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让语文学习更富生命逻辑

    时间:2021-02-24 07:51: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走进小学教室,我们会看到墙上挂着的课程表上语文课程的设置:阅读课、说话课、作文课、写字课等,尽管在课堂中老师也注意了教学资源的综合,但仍是以分项训练为主的教学途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语言阅读与文化系教授Ken.Goodman的全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语文教学范畴也是一个整体。事实也是如此,儿童在学前的学习几乎是整体的方式。

    “阅读、想象、说话综合课”正顺应了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这种课型并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也不是学习内容的简单拼凑或各种课型的割裂呈现。而是把阅读、想象、说话融合在情境中,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感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情境中。在发展儿童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并加强情感体验,陶冶意志情操。总之,是让学生在整体综合、情境贯穿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明确“阅读、想象、说话综合课”的结构与功能,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其内涵和操作要义,从而在实践中更准确地把握。下面我们将从综合课的话题设计、板块流程等方面结合课例具体阐述,期待与更多老师分享。

    提炼儿童“话题”。把课程资源单元化

    传统的语文课,一堂课教一篇课文,以单篇课文的形式累积语言知识。“阅读、想象、说话综合课”用单元组合的形式打破了传统语文课的教学形式。

    “阅读、想象、说话综合课”教学的第一步是要结合自然与社会特点融入儿童生活,提炼出符合儿童特点的话题,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描写春天大自然的文学作品数以万计。如何选取适宜儿童阅读的文字材料?如何选择适宜学生观察与表达的素材?设计者经过反复思考,在春天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中,选取了“小鸟”这一话题。小鸟可爱的模样,轻盈的身姿,清脆的鸣叫都是学生所熟悉与喜爱的,特别是小鸟有一对用于飞翔的翅膀,当小鸟展开双翼时,学生的想象也可以随着小鸟“飞”向远方。同时“小鸟”也是诗人、作家笔下经常描写的生灵。因此,“小鸟”这一话题既有春天的季节特色,又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

    确定话题之后,教师要围绕这一主题精选课内和课外的三至四篇诗文组成一个单元,以单元组合的形式设计教学流程。“小鸟”单元中,我挑选了苏教版二年级教材中的《春晓》与《绝句》两首古诗,还选择了李吉林老师编写的《语文新补充读本》中诗人柯岩的儿童诗《老树的故事》和王宜振的《一声鸟鸣》作为阅读材料,同时选取了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谱曲的《春晓》这首歌,并引入了汉字“鸟”的演变动画作为补充材料。

    再如,《我望着月亮微微笑》这一课中,我围绕“月亮”这一话题,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选取了五篇诗文为“月亮”单元,其组合包括:琅琅上口的童谣《月亮歌》、李白的诗《古朗月行》、儿童诗《小小的船》、意大利诗人贾尼·罗大里的诗《我好想》和民间传说《嫦娥奔月》,这些韵律和谐、节奏自然、充满乐感的文字,通过有节奏地吟咏,夹带着优美的意境,点点滴滴沁入儿童的心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这样,围绕着一个儿童主题,以单元形式整合课内与课外的课程资源,把语文学习的相关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对整个主题的“共性”把握,又有对一篇篇课文的“个性”领悟。经过统整的课程资源,知识串成了“链”,聚成了“块”,拓展了语文教学的宽度,也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力度,其整体功能优势明显。

    将教学“融”于整体、连续的情境中

    一位德国学者有过一个比喻。他说,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人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生活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要融入生活中,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干巴巴、孤零零、枯燥的知识,很难被理解、消化、吸收。怎样让学习语言变得更容易呢?就是要与学习者生活经验相关联。当确定了这堂课的话题与阅读的文本单元后,就要创设一个连续的情境,把单元中的这组课文串联起来。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语言只有在生活的情境中,才会蕴含形象意义和情感色彩。阅读、想象、说话综合课情境的创设首先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课堂上,我有时用情境再现的形式把学生带入生活,有时用图画、音响为学生创设模拟的生活情境……如:在执教《小鸟》这堂课,我创设了在鸟语花香的季节,去树林里寻找小鸟、观察小鸟、与小鸟对话的情境;《我望着月亮微微笑》一课,我创设了秋夜坐在河边望月、吟月、问月的情境;《我把春天画下来》一课,我再现了带学生到小河边找春天的情境,又创设了把美丽的春天画下来,并添上几笔让春天更有生趣的情境……通过情境的设计,把语言的学习镶嵌在整体的情境中,又依据情境进行相关的能力训练,并在这个过程中启迪智慧,汲取鲜活的语言经验。

    在情境不断向前推移的过程中,穿插阅读文本和相应的语言训练,使之形成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几个板块。这些板块又成为整体情境中串联着的局部情境。

    在板块的设计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情感由浅入深,表达由易到难的过渡。如《我望着月亮微微笑》一课中,我设计了“八月十五月儿明”、“月亮月亮我问你”、“我登上神秘的月球”等几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中,我带着学生回忆中秋节晚上看月亮的情景,诵读月亮的童谣、诗歌,并用一两句话描述月亮的样子,学习用月亮打比方。通过观察、阅读与表达,学生对月亮有了具体形象的感受。第二板块中,我简要地、别有情趣地向学生介绍了充满幻想色彩的月亮传说故事,在无限神往的思维活动中向月亮提出富有童趣的问题,逐步激发起学生对月亮的向往和探究之情。第三板块中,在音乐的渲染与语言的描述下,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用各自独特的方式“飞”上月球。这时,我和学生一起阅读了儿童诗《我多想》,在热烈的情感驱动下,学生们开始模仿自编与月亮相关的诗歌。

    情境把原本零散的阅读材料串联起来,再利用集合的方式形成板块,这样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于是,新信息与儿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联系起来,成为更加复杂、更加有序的结构,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儿童在情境中的学习,不仅是有生动形象的,增强了感受性,而且伴随着情感活动,他们的心智跃动起来,学得活起来了。 与儿童经验对接,自然习得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儿童的语言表达少不了两个积累:一是生活的积累——来自观察体验;二是语言的积累——来自文本阅读、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语文的基本技能技巧。

    运用语言就要激活积累。

    科学研究证明:词和符号需要从形象方面得到不断的强化,其途径就是与周围世界、与生活接触。儿童平时零星散乱的生活体验,并不自觉,有许多甚至像水汽一样容易蒸发流失。在阅读、想象、说话综合课中,儿童进入优化的生活情境,他们平日通过观察积累的有关世界、生活的表象和画面被体验、重组,以至构建新形象,从而形成新的语感生长点。而一旦这些积累被恰当的言语形式所激活,便会聚集起来,燃烧起来,我们看到,儿童的语言表达步入了一个令他们无比兴奋的境界。

    我是这样设计《小鸟》一课的语言积累与运用情境的。首先,我问学生:“小朋友们都喜欢小鸟,那知道小鸟是怎么叫的?能学学吗?”学生纷纷模仿小鸟的叫声:“唧唧”,“喳喳”,“布谷、布谷”……尽管有的叫声特别稚嫩,但一下子勾起了孩子们的生活记忆。接着,我播放了一段大自然中真正的鸟鸣声,学生静静地聆听,他们一个个眼睛发光,脸上洋溢着微笑,仿佛走进了郊外的小树林。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积极,他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内部语言也随之跳跃式地进行着。这时,我设计训练及时引导学生把内部语言顺势过渡到外部诏言。我启发他们:“小鸟的叫声真好听,你还知道有什么词形容小鸟叫声好听?”于是,“清脆”、“悦耳”、“动听”等词语自然地出现在学生的发言中。接下来,我相机补充了“婉转”、“美妙”、“圆润”、“呢喃细语”等词汇,模拟的生活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了对词的形象、感情色彩的丰富感知和鲜明印象。此时,我又设计了语言训练:“刚才小朋友听到小鸟叫,小鸟是怎么样地叫着?好像在做什么,唱什么,对你说什么?”这时,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再是枯燥、呆板的,它有积累作为支撑,讲得那么生动,富有情趣。

    接着我引导学生在一声声鸟鸣中品读《一声鸟鸣》这首诗中的词语,体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与灵动,从而感受春天的美和变化。在充分感悟诗句的基础上,我说:“一声鸟鸣,引起了诗人的遐想,也让我们展开了美妙的想象,也来做小诗人。”学生的发言竟是独特的诗句:“一声鸟鸣,把冰雪叫融了”、“一声鸟鸣,把冬眠的青蛙叫醒了”、“一声鸟鸣,把花朵叫艳了”、“一声鸟鸣,把小河叫笑了”……凭借优化的情境、真切的感受,学生发言虽带有模仿,但已经具备了创造的意味。

    我认为,“阅读、想象、说话综合课”中的语言训练设计,应不同于那种抽象的词加一个概念化的注解,或是被动地用一个规定的词语,搜肠刮肚去造一个句子。而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强化感知,促使认识更加清晰,感受更加深刻,为自然地积累和运用词语或句式提供可能。这样的训练是活的,将来他们的言语表达也应是活的。

    当情感伴随着丰富的想象……

    想象是儿童的一种天赋。世界在孩子的想象中充满着奇异的光彩,像神话一般。这些正是小学生思维的活力,也是他们创造的萌芽。想象使大脑储存的表象进行新的组合,通过想象,可以使儿童达到创造的目的。同时,儿童的思维又无不笼罩着情感的色彩。因此李吉林老师说:“以美激情,以情激智,正是因为情感既可形成表达欲望,又可启迪智慧,并引着孩子由此想象开去。”

    《老树的故事》这首儿童诗以孩子的口吻问了“老树公公”许多问题,显然,要寻找问题的答案,只能凭借儿童的想象进行。在初步读通诗句、了解诗意后,我引导着学生说:让我们走进树林,一起寻找小鸟的家吧。我随手用简笔画辅助再现了树林的情境。当“老树公公”的头像出现在树干上时,孩子们兴奋极了,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惊叹。

    当儿童的情感与智慧的火花被点亮,那就任儿童的情感伴随思维自由驰骋吧。我说:“‘老树公公’年纪那么大,该有多少鸟儿在他身上安过家,小朋友,你愿意当小鸟飞到‘老树公公’身上吗?你想和‘老树公公’说什么话,给他唱什么歌呢?”说完,我把一张张五彩的小鸟剪贴画贴在老树的枝叶上。此时,伴随着情感活动,学生思维变得格外真切,他们说:“小鹰告诉‘老树公公’自己学本领的故事”,“百灵鸟给‘老树公公’唱最美妙的歌”,“啄木鸟给‘老树公公’捉虫子”,“小燕子把一路上美丽的春景讲给‘老树公公’听”……情以物兴、情动辞发,一发如泉,汩汩不歇。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不断地发展起来。”学生的想象在一个最佳的情境中伴随着情感进行,他们的言说也随之丰盈,更可期待的是他们的言语生命也会越来越饱满丰实。

    “阅读、想象、说话综合课”创设的情境还应该具有美感。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美,进而去表达、去抒发美的感受。当学生在情境中持久地、多角度地获得美感,就会一次次地产生对客观现实的美好的情感体验,伴随着情境的延续、强化和深化,儿童会情不自禁地将情感移入到阅读教材的对象上,借助于想象的作用和情绪氛围的熏染,达到“物我同一”、“情景交融”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对阅读内容的体验和理解也在逐渐加深,最终由情感的弥散作用渗透到儿童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使其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等都受到很好的陶冶,深深地烙印在幼小的心灵上,并能够作为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逐渐内化、融入儿童的人格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想象、说话综合课”正是基于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三者相互迁移,相互促进,语文教学的功能必然是卓有成效的。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施久铭)

    相关热词搜索: 逻辑 语文学习 生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