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评价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1-03-07 07:56: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首先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评价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分析了现阶段学生评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评价;探索;思考

    [作者简介]谢荣光,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书记,副院长,副研究员,浙江宁波31510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4-0122-03

    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全面铺开,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科学、全面、有效地开展学生评价不仅能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使班主任、辅导员等有针对地开展学生工作。近年来,各高等学校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学生评价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的学生评价尚存在许多不足,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与社会及用人单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以致出现了被高校评价为最优秀的学生,却在社会评价上远远不如大学期间成绩一般但有潜质而被忽视的学生。如何针对学生评价的现状,正确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积极探索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学生评价模式,使高校的学生评价与社会评价保持基本一致,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等学校开展学生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所谓“学生评价”就是以学生的发展变化为对象的一种教育评价,它是在系统、科学、全面搜集和分析学生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发展和变化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评价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价结果是评估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选拔优秀学生、推荐就业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教师改进教学、学生加强学习、有关部门完善学生管理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向作用。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评价必然注重应试科目和应试技能,而在素质教育体制下,学生评价体现社会需要,尊重教育规律,不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而且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曾有人说:“考试是指挥棒”,“考试是风向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许多情形下,包括考试在内的学生评价都必然发挥“指挥棒”和“风向标”的导向作用。学生评价的目标、程序、内容、形式、记分、权重分配等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挥着导向作用,通过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地按照培养目标和要求,扬长避短,完善自我。

    (二)激励作用。俗话说:“水激则石呜,人激则志宏。”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激励,他只能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可能发挥80%~90%以上的能力。通过学生评价,学生的进步、成就和成绩得到肯定和认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动机,强化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当学生的困难、问题和不足被发现和确认时,可鼓励学生吸取教训、减少和控制失误,弱化或消除错误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避免重蹈覆辙。

    (三)诊断作用。学生评价是为教与学服务的,旨在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通过学生评价不但要诊断学生的成绩与进步、优点与缺点、困难与问题,而且要通过分析和指导,发现学生的需求,制订改进计划,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通过学生评价可以判断教学成效,总结教学经验,发现不足,通过归因分析,找到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制定对策,调整教学态度,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评奖推优作用。高校通过建立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各项表现打分,然后赋予不同的权重,得出综合得分,以此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定奖学金、选拔学生干部、推荐就业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最重要的依据,为学校、家长、社会和用人单位提供学生在校的各方面信息,从而向社会及用人单位推荐优秀人才。

    二、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总体设计尚不够完善。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评价系统的开发通常是由教务处或学生处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计评价内容,给各项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并提出相应的需求后,再由计算机专家完成学生评价系统软件的设计。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设计者过分强调量化的指标,对构建现代学生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技术性及难度认识不够。另外,由于大多设计者不懂软件开发,开发系统的人不太了解教育评价和测量的专业知识,从而导致学生评价系统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评价者的设计初衷,使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大打折扣。

    (二)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过于统一。在学生评价领域,测量评价范式仍居于主导位置,许多高校试图建立一把客观科学的“尺子”,以一种绝对的方式去测量学生已有的成绩及潜力,而脱离学生存在的具体教育背景。许多高等学校的学生评价仍以教师评价为主,缺少来自于学生本人、家长及社会多方面的评价信息。这种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过于统一的学生评价,不仅导致学生评价效果不佳,而且更大程度上抑制甚至扼杀了教学的生命与活力。

    (三)评价标准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从素质教育向创新教育迈进,社会对大学生的选拔标准和需求随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据调查,目前许多有名企业选拔人才主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精神,更重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应用能力。但是,高校现有的学生评价,还停留在传统理念上,只能用成绩单、奖状、证书等学业成绩来证明。智育一枝独秀,学习成绩成了评价因素的最重要标准,这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出现了高校推荐的优秀毕业生走向社会,却不如大学期间成绩一般但有潜质而被忽视的学生更有前途。

    (四)较注重学生评价的结果,而忽视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家斯塔弗尔比姆曾说过,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但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评价一般是在学期末或学年结束后进行的一次性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主要还是在学生之间进行区分,分辨优劣,继而进行选拔和甄别,把学生评价异化成一种促进学生分等级、优胜劣汰的强制性工具。对于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无法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在这个体制中,甄别与发展对立,它能造就选拔考试的暂时胜出者,却难以产生自由发展的个性。

    (五)过分强调量化、唯上的分数评定方式。导致学生行为趋于功利化。综合测评成绩=思想评议分+学习成绩分+体育成绩分+奖罚分。有些学生为了得到较高的思想评议分,想方设法讨好老师和同学;计算课程成绩时通常只计必修课,忽略选修课,这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不能起到促进

    作用;由于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取得各种奖励和学生干部身份可以获得加分,有些学生为此争着或通过不正当手段担任学生干部,却不愿为同学服务。个别班干部因平时参加活动多,尽管学习成绩一般,但由于加分多,综合测评成绩仍然较高,拿奖学金的机会也多。这种唯上的成绩评定方式容易催生学生的功利行为,不仅使学生对评价体系不满意,也将导致评价机制的公信力缺失,而且容易助长校园世俗化的倾向,败坏学校风气。

    三、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评价的改进措施及基本思路

    (一)全面把握四大基本原则,构建科学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关键是建立一套科学、全面、合理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笔者认为在构建学生评价体系时,要坚持“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和目标一致性”等四大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既要体现学生教育的客观规律,又要符合人才需求的规律;“导向性原则”是指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要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指标设定、权重分配等方面对评价对象的行为有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可操作性原则”即评价体系的设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对于一些无法量化的指标可在开放栏目中采用定性方式文字描述;“目标一致性”,即指设计的评价指标应与评价目标一致,同时评价指标体系内部各项二级、三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之间必须相融,不能把相互冲突的指标放在同一体系内。

    (二)开展多元化主体的学生评价,确保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开展多元化主体的学生评价,可以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而且多元评价主体能与被评价者之间形成双向互动或多向互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和满足被评价者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拟在广泛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照社会需求及学生素质发展的趋势,综合运用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在设计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时,不仅由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参加,更应该让学生代表及社会用人单位代表参与,从各个方面来构建科学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这可以多渠道搜集学生信息,多视角观察学生表现,获得更加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三)加强德育工作,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生评价也是一种教育。要客观、全面地看待当前学生评价面临的形势,以科学的智力观、学生观、人才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为指导,推动学生评价体系改革走向深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评价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是否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因此,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评价也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制造等级;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一种教育方式。要重视评价的过程,视评价为教育、指导和改进的过程。改变只有专业知识学得好才是好学生的人才观,树立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人才观。

    (四)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树立全面的学生评价理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质量日益受到关注,高校愈来愈多地受到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立法者、媒体和普通民众的问责,也愈来愈多地致力于陈述成果、选择测量方法、收集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改革中。美国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学生评价的有效性,首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评价从教育价值观开始的理念;只有反映出对学习的多维性和综合性理解,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绩效中体现出来,评价才是有效的;只有当评价项目对致力于改进的内容有了清晰而明确的目的,评价才会达到最好的效果;不仅要重视评估结果,同样也要关注导致结果的过程;只有当评价是持续进行而非断断续续的,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若教育共同体有更广泛的代表参与其中,评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促成改进与提高;当评价是以解决一些实用的问题并阐明人们真正关心的问题开始时,评价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当评价是一系列促进变革的措施之一的时候最有可能起到改进的作用。

    (五)加强高校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充分发挥社会终极评价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大学生就业包分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在今天,学校是否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是否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学生是学校的“产品”,这个“产品”能否被社会认可和接受,用人单位具有更大的话语权与决定权。因此,高校要积极主动地和社会用人单位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互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高校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教师走进企业,聆听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邀请部分企业高管来校座谈。只有多方面收集社会各界对高校学生评价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终极评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洋,唐瑞.从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反思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J].理工高教研究,2008,(4).

    [2]冯瑞明,侯铁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思想教育研究,2006,(3).

    [3]覃红燕,李良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6).

    [4]王斌华.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霁月]

    相关热词搜索: 大众化 高校学生 探索 思考 评价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