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中国式的极致奢华冷钢之美

    时间:2020-08-14 07:56: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金戈铁马、斗转星移,在短暂秦王朝废墟之上屹立而起的汉帝国,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发展期,也是华夏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诸多领域发展繁荣的辉煌期。从两汉始,中国社会的政治形态走向封建专制下的中央集权制,中华文明也从青铜时代步入了铁器时代,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变期。

    西汉立朝初期,采取了休养生息、鼓励生产、减免田赋等举措,使国民经济得到较快地稳定和恢复;自武帝始,废辍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均属平准、盐铁官营,并以主动出击、强力反弹和积极防御的战争策略,巩固和稳定了与匈奴等游牧民族交错的西北边陲,并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与经营;一举奠定了后世中国的社会文化、政治制度与疆域地理的基本构型。而这其中,钢铁冶金科技的大发展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承接于先秦的钢铁技术在汉代获得了长足进步,国家钢铁工业体系的雏形从此形成;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从矿山开采到城市建设,从水利设施到土木工程,从军事战争到文化艺术,都能看到铁器应用的身影与工业化的建设成果。而随着中原铁器文明的高度发展,汉帝国的先进技术亦随着欧亚大陆文化交流的进程,向西北、东北、西南等诸多方向的外域传播开来,丝绸之路上有来自中国的铁料、东北亚文化圈也是中国冶铁技术的播种圈,铁器俨然成为了文明的使者。

    放眼世界,虽然其他文明地区多比华夏更早地进入铁器时代,但却长期惯守于块炼法而停滞不前;相反,中华文明却在两汉时期就已具备了成熟的生铁冶铸能力,并发明使用了炒钢和灌钢等先进技术;而类似方法欧洲等地从中世纪之后才开始才陆续出现,古代中国在此方面领先了一千多年。不得不说,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今中外,最先进的生产力和高技术,都总被优先用于军事战争。因此,与汉帝国开疆扩土、文治武功伴随左右的,必然是先进的钢铁兵器及制造技术。做为大陆农业文明虽然有天然的劣势,但两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们正是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以优势兵器为武装,成功而有效地抵御和打击了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入侵。

    而关于汉代武器装备在质与量上的优势,文献资料中均有迹可循。如,文帝时期在面对匈奴的巨大威胁下,晁错在其上书中,详细分析了汉匈两军间的优劣之势,《汉书?晁错传》载其言:“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从中可明显看出:虽然相较于匈奴的士卒战马汉军有其劣势,但汉军的武器装备更加精良,作战效能更强大。而后来汉军与匈奴之间的无数争战,也都验证了这一优势。

    而在武器装备规模上的一个文献例证也被发现,1993年江苏尹湾汉墓中出土的《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对永始四年(前13年)时东海郡武库中的兵车与武器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记录;里面反映出的汉代军备规模是十分惊人的,如该武库中存有铍449801件,矛50178件,戟78392件,刀156135件,剑99901件,弩机537707件等,还有各种防护用具、车辆、大型攻守城物资等,仅该武库的军事装备就足以装备50万人以上的军队。而汉代在长安和洛阳还有规模更庞大的中央武库。这些强大的武器装备,是汉帝国四百年屹立于东方的稳固基石。

    因此,面对这让人热血沸腾又引以为豪的过往岁月,能够一睹汉代钢铁兵器的真容、了解独特的制造工艺,是每个炎黄子孙的殊荣与骄傲。“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幸好历史的尘埃既埋藏又保留了这一分华彩,用冷钢之美来诠释华夏民族的智慧与不屈精神。

    我们先来概略地了解一下汉代兵器制造中所采用的独特而先进的技术。汉代钢铁冶炼,除在初期尚沿用先秦的块炼法外,主要采用了古代文明中唯一以两步法和复合工艺为特征的技术路线,其兵器相关的钢铁原料制备法主要是炒钢法与灌钢术。

    1、炒钢法

    是以高炉生铁为原料,在炒炉内将熔融的生铁进行搅动,使其氧化脱碳来获得熟铁和钢的生产方法。因其搅动过程类似于炒菜,所以后世才有炒钢、炒铁、炒炼之谓;该法获得的优质钢料被优先用于军工生产,并成为百炼钢加工与灌钢冶炼的基础原料,用作高级兵器的制作。

    相比于以往的技术,炒钢的发明使钢铁原料的生产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获得飞跃,满足了汉代社会生产与军事用途的庞大需求,其突出优点是:以生铁为原料,更易获得成本更低,因汉代高炉生铁的产出规模巨大,如目前已发掘的汉代容积最大的炼铁炉--古荥镇1号炉,甚至可以达到每天一吨的生铁产量;其次,因为炒炼是在液态、半液态下进行,氧化过程迅速,生产效率更高;另外,因碳份可适当控制,所以可一次性获得含碳量较高的产品。

    目前学界认为炒钢产生于西汉初期,以炒钢为原料制造的刀剑也在考古发掘与分析研究中多有发现,如属于西汉早期文景间的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武帝时期的广州南越王墓和汉长安武库等墓葬遗址,出土铁兵中经鉴定均有炒钢锻制品出现。

    2、灌钢术

    灌钢术是东汉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制钢术,并被首先应用在刀剑等高级兵器制造上;简单说,灌钢法是以生铁和“熟铁”(炒钢获得的可锻铁)为原料,将它们加热到生铁熔点以上进行合炼,来获得优质低杂中高碳钢材料的技法。灌钢法的发明,一举解决了以往方法中,夹杂物难以去除、中高碳钢较难获得等问题,满足了高级刀剑对优质刃钢材料的需求。

    古代文献对灌钢的最早记述,始见于东汉晚期,《全后汉文》卷九十一所载的王粲《刀铭》云:“相时阴阳,制兹利兵,和诸色剂,考诸浊清;灌襞已数,质象已呈。附反载颖,舒中错形”;西晋张协在其《七命》中亦有相近描述:“楚之阳剑,欧冶所营;邪溪之铤,赤山之精;销踰羊头,镤(鍱)越锻成,乃炼乃铄,万辟千灌;丰隆奋椎,飞廉扇炭;神器化成,阳文阴缦”,这些都非常生动地描述和记载了使用生铁和“熟铁”做原料,反复灌炼、折叠锻打来制作刀剑利器的过程,这是灌钢结合百炼钢的冶锻工艺。灌钢技术是我国古代冶金领域的一项伟大创造,优质钢材的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对古代社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人类古代制钢工艺中所获得的最高成就。

    除了上述两种汉代兵器用原料钢材的制备方法外,汉代还在武器制造上,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加工和热处理工艺,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格斗兵器的性能要求。其中一些技法不仅长期沿用,而且还在东亚其他地区传播和发展。它们主要是:

    1、百炼钢技术

    百炼钢技术是一种专门用于兵器制作的深加工或精加工技法,是对炒钢和灌钢材料的进一步加工锻打。通过对原料钢材充分的折叠锻打,以达到去除夹杂、细化晶粒、均匀组织等目的。这种锻打愈充分,那么获得的效果愈精纯,所以后世有“千锤百炼”之喻。东汉王充在其《论衡?率性》中有云:“世称利剑有千金之价。棠谿、鱼肠之属,龙泉、太阿之辈,其本铤,山中之恒铁也,冶工锻炼,成为铦利,岂利剑之锻与炼乃异质哉?工良师巧,炼一数至也。试取东下直一金之剑,更熟锻炼,足其火,齐其铦,犹千金之剑也。”对这种锻打工艺水平进行评价和标定,也就产生了百炼钢的概念。而在实物的兵器铭文中,可以见到的“湅”、“辟”等,都是对这一工艺的描述,其后面的数字,则定量化地代表了百炼加工的质量标准。

    目前已发现并明确标注“湅数”的百炼钢制品均为东汉时期,如江苏徐州所出的建初二年“五十湅”钢剑和山东苍山所出的永初六年“卅湅”大刀等,说明东汉晚期百炼钢技术已十分成熟,因其操作繁复、工时量大,故一般只用于名贵刀剑的制作。

    2、局部淬火技术

    淬火技术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汉代更趋成熟与普及,如满城汉墓所出的两只钢剑和错金书刀,均只在刃部发现了淬火后的马氏体组织,其中刘胜的佩剑经局部淬火后,刃部硬度与中心部相差4倍左右;这样一来,刀剑的刃部更坚硬锋利,而脊背未经淬火而更有韧性不易断折,避免了普通整淬导致的问题。文献中《汉书?王褒传》载:“巧冶铸干将之朴,清水淬其锋”正是描述了仅对剑锋淬火的做法。

    虽然汉代的具体操作方法已不得而知,但流传至今的局部淬火之技反而在对岸的东瀛可觅得踪迹。日本刀制造中,一项重要的工序就是“覆土烧刃”,简单讲就是在刀身上覆盖黏土而让刀刃外露,这样在淬火时就仅对刃部起作用,即“烧刃”。这种局部淬火,未必与汉代的方法相同,但其关联性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古代日本的铁器化进程深受中国及沿途朝鲜半岛的影响,局部淬火的技术和理念,也极有可能在汉代就开始向东传播,并在日本岛获得保留。

    3、表面渗碳技术

    表面渗碳属于古代钢铁的一种化学热处理技术,通过改变材料的表层组织来改善整体的机械性能,经过此项处理,可以提升刀剑的表层含碳量及硬度。西汉早期的南越王墓所出铁剑和西汉中期的满城汉墓所出钢剑(1:5105)及书刀(1:5197)上都能观察到表层含碳量高于中心的现象,说明存在表面渗碳的过程。

    汉代铁兵依托于上面这些特有而先进的技术制造,不仅内在性能出色,更是精工细作、造型典雅;虽为战阵利器,然又是一种力与美和谐统一的冷钢艺术;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即阴阳调和、正而不邪、刚柔相济。

    汉代铁兵精品,从脊刃线条的设计与切削,到吹毛断发的开锋与繁缛的镜面研磨,制作上不惜工本一丝不苟;不少高阶器物更采用了特殊的表面处理,使刃体外表覆盖了极薄而坚硬的保护层,使本极易锈蚀氧化的钢铁能逾两千年岁月而不朽,让古兵的风采在今日得以重现。

    余与好友收藏和研究铁兵十年,有幸得窥汉代钢铁武备冷钢之美的冰山一角。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今选择汉铁兵数器之局部,与观者分享。

    相关热词搜索: 之美 极致 奢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