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1-03-07 07:57: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各类高技能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种类型。在分析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及三种类型高技能人才内涵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了三种类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关键词] 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07)06-0010-03

    回顾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我们深化了对“办什么样的高职教育”和“怎样办好高职教育”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这就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1]。 “办什么样的高职教育”,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实质上是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怎样办好高职教育”,是高职院校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实质上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简言之就是培养人的定型化范式。具体的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人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方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它决定着人才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方法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2]。 人才培养模式“指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教育目标共同确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并在实践中形成的定型化范式”[3]。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与培训后达到的状态和标准。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素质,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是国家在宏观层面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具体到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其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具体化,使之变为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其结果决定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问题。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要准确,必须在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上做好文章,防止空泛,避免趋同,寻找差异,追求特色。

    2.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是指培养的毕业生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和应具备的人才类型特点。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实质上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人才培养规格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经过市场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形成的符合实际的认识。认识的固化过程就是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过程,这个具体化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使毕业生的质量标准得到细化和定型,从而更能突出人才类型的特点。

    不难看出,第一个具体化过程解决的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这是从宏观到中观的过渡,决定着不同专业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第二个具体化过程解决的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问题,这是从中观到微观的过渡,决定着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3.培养内容

    (1)课程体系。高职教育应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开设的课程应能基本涵盖未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职业技能的形成是课程体系的核心,开发企业工作过程和职业资格所要求的核心课程体系,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涉及课程教学以及与教学有关的其他教育活动。课程教学要把握好三个关键问题,一是课程目标和课程功能的定位,二是课程结构和课程序列的设计,三是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的选择。为了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然趋势。

    4.培养途径和方式

    (1)培养途径。培养途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路径,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和手段。产学研结合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企业行业的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最佳途径。

    (2)培养方式。培养方式就是培养人才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以培养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突出实践性教学为特点,以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保障,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手脑并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融“教、学、做”为一体,从而形成职业能力和复合技能。

    5.质量评价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建立学校、社会(包括政府、企业、行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监控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和学生也应养成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变被动评价为主动评价,及时了解“教”与“学”的状态,做到适时调整。

    二、高技能人才类型

    人才一般可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应用型人才又可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高职教育的定位,就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4]。 所以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则主要由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能够适应职业工种或岗位工作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应是能够适应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工作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关于人才培养工作,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培养三个层次的人才,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靠谁来培养?一靠本科院校来培养,二靠高职院校来培养[1]。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1]。

    2004年10月22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教高[2004]3号),根据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把高职学生就业面向的行业、企业、岗位或岗位群划分为19个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共532种专业。目前,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就是通过这500余个专业培养出来的。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推动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有较大增加和提高,努力缓解劳动力市场技能人才紧缺状况①。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②。

    可见,国家把高技能人才细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种类型。高职教育的500余个专业,培养出来的数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都包括在这三种类型之中。这种进一步的细划分可以促使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更加准确。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培养的三种类型高技能人才是一个十分广泛的人才群体。如何培养这三种类型的高技能人才,实质上仍然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1.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人才内涵特征:知识技能型人才是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③。可见,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创造财富的智能型人才。主要分布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职业领域,如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员、电子仪器制作师、IT件维护师等。

    人才培养模式:这类人才偏重一线的技术应用,因此从高等教育的人才类型的角度来讲,这种人才比较接近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技术型的人才规格;其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是通过“理论+实践+应用”来实现的;其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架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并辅之一定的选修课作为拓展,比较注重课程安排的层次性、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技术掌握的有效性,其改革主要集中在理论深度的把握、实践的针对性和应用的有效性等方面。

    2.技术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人才内涵特征: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从事技术操作,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解决操作性难题的人员。可见,技术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属于操作技能很强的高级技艺型人才,主要分布在制造、加工、服务等操作性很强的职业领域。如生产类企业中的一线职员,IT产业中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行业中的程序编码员,广告作品制作行业中的制作员,饮食行业的中式烹调师等。

    人才培养模式:这类人才主要是在一线从事操作设备和产品加工,所以偏重的是操作技能,其技能的掌握是通过以实践为主线的技能强化训练来实现的;其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架是“一定的知识结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其改革集中在实践技能和操作技能的有效训练和有效掌握方面,模拟性的任务驱动教学、生产性的项目导向教学、顶岗实习是其有效的教学方式,紧密的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是其有效的实现途径[5]。

    3.复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人才内涵特征:复合技能型人才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可见,复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属于既具有某种核心职业技能,又具有多个辅助职业技能的高级技艺型人才。如机电一体化人才,综合服务一体化人才,以及新兴的创意和操作一体化人才等。

    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体现复合性,要培养学生具有运用交叉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例如学机械的要懂电工电子,学环境保护的要懂生物技术,学管理的要懂国际贸易,学护理的要懂人际交往和心理学,学电子商务的要懂市场营销和会计等。这是高技能人才适应现代企业高效率生产的需要。因此,在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上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设置复合型专业或一个专业多个方向,开设选修课程、设计综合性实训项目、生产性全过程操作培训,是其有效的实现途径[6]。

    可以看到,在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这三类高技能人才中,技术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这两类人才侧重于技能的培养,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要多一些;知识技能型的人才侧重于技术的培养,理论课程所占的比例可以多一些。

    通过以上分析,高技能人才的三种人才类型,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其共性是:这三类人才都是技能型的,都是职业类的,都是专科层次的,都是在一线工作的;其差异性是:人才培养规格不同,即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不同。虽然,其共性远远大于其差异性,但其差异性恰恰决定了人才类型的特征。研究这些问题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尤其是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是大有裨益的。

    不同的专业决定着培养不同职业岗位的高技能人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又决定着培养不同类型的高技能人才。教育设计者和教育者必须认识到位、科学规划,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 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M]//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20.

    [2] 李桂霞.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0):4-6.

    [3] 徐 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再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82-86.

    [4] 马思援.职业教育怎样实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访教育部部长周济[N].中国教育报,2004-06-18(1).

    [5] 方 程.高职职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05,(7)下:4-6.

    [6] 翟向阳.论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J].职教论坛,2005,(6)上:17-20.

    Analysis of Training Mode for the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De-xin1, YANG Xi-wu2, XU Wen-xiang3, ZHANG Jian4, YE Bo5

    (1. 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 2. Model Institute Building Office; 3. Dept. of Teaching Affairs;

    4. Dep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5. Dept. of Motor Engineering, 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 Shiyan 442000, China)

    Abstract:Highly skille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i.e., technical skills-oriented, composite skills oriented and knowledge skills orien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contents of training the mode for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and of the connotation features of the above mentioned three categories of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this paper makes a further study of the three training modes .

    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