会钩的笔法
      有了对钩画运笔动作的意象性解读还不够,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仔细研究钩画的形貌,并运用逆向推思的方法,意会其运笔方法。
      教学中,我出示了四个钩画,分别为竖钩(图5)、斜钩(图6)、卧钩(图7)和横钩(图8),并让学生观察,如果去掉了其他部分,钩画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钩部分很像一个加在主体笔画末端的小三角,又像是在主体笔画末端堆出来的一座小山丘。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将钩画分成两部分来看待,对钩画形貌的理解便渐渐清晰起来,同时对运笔动作的领悟也可以分化为两部分来进行,一部分为主体笔画,一部分为钩。如下图四个钩画就分别由竖、斜弯的竖、近似的斜捺以及长横与方向不同的钩组成的。
      经过以上分析,学生对钩画的运笔动作就有了新的领悟,他们渐渐明白,钩画就是写完主体笔画后,再顿下笔锋,调锋蓄势后,出锋成钩,其状如锥,形似三角。具体运笔动作见图9、10、11、12。当然,这些钩的长短、方向、粗细等在不同的钩画中,或在不同的字中也不尽相同,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尽量临像原帖,在此基础上做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至于除钩以外的主体笔画的书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直接取法于一些已经学过的基本笔画,因为钩画的主体笔画与一些已经学过的基本笔画非常相似,甚至就是某些基本笔画的一个部分。如竖钩和斜钩的主体部分就是竖画和斜弯了的竖画(图13、14),卧钩的主体部分与斜捺的主体部分十分相似(图15),横钩的主体部分就是横画(图16)。这样,不但让课堂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而且主次分明,收效明显。
      三、溯本追源,领悟钩的运用
      汉字在篆书和隶书中没有楷书意义上的钩,但楷书中的钩实际又是由篆隶中的笔势演化而来的。一个笔画在书写结束时提笔不够高,急着与下一笔画连写,就会带出一段牵丝,将这段牵丝整饬为笔画的一部分,那就是钩。钩是上下笔画连续书写的产物,是从按到提的一个跳跃过程,因此“永字八法”称之为“�”。古文中“�”还有一种含义,如苏轼《贾谊论》:“�然有远举之志。”“�”为飘然远引貌。理解古文“�”的这一含义,对书写极有帮助。
      如果说“�”的腾跃意思是钩画书写动作的意象性解读的话,那么“�”的飘然远引貌之义便是钩画运用最形象的说辞。
      教学中,我首先用多媒体演示钩画的演变历史,让学生了解钩画存在的原始意义。接着,我又出示了四个例字,“小”、“字”、“我”、“思”(图17、18、19、20),让学生结合例字思考:钩画飘然远引的对象是什么呢?学生联系钩画的演变历史和“�”的意思,很容易就知道钩画的出锋应指向下一笔的起笔,换句话说,钩画要与下一笔画笔断意连。
      通过这样教学,学生不但对笔断意连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对各种不同的钩画出锋的方向,能知其然,亦能知其所以然。例如,竖钩的出锋应指向左上,横钩的出锋应指向左下,卧钩的出锋应指向左上,斜钩的出锋应指向上方。这既是笔画形态的一种规定,也是方便书写的实际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沿河镇东夏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神采 意象 连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