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十四五”中国金融业发展新方位

    时间:2021-01-01 10:35: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王力

    2020年10月26~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为今后15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中国金融业要确立发展新方位,牢记初心使命,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努力建设开放、法治、创新、绿色、安全、协调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

    推动金融业双向开放。“十三五”期间,中国金融业双向开放进程加快,但开放程度仍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深度不足,资本市场仍以“管道式”开放为主,债券市场的便利性有待提高,会计、审计、税收等金融基础设施尚未与国际接轨,跨境金融服务功能有待加强,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偏低,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不强等。特别是在我国加入RCEP新形势下,金融业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港)建设,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要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十四五”期间,中国金融业要进一步推进双向开放。一是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条件和扩大资本项目开放。二是加强金融要素市场建设,提升我国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推进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三是抓住国家大力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契机,把握政策红利,稳步推进自贸金融、离岸金融和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四是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五是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话语权。

    推动法治金融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基础金融法律为核心,相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为重要内容的金融法律制度框架,为金融业深化改革奠定了制度基础。随着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升,相关金融法规缺失和违法成本过低等问题也不断凸显。当前,我国金融法治缺乏完善的金融机构退出与处置的法律法规,缺乏严格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与内部监督制度机制,缺少严格的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缺少有效的金融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等。与此同时,金融司法和金融执法等方面的制度体系也有待完善。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十四五”期间, 我国要继续加强金融法治建设。一是加强金融立法,根据《民法典》修改完善相应金融法律法规,制定普惠金融、小企业融资、民间借贷、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是加强金融司法,建立金融监察和检查机构,设立金融法院、法庭和仲裁机构。三是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赋予金融监管部门更多独立执法权限。四是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力度。

    推动科技金融创新。现代金融要与科技创新需求紧密结合,要在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目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科技创新企业高成长、高收益、高风险、无抵押、低信用等特点,使传统银行信贷模式很难适应其发展的需要,要推动构建覆盖交易、担保、债权、贷款、投资和评估等方面的创新型金融服务体系。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业要在服务科技创新,打造现代金融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上做出新探索。一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丰富金融服务场景,实现经济活动数字化、智能化和生态化。二是加大对高技术制造业的融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提升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能力。三是加强对科技龙头企业精准支持力度,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环保、节水节能、再生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创新性制度安排。2016年,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列入“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绿色金融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着行业规模小、产品覆盖面有限、协同发展条件缺失、金融机构参与度低等问题。在当前国际绿色债券评估、监测、发行等流程日益标准化背景下,我国在绿色金融产品构成、参与主体多元化、市场专业化和引领国际规则制定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十四五”期间,中国金融业应围绕这一重大战略部署,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金融助力实现绿色发展。一是支持绿色直接融资发展,发起设立绿色融资服务机构,鼓励通过债券市场融资,重视环保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二是扩大绿色间接融资,提高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占总资产比例,重点支持政府参与或主导的环保项目融资。三是顶层规划金融业绿色发展,加快绿色金融人才培养和绿色金融产品开发创新。四是推动国际绿色金融合作,参与国际绿色金融规则制定,实现后疫情下的全球经济绿色复苏。

    推动金融安全建设。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趋于收敛,金融体系韧性明显增强,主要金融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但全球疫情走向仍不明朗,国际经济贸易环境更加复杂,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面对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尽可能规避外部因素对我国金融体系造成负面冲击,防止经济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研究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资产裂变压力。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要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维护金融稳定,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十四五”期间,中国金融业要继续推动金融安全建设。一是继续加强金融监管,推进系统重要性银行、金融控股公司、金融基础设施等监管办法的制定,筑牢金融安全的“防火墙”。二是健全跨境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切实防范开放环境下的金融风险。三是关注外部环境恶化带来的输入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四是继续推进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工作。

    推动区域金融改革。中国金融业在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粤港澳、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区域金融利好政策陆续出台,为区域产业融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当前,我国区域金融改革存在系统集成性制度缺失、开放压力测试与风险测试不足、衔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差距明显、“先行先试”法治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是中国金融业亟须解决的重要課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十四五”期间,中国金融业应围绕这一战略部署,持续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力度。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持,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二是探索区域联合授信机制,完善区域一体化征信体系。三是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试点,推动重点行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便利化。四是提供差异化区域金融政策供给,完善区域金融创新容错机制等。

    相关热词搜索: 金融业 中国 方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