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生命在爱中燃烧

    时间:2021-01-12 04:35: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刘梦苇作品中的爱情书写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爱而不得”的爱情模式、“非爱即死”的爱情选择背后折射出刘梦苇自己的爱情观。他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唯爱主义者,在爱的火里尽情地燃烧着年轻的生命。

    关键词:刘梦苇 爱 生命

    “爱”是刘梦苇创作中最重要的主题。沈从文先生曾说:“读梦苇的诗想起那个‘爱字。”爱情诗无疑是刘梦苇诗歌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部分。除诗歌写作外,在他留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和戏剧中,也有很多关于爱情的描写。然而,爱可以创造灵魂,也可以毁灭灵魂。爱情相当程度上激发了刘梦苇喷薄的诗火,使他写下了诸多直率、热烈、袒露的渴爱之作;
    但同时,爱情也掏空了刘梦苇的灵魂,令他如飞蛾扑火般扑向爱情,写下诸多以死证爱、用死献爱的呕心沥血之作。对于刘梦苇来说,“爱”是一把双刃剑,既影响他的诗,也关乎他的死;
    对于我们来说,“爱”是了解这位青年作家最重要的心灵符码。

    一、 爱而不得的“情殇”

    刘梦苇作品中有一个共通的爱情模式——爱而不得的“情殇”。或是痴心男子用尽全力向心爱的女子表白,得不到心上人的垂怜,只能陷入单相思的泥潭中;
    或是因为命运的捉弄与安排,两个相爱的人因不可抗的外力而无法在一起。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一般作家笔下甜蜜而美满的爱情,而感受到的是无望而又无果的虐恋。在刘梦苇非常著名的一首爱情诗《铁道行》中,他写道:“爱情正如两条铁轨平行。/许多枕木将它们牵连,/却又好像在将它们离间。”平行即永远不可相交,将爱情比作两条平行的铁轨,可以看出这样的爱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虽有所牵连,却终将离间。《我们俩底中间》一诗与《铁道行》有着十分相似的意境:“你原是室内盆栽的蔷薇,/我却是窗外飞舞的蝴蝶。/我们底爱恋隔着玻璃,/只能相望而不能相接。”爱情因那扇隔着我和你的玻璃而显得虚幻,玻璃虽阻挡不了我们彼此欣赏的视线,却阻隔了我们相互触碰的愿心。《最后之梦》一诗中,“从梦始想到梦终,/从起先想到最后,/呵!最后的那一个梦——/昨夜晚上的那一个梦呀!/我狠心的爱人哟!/你竟置我于这么一梦里,/唉!我底梦之结局呵!”原来所有的甜蜜只是心间一个又一个的梦罢了,梦醒了,对爱情的幻想也被无情地打破。面对如此缥缈的爱情的希望,刘梦苇在《无果的花》一诗末尾慨叹道:“你们底满腔的痴情,原只是无果的花朵!”即使明知其不可为而为,终究是欲爱而不得爱,满腔痴情空付,费尽心血浇灌,却只能结出“无果的花朵”。

    这样一种悲剧的爱情模式不仅存在于其诗歌写作中,也表现在他的小说和戏剧创作中。刘梦苇小说《爱的死》中的男主角霭青为爱所苦,在写给心爱的女子艺芳的信中,他痛苦地说道:“我爱你的心儿已经抛弃,我和你底情分早已忘记。”字里行间蕴含着被爱人所抛弃的无限凄凉。在刘梦苇现存的两部戏剧《情蕉》和《渴慕的玫瑰》中,失败也仿佛成为爱情的宿命。《情蕉》中的男主角情蕉本可以和爱慕自己的晓春幸福地在一起,可他却偏偏爱上了另一名女学生爱莲。在意识到情蕉的爱失于狭隘、颓废之后,爱莲决心离他而去,远赴北京求学。最终,晓春因得不到情蕉的爱而自杀殉情,情蕉因得不到爱莲的爱而以刀割喉。在另一部戏剧《渴慕的玫瑰》中,主人公们同样陷入了“爱而不得”的困境。女主角蒋素兰虽被四名各有才华的男子所愛慕,却一一拒绝了他们,选择了虚伪浪荡的新闻记者吴仲英作为自己的结婚对象。这四名男子中有一人名为毕云彩,他与蒋素兰分明是情投意合,可刘梦苇偏在剧中添了这样一笔,令蒋素兰为揭露吴仲英玩弄女人的嘴脸而假意相嫁,并在订婚之前选择自杀,最终落了一个毕云彩抱着蒋素兰的尸体大哭的结局。两个相爱的人,就这样阴阳两隔,令人叹惋。可以说,刘梦苇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十分痴情,但他们所渴望的爱情却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得到圆满。这种充溢着苦痛与凄凉的残缺之爱,成为刘梦苇爱情书写的显著特点。

    二、“爱”与“死”的对话

    “爱”与“死”是刘梦苇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字眼,也是生命最极致的两种呈现姿态。“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美好的爱情似乎总能超越生死,人们越在爱中,越能领略到生命的奥秘。刘梦苇在作品中时常进行着“爱”与“死”的对话,并直白地表露出将爱情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倾向。在《酸葡萄》一文中,他写道:“人类只有两件事,只有死和爱这两件事。破坏死和爱的自然律的,没有资格做人,也不必以人相待。”倘若失去了爱,便无法生存,只能“到死之牢狱里去”,表达了一种“非爱即死”的态度。《呕血之晨》一诗中,尽管在不停地呕血,诗人仍要坚持表白:“我要呕,呕吐得一无所有,/但这颗痴心我还是保存;
    /遗留在世上也无人认识,/况个中还藏着你底倩影。”只可惜这样的坚持并未唤来爱神的眷顾,《希望》一诗写出了希望幻灭后的绝望:“希望好像一个美丽的女郎,/你想捉住她时便向暗中躲藏,/走到死还是没有跟她相近。”生的期限已到,死神将至,只得忍痛与心爱之人作别。于是,《夜夜的心》便成为诗人留给对方的一首绝命诗,最后那句“死神的请帖既已来到,/我可不能不束装就道。/可爱的!我们从此别了,/黄泉之下的把晤匪遥!”令闻者伤心,听者落泪。刘梦苇的作品总是笼罩在一层厚重的死亡阴影之下,因为死亡触手可及,所以他的爱情表达有一种锥心刺骨的浓烈之感,仿佛要在生命结束之前将自己的真心毫无保留地掏出来,不顾一切地去爱,拥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在“爱而不得”的爱情模式下,刘梦苇作品中的主人公多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证明爱情的坚贞不渝。《情蕉》中痴心的晓春为情蕉而殉情,情蕉高喊着自己心爱的女孩“爱莲”的名字而自杀。他们都坚持着“爱人就得爱到底”的原则,为心爱之人痴心赴死。《渴慕的玫瑰》中的闻暮霞在向蒋素兰表白被拒后呕血身亡,蒋素兰在前往订婚现场前自行服下毒药,实乃印证了刘梦苇在《最后的坚决》一诗中写下的那句“您底爱不给我便是死的了结”。就像鲁迅先生在《爱之神》这首诗中所写的那样:“你要是爱谁,便没命的去爱他;
    /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死掉。”刘梦苇正是用自己的创作践行了这一思想,以命搏爱,以死证爱,苦爱到死也无怨无悔。他好似一只绝望而深情的孤鸿,在沉寂的人间低吟着“爱”与“死”,“歌唱那死之衰,歌唱那生之恋”,书写超越生命的永恒之爱。

    三、痛苦的唯爱主义者

    文学本出于至性至情。从刘梦苇笔下这些爱而不得、为爱赴死的主人公身上,也可以窥见他自己的爱情观。在《酸葡萄》一文中,刘梦苇就借密斯特王之口说出了对“爱”的理解:“除了用爱的准绳来度量一切,范围一切,不应有什么不相干的法则、制度来束缚人性底自然发展。”可见在他眼中,爱是世间最本质、最天然的情感准则。这样一种唯爱主义的信仰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安乡文学志》记载,刘梦苇三岁丧父,母亲出走。他曾在《生辰哀歌——遥寄我底妈妈》一诗中写道:“生我时便一齐开始了您流泪的命运,三年我便离去了您孤身的到处飘零,/如浮萍,似断线的风筝,我在人间鬼混,/遇的只有冰冷,二十年与人漠不关情!”自小就孤苦伶仃的他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逐渐养成敏感脆弱的个性。而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刘梦苇深受“五四”思潮的影响,成长为一名想要“改换人心,创新世界”的新青年。可惜虽有满腔抱负,却因罹患肺病,经济拮据,连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更何谈有条件去实现那慷慨激昂的理想?刘梦苇心中充溢着不得志的苦闷。诚如徐志摩所言:“梦苇的身世最是可怜,他既无父母,又无同胞,流寓在北京,在呕血与苦工间挨度光阴。”处在这样贫病交加的境况里,对刘梦苇来说,爱情的出现有如黑暗世界中唯一的一束光,照亮了他飘零的人生,成为他孤寂生命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因为生活中太缺少爱,所以刘梦苇极度渴望爱,为了追寻真情,“不由主地向那桃色的女郎低首下心”,将生命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自己心爱的姑娘身上。也正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总有一个如《青年的花》中缪斯女神一般高贵美丽的女郎形象,譬如《爱的死》里的艺芳、《情蕉》中的爱莲、《示娴》中的娴,等等。被爱之人如艺术之神高高在上,而爱慕女郎的人却是一只忠实而愚蠢的小狗,或是一条困在相思网里的鱗鱼,只能卑微地祈祷在梦中与心爱的女郎相见,“守着这漫漫长夜到晓,不知是夜夜或是年年。”然而,生活于希望,死灭于绝望,刘梦苇无比看重的这场爱情终究陷入失败,这人世间恐怕就再没有任何值得他留恋的余地了。1926年9月,刘梦苇因病逝世,走完了自己短短二十二年的人生。在“五四”情感解放的时代背景和悲凉凄苦的人生经历共同影响下,刘梦苇成为这样一位彻头彻尾的唯爱主义者,在爱火里尽情焚烧着自己年轻的生命。爱到极致,虽肉体已消亡,但灵魂之爱永存。刘梦苇带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爱情书写,显然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血迹泪痕”。

    参考文献:

    [1] 刘梦苇.孤鸿诗钞[A].《青年文艺》季刊[J].上海:新文化书社,1924 (1).

    [2] 刘梦苇.酸葡萄[A].《青年文艺》季刊[J].上海:新文化书社,1924 (1).

    [3] 蓝棣之.新月派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4] 解志熙.孤鸿遗韵再拾——刘梦苇另一些诗作失而复得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

    [5] 赵珮卿.小说《爱的死》作者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 (3).

    [6] 曹学聪.刘梦苇的两部剧作校读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 (3).

    作 者:
    黄子琪,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编 辑: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相关热词搜索: 燃烧 生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