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语文课堂中导入的点睛作用

    时间:2021-02-08 12:06: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沈移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与应用》一书中强调了学生认知心理学的规律,只有带着对未知知识的探索精神,才会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所以,有经验的老师会特别关注课堂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伊始,老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调动起了学习的兴趣,整节课的学习氛围都会浓厚。纵观肖培东老师的课堂,每节课,一开始就紧紧吸引住了学生,整个课堂,学生具有很高的学习活力。

    一、文章标题——导入的最佳抓手

    肖老师的很多课例,从标题入手,导入新课,并以此为契机,串联起了整堂课的骨架。真正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1.读标题,质疑。以肖老师执教的《假如我有九条命》为例。

    肖老师:那我要问个问题,当你看到这篇课文的题目时,你最想问些什么?

    学生:为什么会有九条命?

    学生:九条命能够用来干什么?

    学生:他有九条命,会用这些命来完成哪些没有完成的事情?

    学生:要做到怎么样才会有九条命?

    围绕标题,学生一连问了四个问题。而这四个问题的内容,正好是学习课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导入,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既可以掌握学生思维的高度,又可以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开展教学。肖老师的课堂,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读标题质疑的方法,成功地打开了一节课的大门,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而且,质疑也是讲究方法的。可以围绕标题,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维层面来考虑。

    2.读标题,明理。以肖老师执教的《始得山西宴游记》为例。

    肖老师:我们已读过了这篇文章,请问同学们,柳宗元所写的这篇文章,题目能不能改成“西山宴游记”?

    学生:不能。

    肖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文章中说他是在法华西亭才望见西山的怪异之处,然后才开始游西山,还没有把西山彻底游遍。

    肖老师:你的意思是“西山宴游”必须尽兴游,而文中作者还没有把西山彻底游遍,游山还不够酣畅淋漓,是这个意思吧?

    学生:好像也游得很开心了。

    肖老师:哦,心里觉得有点不对了。看看文章,都写了什么内容,再想想。

    学生:作者游西山,也游了其他的山,所以不能只叫“西山宴游记”。

    ……

    肖老师:“是州之山水”,是不是?简单来讲,這篇文章之所以不能叫“西山宴游记”,是因为它还写了西山之外的其他地方的游览。这篇文章写了柳宗元两种游,第一段是游“是州之山水”,第二段开始才是西山宴游。所以这篇文章题目就叫作——

    学生:“始得西山宴游记”。

    肖老师:你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作“始得”?

    ……

    就课文题目为什么不能改为“西山宴游记”作为切入口,肖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写作的缘由。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内容,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了柳宗元的游踪。这一导入,肖老师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又帮助学生快速构建起文章的写作脉络,柳宗元分成两部分来写他的游记。更可贵的是,这是一篇文言文,在自然的师生交流中,学生悟到了“始得”的含义。这样的理解,是深刻的,是贴着文本教学,更是贴着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对于“始得”的理解,学生肯定是终身都会记忆犹新的。

    二、学习策略——导入的最佳手段

    “一课一得”,是教学一线的老师最喜欢也最容易接受的优质课堂。也可以这么说,学生在一节课的语文学习中,能够获得一种阅读策略,这是最有效的语文课堂。因为这样的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并且教会他们方法,以此去学习同一类的课文。日积月累,学生在一节节这样的课堂中成长,语文素养必然也会提高。

    1.掌握诗歌的学习方法。以肖老师执教的《菩萨蛮》(人人都说江南好)为例。

    肖老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韦庄的《菩萨蛮》。大家说说看,学诗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读。

    肖老师:读,一个字,最朴素的,又是最关键最实用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就开始读这首词。第一遍读,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菩萨蛮》,轻声地,预备起。

    (学生轻轻地读)

    肖老师:很好,第二遍读,我们默读,读的时候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来,把所有声音都放进心底,“人人都说江南好”,在心里读,预备起。

    (学生默读)

    肖老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

    肖老师:是吗?大家一起来看练习一的相关提示。“诵读的时候要注意平仄,词的格律比诗严格,而且同一词牌还有变体。……”

    这节课的导入,肖老师从诗词学习的方法入手,就一个字,“读”。但这个“读”又不是简单的一个字。在肖老师的课堂导入里,这节课的读,是整节课学习的起点,是整节课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诗词最重要的策略。第一次读,轻声地读。看似没有任何要求,其实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字词的读音、句子的停顿等最基础的知识,为第二次读奠定了基础,扫清了障碍。第二次读,默读。这次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看看文中的注释。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肖老师的要求紧扣课程标准,学生在默读中借助课下注释,对诗词内容有了初步的把握。而这一环节也为接下来的第三次读——指名读做了铺垫。正是因为对词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指名读后,才能对同学的读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学生的评价为基础,肖老师又结合课后的练习,提出了“平仄”的读法。只是一次导入,肖老师就把他教学的理念传达给了大家。教学一定要贴着文本,文本中的任何一处,都是教学的契机,都是学生应该关注的内容。

    2.明确童话的文体特点。以肖老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为例。

    相关热词搜索: 点睛 语文课 导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