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徐无闻临中山王厝鼎》笔法浅析

    时间:2021-02-06 08:03: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以《徐无闻临摹中山王厝鼎》帖为例就书法篆刻家徐无闻先生的中山王器书笔法加以评析。

    关键词:徐无闻 中山王厝鼎 篆书 笔法

    徐无闻(1931-1993),字嘉龄,名永年,四川人,学者、书法家、篆刻家。“植根在篆籀,润泽赖诗骚”①此乃先贤书法家徐无闻先生的诗句,篆书籀文乃了解书法演变之重要源流,该诗句既体现了“篆籀”在书法家学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又是无闻先生在书学道路上学书实践之自白。无闻先生一生与古文字有着不解之缘,一九七九年徐无闻在《文物》杂志上看到了《中山王厝鼎》铭文拓片后甚为欢喜作联“吉金新见中山鼎,古吏旧闻司马公”②以记之,此后他临池临写中山王鼎字一生未有中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徐无闻就因其中山王厝器书的独特书风闻名遐迩。本文就《徐无闻临中山王厝鼎》帖中有特点的字,结合中山王厝鼎原铭文拓片,以及相关历史事实来浅略分析《徐无闻临中山王厝鼎》贴的笔法特征。

    起笔藏露兼有,如图1的“弃”字,图2为“弃”字拓片,该字下端的两个竖向点画均用到了露锋起笔的方法。这两个竖向的点画均起笔较轻,尔后在行笔的过程中加重了提按,这样笔法会使得这个字的下端显得均势,这符合了该铭文中“弃”字字形左右均一的风格。但我们也发现如图3“王”这样的采用藏锋起笔的字,我们可以看到“王”字的三个横向点画采用的是藏锋的笔法。王”字点画较少,这样的笔法会使得“王”字略显丰盈与该帖中其它瘦劲的字形成对比。

    行笔稳健,中锋行笔,整体用笔的速度较快,有大量的枯笔、涩笔。如图5“臣”字最长点画起笔的时候速度较慢而后中锋行笔渐渐加快行笔速度,在该点画的中部开始出现枯笔这是因为提按的加重毛笔笔毫舒展但亦是用的中锋行笔,收笔的时候又放慢速枯笔进而减少,整个点画的完成均是用中锋在行笔,用提按和速度来控制该点画的粗细浓涩之变化。图6“汋”字左边最长的点画的末端出现了枯笔、涩笔的现象,这是因为行笔速度的加快。也有图7“四”这样用慢速行笔写出来的字,该字四个横向点画行笔速度均较慢没有出现枯笔、涩笔的现象。

    收笔多露锋但也含有少量藏锋收笔。如图7“四”字的四个点画的前两横的收笔就是用的藏锋。而更多的是大量的长露锋收笔,如图1“弃”字的下端两个最长的竖向点画在收笔的时候刻意拉长笔画露锋出笔。图6“汋”左边最长的竖向点画用长露锋快速收笔。图11“下”字的竖向点画在收笔的时候速度有所控制亦是采用了露锋收笔。这种收笔的方法与露锋起笔的方法相结合,能保持原铭文中,多露锋芒、细长偏瘦、遒劲典雅的风格。

    用笔极富园转,篆书在园转的处理上以舒张、开展为准,转如铁筋。如图8“于”字,在园转的地方毛笔刻意向下按使笔锋舒张而不失力度。图5“臣”字中最长的笔画在园转的时候亦开展笔锋,用速度的快慢来使得该点画在前半部分遒劲丰盈后端苍劲干涩进。在折的处理上冷峻干脆如图10“人”字上端点画的折笔。

    搭笔要求虚实相生。他在处理这些搭笔的时候会在两个笔画相接的地方留有一定的余地。如“曰”字两条横向的点画与外围的点画,上端横向点画与外围的点画有所相接,而下端的横向的点画与外围的点画并没有完全的接触但又含有要相接的笔意所以看起来“似接而非接”。又如图11“下”字的上端的横向点画与最长的竖向点画相接的地方留有很多余地,就像人的关节可以活动一般,使得整个字显得灵动而不呆板。图9“曰”字。最长的点画实际上是两笔完成的,在点画的下端有一个相结点,不仔细看不容易看出来。再如图11“下”字,其中短横该字的竖向点画的相接法亦是实结法。

    该帖行笔速度较快,又是用特制猪鬃长锋毛笔书写,加之徐无闻临池书写该铭文多年,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极富韵律。图5“臣”字,最长的点画是一笔完成露锋起笔然后行笔速度慢慢加快,边行笔边转笔,速度渐渐加快笔锋张开到收笔处行笔速度变慢,直到最后提笔,“臣”字的余下的四笔均室快速行笔,毛笔蓄墨多,笔触纸后灵动轻巧的快速划过纸面,直到“臣”字完成,通篇来看我们会发现有的字行笔速度慢点画丰盈如图7“四”字,图3“王”,图11“下”等字,而有的字行笔速度快点画苍劲如图5 “臣”图6“汋”等字。我们可以看图13(图13从右往左边由上而下分别是“于 ”,“天”,“下”,“而”,“亡”,“其 ”,“小、子”,“君”“乎”“群” “臣” “寡” 。)可以发现,“天”,“下”二字点画丰腴,在整联中起了点缀的作用,加上“臣”字的苍劲,“于”字的灵动,通篇来看细长的露锋笔画把原铭文典雅精工的风格,平仄有致。

    中山王厝鼎铭文的镌刻工艺极其精巧,字形结构严谨,点画纤细而多露锋芒,遒劲挺拔,历来为许多书学者所喜爱,然独徐无闻从中得道,被誉“优入圣域,超妙入神”③笔法精到考究,以《徐无闻临中山王厝鼎》极具代表性,剖析其中的用笔之法度,是为能更好的认识和学习这位书法篆刻艺术大家的书法艺术之魅力。

    参考文献:

    [1]胡长春:《名家临书·徐无闻临中山王厝鼎》[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8

    [2]幸一夫:《怎样写篆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3]周俊杰:《书法知识千题》[M].郑州 .河南美术出版社,1991

    [4]张守中:《中山王厝器字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1

    注解

    ① 徐立.徐无闻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429.

    ②徐立.徐无闻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430.

    ③胡长春·徐无闻临中山王厝鼎[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8:49.

    相关热词搜索: 笔法 中山 浅析 无闻 王厝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