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之初探

    时间:2021-02-25 07:56: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语感是人脑对语言现象的能动反映,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处理语言信息的一种快捷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76-01

    语感是人脑对语言现象的能动反映,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处理语言信息的一种快捷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1.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感悟

    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朗读,要求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知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读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读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读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来品味、揣摩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低年级的阅读教材短小精美,充满童趣,教学中就应采用形式多样的读书方法来激起学生读的欲望,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如:

    1.1 想象读。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像。低年级的课文大部分是古诗、儿童诗、童谣。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从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例如:学习《长歌行》,先引导学生看图,让他们对诗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再结合画面,启发学生想象“自己就站在江边,看着滔滔江水向东奔去,流入大海,一去不回”的画面,并引导学生回忆电视上所见到的古人吟诗的风采。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着古人,踱着方步,摇头晃脑地吟诵: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节奏线)诗中的节奏、意味、情感不由自主地蹦出来了。这样,学生通过想象读书,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诗歌描写的意境,从中培养语感。

    1.2 游戏读。兴趣是进入学习天地的敲门砖,在教学中要把趣味性、新颖性带给学生,为学生创设喜读、乐读的教学情景。学龄初期的儿童好动,往往不能专注于某一事物,但对游戏情有独钟。如果将儿歌放到游戏中去读,让学生边玩边读,从而享受到读书的无限乐趣。如教学《看花灯》,首先让学生在读中识字,然后带孩子们到操场上做编花篮的游戏,老师把游戏词换成《看花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读“元宵夜,看花灯……”学生玩得兴趣盎然,读得有滋有味,始终处于一种愉悦、兴奋的状态,因此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表演读。表演读是在读的基础上辅以体态语言和神态语言。它作为一种语文实践活动,既能使孩子们在理解的同时进一步受到感染和熏陶,又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情感光芒,亦能检验孩子们对文章美的理解。因此,读文时,让孩子们恰当地、合理地配上神态和动作,既可以辅助孩子们理解课文,读出文中的美味,又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主体性因素,让他们想象美、实践美,进一步创造美。如《池塘边的叫声》一文,在学生熟读课文后,让他们想一想:青蛙和小鱼对话时的神态和动作是怎样的,然后进行表演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2.让学生学会在联系中感悟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课文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注重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地感悟,而且能提高感悟的效率。2.1 让学生学会联系课文中具体的语言环境感悟。任何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感悟时必须摒弃那种把课文肢解得七零八碎的做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对有些重点词语的感悟还要突破句子的范围,对有些重点句子的感悟还要突破段落的范围,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全篇课文来感悟。例如,引导学生品味《珍贵的纪念》这篇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最珍贵”,不仅要联系“最珍贵”所在的句子,还要联系上下文,对课文进行语义的疏通与整合,从整体上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

    2.2 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心理学研究表明,越逼近原型,理解越快、越真。对于课文中那些学生有生活体验的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悟。例如:《雨铃铛》一文的课后题“你觉得雨声像什么?春雨还在""招呼""谁?”旨在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春雨会带来其它什么变化。

    2.3 让学生学会联系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模型感悟。例如:“家园”这一单元的语文天地中让学生用“有”说一句话,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练过“哪里有什么”的存现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在句子中正确地使用量词,如:“山坡上有一片桔子林”,“公园里有一座独木桥”等。这样联系,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融会贯通,学活语言,积累语言。

    3.让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感悟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有发现。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通过减一减、添一添、调一调、换一换等形式引导学生推敲、制订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的语感,使其达到领悟。如《池塘边的叫声》一课中有这样一句“小鱼好奇地问:‘岸上什么样?我从来没去过。’”指导朗读时,我提出问题:如果把这句话中的“好奇地”去掉好不好?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将他们分成正反两方,通过朗读进行比较、咀嚼,既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使他们领悟到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一举两得。真正做到叶老所说的“一字不宜忽,语语悟其神”,有效地进行语感训练。

    相关热词搜索: 语感 初探 小学语文 培养 教学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