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我写散文

    时间:2020-04-26 07:50: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我与散文结缘,似乎始于偶然。

    一九七○年夏天,刚参加完三关战役演习,我荣立了三等功,部队召开“学毛著,促战备”的经验交流会。那是我头一回写发言稿。由于亲身所历,所以写起来自然流畅,讲起来动情感人。会后,师首长专门“召见”了我。问明情况后,夸奖说:“你的讲稿好,像散文,又真实、又生动!”之后,我从连队调到了师机关。从此,开始了写作生涯。“散文帮了咱的忙”——这是我当时的心里话。

    八十年代初,我转业地方工作。当时,县级机关不直接安排复转干部。这个规程,维持十八年了!但是,机关急需写文章的人。于是,我例外了。直接进县委凭借的资本,便是我那一摞报刊登载过的文章。当然,散文居多。

    几易岗位,我又于一九九○年调到县委政策研究室工作。虽然专业不是写散文,但同是写文章,彼此相通、相近。那几年,虽然产品颇丰,且获奖不少,但门类杂乱。我随机应变,拉弓放箭,啥活都干,真的成了上了哪山唱哪歌,进了哪村人哪俗。

    真正引领我走进散文天地的人,是周明老师。

    周老师是当今的文坛名人,也是我的乡党。头一回见他,是在一九九三年的“仙游书画院”成立大会上。开始,我还有点敬而远之的前怕。是他的平易近人和热情真诚感动了我。很快,我们消弥了距离。我有缘高攀上了名师,让朋友们羡慕!

    那以后,我时常寄去自己的习作请周老师批改、指正,他都不厌其烦地给我回信,每封信,几乎都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作品哪方面有进步;下一步如何写;坚持多写,更上一层。这一时期,是我受益最多,进步最快,信心最足的创作阶段。要是把周老师的回信堆起来,足有四五十公分高呢?这些,是我终生的存念,永远的财富。

    接着,我先后加入了市、省作家协会。儿时的梦想实现了,新的压力也来了。朋友们见面,半是耍笑半是激励:都当作家了,啥时出书呢!

    一九九九年,我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放情山水》。这一下,起了头,来了劲。我用周明老师为该书作序中的话鞭策自己:努力写出更多的作品,以此作为“向自己工作的地区、向关心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及众多读者的回报”。两年后,出版了第二本散文集《老井台》,还获得了全国散文二等奖。其时,我曾以为,这是自己创作的句号。

    我喜欢集石,喜欢交友,当然,更喜欢散文。我曾为自己设定的“奋斗”目标是“出两本书,集一堆石头,交一群朋友”。《老井台》出版后,我准备“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

    恰在这时,大作家叶广芩老师来我县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是她,为《老井台》写的序;是她,为我的文稿字斟句酌,点拨指教;是她,告诉我,文学是神圣的,是欲罢不能的事业,是不能自己的投入。她说中了。果然,执笔时难搁亦难。又两年,现在这本散文集。《村口有个老碾盘》完成了。

    二○○三年的金秋时节,我在中国首届“西柏坡散文节”颁奖会上,有幸结识了全国散文学会秘书长王宗仁老师。我斗胆央他写序。他竞慨然允诺。或许,因为他也是军人;或许,他亦曾在关中大地度过了青少年岁月;或许,因为他是全国散文学会的领导,我是会员,扶助新手,责无旁贷吧!很快,王老师详读原稿,挥笔而就,一气呵成了本书之序。他语重心长地说,写好散文首先要“热爱生活,热爱乡亲,热爱故土”,创作的潜力正是在“脚下的这‘三分沃土’里。”这些话,是对我作品的鼓励,也是对我今后写作路向的殷殷诲教。

    在散文写作上,我是愚钝的。都三十五年了,才这么一点点成果!

    在散文写作上,我是痴迷的。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了,对散文的热爱和执著,仍这么矢志不移!

    在散文写作上,我追求的风格是平平淡淡。因而,我的作品也就显得淡淡平平。我时常告诫自己,要以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人为文,从世态炎凉中看出人生的美妙。美妙,原本就是平平淡淡。如果轰轰烈烈,那叫雄伟或悲壮,又回到世态炎凉中去了。我以为,那是史学家的事。

    在散文写作上,我是幸运的。每迈出一步,都有名人指点,恩师栽培!

    当然,在散文写作上,我也听到过冷言冷语一尽管,这些话并不一定针对我。可它,也曾产生过“打骡子马也惊”的效应。不过,“下雪也要出门”。谁让咱这么热爱散文呢?

    有人说,写散文要有天赋,有灵气,不然,就是“狗吃草——学羊(洋)哩!”我认同天赋与灵气在散文写作中的作用,因为,它究竟不同于农人的割草锄地,养羊喂猪,它是艺术家在成就一件精雕细刻的工艺品,那是要在身入之中观察人生,在思索之后洞悉人性,在俯仰之际智慧个性的。依我体会,写好一篇散文,还须过好“四关”:一是语言关。做到文通字顺,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下铁棒磨绣针的苦工、慢工。二是艺术关。“吟安一个字,拈断三根须”,仍不失为范。三是思想关。要深人生活,去发现,去思考,去讴歌真善美。四是人品关。写作这活计,熬到一定份上,作者“所拼的不是遣词造句,不是写作技巧,拼的是人品的养护,境界的提高”。我深服此理!

    有人说,散文结集难。是的,对于同一作家来说,看他一篇文章,让人新鲜;看他十篇文章,则可能让人发现痼癖;看他一本书,难免会让人联想起“千篇一律”的成语。大概,这正是散文创作必须不断有“新面孔”,时常有“陌生感”的“玄机”吧!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突破自我,打动读者。这是不少散文作家曾经面对过的难题。这个难题,也是我在学习散文这个课堂上,向恩师递上的渴求答疑解惑的又一张字条。

    有人说:“又当领导,又写文章,何必让自己那么累!究竟图个啥?”诚然,为官的同时又为文,起初会觉得辛苦多于常人。日子久了,你会发现,政余问文,尚有十乐:一为抒情之乐。思绪泉涌时,欣然命笔,直吐胸臆,洋洋洒洒,心旷神怡,超然物外,妙不可言!二为结友之乐。以文会友,雅客盈门,每临谈笑,自有鸿儒。三为自律之乐。文出行随,当然不敢懈怠。四为忆旧之乐。写点故乡儿提的散文,常会其乐融融,乡情悠悠,自觉年轻了许多。五为书信之乐。将报刊登出的文章复印后寄给故旧,自己免受动手之劳,交流内容还深刻雅致。六为驱烦之乐。寂寞无聊时,提笔为文,一下子就像置身热热闹闹的大千世界。七为教子之乐。父亲喜文,子女极易“近朱者赤”,两代人有了共同爱好,也就有了共同语言,孩子自然被潜移默化。八为慰妻之乐。收到稿酬奖金,交妻私用,分享其乐,恩爱有加。九为行孝之乐。将长辈往事回映文中,让世人感念,尽人子孝道。十为学习之乐。写,然后知不足,勤写自然勤学,勤学自然受益!既有十乐,何乐不为?

    图个啥呢?有了这些,足够了!

    相关热词搜索: 我写 散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