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LAC理论在普达措国家公园游客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21-02-13 07:59: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LAC(可接受的改变极限)是从游客环境容量概念发展而来的,用于解决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矛盾的理论。这一理论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很多国家公园的规划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LAC理论的内涵、渊源和步骤,并结合普多措国家公园的实例,提出将LAC理论应用于我国国家公园游客管理的设想和基本思路。

    关键词:LAC;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游客管理;普达措国家公园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7-0000-03

    一、前言

    游客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目标是将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环境与资源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是完善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手段,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园是游客管理活动最早开展,也是开展得最普遍的旅游目的地类型之一。西方国家发展了相对成熟的游客管理技术,主要包括LAC理论、ROS理论、VIM理论、VERP理论、VAMP理论、TOMM理论。

    LAC理论(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即可接受的改变极限理论,于1985年由美国农业部林业局的科学家在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发展并提出来的,用以解决游憩环境容量问题,它主要是用来在绝对保护(Absolute Protecting)和无限制利用(Uestricted Recreational Use)之间寻求一种妥协和平衡。半个多世纪以来,基于LAC的游客管理实践活動在欧美的许多国家公园得到了重视与发展,并扩展到一些普通旅游目的地及发展中国家旅游目的地。

    二、LAC理论的内涵和渊源

    对于资源保护和旅游资源发展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在这个前提下,“游客环境容量”概念应运而生,许多学者曾一度认为只要算出游客数量就可以解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旅游管理学科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虽然环境容量作为一个很好的概念,但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个“数据游戏”,则会在实践中带来很多负面效果,环境容量作为一个数字来讲,变量太多,很难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这些局限使得“游客环境容量”这一概念越来越不能适应旅游管理学科的发展。

    美国国家林业局的科学家们于20 世纪 80 年代在游憩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发展出 LAC 理论,即“可接受的改变极限”,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容量替代概念。LAC是一个系统框架,目的在于确定可以接受的资源使用方式,强调了该地区需要的条件,而不在于该地区可以承受多少具体数量。LAC的确定需要对什么是“可接受的”有一个政治决策,并可能需要建立在( 管理者、使用者、专家等) 就什么是不能超越的“使用极限”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然后再定义出符合上述目标的保护使用的一致标准,并对此进行长期监测。

    LAC 理论较之环境容量理论进步表现在:第一,任务应放在控制环境影响方面,而不是控制游客人数方面;其次,应该淡化对游客人数的管理,只有在非直接(管理游客)的方法行不通时,再来控制游客人数;再次,准确的监测指标数据是必须的,这样可以避免规划的偶然性和假定性。

    LAC 理论将人们从“计算”环境容量的泥潭中拉了出来,重新审视环境容量这个概念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容量的意义在于提出了“极限”这一概念, 即任何一个环境都存在一个承载力的极限,这一极限并不单是指游客数量的极限,更是指环境受到影响的极限。LAC 理论很好地弥补环境容量理论的不足,后者过分注重游客数量对环境的影响,而实际上即使是在游客人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游客行为、小组规模、游客素质、资源状况、时间和空间等因素对资源的影响也会有很大的区别。LAC 理论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三、LAC理论的步骤

    LAC 理论在实施过程中分为 9 个步骤[1]:

    (一)确定规划地区的课题与关注点。包括:确定规划地区的资源特征与质量;确定规划中应该解决哪些管理问题;确定哪些是公众关注的管理问题;确定规划在区域层次和国家层次扮演的角色。

    (二)界定并描述旅游机会种类。每一个规划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都存在着不同的生物物理特征、不同的利用程度、不同的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的痕迹, 要求管理也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特征、现状和游客体验需求而有所变化,用来描述规划范围内的不同区域所要维持的不同的资源状况、社会状况和管理状况。

    (三)选择有关资源状况和社会状况的监测指标。指标是用来确定每一个机会类别其资源状况或社会状况是否合适,或可接受的量化因素。因为在实践中不可能测量每一个资源或社会特征的所有指标。LAC 理论的创始者们建议选择指标时应该注意以下原则:指标应该反映某一区域的总体“健康”状况;指标应该是容易测量的。

    (四)调查现状资源状况和社会状况。现状调查是规划中一项费时的工作,LAC 框架中的现状调查,主要是对步骤 3 所选择出的监测指标的调查。同时也包括其他一些物质规划必要因素的调查,如桥梁、观景点等。调查的数据将被标示在地图上。

    (五)确定每一旅游机会类别的资源状况标准和社会状况标准。标准是指管理者“可以接受的”每一旅游机会类别的每一项指标的极限值。符合这一标准,则表示这一地区的资源状况和社会状况(主要是游客体验状况)是可以接受的,是“健康的”。一旦超过标准, 则应启动相应的措施,使指标重新回到标准以内。

    (六)根据步骤 1所确定的课题、关注点和步骤 4 所确定的现状制定旅游机会类别替选方案,可以采取不同的空间分布而都不违背国家公园或保护区的性质。第 6 个步骤就是规划者和管理者根据步骤 1 和步骤 4 所获得的信息,来探索旅游机会类别的不同空间分布。不同的方案满足不同的课题、关注点和价值观。

    (七)为每一个替选方案制定管理行动计划。步骤6所确定替选方案,只是制定最佳方案的第一步。管理者和规划者应该知道从现实状况到理想状况的差距有多大,还需知道必须采取什么样的管理行动才能到达理想状态。从某一种角度来讲,在步骤7中,应该为每一个替选方案进行代价分析。

    (八)评价替选方案并选出一个最佳方案。经过以上 7 个步骤后,规划者和管理者就可以坐下来评价各个方案的代价和优势,管理机构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选出一个最佳方案。评价应该尽可能多地考虑各种因素,其中第 1 步骤所确定的课题、关注点和第 7 步骤的行动代价,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九)实施行动计划并监测资源与社会状况。一旦最佳方案选定,则管理行动计划开始启动,监测计划也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监测主要是对步骤 3 中确定的指标进行监测,以确定它们是否符合步骤 5 所确定的标准。如果资源和社会状况没有得到改进,甚至是在恶化的话,应该采取进一步的或新的管理行动,以制止这种不良的趋势。

    四、LAC理论在普达措国家公园游客管理中的运用

    “国家公园”始创于美国,1872年3月1日,美国总统格兰特签署法令,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从黄石公园建立起到如今的100余年中,世界上已有124个国家建立了2600多个国家公园,其总面积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的2.6%[2]。国家公园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着遍及100多个国家、1200多个国家公园的世界范围保护运动的开始。对于中国内地来说,国家公园还是新生事物,需要经历一个借鉴吸收国外发展经验及本土化的历程,如何对国家公園的生态旅游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有效的管理是获得成功的关键,而游客管理是国家公园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成功地保护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脆弱性、文化生态原始性的一个关键。

    LAC 理论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传统的规划和管理中只是把环境容量当作一个数字去计算,如果要使景区的资源保护和游客体验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制定监测指标和标准。包括空气中被选化学成分浓度、空气湿度、道路两侧土壤状况、优势动植物营养水平、游客拥挤度、游客满意度等。一旦被选定的指标超过了规划中确定的标准,则表示该地区的环境容量超出了可以接受的水平,必须采取规划中明确的行动计划以使监测指标恢复到标准之内。由于每个景区的资源特征不同,需要保护的资源和价值也各有不同,因此其指标和标准也有所不同。可以预料,一旦 LAC 理论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它将在国家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的规划和管理中带来革命性变革。

    1.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发展概况

    2007年6月21日,由云南省省长揭牌,宣告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正式挂牌成立。作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国家公园,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以碧塔海为核心,辐射属都湖和原生态牧民村庄在内的自然、人文国家公园,囊括了“一村、两湖、三坝”,高山湿地、原始生态、雪山湖泊、民族风情等丰富景观,公园内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文化生态的原始性并存,这也就为普达措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公园于2005年开始规划建设,其中生态旅游用地只占整个国家公园的0.19%。整个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按大众生态旅游和专业生态旅游两个层面来设计。从建立之初至今,普达措国家公园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旅游发展历程,2006年8月1日大众生态旅游环线开始试营业至2013年,游客人数从47万增长到109万,旅游总收入从4271万元增长到19947万元,周边社区与国家公园互利互惠发展,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机会和经济效益。

    2.研究方法

    自2006年试营业开始,调查小组就开始对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各项管理工作以及来访游客感知评价进行长期的调查,听取游客意见和需求,目的在于帮助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公园游客管理体系,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教育和引导游客提高环保意识,增加游客环境教育机会,使游客从感知旅游向认知旅游转变,使传统的大众旅游逐渐向大众生态旅游过渡,从而在环境保护和游客体验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本次调查时间为2012年9月11日—10月10日期间,以属都湖停车场这个游客比较集中的地方作为主要调查地点,随机选取调查对象,采取一对一的结构式问卷调查及现场访谈方法,保证了问卷的数量与质量。问卷共发放500份,全部当场回收,回收率达100%;其中有效回收问卷488份,有效率达97.6%。

    3.游客旅游感知评价

    游客根据个人体验对公园的相关旅游要素进行打分,非常满意为5分,比较满意为4分,一般为3分,比较差为2分,非常差为1分,各要素所得均值及标准差如表1所示:

    通过调查发现,游客对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总体印象、生态环境、景观质量、旅游交通、旅游安全、环境卫生、服务态度方面相对比较满意,分值均高于4分,而游客对线路安排、解说牌示、讲解服务、餐饮购物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均在4分以下,这反映了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现阶段在游客体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为今后的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方向。

    4.基于LAC理论对普达措国家公园游客管理的建议

    (1)从LAC出发,明确游客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游客管理体系

    国家公园是指“为人民福利和快乐提供公共场所和娱乐活动的场地”,同时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并防止破坏或损坏,保护所有林木、矿藏、自然遗产,保护公园里的奇景,保持公园的自然状态”[2]。国家公园游客管理的理念就是在不破坏资源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需求和提供高质量的游客体验,实现生态旅游区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普达措国家公园的管理理念定位还不明确,还带有我国传统风景名胜区保护与游憩相分离的管理局面。对此,建议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在LAC理论的基础上尽快建立符合实情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游客管理体系。

    (2) 建立健全环境指标和游客体验指标监测体系,对游客进行动态管理

    环境监测和游客体验指标的监测是进行游客管理工作的基础,现阶段普达措国家公园对环境容量的测算还停留在理论上,缺乏一套结合公园运作实际,行之有效的测算体系。现有的测算主要考虑了环境的承受能力,而对游客的体验和感受考虑较少。调查中,研究人员亲历了由于游客人数众多,公园内游客实时管理信息不畅,导致大量游客拥挤在停车场,排队2个多小时等待大巴,许多游客怨声载道,认为严重浪费了游览时间和精力。

    对此,普达措国家公园应全面建立环境指标和游客体验指标监测体系,对游客进行动态管理。环境指标的选择应尽量客观和全面,最终的环境指标体系要能真实地反映公园生态环境的变化,要做好公园生态环境变化的日常监测工作,一旦环境指标超出标准,就应该按照游客管理的组织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要尽快建立与普达措国家公园相符的游客体验指标体系,定期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测,以便随时掌握游客从公园得到的旅游体验和游客对公园的满意程度,并最终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完善功能分区

    目前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还不完善,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体验需要,这必然会降低游客的体验程度。应设置合理的功能分区,能让游客在适当的地方开展理想中的活动,从而兼顾保护与游憩。

    (4)进一步完善解说系统

    普达措国家公园的解说系统主要以导游讲解和自导式解说标牌为主,导游只在旅游大巴上讲解,大多数导游都是本地人,缺乏良好的训练,游客时常反映导游普通话不标准、解说内容与景观不一致,讲解不够生动丰富。自导式解说标牌则形式单调、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设计不够科学,英文翻译不够准确,内容大多是一些方向指引性标牌,资源介绍、环境解说,公园历史等方面的标牌还是空白,这必然也会降低游客的体验程度。

    因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解说系统。一方面,要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导游队伍,他们不仅要掌握导游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生态学、地质地貌学、植物学、动物学、藏族文化及民俗风情、公园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导游员在导游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向导和景物解说外,还应该承担环境解说的职能,在游览过程中对游客进行环境教育,让游客知道哪些行为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从而降低和避免游客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在标牌的解说上,可以借助图形、文字、声音等形式,让游客不但明白标牌所传递的信息,而且自觉做到对环境的保护。同时还应加快完善游客中心和博物馆的建设,尽可能的提供各种各样的解说材料,如解说手册、导游图等书面材料及其它音像、语音材料。

    (5)丰富公园产品体系,满足游客多样化需要

    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旅游产品主要大众生态旅游为主,自驾车旅游、软式探险及藏文化体验等多种线路和产品则还在建设之中,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应加大产品开发的力度,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游客的需求特点及偏好,同时还要兼顾环境保护,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要。

    (6)提高各项设施利用的有效性

    普达措国家公园已经修建了一定数量的设施,如休息亭、吸烟区、停车场、救助站、氧吧、厕所等,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设施存在数量不够、维修不及时、有效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这不但为游客增加了很多不便,而且还不可避免地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带来许多问题,如停车位不够,厕所拥挤、吸烟区形同虚设等等。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客流量较大,公园内的厕所使用压力增大,不能满足游客使用,特别是女性游客的使用,于是出现了游客排长队上厕所的情况,从而导致厕所清理不及时,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应增加相应设施,定期检查各项设施的磨损及破坏状况,及时给予修缮维护,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

    (7)加强公园的游客安全、风险、救援及应急管理

    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公园内的栈道存在阶梯安全标示不明显的问题,栈道使用了统一的颜色,在天气比较晴朗的情况下,由于有阳光的照射,很难让人判断出是否有台阶,从而很容易使游客摔倒受伤。在调查中还发现公园内存在潜在的人牛冲突问题,由于为了要保持自然原貌,國家公园内放养了很多牦牛,牦牛本来不会伤人,但是由于游客数量的增多,也有可能发生人牛冲突的问题。调查中研究人员就亲眼目睹了几起游客由于没有看清台阶而摔倒的事件以及一起牦牛无故袭击游客的事件。

    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普达措国家公园有必要保证安全设施的齐备,如在属都湖、碧塔海等景区较为危险的栈道旁要加固或完善诸如护拦、扶手等安全设施;在一些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要设立标牌提醒游客注意;对一些带有危险性的旅游活动如河谷探险、露营等要加强指导并对游客提出一些禁止事项和注意事项,做好设备的定期检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培训一支专业的救援队伍,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应急救援和安全事故处理系统。

    (8)加强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管理和培训

    普达措国家公园里坐落了一些藏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增强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意识,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旅游发展的诉求。但是目前公园内社区居民缺乏相应的指导和培训,缺乏相应的参与意识和技术性参与能力,只能向游客提供简单的服务。同时由于普达措国家公园目前还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管理计划,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方式大多存在自发性和无序性,从而导致了一些破坏环境、丧失民族文化和降低游客旅游体验的行为。应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计划,了解国家公园内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意愿和能力,在意识和技能上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保护环境、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促进普达措国家公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锐.LAC 理论:解决风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利用矛盾的新思路[J].中国园林,2003(3):19-21.

    [2]李如生.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李燕琴.我国自然保护区游客管理科学问题探讨[J].科技导报,2006,24(7):68-71.

    [4]袁南果,杨锐.国家公园现行游客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园林,2005(7):27-30.

    [5]符全胜,李煜.保护区游客管理模式的演进[J].绿色中国,2005(18):39-42.

    作者简介:彭维纳(1978-),女,四川成都人,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生态旅游、旅游管理、旅游行为及心理。

    相关热词搜索: 国家公园 游客 理论 普达 管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