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赤子心,祖国情

    时间:2021-02-11 07:56: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卢学锋先生有三种情结:海外赤子,客家之子和澳门移民。他一生经历无数,伴随时代风云踏浪前进,铿锵而行,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真诚服务,为广大海外归侨服务长达近40年之久。岁月对他而言,变化的是时代的日新月异,不变的是他的中国心和赤子情。他是一位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见证了海外华侨的艰辛岁月,也看到了新中国的昌盛和崛起。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心愿——让爱国主义传统代代传承、发扬。

    【人物简介】

    卢学锋先生,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1929年生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加里刹镇。现为澳门归侨总会永远会长,兼任中国侨联名誉委员、广东省侨联顾问、广州市侨联第十届委员会顾问、广东客属海外联谊1—4届理事会顾问、深圳市侨联顾问、澳门客属社团联合总会荣誉主席、澳门嘉应同乡会会长、澳门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监事长、香港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董事等社会公职。

    海外赤子:回望沧桑岁月

    卢学锋先生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是一位质朴的客家人。大埔县是客家名人辈出的地方,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张裕葡萄酒的创始人张弼士,都是大埔县人,他们都是客家人的骄傲。但卢学锋先生1929年生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地区的加里刹镇,9岁时,他的父亲不幸辞世,使他并不富裕的家庭生活变得更加艰难,整个家庭的生计基本靠母亲一人维持。由于童年经历的磨练,卢学锋先生独立自强。

    青年时代的卢学锋先生才华出众,是年轻有为的才俊。1950年,21岁的他开始参加工作,先后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泗水市大众学校、侨众中小学及中华中学等学校任教。1954年,他又加入泗水中华侨团联合会,担任侨联文教部、文娱部部委,参与组织基础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1964年,他考入泗水新闻学院继续深造,期间,他除积极参加学生会的工作之外,课余他还参加了爱国进步社团“求知阅报社”,并担任该报社的执行委员。毕业后,他在印度尼西亚泗水《大公商报》担任外勤、摄影记者和翻译等职务。

    卢学锋先生平易近人,为人热情。年轻时在印度尼西亚的经历仍历历在目,他介绍说:“在苏加诺时代,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关系还比较好,中国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宋庆龄、彭真等曾访问印度尼西亚,当时我也参加了接待和保卫工作。”多年后,每当忆及老一辈领导人的风采时,他总是感慨满怀,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印度尼西亚并不太平,随着军界铁人苏哈托发动政变,这一动荡的地区笼罩着恐怖的阴云,新一轮反华排华的浪潮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10万华人被屠杀,华人财富化为乌有。作为有一定知名度的社会活动者,卢学锋先生成为印度尼西亚反华当局的“眼中刺、肉中钉”。他只有含着热泪离开这片成长和生活了近42年的土地,并于1971年9月举家迁移并定居澳门,开始了他的另一样人生,也开启了他服务归侨事务之旅。

    濠江之畔:真诚服务归侨

    卢学锋先生举家以印度尼西亚华侨的身份来到澳门后即在中国旅行社工作,太太则在澳门镜湖医院护校工作。来到澳门之后,他积极参与侨联事务,热心投身到归侨的服务工作中。

    作为中国旅行社三组组长,卢学锋先生负责文书工作,他经常要与归侨面对面接触。他回忆:“那时东南亚华侨回国一定要经过澳门,为了帮助一部分华侨定居国内,我要给华侨全面解释国内的相关政策法律,以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生活环境。”有时,遇到一些不会讲汉语的印度尼西亚侨胞,他只能用印度尼西亚话与他们进行交流。得益于记者经历的他,熟知多种方言。如果是客家籍归侨,他会使用一口流利的客家话;如果是福建籍归侨,他可以运用炉火纯青的闽南话;如果是粤籍归侨,他的粤语就会派上用场。卢学锋先生可谓多才多艺,是从事归侨工作的难得人才,他自觉负起一种社会承担,为华侨归侨服务,深受人们的赞许。

    1973年,他正式加入澳门归侨总会。归侨总会是为了适应大量东南亚华侨来澳定居,于1968成立的华侨社团组织,其宗旨是“爱国、爱澳、爱乡”。归侨总会已成为澳门具有影响力的十大社团组织之一。加入归侨总会之后,卢学锋先生开始从基层做起,他脚踏实地、真诚奉献,很快得到会内成员的高度认可,并升任副部长,直到连续几届担任副理事长、理事长、常务副会长。

    在维护归侨权益方面,卢学锋先生有时显得很执着。有一次,一位缅甸归侨带着护照来到澳门,却被当作偷渡犯抓起来了,并被押送回内地拱北。当时卢学锋先生知道情况后,立刻赶去拱北边检站找内地领导说明情况,最终把人带出来,让他与在澳门的亲人相聚。此事受到归侨们的广泛赞誉。

    卢学锋先生代表归侨总会外出的交流与联谊活动不胜枚举,他的足迹几乎是踏遍东南亚国家。在国内他曾到访过北京、广东、四川、云南、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市,热诚服务归侨事务,为归侨搭建平台,穿针引线,他义不容辞。

    就在澳门回归前,卢学锋先生提出了基本法要像国家宪法那样列出保护归侨权益的专门条款。这时,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条款连香港都没有,为什么要在澳门出现呢?既然来到了澳门,大家都是平等的,这不是搞特殊化吗?岂非画蛇添足?”

    但卢学锋先生有自己的角度和见解,仍然坚持这一提议。他认为,保护澳门归侨权益的条款是必要的,不是摆花架子,也不是搞特殊。大量的归侨为澳门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一条的加入能够体现特区政府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卢学锋先生的建议,也受到中央政府的采纳,切切实实地保障了归侨们的合法权益。

    八旬长者:心系祖国发展

    阅尽世界风云变幻,一生经历无数的卢学锋先生,早已年过古稀却仍精神矍铄,身体矫健。他乐观豁达,健谈亲切,八十多岁仍显得年轻活力。他笑着说:“前几年我主要以打羽毛球为主,现在每天5点半,我都要去附近的松山登山。”健康长寿与他平常的健身运动有着必然联系,更重要的是充满着爱心热心的良好心态。

    卢学锋先生家庭幸福美满,他和太太是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模范夫妻。从印度尼西亚到澳门后,他们虽在不同单位工作,但退休后又都忙碌于归侨总会的事务。他们有4个孩子,在各自的领域立足发展。他介绍:“我有1个儿子3个女儿,有的在澳门企业里工作,有的在法国生活,有的在澳门政府机构,都有自己的事业天地。”尤其令卢学锋先生高兴的是,他的儿子和一女儿在归侨总会工作,一家有4人同在一个社团机构,同样热衷于社会服务工作,为侨务工作真诚奉献,这无不令卢学锋先生欣慰和自豪。

    闲暇时卢学锋先生很爱摄影,尤其喜欢拍摄荷花。荷花的亭亭玉立在卢学锋先生的摄影作品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卢学锋先生的爱好不止于此,喜欢写作的他曾在《欧洲时报》上发表过《难忘的回忆》这篇文章,其中有关《七子之歌》的一段描写,将他的爱国之情渲染至极。

    没有经历过旅居异国他乡的人,很难体会一位老华侨的爱国情结。卢学锋先生30年来所致力的侨务工作,正是凝聚广大归侨的爱国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和平崛起,为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汇集强大的力量。“华侨都很爱国,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当然受教育影响,第三、四代华侨的爱国情感可能没有我们的强,但爱国是每一代华侨不变的情感。”他说。

    卢学锋先生回想过去祖国仍在发展阶段,海外侨胞备受外人冷落。他说:“昔日中国一穷二白,海外华侨经常被人看不起,就算工作能力较当地居民好,亦会被奚落。”曾在海外经历过荷兰时代、日本时代、印度尼西亚独立时代的他,明白到华人即使对身处当地很有贡献,但每当遇上政局不稳时,定必掀起排华浪潮,不少海外华人深受其害。

    纵使祖国发展道路崎岖、走过不平凡的路,但他认为,祖国现已今非昔比,科技、文化及教育等各方面飞跃发展,在国际上处重要地位,华侨对此感到骄傲和欣慰。“特别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日新月异,变化很大,作为一名归侨我为国家的日渐昌盛感到骄傲。”他由衷地说。

    每逢国庆,归侨总会例必召集归侨到会址,齐齐观赏北京举行庆祝活动的现场直播。就在去年,近百名来自60个国家及地区的归侨聚首一堂,人数更胜去年,齐贺祖国60周年华诞。场内,侨胞的目光离不开电视直播,生怕“走漏”精彩瞬间;有的畅谈过去经历,对祖国发展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当电视屏幕展示新式海陆空军的英姿时,侨胞更齐声叫好,掌声连连,气氛热烈。卢学锋先生也位列其中。他当时充满深情地对记者说,“海外华侨过去被人看不起,在外发展困难重重,生活艰苦,直至新中国成立,各方面尤以航天科技发展迅速,华人终能抬起头来!”他认为,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热爱自己的祖国,应当义不容辞;关爱自己的同胞,应当如同兄弟姐妹。

    卢学锋先生的传奇经历,不老人生,所折射出的是奉献者炽热的光芒。他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留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属年轻人代代传承。

    相关热词搜索: 祖国 赤子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