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东北地区民俗语汇的文化内涵探讨

    时间:2020-11-10 14:08: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民俗语汇是源自于历史文化和人们的口头传播。从文化角度来说,东北地区的民俗语汇有其独有的文化内涵。从东北地区民俗语汇的文化内涵特点、东北地区民俗语汇在媒体语言中的文化内涵,以及在戏曲艺术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更加包容、新颖的视角,更好地了解东北地区民俗语汇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东北地区 民俗语汇 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H1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8-0093-02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民俗语汇上也各有不同。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早在20世纪初,就有专家开展民族语汇的研究,称为民俗学。我国对民族语汇的研究较早,中国学术史上出现民俗语汇研究内容是在两千多年前。例如《方言》一书,其作者是汉代杨雄,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研究民俗与地方语言的学术性著作。《方言》对民俗语汇的研究受时代和朝代文化的限制,内容上仅能作为汉代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研究参考,而汉代之后的民俗、语汇的研究主要是体现在辞书的编撰方面。现代语言学对民俗语汇的研究针对的近三十年的民俗语言、语汇、事件,由此也就构建了一个具有较强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新学科,即民俗语言学。这一学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民俗与语汇,民俗和语汇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和文化内涵。语汇是反映和表现民俗的,而民俗是以语汇为基础传承的。同时实现了文化的交叉和融合,发展到现代,民俗语汇已成为广泛应用和广为人知的语言与风俗,涵盖民俗要素和语言词汇的所有含义。[1]

    东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和文化、民俗习惯、民俗语汇。提到东北,人们的印象首先是风趣、直爽、淳朴、豪迈,而且东北的风俗和语言,已经成为一种标志和社会现象,其文化内涵也逐渐被周知和理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同化了一部分人。

    一、东北地区民俗语汇的文化内涵特点

    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极具代表性,东北的民俗语汇是我国民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普及的普通话就是以东北语汇和语言的发音和语言风格为基础、经统一合理化调整之后形成的。东北的语言与普通话仅是一些发音、用词方面的区别,而民俗特征也极为独特,例如在信仰、服饰、节日、饮食习惯、庆祝方式、娱乐方式等方面都带有较为明显的民俗特征。而且东北的民俗语汇有着较为浓厚的地域性特色,比如在饮食方面:“豆包”“冻秋梨”“冻豆腐”等这些食物名称,带有极为浓厚的气候特点。此外,东北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目前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仍是东北地区的主要民族,其中满族的很多语言和习俗在长时间与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混居之后,也产生了一些变化,也由此产生了有明显独特性的民俗和语汇,例如东北民俗中使用的“火炕”“地垄”“马爬犁”“果匣子”等民俗语汇,这些民俗语汇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已经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而东北的民俗语汇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并逐渐形成了东北地区的标志。[2]

    二、东北地区民俗语汇在媒体语言中的文化内涵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也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很多不同的文化和民俗习惯被人所熟知,同时也产生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这对目前很多民俗文化来讲,是极好的记录和传播的机会。也有很多民俗文化由于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关注与传承,而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尤其是现代化信息时代和大数据时代,对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形态也开始关注。新媒体将更多的机会呈现出来,尤其是自媒体和信息上传功能,越来越多的人将各民族的民俗习惯、民俗文化、生活方式、习俗风格等展现在了人们面前,[3]尤其是一些自己拍摄的民俗文化视频,能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地传播。将一些民俗语汇夹杂在视频中,将整个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充分地展现出来。目前,较为知名的是东北地区的吉林省查干湖的冬捕民俗,作为目前较为著名的民俗活动,是基于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与民俗文化保护的双重推动下所产生的。每一年都能够在各大电台、网络平台、视频频道看到“查干湖冬捕”实况,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语汇为“头鱼”“冬捕祭祀”“萨满”等,人们只要听到这些词汇就会联想到查干湖,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民俗语汇的一个特征,并且为人们所熟知。东北地区的民俗语汇具有极大的真实性、趣味性、代表性、开放性、融合性;
    同时也具有极广的语言文化传播性、传承性,完全体现出语汇与民俗文化的传承作用。[4]

    三、东北地区民俗语汇在戏曲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一提到东北地的民俗中的戏曲艺术,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二人转”“拉场戏”“吉剧”等艺术形式。目前,“二人转”已经成为东北民俗文化当中的重要传承载体,同时也是人们极为喜爱的曲艺形式。在“二人转”曲艺表演中包含了大量的东北民俗语汇,可以说是东北民俗所特有的语汇造就了“二人转”,“二人转”促进了东北民俗语汇的广泛传播。[5]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傳承方面来说,东北地区民俗语汇在戏曲艺术当中的代表就是“二人转”,其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主流媒体也纷纷将“二人转”搬上了更大的舞台。很多“二人转”的表演有着极为浓重的东北民俗语汇,如著名的“二人转”曲艺作品《小拜年》包括“老丈人、头一天、果子拿俩匣”等。可以说“二人转”艺术形式,将东北地区民俗语汇的风趣、俏皮、诙谐、生动等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今,随着多种新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发展,更多的东北民俗语汇被应用到表演当中,例如极具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如《乡村爱情》《男妇女主任》等,都蕴含了极具特色的东北民俗语汇。从这里可以看出,东北民俗语汇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底蕴的文化内涵,其涉及并包含了多个文化艺术层面。[6]

    四、结语

    我国的语言文化较为丰富,尤其是民俗语汇。在民俗语汇被纳入民俗语言学研究专业领域之后,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民俗语汇也呈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东北地区的民俗语汇的使用,承载着极为深厚的社会文化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民俗文化、民俗习惯等多个文化特点。随着民俗文化和民俗语汇应用的民俗语言学专业的研究和旅游市场的逐渐兴起,仍有很大一部分乡村的社会民俗文化语汇信息与现代的发展相联系,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民俗语汇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并对负载不同民俗文化信息的语汇和语用功能的民俗语汇保护和弘扬。

    参考文献:

    [1]宋艳欣.东北方言文化名词及其反映的文化来源与类型:基于东北方言词汇库的调查[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6):460-465.

    [2]夏红娟.东北地区的民俗语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J].科技资讯,2017,15(36):193+195.

    [3]张超.东北民俗文化的特征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0):239-240.

    [4]闫石.东北方言惯用语文化认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5]秦初阳.语言和文化层面上的东北方言特点探析[J].现代交际,2016(24):50-51.

    [6]郭艳.从东北方言词看东北文化[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三),2016:234-235.

    责任编辑:杨国栋

    [作者简介]郑凯丹,吉林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东北地域文化艺术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东北地区 语汇 民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