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浅谈白先勇《台北人》中的悲悯情怀

    时间:2021-02-27 07:59: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悲悯情怀贯穿着《台北人》这一整部小说集。从其没落英雄、知识分子、无辜者的小说人物形象层面,透过作者对他们命运遭际、强烈今昔对比的深刻描述,我们深感命运的巨大力量,在命运面前,人表现出的无奈、悲凉。由此,小说集《台北人》流露着一种历史的苍凉感。

    关键词:白先勇;《台北人》;悲悯情怀

    20世纪70年代,台湾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进入大陆学者的研究视野。白先勇作为当时台湾文学创作的最高代表,其作品毋庸置疑的成为大陆学者研究台湾当代文学的首选对象。

    白先勇几十年的创作生涯可分为三个时期,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台北人》可分别视为早、中、后期的代表作。其中,由《永远的尹雪艳》、《一把青》、《岁除》、《国葬》等十四篇短篇小说组合而成的小说集《台北人》的思想底蕴和艺术成就最高,也最为成熟。

    为了纪念那些慢慢消逝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日益加深的文化乡愁,白先勇开始了《台北人》的创作。从其创作的动机上看,《台北人》流露着一种历史感的沧桑感。确实如此,在《台北人》的扉页上,白先勇这样写道:“纪念先父母以及他们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并引用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唐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写于唐朝国势衰落之时,诗中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刘禹锡怀念金陵,并借古说今,对唐朝的衰微有所感触。我写《台北人》时,也有着想法。我用这首诗作题词,已替这本书定了个调子”。①

    《台北人》小说人物众多,有高级交际花,有社会底层的妓女,有知识分子,有没落英雄,有商人,也有佣人等,但整体而言,他们都有过去的辉煌,有如今的落魄,明显的今昔对比,可将《台北人》的主题界定为“过去”与“现在”。

    在《台北人》中,白先勇侧重对人前后不同遭际的对比描写,“在历史的颠踬中展现人的命运走向的悲剧性”。②强烈的今昔对比,流露的是人生命运轨迹的难以预测以及对死亡的难以摆脱,显示着人生的幻灭无常,人性的如此不完美,历史的兴衰感,由此生发对人的博爱之心,悲悯之情。

    一、没落英雄的挽歌

    1967年,白先勇在《现代文学》第三十二期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岁除》。在《岁除》中,“白先勇从人的生命辉煌的失落以及对这种辉煌的难以忘怀的角度显现了另一种生命的窘迫和困顿”。③故事以除夕之夜,刘营长一家的团圆聚餐为时间、空间背景,主要刻画了客人赖鸣升这一“巨人自我意象”④。这篇小说以对话形式展开,在短短的几个小时的对话中,我们了解了赖鸣升的一生:其有自认为骄傲的过去:在四川做过连长,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战役,能直用水碗子喝茅台、三花,割过营长的靴子,这一切都显示了当年的英勇,至少在精神、体力上是充足的,年轻力壮,能胜酒力,而如今却只是荣民医院厨房里的一名买办,不胜酒力,几杯金门高粱便一阵呕吐,三万多的退役金不仅讨不到老婆,反而被那山地女人骗得一无所有。虽然“他的骨架特大,坐着也比旁人高出一个头来,一双巨掌,手指节节瘤瘤,十枝树根子似的”,⑤但支撑其巨大形象的却是脆弱的精神,存活在残酷的现实里。只有在除夕之夜,在刘营长这一家里,借着酒兴,他才能找到想象中的自己——活在辉煌的记忆中。从赖鸣升的语言中,我们所感觉到的是其“心高气傲”,可现实的种种迹象已经将其回忆一一踢除出局。从刘营长对赖鸣升的了解中,可以断定他不是第一次吹嘘自己的辉煌过去,从刘营长对其的宽容,甚至可以说是敷衍中,刘营长家可能是其重温旧梦的最佳地方。一但离开这样的土壤,其旧梦将无法重温而被迫活在残酷的现实里,即便他不肯面对这样的现实。

    岁除,是一个辞旧迎新的好日子,是旧的结束,也是新的开始。而不想放弃辉煌的过往的赖鸣升却在除夕之夜重忆美好往事,表明其抗拒现实,极力想抓住过往,抓住历史的尾巴,但结果却表明他的努力是徒劳的、可悲的,与命运抗争注定是失败的。虽是失败的结果,但当我们读到赖鸣升像小孩子那样“扎手舞脚的打起拳来”,弄得桌子上的人都笑得“前俯后仰”的时候,我们所感觉到的不仅是赖鸣升不服输的但已注定是失败的抗争精神,而更多的是“白先勇对人的人格尊严和悲剧命运的悲天悯人的心怀的触摸”,“对人无力无助,必得走向衰亡的悲剧性结局而又努力挣扎,拒绝面对这一切的命运轨迹和无言悲苦,寄予了深切的悲悼和同情”。⑥人生就是这样,不可能是一直辉煌、完美的。历史承转之中,世事变化之大,人生也会变幻莫测,若只想仅仅抓住美好的过去,不肯认清现实,再努力的回忆与抗争也是徒劳。对于这样的悲剧性结局,作者所能寄予的,只有悲悯之情了。

    二、知识分子的哀歌

    《冬夜》里的余钦磊、吴柱国可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身上的尴尬遭遇更能显示出现实的残酷,命运的不可抗争。小说以台北冬天的一个冷雨夜为背景,通过余钦磊、吴柱国两人的短暂交流,我们得知他们的过去以及现在的情形。当年,他们都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一同领头五四运动。当时的余钦磊是第一个赤脚爬进曹汝霖家放火的学生,而如今他的右腿跛瘸,西医的开刀、电疗都没有用,反而给中医的针灸戳几下却能走路。在大学时,余钦磊崇拜西方浪漫主义文学,谈着浪漫的恋爱,而如今的妻子只懂炖鸡汤、打麻将,不懂人情世故。丈夫的老朋友抽空到家里做客,依然比不上打麻将重要。余钦磊在北京大学教授拜伦的浪漫主义,学生不理会,只关心拜伦的样貌,是否有情妇。生活穷困,为还清大儿子出国留学的借款争取到了哈弗大学的奖学金。手续办好之后,腿却被撞断而住院五个月,命运就是这样地捉弄人。基于穷困的现实生活,余教授没有将奖金让给生活同样贫困的多年好友贾宜生,最终奖金被取消了。当年至真至纯的情谊真敌不过残酷的现实,“理”终究会战胜“情”的。

    余钦磊的好友吴柱国一直在美国教书,他对自己不能回国教育中国青年一事耿耿于怀。而他在美国开课,大多是到唐宋为止,对于自己当年参加的五四运动只字未提。不仅如此,在东方历史学会上,还默默忍受着美国一学生错漏百出的《五四运动重新估价》的论文演讲,为了不被解聘,硬挤出几本关于唐朝的著作。吴柱国在物质上算是满足的,可在精神上却是缺失的。在美国“颖芬不在了,饮食不方便,胃病常常犯,而且——我又没有儿女”⑦。为此,快要回台湾。余钦磊撑着破洞的纸伞给吴柱国送行时,犹豫中终于向吴柱国开了口,想通过吴的推荐,进入美国的某所大学教书。“可是——恐怕他们不会请中国人教英国文学哩”。⑧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将陈埋已久的心事说出口,得到的却是失望的回答。在美国教书的吴柱国要回台湾,在台湾教书的余钦磊却想出去,这样完全相反的打算,可见高级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不管是物质上的缺失,还是精神上的缺失,都表明了高级知识分子对于现实命运的无可奈何。

    当年的热血沸腾、满怀理想到如今的为现实所迫,在命运面前人不仅显得渺小,更是身不由己,无奈尽展。在这样的不如意中,流露着白先勇对他们命运深深的同情。

    三、无辜者的沦落

    谈及白先勇的对比手法的运用,不能不提《一把青》了。南京时候的朱青,规矩、水秀、腼腆、身段未挑得全,为了空军小伙子郭轸,给学校开除,跟父母闹翻。一个乖女子,若不是全身心地投入感情,是不会做出这样冒然的举动的。他们新婚不久,郭轸却在战事中被摔得粉碎。专情的朱青忍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在撞铁电线杆后,被强行灌了姜汤才回过神来。之后,朱青搬到台北,住的同样叫仁爱东村,却跟南京那个不相干。到台北后的朱青,变得浪荡,整日与几个空军小伙子混在一起,没有了往日的腼腆,整天与那些空军小伙子尽开些下流的玩笑,由当初的不懂麻将变成麻将精。不幸的是:与其关系暧昧的空军小伙子小顾也像当年的郭轸一样,出事了。不同的是,小顾出事后,朱青依然很淡定地往脚趾头上涂蔻丹,有好心情炖糖醋蹄子,凑齐人打麻将。前后强烈的对比,使得台北的朱青与南京的朱青怎么都不像是同一人。确实如此,南京的朱青是有肉有灵魂的,可在郭轸出事后,把朱青的魂也钩走了。没有灵魂的肉体在面对历史悲剧的重演时才能如此的麻木。

    同样的历史悲剧在朱青身上两次出现,就算是内心再坚强的人也难以抵挡得住这样的沉重打击。更何况当初的朱青在郭轸身上寄托的是全部的感情呢,所以当郭轸出事后,面对着命运的操弄,朱青除了内心的痛苦,也无力改变现实的一切。无法阻挡命运的遭遇,所能做的只是接受命运的操控。面对残酷的现实,为了让自己没那么痛苦,朱青选择了面对一切似乎都无所谓,所以才能于浪荡中跟空军小伙子混着过日子。有了对命运操弄的戒备,有了减轻痛苦的方式,或者说的是不与命运抗争,顺其自然,朱青才能豁然地接受小顾出事的事实。

    朱青的前后遭际,表明了人在强大的命运面前是渺小的,生命是脆弱的,而此,“白先勇向人们昭示出了人的生存的无奈、悲凄、苍凉的现实”⑨。

    作为台湾当代作家的代表,白先勇的作品无疑具有思想和艺术上的深度,其主题意义也是永恒的,在任何阶段都具有研读的意义。为了追述白先勇悲悯意识的根源,笔者着重从白先勇的童年经历、所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方面入手,找寻可能造就其悲悯意识的缘由。之后便是从白先勇的代表作《台北人》入手,在众多的小说人物中,选取没落英雄、知识分子、无辜者作为代表,具体地展示白先勇悲悯精神的所在。

    任何作品的解读都具开放性,本文只是从悲悯意识的角度对《台北人》中的某几篇小说进行解读,所解读到的意义并不代表作品的全部意义。从另外的角度讲,正是解读的开放性让本文论述其悲悯意识成为可能。

    注解:

    ①白先勇.青春念想[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10.

    ②刘俊.白先勇评传[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312.

    ③同上

    ④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第二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235.

    ⑤白先勇.白先勇文集(第二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37.

    ⑥刘俊.白先勇评传[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269-270.

    ⑦白先勇.白先勇文集(第二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177.

    ⑧同上

    ⑨刘俊.白先勇评传[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262.

    相关热词搜索: 台北人 悲悯 浅谈 情怀 白先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